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德國曾同意全部轉讓豹二的技術和生產線?為何中國最終放棄

2021-02-21 伐紂入關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阿克琉斯,無授權禁轉

原創首發公號:伐紂入關(fazhouruguan)

上世紀70年代,由於外部政治環境的變化,蘇聯和我國的矛盾促使我國和西方迎來了一段蜜月期。在這個時期,我國的軍事裝備發展也迎來了一段特殊的機遇。

此前由於中蘇邊境領土問題爆發武裝的衝突,促使蘇軍將強大的裝甲部隊中的40%力量部署在中蘇邊境地區,隨時準備南下,極大的威脅了我國的國防安全。

面對蘇聯的國防壓力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蘇聯強大的工業能力使他們的坦克產量達到上萬餘輛,這些坦克組成的龐大的裝甲集群連當時強大的北約都很難應對,更別說我國了。

二是蘇聯坦克的質量非常優異,當蘇聯已經裝備T-72和T-80強大的第3代主戰坦克時,我國卻因為西方世界和蘇聯對我國長期的技術封鎖,導致主力坦克卻還是老舊的59式主戰坦克和69式坦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與之抗衡。

▲以T-54/55坦克為藍本製造的59式坦克在1959年到70年代幾乎沒有多少改進,面對蘇聯的T-72坦克已經非常落後了

所以在70年代中央軍委明確要求努力改進提高現役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同時,抓緊研製火力防護力強和機動性好的新一代主戰坦克,同時要利用好和西方關係較好的時刻,抓緊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

同時70年代末期,我國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122工程,由於我國的工業技術較落後,遭遇了諸多瓶頸,不得已而失敗告終。

▲WZ-122中型坦克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坦克,多少因為工業技術的落後和西方的軍事技術封鎖,閉門造車導致研製失敗。

當時解決的問題的唯一辦法只有「抄「,沒錯,在工業情況較為落後,又要想研製出新裝備時,只能獲取其他國家的先進的戰車來進行消化吸收,這樣才能彌補前面所欠下來的帳。

所以我國瞄準了北約中最為犀利的裝甲兵器,德國即將於1979年投產的「豹」2主戰坦克。當時該坦克的表現給中國代表團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120毫米坦克炮和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等先進火控組成的火力系統、強勁的動力系統,以及厚實裝甲等等各項指標令人印象深刻

▲豹2A1主戰坦克,豹2是當時少數將機動和火力火控完美融合的戰車,而且是西德當時較高工業水平的結晶。

當時豹2在德國國內的市場並不大,所以克勞斯·瑪菲股公司非常樂意賣給盟友。對於中國包括轉讓全套的技術和生產線都是可以的。

但德方給出的售價對於財政捉襟見我國來說簡直就是搶錢了,德方給出的售價是一輛豹2為250萬美元,但是考慮到中國的經濟情況,德國人還是給出了一個友誼價180萬美元,而且不能只買一輛。不過很可惜中國的當時人均GDP才200美元,這樣的價格還是無法接受。德國代表也只能搖搖頭說價格不可能再低了。

不過得益於當時良好的中西方關係,德國還是提供給了中國MB8V331TC41柴油發動機,不要小看發動機,這個可是坦克的心臟,我國當時基本是沒有能力研製出這種坦克發動機的。

既然沒錢買整車,所以我國當時想做一個折中的方法,利用德國人提供的發動機和其他輔助技術自己來研製一輛有著西方技術的坦克。

1979年融入了西方技術的WZ-1224坦克順利出廠。這款坦克可以說是完全對標豹2坦克而設計的,火炮同樣為大口徑48倍徑120毫米高膛壓滑彈反坦克炮。發動機則是919馬力的BV331柴油發動機。並採用了新型的行走系統,由於整車使用的諸多新型技術,引進的西德發動機在試車中表現非常優異。不過因為新技術沒有經過磨合,冷卻系統和機械傳動和液壓都不符合要求,經過綜合評價後,WZ-1224坦克最終下馬。

▲由於接觸了大量西方坦克,WZ-1224坦克從外觀到內在結構的設計都相當西式

1981年通過總結了WZ-1224坦克的教訓後,通過了一段時間的技術磨合,以及重新規劃部署後,升級的WZ-1226F試驗車成功下線,該車採用12V150發動機,受豹2坦克的大口徑火炮影響,也同樣採用了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由於新型技術的磨合非常到位,在這輛坦克上成功實現了動力傳動裝置縱置和整體吊裝,坦克在測試中的狀態的相相當之好。

▲WZ-1226F坦克

最後上述坦克的新型技術全部整合到了WZ-122坦克上,也就是後續大名鼎鼎的ZTZ-80式主戰坦克,並同時生產出了自用型和外貿型,達成了出口轉內銷的成就,我國通過自我研製和西方技術整合,成功為部隊研製出了新型的二代坦克。在完成的技術積累後,迅速向第三代坦克的研製前進.中國軍工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彌補了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整整數十年的技術落後。

雖然我國並未引進豹-2坦克,在不少人看來是相當的遺憾,但從成功引進的部分技術中我國通過技術整合,成功達到了中西合併的目的。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自研能力。為後續再創輝煌的96和99式坦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得不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了。參考資料:是敵是友?中美之間的的軍事合作

由於你懂的原因,不想失聯的朋友,可以加毅叔的私人微信teufelsy,備註粉絲即可。

 贊 賞  

(有讀者反映收不到推文,騰訊新規是,大家只有在我們的文章末尾「點讚」點「在看」,或者星標,才能每天正常收到推送。另外不要只看頭條和次條文章哦,每天都有多條推送,其他文章一樣精彩!


(由於篇幅及內容敏感問題,訂閱本號後點擊「閱讀原文」還有海量精彩好書等著您!)

相關焦點

  • 當初中國差點就買了美國的F-16,為何最終放棄?原因很無奈
    但因為裡根總統最終選擇鬆口,同意向部分盟友國家出售原版的F-16A戰鬥機,因此這款閹割版沒能賣出去。眼看中國想要,美國人就再度把這玩意抬了出來,看看是不是能再訛中國一筆。幾經思考,中國最終在距離F-16戰鬥機只有一步之遙時,出人意料地放棄了F-16的採購計劃,這令通用公司無形中損失了一筆巨大的海外訂單。
  • 轉讓ASRAAM飛彈組裝生產線,不轉讓核心技術沒啥意義
    這款飛彈是根據1980年美、英、德、法四國籤訂的新型空空飛彈系列諒解備忘錄,於1982年由歐洲幾個國家聯合研製,與美國聯合生產,命名為「先進近距空空飛彈」,最終由歐洲飛彈集團(MBDA)負責,其服役從1998年才開始,如今也算標準的北約格鬥飛彈。
  • 東普魯士是現代德國的起源地,德國為何最終選擇了放棄
    而德國人雖然對東普魯士的分離充滿了傷痛和不舍,但在1990年德國統一的時候,德國人卻最終宣布放棄對東普魯士的領土訴求,從法理上放棄了收回東普魯士的權力。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東普魯士對德國具有特殊意義,德國為何最終選擇了放棄?
  • 中國能自研洲際飛彈為何發射車卻需進口?全球曾只有一個國家能造
    中國在軍工出口方面限制相當寬鬆,目前已轉讓的最先進技術之一,當屬向白俄羅斯轉讓的A200遠程火箭炮技術,稱為:「波羅乃茲」。
  • 豹2坦克長期用空心裝甲忽悠,但為何仍給人全球一流的印象?
    長期佔據第一位的,卻不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提到的這三家,德國的豹2系列坦克每10次評選中至少有8.5次是位列全球坦克綜合排名的第一位。那麼豹2系列中的A6甚至A7真的對這個全球第一的排名實至名歸嗎?真實情況未必是這樣。到目前豹2A6和A7沒有上過戰場的記錄,不過A4等改進型卻已經上過戰場,實戰表現相當不堪,和豹式坦克長期以來的全球盛名差距甚大。
  • 二戰德國最好的中型坦克——豹式坦克
    年更名為豹式坦克,該型坦克可以說是二戰期間質量最好的中型坦克之一,可以稱之為德國中型坦克的巔峰之作。1943年下線的D型豹式坦克二戰初期,德國在正確的戰術指引之下,橫掃了歐洲大陸,但伴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戰略縱深極大的蘇聯教會了德國人戰略和戰術的層級區別,這樣也就使得更偏重於戰術運用的一、二、三、四號坦克在蘇聯皮糙肉厚
  • 德國豹2坦克的翻版:瑞士Pz87豹式坦克
    該坦克與聯邦德國豹2坦克的第五批生產型車相似,它採用了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火控系統可外接;更換了通信裝置,採用了美國的AN/VRC-12車用電臺,還安裝了帶鐵棚的白光燈和野戰電話線軸;採用了新的3色偽裝迷彩,增裝了可摺疊的偽裝網裝置,在戰鬥艙內配置了多依格拉(Deugra)滅火系統。
  • 德國中型坦克巔峰之作,主戰坦克的先驅—豹式坦克
    德國武器一直被眾多軍迷奉為上品,那麼這個曾將自己設計師打死的武器如何呢?
  • 從德國豹2坦克比中國99A優秀的地方,能看出德國人的嚴謹!
    德國的豹二坦克雖然服役於上世紀70年代,但是一直到現在為止,它仍然是包括德國在內的眾多歐洲國家陸軍的主力坦克
  • 中國為何不引進優秀的豹2?日本人筆下中國豹2對抗蘇軍T72
    本期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戰後德國坦克工業的復興之路,以及戰後兩代經典坦克豹1和豹2,相信大家對這兩款坦克能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其中豹2作為當代坦克的優秀代表,我們在《龍之甲》一期中曾經提到過它曾與中國坦克有過一段交集,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段往事。
  • 歷史的擦肩而過:當年解放軍曾差點用上豹2坦克
    但是實際上,無論是成品購買還是許可證生產「豹」2這種德意志精工之作,對於當時中國捉襟見肘的軍費開支,以及蘇式坦克製造業來說都是不可想像的。加上中國這樣的大國陸軍是萬不能將自己的裝甲鐵拳交由他人掌控,為此才有了中央軍委最終拍板吸收關鍵技術,開發國產主戰坦克的決定。
  • 豹2坦克曾差點成美國制式裝備!只怪時機不對,讓德國痛失大單
    在世界坦克設計排名中,德國的豹2穩居世界第一,美國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在世界前列。但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最初美國希望豹2能夠成為自己的制式裝備,甚至還和德國一起共同研發過新一代坦克。鑑於美國本土軍工業的保護,這項計劃最終流產。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談談德國豹2的美國化之路。
  • 德國給豹2裝上130毫米主炮,新一輪坦克競賽開啟
    客觀地講,「阿瑪塔」坦克似乎並不會對德國的裝甲和火炮技術產生多少衝擊。目前根據俄媒報導稱,它的首上裝甲防穿能力為600毫米均鋼,比此前的T-90A有很大的提高。然而這仍然低於豹2A6等坦克已經達到700毫米均鋼水平的防護能力,同時德國此前也曾宣布其現役120毫米L55火炮發射的DM53穿甲彈在2000米上能擊穿70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而2006年使用L55炮發射新型DM63穿甲彈把這一數字提高到了760毫米。
  • 德國二手豹2坦克四處推銷,為何擠不掉T-72?
    德國陸軍曾是歐洲的一支強軍,冷戰結束,德國大規模的裁軍,現在德國的陸軍規模已經非常有限,連波蘭都不如了,也造成德國許多裝備不得不吹向國際的二手市場
  • 日本為何引進德國裝甲車技術
    本周,日本和德國籤署了一份軍事技術轉讓協議,據透露,這份協議的內容主要是日本向德國購買用於「機動戰車」即輪式突擊車(輪式坦克)的相關技術。
  • 在德國豹2坦克的三大性能中,為什麼都說防護性能最差?
    圖1:豹2的防護性能真的很差嗎?    長期被譽為「世界第一」的德國豹2坦克,在火力、機動和防護這坦克三大性能中,為什麼都認為豹2的防護性能是最差的,這是真的嗎?特別是土耳其裝備的豹2在敘利亞遭到很大損失,更是成為了這種說法的鐵證。
  • 德國副總理訪華 為何被「潑冷水」?
    人們常說,中德經貿「互補性」強,德國技術領先,中國則擁有市場。但近年來,中國產業不斷升級,在不少領域對成為德企對手,引起德國警惕和擔憂。去年,「德鐵」集團來中國採購列車,令其長期供應商西門子頗為難堪。在德方看來,中國企業開展對德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為獲取關鍵技術,佔領世界市場,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上升也就不難理解。不僅是德國,其他西方國家同樣擔憂中國實力上升。
  • 中國引進蘇27戰機始末:購買前空軍不堪一擊!
    戈巴契夫訪華標誌著中蘇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1990年4月23日,中國向蘇聯方面提出恢復和擴大兩國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合作,並且同意以政府貸款的形式向蘇聯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換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國出售航空技術裝備
  • 99A身上的1500馬力發動機真的山寨自「豹2心臟」?
    之前很多人認為中國三代坦克的150HB發動機源於德國技術,其實這種說法也不盡然。1970年代末期,中國曾有計劃引進德國的8V331TC41民用柴油機作為坦克動力。因為8V331是在MB873Ka500上發展而來的民用型號,很多人據此將中國三代坦克動力和「德國技術」拉上了關係。然而後來的150HB和8V331完全是不同的兩個項目,在150HB的發展上軌道之後,8V331也就停滯了。至於放棄8V331的原因,本炮霸是這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