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4日曝出消息稱,日本將派大型「直升機航母」赴中國南海和印度洋,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巡航。此次行動,是日本準航母連續第二年赴南海巡航。日本媒體blogos、《日本時報》網站同樣報導了該消息。
報導稱,兩位日本官員透露了該消息,並稱日本準航母巡航是希望藉此機會加強其在戰略海域的存在。其中一名日本官員稱,此次巡航將於9月開始,為期兩個月,象徵著日本為了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戰略所作出的努力。
針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這一概念被多次提及,外交部曾表示,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提法或名稱,都必須重視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即本地區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本地區保持和平、穩定和繁榮對整個世界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加賀號」直升機護衛艦
據報導,此次執行任務的為「加賀號」護衛艦,全長248米,可同時起降多架直升機。「加賀號」於2017年3月22日服役,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的護衛艦。巡航期間,「加賀號」將在印尼、印度、斯裡蘭卡等東南亞國家港口停靠。
此外,「加賀號」將由另一艘護衛艦伴航,期間或與區域內的其他國家展開臨時的聯合軍演。對於此次行動,日本自衛隊發言人則表示,暫時無法評論。
「加賀」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藩國名即位於北陸道的加賀國。日本上一艘以「加賀」為名的戰艦正是日本帝國海軍的加賀號航空母艦。該艦原本是作為戰列艦進行設計和建造的,但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由未完工的加賀號改裝成了航空母艦,並於1928年3月31日建成入役。
加賀號航空母艦
1932年,加賀號航母作為第一航空戰隊的主力參加了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變」。當時加賀號載有三式艦上戰鬥機12架、十式艦上偵察機8架和十三式艦上攻擊機28架。除了對中國領土進行狂轟濫炸之外,還爆發了世界上首次艦載機空戰,創造了日本海航的首次擊落和被擊落記錄。
1937年盧溝橋事件之後,加賀號再度逼近上海,對上海、南京、廣州、南昌等地進行轟炸。加賀號在中國的侵略行動一直持續到1939年。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參加了偷襲珍珠港作戰。艦載機飛行員們號稱攻擊了美軍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亞利桑那號、加利福尼亞號、西維吉尼亞號和馬裡蘭號戰列艦。其中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沉沒,完全損失。加利福尼亞號和西維吉尼亞號被擊沉後被打撈和改裝,1944年重新入役。內華達號和馬裡蘭號被修復和改裝,1942年重新入役。此戰中加賀號損失了15架艦載機,佔日軍總損失的一半。
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1942年1月19日與赤城號一同從楚克出發對拉包爾空襲,在1月21日空襲鄰近的卡維恩;2月19號協同「赤城」、「蒼龍」、「飛龍」號航空母艦一同空襲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日軍四艘航母攻擊中途島時被美軍航母艦隊發現。在日本航母戰鬥機被美軍魚雷機吸引到低空,航母忙於護航戰鬥機的起降之時,美軍功勳航母企業號的30架俯衝轟炸機對加賀發動攻擊。加賀被命中5發炸彈,其中一發命中艦橋導致大批軍官陣亡,損管工作缺乏指揮,火勢完全失控。下午2點,加賀號下令棄艦。晚上19點,加賀號沉沒。
加賀號被命中炸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