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賀號艦島型直通甲板被視為準航母
滿載排水量達二萬六千噸的「加賀號」全新準航母三月二十二日正式入役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二護衛艦隊群「旗艦」, 筆者作為全球唯一華人媒體記者登上「加賀號」採訪,目擊觀察到這艘以反潛反導反艦「三位一體」的直升機驅逐艦實際上已成為日本最新最大規模的準航母,也標誌著日本針對中國海軍遠洋化現代化而改組新建四大準航母艦隊已列裝完畢。
加賀號直升機準航母名不虛傳
此次「加賀號」入役式三月二十二日在橫浜海事聯合造船廠舉行,出席加賀入役儀式的有日本防衛省政務官小林鷹之、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海軍司令)村川豐上將、防衛裝備廳長官渡邊秀明等。當天上午十點三十五分,日本海自橫須賀地方總監中將道滿誠一將「加賀號」艦旗授予了首任艦長遠藤昭彥大校,隨後四百七十多名官兵列隊登艦。防衛省政務官小林鷹之在加賀入役儀式上稱:「中國試圖在南海島礁修建基地和通過施加壓力改變現狀,引發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關切」。「日本周邊安全保障環境日益嚴峻,加賀號入役非常重要。希望全艦官兵精勵訓練,儘早確立即時對應體制」。首任「加賀號」艦長遠藤昭彥大校表示,要把加賀打造成為世界最強的護衛艦。隨後,在軍楽隊的伴奏下,「加賀號」徐徐離開橫浜船廠碼頭,駛向海上自衛隊第四護衛艦隊群基地廣島縣吳港。
記者登艦採訪加賀號名不虛傳
記者登上「加賀號」發現,儘管該艦被日本稱為直升機護衛艦,但實際觀察此艦完全是一艘標準的輕型準航母,是第二艘同款型「出雲號」。該艦採用全通甲板,總長二百四十八米,寬三十八米,標準排水量一萬九千五百噸,滿載排水量二萬六千噸。這超過了義大利海軍一點三萬噸級的「加裡波第號」航母、西班牙一點七萬噸級的「阿斯圖裡亞斯親王號」航母和英國皇家海軍二點一萬噸級的「無敵號」航母。該艦發動機功力達十一點二萬馬力,最高航速為三十節。
加賀號於二零一三年十月動工建造,二零一五年八月建成下水到今次服役,前後只花了三年多時間。該艦最多能搭載十四架直升機,並能同時起降五架直升機。這較前款「日向級」準航母的全通甲板增長了約五十米,加寬了五米,排水量更增加了六千噸,艦載機增加五架。同時,加賀號船體兩側開口部分新裝有遮蔽板,減少雷達反射面,因此比同款型的出雲號具有更強的隱身性能。
據悉,加賀號通過增長加寬全通甲板和加高艦倉,實現了該艦既可搭載大批反潛偵察直升機,也可搭載可變翼魚鷹機甚至直接起降固定翼戰機。這樣該艦不僅可以艦載和直接起降最新型MV-22「魚鷹」可變翼飛機。同時也為今後一旦需要還可以起降美軍最新的F-35B戰機奠定基礎。加賀號最重要的是具備了現代海戰中真正的「海上作戰司令部」的功能,它集指揮統制、通訊電腦、情報監視偵察(CCCCISR)於一體,成為了連接海陸空具有高度指揮控制海上艦隊聯合作戰的中樞與準航母編隊的旗艦。此外,加賀號的大大增強了其反潛反導和反艦功能,該艦裝有先進的OPS-50反潛聲吶偵搜系統,同時還配有空對海搜索雷達各一套,兩套海麻雀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和兩套超音速對艦反導的「海拉姆(SeaRAM」)戰術飛彈裝置。此外還新增了反魚雷攻擊的反雷裝置。
四大準航母艦隊強化制海權
據了解,此次「加賀號」並沒有按傳言部署在佐世保的第二護衛艦隊群,而是被調派至廣島縣吳港替換第四護衛艦隊群的旗艦「伊勢號」。「伊勢號」則調防到第二護衛艦隊取代「鞍馬號」護衛艦成為旗艦。日本現有四大直屬主力護衛總艦隊,下屬八個護衛艦隊群並配置八艘先進的護衛艦驅逐艦,故被稱為「八八艦隊」。
防衛省政務官小林鷹之訓示:精勵訓練
加賀號正式服役後,標誌著日本改組建立「新八八艦隊」基本完成,其主要標誌是事實上形成了以舷號為DDH-181「日向號」、舷號為DDH-182「伊勢號」、舷號為DDH-183「出雲號」和此次入役的DDH-184「加賀號」為新旗艦的四大準航母編隊,它們分別在海上自衛隊聯合艦隊下各自領銜海上第一至第四護衛艦隊,同時各配置一艘宙斯盾艦及兩艘護衛艦。其中作為第一和第四護衛艦隊群旗艦的「出雲號」和「加賀號」更肩負著集反潛反導反艦作戰的主力準航母艦隊,派駐在橫須賀與吳基地,扼守防範中國海軍衝出第一島鏈的要衝,強化西南島嶼的制海權。由此,以加賀和出云為旗艦的兩大準航母新編隊將成為海上作戰的指揮中心,反艦反導(ASMA)的控制中心和反潛作戰(ATT)系統的綜合信息收集偵察中心,這將對今後中國海軍遠洋化帶來新制約和嚴峻挑戰。
加賀號離港入役
日本從一九九八年開始服役的大隅級大型護衛艦,就採用全通甲板右舷島式結構,標準排水量為八千九百噸,艦長一百七十八米,艦寬近二十六米,能運載一千名陸戰隊員,十六架CH-47重型直升機,十輛90式主戰坦克和一千四百噸物資,兩艘大型氣墊登陸艇。
二零零四年,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建造DDH即「日向級」大型直升機準航母。首艦日向號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下水,二零零九年三月服役。次艦 伊勢號則在二零零九年八月下水,二零一一年三月正式服役。隨後日本決定建造比日向級更大的準航母,也即滿載排水量達二萬六千噸的「出雲號」和「加賀號」,這兩艘準航母不僅比日向級噸位更大,全通甲板更長更寬,而且主要強化了反潛反導與作戰指揮功能。
日美加緊聯合訓練制約中國
三月六日,朝鮮不顧國家社會反對再次同時發射四枚彈道飛彈,其中有三枚落在秋田縣近海的日本專屬經濟區。三月七日至十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頗為罕見地與駐日美軍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戰鬥群在東海進行聯合訓練,這一方面意在對反覆發射彈道飛彈並搞核試驗的朝鮮進行震懾,同時也試圖通過美日海上聯合軍演牽制中國不斷加強海上軍事活動。
據了解,此次海上自衛隊在此次演練中投入了包括夕立號、五月雨號、海霧號等五艘護衛艦,日美雙方進行了戰術演練和通信訓練。「 卡爾·文森號」航母全長三百三十三米,可搭載官兵三千人、艦載機約九十架,由其與驅逐艦、潛艇及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航母打擊群幾乎可以匹敵一個國家的軍力。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今年二月中旬進入南海,這也是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首次派出航母戰鬥群到南海周邊活動。在與日本在東海進行演練之前,美國海軍還邀請包括菲律賓國防部長在內的三名官員登「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參觀,做出讓盟友放心的姿態。
值得關注的是,美日此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演多在關島海域或靠近衝繩島周圍海域,而這次均強調是在東海進行訓練,實屬罕見。其主要目的,一是通過以美國航母為旗艦培養訓練日本的航母護衛艦群,以便為今後調換「加賀號」、「出雲號」積累經驗。其次是針對中國在東海海空區域不斷增加的軍事活動,向中國軍方施加的軍事壓力。
巧合的是,代號為「多帆—2017」的美日聯合軍演與這次東海臨時演習同日結束。該演習是三月六日至十日在關島附近海域舉行,美軍出動五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一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日本派出二艘飛彈驅逐艦。美日雙方還都派出了潛艇參加,並強調稱此次軍演「大幅加強了美日協同作戰能力」。
加賀號艦載海麻雀防空系統
據日本防衛省公布的消息稱,最近,中國13架軍機在宮古海峽空域往返,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包括飛彈驅逐艦在內的三艘中國海軍艦艇經宮古海峽水道從西太平洋返航。去年末,中國航母「遼寧艦」衝破九州—衝繩—臺灣島等第一島鏈,首次進入西太平洋進行遠洋航行訓練。同時,中國政府公布的二零一七年國防費用預計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這些都令日本感到中國正在憑藉迅速崛起的海空軍事力量,爭取在亞太以及西太平洋海空區域獲得制海權、制空權。由此,中日間軍事競爭也將呈現出日益激烈的局面。(來源:陽光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