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十大謠言之委員長衛隊

2021-02-07 觀察者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艱苦抗戰,中國終於取得勝利。然而這一段歲月中的人與事,卻在後人的轉述中逐步走樣。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際,觀察者網特地推出「抗戰十大謠言」系列,以正視聽。之前已刊發《抗日戰爭十大謠言之「名將」張靈甫》、《抗日戰爭十大謠言之孫立人活埋日軍》與《抗戰十大謠言:起底「釣魚帖」》。】


作者:洪希伯(旅港學人)


說到國軍精銳,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兩個「械」——抗日戰爭時的德械與解放戰爭中的美械。關於「美械」的記載很詳實,與之相比,國軍的德械部隊卻「傳奇」得多。


中國特種兵的先驅:委員長衛隊?


傳統上,國軍德械師包括著名的88師、87師、36師與稅警總團。而近年來,又有一支所謂「委員長衛隊」半路殺出。有關這支部隊最初描述已不可考,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類似的小說家言論,署名「謝海雲」的作者發表在《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的《中國憲兵:600人擊退兩萬日軍》被搬上網,則可看做此說法廣泛流布的濫觴。此後,伴隨著《六十多年過去了,還有誰記得這些事!》的風靡,這一故事流毒甚廣。


這支部隊的初次登場據稱是在「1934年民國政府的國慶閱兵大典」,「完全的德國軍隊裝束,配備最先進的德國全自動衝鋒鎗,軍容整齊,士氣高昂,一舉一動都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部隊登場後,「英國大使十分驚愕,日本大使則面色陰沉,德國大使則非常自豪,微笑著對法國大使說:『瞧!這是我們德意志的軍官所訓練的軍隊,完全是德國軍隊的亞洲翻版。』」


至於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文章講述了「委員長衛隊在南京保衛戰中以兩個營600人兵力對抗日軍甲種梅村師團」的血戰歷程。「平均每個士兵要堅守25米長的陣地,面對50名日軍精銳部隊的士兵,但勝利者依然是中國人。」梅村師團長在久攻「委員長衛隊」陣地不下之後,居然親自拔刀帶隊衝鋒,導致佩刀被「委員長衛隊」繳獲。


這段「史實」是如此傳奇,直到近年才有抗戰神劇「超越」。至於文章的內容更是錯漏百出。


首先,文章號稱衛隊的對手是日軍最強的第250梅村師團, 編制有24聯隊(日軍甲種步兵師有4個),在遭到「委員長衛隊」的沉重打擊後傷亡達兩萬人。且不說南京會戰中日軍參戰師團(第3、5、6、9、13、16、18、104師團)裡沒有這個「梅村師團」,二戰中整個日軍都不存在250師團。對於所有的疑點,文章用了可笑的理由交代——此戰過後,「梅村師團」被日軍撤編,並且在歷史記錄中抹去了該師團的全部記錄。


按照文章所說,這支部隊精銳的原因之一在於全軍使用德國衝鋒鎗,當時中國使用的主要是德制MP18/28衝鋒鎗,因為MP18/28槍管籠套上開孔很多,又名「花機關」。由於國內兵工廠曾大量仿製此槍,它在中國並不罕見,幾乎各路軍閥手中幾乎都有專門裝備這種衝鋒鎗的「手提機槍連」甚至營、團級部隊,用作突擊先鋒。


不過衝鋒鎗的一大弱點在於射程僅200米,比不上火炮也趕不上步槍、機槍,靠近突擊尚可發揮火力密集的優勢,用來防禦則力不從心。日軍甲種師團擁有超過100門各型火炮,還得到空軍的支援,不可能蠻勇到「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翻看史書,國軍在抗戰中確實有「特種兵」投入戰爭,但當時的「特種兵」指的是炮兵、汽車兵等技術兵種,與現代「特種部隊」全無關係。據孫宅巍《試論南京保衛戰研究中幾個有爭議的問題》(刊於《民國檔案》1993年第1期)介紹,「投入南京保衛戰的特種兵,只有炮兵第8團的15榴炮營, 炮兵第10團的新15榴炮營」。



日本繳獲的國軍德制I號坦克在東京「遊街示眾」,為了照顧德國人的面子,被標註為「繳獲的蘇聯坦克」


至於在雨花臺抵抗日軍進攻的,則是另一支著名的德械師——國軍第88師。戰鬥中朱赤、高致嵩兩位將軍殉國,全師官兵損失數千人……一些文章所說中國軍隊600人對戰2萬日軍部隊,大獲全勝,自己僅損失50多人,似不大可能,查遍所有與南京保衛戰有關的軍史檔案資料,也看不到這樣的記錄。


歷史上,國軍憲兵1團和憲兵5團的確參加了南京會戰,其中有一個營在龍潭一帶抗擊日軍,歸第十軍軍長徐源泉指揮。另有一個營的憲兵於12月11日奉蕭山令之令押送軍火開赴中華門外雨花臺,並留下增援守軍,但僅參戰一天便死傷過半,所把守的隆昌寺失守……仔細想來,也許這正是日後「委員長衛隊」各類傳說的起點吧。


誠如席亞洲在文中所說,謠言是會自我進化的。「委員長衛隊」的故事也經過多次修改潤色,如最初在閱兵時出現的4000人大方隊被改成了400人;各國大使見「委員長衛隊」而失色的故事是國民政府秘書邵則明所說;參戰的「委員長衛隊」不是600人而是800人;梅村師團也被「降格」為戰前日軍17個甲種師團之一;梅村師團長與蔣委員長決鬥贏得寶刀(所以原文將衛隊繳獲寶刀稱為「完璧歸趙」)直接被刪去。不變的是「委員長衛隊」依然神勇。



國軍「德械師」除了鋼盔和水壺外,裝備並未真正「德械化」,圖中他們使用的是一戰前的「馬克沁」機槍


德械師是精銳嗎?不是——但穿得好就有人權


「委員長衛隊」是個演義故事,但國軍德械部隊確實是存在的。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蔣介石違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遺訓,屠殺共產黨、並以血腥手段消滅國民黨內左派,同時驅逐蘇聯顧問並轉投德國。


德意志魏瑪共和國向國民革命軍派出了軍事顧問,但來華軍官並不著名,以免引起外交非議。隨後德國政局風翻雲變,希特勒上臺。與網上所傳「希特勒對中國青睞有加」的謠言不同,希特勒政權的種族主義政策極度輕視中國人,蔣介石甚至已經開始考慮趕走德國顧問並轉向法國。如非1933年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的極力維持,命令德國軍官尊重中國軍隊,中德合作可能早就破滅,「德械師」可能會變成「法械師」。



德械士兵像


在中德合作期間,中國輸送了大量鎢、錳等德國擴軍備戰緊缺的礦產資源,以換取德國的武器裝備。塞克特向蔣介石提出了以10年時間建立60個德式陸軍師的計劃,強調要終結中國軍隊中的「山頭主義」,要求軍隊向蔣介石一人效忠;塞克特建議將長江下遊要塞化;此外,塞克特建議蔣介石實行工業化,確保中國的武器自給。


到1937年7月,國軍號稱有8個師成為了德械師,他們是3師、6師、9師、14師、36師、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還有一支非軍隊系統的稅警總團。但在淞滬會戰爆發時,只有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真正徹底實現德式裝備與編制,87,88,36三個師雖然整編組建,但是裝備、人員不齊整,其他部隊得「德國化」進行的並不好,有的部隊1個師只有1名德國顧問。即使是完全依造德國的軍事思想及操典訓練的教導總隊,以德軍標準也不過是輕裝部隊,缺乏重炮等支援力量。


這張照片常被「國粉」誤當做抗戰中的「德械師」,其實這是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初創時期,裝備了繳獲的德式鋼盔而已


那麼這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德械師表現到底如何?


1937年10月5日至9日,德械師投入到淞滬會戰中不到5天就損失過半,幾乎喪失戰鬥力。隨後在蘇嘉湖防線上一潰千裡,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


隨後,南京保衛戰爆發。12月12日德式部隊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退卻,被德式部隊第36師強行「勸返」前線。中午前後,一部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由缺口突入城內,第88師遂即撤走。當日17時,南京衛戍司令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布置突圍,而唐生智在下發撤退命令之後考慮到第88師、第87師、第36師和教導總隊是經過德國顧問多年訓練出來的中央嫡系部隊,惟恐突圍損失過大,回去會受蔣介石的責備,口頭指示他們也可以渡江北撤。 隨後,第71軍軍長王敬久與該軍第87師師長沈發藻等根本未回指揮所。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留參謀長邱清泉處理文件等,自己單獨先逃跑。其第2旅旅長胡啟儒不等會議結束,即獨自逃竄了。南京保衛戰後,德式部隊除36師大部撤出南京外,其餘部隊大多覆滅。


國軍德械部隊戴著M35德式鋼盔,很像是二戰中橫掃歐陸、威鎮寰宇的德國軍隊。然而早在二戰以前,德國軍隊已經著重訓練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機械化作戰,有的部隊雖然不能實現摩託化與機械化,但至少要實現騾馬化。德國軍隊步兵的一切作戰圍繞坦克兵團和強大的戰術航空兵展開。國軍的「德械師」一沒有機械化,二沒有重火力,所謂的德械僅僅是基本的輕武器加上人手一頂的鋼盔。區區這樣幾個輕步兵師又怎麼阻擋日本海陸空結合的進攻?


德械師出身於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是嫡系中的嫡系,在防禦作戰中卻比不上某些戰鬥意志堅決的「雜牌軍」。至於德械師在網絡上大熱的原因,除了有人一再渲染,大概是因為在美國《時代》雜誌的照片裡,M35鋼盔很好看,比川軍的鬥笠洋氣,也比華北、長城抗戰的英式扁鍋盔好看。


正如言兼在第一篇闢謠文中所感嘆——張靈甫都能紅,這個看臉的世界沒救了。筆者也要感嘆,穿得好的就是有人權。



《Life》的這張照片是最著名的德械士兵形象之一


白刃作戰靠的是大刀隊?


M35鋼盔也許激發現代人炮製「委員長衛隊」謠言,誇大「德械師」的實力,而另一種著名裝備——大刀卻在抗戰年代催生了流傳甚廣的謬誤。筆者從小唱著《大刀進行曲》長大,感情上極不願捅破「大刀隊」給人們留下的偏頗印象,但事實就是事實,不應被埋沒。


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29軍「大刀隊」發起夜襲,一擊斃傷日寇800餘人,一掃九一八以來「戰必亡國」的論調,被世人廣為傳頌。作曲家麥新聞訊熱血沸騰作戰歌《大刀進行曲》,在那個艱苦困頓的年代裡,振奮了多少人的胸懷。


然而人所不知的是,此次夜襲組織起來的600多名精銳大刀隊最終僅有30餘人生還。大刀作為抗戰精神的象徵固然鼓舞了士氣,但隨後它便被濫用了。當時的媒體經常出現「大刀報國」或「斬首××餘」的字眼,使得普通民眾甚至士兵對大刀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往往產生不切實際的誤解。



29軍大刀隊,可見他們配用的大刀與今日抗戰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大刀樣式不同,抗戰中的大刀往往是民間鐵匠打造,形制差距極大


抗戰之初,不少中國軍隊手執大刀在日軍機槍和炮火掃射之下集體衝鋒,造成了不少無謂犧牲。正面戰場上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大刀是在1939年的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劉汝明的68軍大刀隊以肉搏殲滅日軍300人,但隨後遭到日軍毒氣襲擊,中毒達400餘人。


大刀殺敵,是當時中國落後的工業能力所迫。今人也許無法想像,對於那時的中國,雖然可以小規模生產步槍,量產刺刀的能力卻遠遠遜色於此。相比之下,大刀卻可由鐵匠「私人訂製」,產量「可靠」,自然成了抗戰軍人的基本裝備。


冷兵器的戰鬥比熱兵器的戰鬥距離近得多,戰鬥人員會目擊戰爭的殘酷。以大刀作戰需要極大的勇氣。如果一支部隊能進行白刃格鬥,並且在白刃格鬥中保持組織性,證明這支部隊擁有高昂的戰鬥精神與強大的戰鬥能力。令人遺憾的是,更多時候,日軍是一支敢打白刃戰的軍隊,而多數中國軍隊卻缺少白刃格鬥的組織水平。


相比之下,八路軍成為當時中國戰場上最敢於打白刃戰的部隊;而國軍前期一味地集中運用大刀白白消耗勇氣與生命,後期又作戰意志低下不敢白刃戰。八路軍卻是從白刃戰中學習白刃戰,越打越強。各國軍隊的操典都規定,拼刺刀前要關閉槍枝保險以防止誤傷。八路軍在屢次的戰鬥中形成了新的作戰條令——直接把槍膛裡的子彈打掉。因此在發起白刃作戰後,日軍會呆板地按照操典關閉三八式步槍保險(因為這個動作需要抬起槍栓,在中國被訛傳為退子彈),八路軍、新四軍衝到日軍跟前,先會放一輪排槍,造成日軍不小傷亡並打擊其士氣,順帶在隨後的拼刺中就免去了走火的危險。即便如此,八路軍的白刃戰依然講求局部以多打少,搭配使用刺刀與大刀破解日軍三人一組的白刃戰隊形。


大刀隊是中國人勇氣與智慧的體現,德械「鋼盔師」「水壺師」多少也反映了「現代化」的追求,但它們無疑都是舊中國落後工業的苦澀果實,一味拔高,就難免生發出「抗日神劇」和「委員長衛隊」的奇葩故事。


回復「招聘」,收看觀察者網招聘信息


->閱讀原文查看今日最犀利新聞


觀察者【ID:guanchacn


觀察者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域外西媒獨家編譯,境內熱點犀利評論,得觀察者app姿勢過人,上觀察者網hold住天下。觀察者網www.guancha.cn 24小時滾動更新,每日獨家熱點評論,私人定製外媒內參,政治波普情趣閱讀,不同凡響資訊體驗!


各位讀者注意了哦!如果錯過了觀察者的推送,回復日期如:20140601 即可收看2014年6月1日微信推送(其他依此類推),內容越來越多啦,謝謝您的一路陪伴!意見反饋請狠掐客服(ID:guosijiaaa)


另外!我們的QQ讀者群也在開放中歡迎年輕的小夥伴們加入,口令:麼麼噠,群號:250850954


點擊右下角「璐璐電臺」,新聞既可以看也可以聽哦~


相關焦點

  • 曾經的十大涉軍謠言您還記得嗎?
    請大家跟「東線瞭望」一同來揭穿十大涉軍謠言,為真相正名。1.最別有用心的曲解:「中國出兵敘利亞」?「敘利亞給予中國5000人出兵名額」「原隸屬蘭州軍區『暗夜之虎』特種部隊抵達敘利亞拉塔基亞港口,抵達敘利亞的還包括原瀋陽軍區特種部隊『西伯利亞虎』」「敘利亞《祖國報》發表報導稱,根據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表態,中國軍隊擬以某種形式參與敘政府軍對伊德利卜戰役」……自2011年3月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類似的「震驚」消息在一些涉軍新媒體上翻新出現,每每引起驚呼一片。
  • 識別「仙人跳」的謠言並不難
    而編造這個謠言的機構倘若擁有一個國家的財力,去做多黃金等期貨的話,搞不好趁這一波暴漲,連一艘核潛艇都能賺回來。而就在美俄衝突謠言泛濫的那一天,國內也出現了一則謠言,就在新民晚報剛剛爆出來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某涉嫌性侵幼女之後,一則「性侵幼女,是兒子給老子布下的仙人跳」圖片,迅速在網絡上被流傳。
  • 國防委員長特留尼西特的演講
    評議會議長桑佛德毫無情感地念完了官方預先為他草擬的講詞之後,國防委員長特留尼西特接著上臺。他的出現使得會場氣氛轉為熱絡,群眾給予的掌聲,比剛剛議長出現時的掌聲要大。特留尼西特並沒有帶講稿,他中氣十足地向會場中的六萬人眾演說著:「各位親愛的市民、官兵們!今天,我們參加這一場告別式的目的何在呢?為的就是要告慰這些為了保衛亞斯提星域而殉國的英靈們啊!
  • 謠言,止於智者
    6號議會已經確認,還有幾天老拜就要宣誓就職了,可是網絡上還充實著:耐心點,川爺會有重磅,即將有大動作……等等謠言。除了老川、朱尼安利、林伍德、鮑威爾,弗林還有那個退體的美國中將這幾個月天天傳播謠言外,華人自媒體,那個在美國生存的輪子還有所謂華人正義人士也推波助浪,讓華夏大地有關美國選舉,從一個多月前到時至今日,謠言四起,從沒有停息的跡象。即使美國總統大選已經結速,川普已經失去機會的今天,但堅信川普必勝,鐵定連任的言論仍充實華人自媒體中。
  • 俞濟時將軍細解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密
    1月30日,蔣委員長以在野之身向全國發表了措辭強硬的《抗日通電》,號召全軍將士「皆應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毋為瓦全之決心,與此破壞和平蔑棄信義之暴日相周旋。」剛剛完成整補、作戰部隊已由4個團縮編為4個營、官兵互不認識的部隊又奉緊急軍令於25日重赴前線,接替第19軍及第87師小場廟與廟行等地的防務,並以血肉之軀向江灣廟行之間的精銳日軍發起猛烈攻擊。「附近民房多被炸毀,戰地滿目瘡痍,軍民屍體遍地,甚至腐臭四溢,溝渠皆赤,身為抗戰將領,緬懷袍澤忠魂,洵不禁傷神,不得已我軍乃決定與2月26日晚自動撤離江灣鎮待機反攻。」
  • 抗戰國軍敵後戰場的那些事
    尤其是我黨自從挺進敵後從數萬之眾到抗戰勝利已逾百萬之雄,並在其後幾年間摧枯拉朽般改天換地。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今天就先聊聊抗戰國軍敵後戰場的那些事。 所謂,成王敗寇。我們對對國民黨之前抗日評價相對負面的,曾經歷史課本上寫:自武漢會戰後,國民黨正面戰場幾乎就停滯了,開始消極抗戰。更別提咱自己強項敵後抗戰了。隨著國強民富,自信的我們開始更正面的面對過去,包括國軍抗戰的事實。
  • 抗戰史之豫湘桂會戰(國軍最大的慘敗)
    連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也都曾發出了「自我平生所受之恥辱,以之為最大」的感慨。可以說,豫湘桂會戰的莫大恥辱與之所帶給正面戰場的負面影響,成為國民政府揮之不去的傷痛。也是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的最大慘敗。
  • 鐘錶之國瑞士的現役自動步槍,SIG SG550,梵蒂岡教皇衛隊的首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對於國內的軍迷來說SIG SG550型突擊步槍是一款熟悉而陌生的輕武器,CS玩家對於SIG SG550型突擊步槍一定非常熟悉了,這款輕武器在遊戲內的性能非常出色,CS的風靡也讓不少國內的玩家初步認識了鐘錶之國瑞士的制式步槍
  • 梳理:反華勢力針對新疆炮製的十大謠言及真相
    在美國總統川普最終籤署所謂《維吾爾人權政策法》之際,《環球時報》系統梳理美西方反華勢力所炮製的最常見的謠言,這些謠言基本涵蓋了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些西方媒體和機構眼中,這些內容可「單獨成篇」來形成所謂「調查報告」,也可交叉使用以宣揚新疆「存在對少數民族的壓迫」。
  • 【獨家】抹黑、中傷、影射:擾亂中國的謠言為何還在傳?
    在資訊時代的科技條件下,在國家之間處於亞對抗、亞衝突的國際政治背景下,謠言戰必將超越熱戰武器成為使用範圍最廣、使用效率最高的軍事打擊形式。古代戰爭中已出現過謠言戰的雛形。特洛伊攻城、奧斯曼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戰鬥均有利用謠言獲利的例子。率先重視謠言戰的使用和防禦的國家,必將在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輕視謠言戰的國家,則將付出慘痛的代價,進而無可逆轉地走向衰落。
  • 皇家衛隊換崗
    王雲飛英倫三島遊的第四天上午參觀蘇格蘭精神的象徵—愛丁堡城堡,幸運地觀賞了英國皇家衛隊換崗儀式
  • 抗戰中的太原兵工廠和兵工人
    在犧盟會和總工會的號召下,工人們高唱抗日救亡歌曲,結伴報名參加山西工人武裝自衛隊(簡稱工衛隊)。西北製造廠、西北毛織廠、西北煉鋼廠、晉生染織廠、晉華捲菸廠等工廠的工人紛紛到省總工會報名。西北製造廠18個分廠共有300多人參加了工衛隊,成為工衛隊的主力。16廠在犧盟會和工會的組織動員下,有40多人參加了工衛隊。
  • 十大元帥,單論戰功誰排第一?
    1955年,這支部隊當中的十名創建者和指揮者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被稱為「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元帥,都為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們資歷、才能各異,有善於戰略籌劃的、有善於政治思想建設的、有善於參謀協調的、又善於在一線指揮戰鬥的……
  •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盧溝橋中國軍隊的抗戰,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由於日寇無底止的進攻,全國人民的堅決鬥爭,民族資產階級的傾向抗日,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努力提倡、堅決實行和取得全國的贊助,使得「九一八」以來中國統治當局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在盧溝橋事變後開始轉變到實行抗戰的政策,使得一二九運動以來中國革命發展的形勢,由停止內戰準備抗戰的階段,過渡到了實行抗戰的階段。
  • 委員長為何又變臉了?
    朝鮮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議程12月31日進入第四天,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會上警告說:在美方的敵對行為和核威脅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
  • 朝鮮勞動黨副委員長李洙墉為何突訪中國?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朝鮮勞動黨副委員長李洙墉今天出訪中國,這是今年1月第4次核試驗後,朝鮮高層首次訪華。
  • 將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美國假恐怖之名行遏制之實| 新京報專欄
    圖/視覺中國文 | 韓建偉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4月8日周一上午,美國正式將伊朗革命衛隊定為外國恐怖組織,稱美方將採取必要手段威懾和破壞伊朗革命衛隊的組織和活動,並制裁同伊朗革命衛隊有經濟往來的個人和實體。此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這一行為並不令人意外,是美國政府遏制伊朗政策的延續和深化。
  • 原創┃原北洋政府裡到底有多少高官在抗戰時投敵叛國?
    筆者想知道,到了抗戰時期,這些「帝國主義代理人」到底有多少投敵叛國,公開投入了帝國主義懷抱。之所以選擇抗戰時期,是因為抗戰時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最容易」賣國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因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規模侵略而淪陷的國土面積最大,淪陷時間最長,被殖民程度最深,且日本侵略者積極在中國尋找、扶植代理人。
  • 鮮為人知的臺灣「洪門秘衛隊」
    1949年8月20日,蔣介石在臺北圓山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該機構的基本任務是:「統一所有情報工作,並使之充實強化。」蔣介石親自指定蔣經國、鄭介民、毛人鳳、葉秀峰、彭孟緝等人為委員。蔣介石在臺復「總統」職後,又指令成立「臺灣情報工作委員會」簡稱「臺情會」,彭孟緝任主任委員。該機構負責協調指揮國民黨黨政軍憲特各情報特務機構。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抗戰是血寫的事實
    根據中國大陸歷史學界的考證,經大多數人公認的研究結果,誠如大陸學者楊樹標所言,由於蔣委員長堅持領導抗戰,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自始至終地堅持抗戰,在其十四年抗戰中,蔣委員長發動投入十萬兵力以上的大型會戰就有22次,大型戰役如臺爾莊等就有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面對面地戰死在抗日疆場的中國國民黨將軍就有206人,陸軍犧牲、失蹤者共3211419人;空軍犧牲4321人,毀機2468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