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維和士兵一鍬剷出個未爆彈

2021-02-25 開山利斧



道橋中隊指導員張文彬對營區進行地毯式搜排

10月31日,第20批駐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汽車二班的6名戰士在班長徐斌的帶領下,像平時一樣開始了一周的忙碌。今天他們班受領的任務是構築防禦工事,需要就地挖掘砂土裝入編織袋,而後按照戰技術要求進行堆疊。在連續作業了2個小時之後,全班組織原地休息,眼看著任務即將完成,閒不下來的徐斌拿起鐵鍬繼續幹活。

「班長,你快點挖,我幫你拍幾張精彩照片。」熱心的兼職攝影員劉盼旭拿起相機想為徐斌抓拍幾張工作照。

一鍬,兩鍬,當第三鍬土被鏟起,一塊暗紅色的東西露了出來,徐斌定睛一看,不禁冒出一股冷汗。


發現未爆彈位置

「哎,班長,你怎麼停下來了?」舉著相機的劉盼旭不解地問道。

「不要喊!我剷出一枚未爆彈,通知大家趕快疏散!你跑步到值班室報告!」半分鐘不到,班裡其他戰士就撤離了現場,並通知附近的哨兵和炊事班人員進行了有序疏散。

維和工兵分隊軍事副指揮張擎來到現場一看,心裡也是一驚,未爆彈南側不到5米就是炊事班臨時搭建的操作間,操作間的外牆是厚度不足3毫米的薄鐵皮;未爆彈東側10米左右就是營區的5號哨樓,哨樓為木質結構,上面有2名哨兵24小時輪流值勤警戒;未爆彈北側20米的位置,是停有6臺發電機組的電站,情況一旦處置不當,後果不堪設想。

在國內多次現場指揮排爆作業的張擎建議:「道橋中隊指導員張文彬執行過多次未爆彈排除任務,可以先讓他過來做個評估。」

「我看可以把張文彬叫過來,根據《諒解備忘錄》和《聯穩團標準作業程序》相關規定,目前我們不具備排除未爆彈的能力,查明情況後要迅速報告聯穩團總部。」袁養軍現場明確道。

張文彬曾任地爆連連長,參加過多次專業培訓,執行10餘次排爆任務,成功排除過60餘枚各類未爆彈,接到通知後他穿好防爆服,攜帶專業器材來到了現場。經過仔細甄別,初步判斷這是一枚60迫擊炮彈,彈體生鏽,引信損壞,維和分隊立即將情況上報了聯穩團總部,並在未爆彈外圍設置了警戒帶,指定哨兵進行嚴密看守。


發現的未爆迫擊炮彈

3小時之後,聯合國地雷行動部門作戰助理Elie帶領3名專業人員驅車趕到了中國維和分隊營區,經過專業鑑定後,Elie和同事決定將未爆彈帶離中國維和分隊營區並做誘爆處理。隨後張文彬配合聯合國人員將未爆彈轉移到了防爆箱,Elie對中國維和分隊專業的處置和快速的反應給予了高度評價。

據袁養軍介紹,維和工兵分隊計劃成立搜排爆小組,利用3天時間對營區裸露土地及草皮進行一次地毯式搜排,確保徹底消除此類安全隱患。

作者|曹蕾 康盼盼攝影

編輯|賈旭科



相關焦點

  • 邊境又現未爆彈!杜富國的戰友們緊急出徵
    作者 | 王毅、羅偲桁、 孔康誼、毛慶瀾對地雷和未爆彈進行排除
  • 飛翔的工兵鍬:煎雞蛋,削腦袋,我軍特種兵的萬能大殺器!
    在特戰兵進攻作戰途中,我們遇到了傳說中的工兵鍬投擲殺敵技術,一名特種兵使用一支工兵鍬,準確的投擲到五米外豎立的一塊厚木板上,工兵鏟深深的扎入木板,如果將木板靶子換成敵人的人體,這一鍬,敵人就斃命了。我國軍隊的工兵鍬已經發展了三代。它比民用鐵鍬更加輕便、結實和鋒利。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具有刃面,鏟一側刃為刀,使用熱處理工藝淬火,硬度極高,能夠輕易斬斷直徑4毫米的粗鐵絲,手臂一樣粗的樹幹,可以一鏟斬為兩截。
  • 工兵鏟進化史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繳獲了大量日式軍鍬,有的一直使用到解放以後。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使用的軍鍬還有蘇式鍬和美式鍬。6411工廠生產的205工兵鏟,從60年代裝備至今也有稱為65式工兵鍬,是我軍經典的個人裝備,廣泛用於工兵、步兵、炮兵,甚至當作軍隊夥房的切菜、炒菜鏟,戰時士兵人手一個,既是工具又是武器還能當作野外生存中煎蛋烙餅的鐵鐺。
  • 逆天神器——中國軍用工兵鏟
    不過今天咱先不談海空軍的先進裝備,先來聊聊我們解放軍最強悍的陸軍士兵手中的「神器」——工兵鍬!工兵鍬,又稱工兵鏟 。它既能用於構築城砦溝壕,又可以安營掘灶,還能肉搏砍人!是軍人作戰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夥伴和幫手。最早的工兵鏟其實就是民用的鐵鍬,而真正的軍用鍬則出現在職業化軍隊形成以後,它們是專門生產的,比普通民用鍬更加輕便、結實,但型制和民用鍬沒有太大差別。
  • 出現未爆彈,如何處理?揭秘專門「以爆制爆」的射孔彈
    試射彈藥多處於研發階段,一旦出現未爆彈,就需要人工銷毀。傳統的銷毀方式大多採用TNT引爆,但此法需要工作人員直接接觸未爆彈,安全隱患極大。因此,未爆彈被官兵稱為「死神的陷阱」。射孔彈雖然也被稱為「彈」,卻一改炮彈、炸彈狂轟濫炸的套路,拿出「微創手術」般的風格,利用金屬射流的高溫高速,瞬間定向融穿被射物體,既安全簡易又省力省時。
  • 詳解反步兵跳雷:為何我維和士兵踩地雷還能獲救
    通常來說地雷被士兵踩上去以後會立即爆炸造成傷亡。那麼,為何中國維和士兵踩中地雷卻能獲救呢,我們從地雷原理分析一下。電影《集結號》裡,朝鮮戰場上,炮兵連長趙二鬥率隊赴前線偵察時踩到一顆地雷,老兵穀子地冒著生命危險為趙二鬥排雷,最終化解了險情。
  • 近戰神器當屬工兵鏟!中國工兵鏟20多種功能驚呆老外|輕武專欄
    「工兵鏟」(Military shovel)又名工兵鍬、軍鍬,是在民用鐵鍬的基礎上誕生的一款軍用裝備。近代時,隨著連發槍的出現,戰場上火力密度極大地加強,為了保護自己,工兵鍬伴隨著土工作業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悲痛|又有我維和士兵遇襲犧牲!這次是在南蘇丹
    這是5月31日(當地時間)中國維和士兵申亮亮在非洲國家馬裡執行任務犧牲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中國維和人員再次遇襲罹難。△中國維和人員在朱巴召開緊急作戰會議南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2011年獨立,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近年來,南蘇丹局勢並不穩定。
  • 世界上操一把也不會少一把的兵工鏟在這裡
    解放後又由於歷史原因,共和國曾在全國各地大搞備戰備荒、深挖洞廣積糧等軍事策略,進行了大量地下掩體工事的建造工程,就是從那時起工兵鍬才正式納入我軍軍用裝備範疇,之前一直沒有統一的、真正的軍用工兵鏟,一直使用非常常見的長木柄鐵鏟。可謂工兵鏟不止在國內,甚至在全世界都影響意義深遠。
  • 中國「工兵鏟」功能霸道國外走紅,秒殺瑞士軍刀!
    溫馨提示:在wifi狀態下觀看,留著流量學知識又名工兵鍬。我軍陸軍人數是解放軍三軍人數中最多的,前蘇聯解體後目前也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陸軍。歷史上解放軍最早在軍事用途大範圍的使用鐵鏟是在三大戰役,之前都是打遊擊,地道戰不是解放軍而且也不算是大範圍。
  • 中國「工兵鏟」功能霸道國外走紅,秒殺瑞士軍刀
    溫馨提示:在wifi狀態下觀看,留著流量學知識又名工兵鍬。我軍陸軍人數是解放軍三軍人數中最多的,前蘇聯解體後目前也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陸軍。歷史上解放軍最早在軍事用途大範圍的使用鐵鏟是在三大戰役,之前都是打遊擊,地道戰不是解放軍而且也不算是大範圍。
  • 日本衝繩鬧區現未爆彈,疏散約2500人【烏託時事聚焦】
    據日媒報導,在日本衝繩縣那霸市鬧區的國際通附近,日前發現一枚重達50公斤的二戰時期美軍未爆彈,今天封鎖國際通約300公尺,並疏散約2500人,由日本陸上自衛隊完成拆除。日媒報導,衝繩縣相關人員表示,縣內目前可能還有約2000噸的未爆彈,如果要全部拆除完,至少還要花約70年的時間。
  • 跟中國工兵鏟一比 瑞士軍刀就是個渣!
    最近在美國視頻網站上有一段解放軍工兵鏟的視頻讓西方人大跌眼鏡。中國的工兵鏟功能強大,網友驚呼在它面前,瑞士軍刀就是個渣。
  • 逆天工兵鏟!錳鋼鍛造,一鏟9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在1942—1943年的史達林格勒巷戰中,就有一位名叫科斯洛夫的年僅19歲的新兵,在一次戰鬥中用工兵鏟消滅了10名德國兵。科斯洛夫力氣很大,拿著磨利了的工兵鏟就直接朝著德國人的腦袋和脖子招呼,基本都是用開瓢的方式幹掉了敵人。那次肉搏戰中,手持工兵鏟和衝鋒鎗的士兵們把德國人打了個落花流水。
  • 新北市貢寮未爆彈爆破 臺灣軍方攜手瑞芳警合力完成
    新北市貢寮區卯澳灣海底日前發現13顆未爆彈,臺灣軍方30日上午10點多以無線遙控器在岸上成功完成引爆,濺起的巨大高聳水花高達20米,軍方在下午再度確認後,宣布任務圓滿達成,該海域因水底仍有碎片及水流不穩,延長管制時間至傍晚才解除。
  • 越南鄉民發現406毫米未爆彈:越戰「新澤西」號發射5688發
    不管是日本人、法國人還在美國人,都在越南這塊土地上傾瀉了大量的炮彈、航空炸彈以及各類爆炸物,自然,也有著大量的未爆彈
  • 【林金源】「531臺北大轟炸」留下的「未爆彈」
    臺北到處都有未爆彈,此話絕非危言聳聽。2006年8月11日,媒體報導:捷運內湖線施工時,在松山機場站附近發現一枚未爆彈。類似的新聞依序如下:2009年7月15日,在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挖到兩顆未爆彈;2014年2月13日,世貿二館原址工地又出現一彈;2014年3月3日,信義路五段的中強公園後側山上再出現一未爆彈。這些未爆彈應該都是1945年5月31日「臺北大轟炸」時,美軍留下來的。
  • 出現未爆彈,他大聲說「你閃開,讓我來」!
    鄭雷大聲喊著,並果斷替換彈藥手,按照操作規程,同副射手協力將彈取出,小心翼翼抱起未爆彈,獨自走向60米外的排爆坑。鄭雷緩緩走進排爆坑,穩穩地將未爆彈放在鬆軟的沙土上,成功排除了未爆彈。當他走出排爆坑,回到指揮位置上時,射擊場上歡呼聲一片。
  • 是誰謀殺了中國維和軍人?
    就在5月29日,聯合國維和人員在馬裡中部城市Mopti附近被疑似叛亂武裝伏擊,5位來自多哥的維和部隊身亡。這是馬裡中部首次出現有記錄的死亡,而之前的傷亡都出現在馬裡北部荒涼的土地上。根據聯合國消息,已經有60位維和人員在馬裡執行任務時被殺,這裡已經成了地球上聯合國維和士兵面臨危險最大的地方。他們並不僅僅在北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