在裝甲戰爭中的6級豹2AV主戰坦克就是裝備了新的裝甲組件,升級了火控系統的實驗型,由於該車只是試驗車,所以火力和機動性比較優秀,但裝甲防護相對遜色;
遊戲中的豹2AV有兩門主炮可以選擇:
一種是裝填時間快,瞄準時間快的105mm L/52 L7A3線膛炮,有三種炮彈可以選擇,容錯率比較高,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適合的炮彈;可劣勢在於單發傷害較低,對血量較高的主戰坦克威脅不足。
而第二種使用的是萊茵金屬的120mm Rh 120L/44 火炮,具備單發傷害高穿透力強的特點,不過只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以選擇,也正因如此它的裝填時間和瞄準時間都比較慢,對於血厚的主戰坦克威脅相對高一些;
我們先來看一下120炮的傷害數據,每發炮彈能造成平均508的傷害,在裝備配件後裝填時間高達8.37秒,每分鐘DPM僅僅只有3641的傷害;這比同級KPZ-70、MBT-70、T80U等主戰坦克都要低大約200的傷害。
由於只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一種主要炮彈,優勢就在於530mm的穿透力了,要比同級很多主戰坦克都要高,簡單來說雖然傷害較低,但高穿深可以保證自己的擊穿率,擊穿率高的話,傷害也能勉強說得過去;
所以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門120mm炮,可玩性比較低比較單調。
那麼再來看看105mm炮的傷害數據吧,映入眼帘的就是430的單發傷害,確實是比較低的,不過憑藉裝備配件後6.59秒的超快射速,每分鐘DPM達到了3913的傷害,要比120炮的3641高很多。
除此之外105炮還有兩個主要彈種可以選擇第一種同樣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造成387- 474的單發傷害,穿透力雖然不及120炮的530mm,但也僅僅只低了30mm;或許擊穿某些特別硬的主戰坦克正面有些難度,但也能擊穿大部分主戰了。
而第二種「破甲彈」是我實戰中經常使用的彈種,同樣是500mm的穿透力但傷害卻能達到最高592的單發傷害,在加上對輕薄裝甲有傷害加成和更高的模塊傷害,所以在擊打脆皮目標時一定要及時切換破甲彈;
所以綜上所述,個人感覺105炮的輸出會更給力一些,不止是紙面數據要高,在實戰中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不同的彈種傷害或許會更高,雖然穿透力較低但人為的可以避免這個劣勢。而120主炮則不具備高輸出和這些可玩性,所以我選擇了105炮。
當然玩法不同選擇不同,大家覺得哪門炮會更好用呢?
接下來說一下豹2AV的防護能力,2700的生命值只能說中規中矩,考慮到定位並不是那種純粹的抗炮換血的角色,所以也完全夠用了,車體裝甲採用590mm的複合材料;
和傳統北約坦克弱點幾乎一樣,車體首下也就是褲襠的位置一片綠油油,基本上被打就穿,但是首上卻特別堅挺,而且跳彈概率極大;炮塔裝甲採用655mm的複合材料;
整體來說弱點要比車體小很多,只有炮盾下方那一點位置是綠色可以擊穿以外,其他位置等效達到了638mm,算上跳彈的情況,炮塔的堅挺程度要比車體高很多。
豹2AV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屬於中等,達不到馬加奇或酋長那種防禦能力,所以實戰中最好不要衝到最前線抗炮,拉開一些距離進行輸出支援比較不錯。
也正因定位不是抗炮換血的存在,豹2AV更像是一臺利用中距離賣頭支援車,所以它的機動特別強勢,最高75km/h的最高速度要比很多同級主戰坦克都要快,3.88秒的加速度和40度的車體轉動速度也足夠靈活。
總的來說,豹2AV主戰坦克不能像坦克世界中肌肉重坦那樣抗炮伸縮,無論是血量還是防護都打不到那樣的水平,反而在使用105mm線膛炮的情況下利用優秀的機動,在中近距離打輸出打支援是不錯的選擇,更是可以憑藉75km/h的最高速度進行大範圍轉場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