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 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科學評價及其現實啟示

2021-03-05 長江劉域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恩格斯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馬克思,對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卓越才華、深刻思想和巨大影響給以最高評價。這些論述內容豐富,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在馬克思生前,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總體性評價是比較少的,特別是在他們活動的前期,沒有必要、也沒有機會進行這種評價。隨著馬克思著作和思想的影響日益擴大,恩格斯開始從總體上對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和世界影響作出評價。1877年6月,恩格斯應邀撰寫了馬克思傳略,稱馬克思為「第一個給社會主義,因而也給現代整個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基礎的人」。

馬克思去世之際,恩格斯在給友人的信中集中評價了馬克思。恩格斯寫道:「在兩分鐘之內這個天才的頭腦就停止了思考……這個人在理論方面,而且在一切緊要關頭也在實踐方面,對我們究竟有多麼大的意義,這隻有同他經常在一起的人才能想像得出。他的廣闊的眼界將同他一起長久地從舞臺上消逝。這種眼界是我們其餘的人所達不到的。運動必將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下去,但是已經缺少那種沉著的、及時的、深思熟慮的指導了,這種指導到現在為止曾多次使它避免在歧路上長期徘徊。」他還寫道:「19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頭腦停止思考了。」「雖然今天晚上我看到他仰臥在床上,面孔已經僵硬,但是我仍然不能想像,這個天才的頭腦不再用他那強有力的思想來哺育新舊大陸的無產階級運動了。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應當歸功於他;現代運動當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於他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沒有他,我們至今還會在黑暗中徘徊。」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發表講話,稱馬克思為「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並說「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恩格斯曾多次就他和馬克思的關係作出說明,一再重申馬克思作為他共同創立的科學理論的主要創始人的地位和貢獻。他寫道:「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

1885年5月,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二卷《序言》中談到馬克思對科學工作的嚴謹態度,寫道:「只要列舉一下馬克思為第二冊留下的親筆材料,就可以證明,馬克思在公布他的經濟學方面的偉大發現以前,是以多麼無比認真的態度,以多麼嚴格的自我批評精神,力求使這些偉大發現達到最完善的程度。」

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理論貢獻作了總結,特別強調了其中的兩大發現。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就明確談到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及其意義。在《卡爾·馬克思》一文中再次提到了馬克思的兩個重大發現。最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恩格斯又一次強調這兩大發現的意義。恩格斯還多次談到馬克思的其他重要貢獻。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恩格斯在強調了兩大發現後指出:「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恩格斯認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

恩格斯十分敬佩馬克思把握時局的天才能力,認為馬克思是第一流的革命領袖。他說:「只有在時局變得更動蕩一些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失去馬克思是失去了什麼。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像馬克思那樣高瞻遠矚,在應當迅速行動的時刻,他總是作出正確的決定,並立即切中要害。誠然,在風平浪靜的時期,有時事件證實正確的是我,而不是馬克思,但是在革命的時期,他的判斷幾乎是沒有錯誤的。」恩格斯高度評價馬克思創立第一國際的功績,認為這是馬克思革命活動的「頂峰」。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馬克思個人的歷史就是黨的歷史。


首先,恩格斯的論述啟示我們,不僅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也要學習經典作家的偉大人格。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而研讀經典著作,就要了解和學習經典作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魅力是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人格魅力聯繫在一起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特點和優點。

其次,恩格斯的論述啟示我們,要公正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永遠銘記革命領袖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卓越貢獻。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創始人之一,作為馬克思最親密的朋友和戰友,最有資格對馬克思作出公正的評價。他的評價是那樣大氣,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歷史的高度,給人以極為鮮明而深刻的印象;他的評價是那樣真實、準確和恰切,對社會公眾具有充分的說服力。我們要像恩格斯那樣,永遠銘記老一輩革命家的歷史功勳。

最後,恩格斯的論述啟示我們,要愛戴自己的領袖,維護革命領袖的形象。恩格斯之所以作出這些評價,有時是出於情不自禁的佩服和讚嘆,而更多情況下是為了向世人展現一個真實的馬克思,特別是在各種誤解甚至污衊面前捍衛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他對馬克思的評價富於真摯感情,體現著對馬克思的敬仰和熱愛,體現著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令人感動,也為我們作出了光輝榜樣。

劉建軍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曾瑞明: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革命論及其當代價值
    這些寫於1843—1845年,並且標誌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的文獻,深刻地揭示出一個事實:當時廣泛流行的革命思想及其運動,由於沒有超出純粹政治解放的狹隘範圍,無法真實地表達無產階級的歷史願望,只會停留在陳舊的政治框架內。
  • 馬克思、恩格斯與烏託邦社會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與烏託邦社會主義者之間真正的爭論並不在於目標或未來景象的價值,而在於轉變的過程,特別是僅憑宣傳足以最終實現社會主義這樣的信念。針對烏託邦逐漸發展起來的總體傾向,不僅歪曲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觀點,還對過去百年中的社會主義事業產生了完全有害的影響。在這一章中,我們將嘗試闡明真正能夠區分烏託邦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由及其對未來推測和烏託邦概念的意義。
  • 劉書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友誼由終生不渝的共產主義信念支撐
    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就是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體現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科學世界觀,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是時代智慧的制高點。馬克思和恩格斯幾乎是同時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1842年11月,恩格斯在赴英國曼徹斯特途中,特地到科隆見到了當時任《萊茵報》主編的馬克思。
  • 馬克思和恩格斯怎樣對待馬爾薩斯人口論的?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頁)馬爾薩斯武斷地運用的兩個公式,即人類自然的繁殖按幾何級數增加,植物性食料自然的繁殖按算術級數增加,是「把歷史上極不相同的關係轉化為抽象的數字關係,這是純粹憑空杜撰的,既沒有自然規律也沒有歷史規律作根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第三分冊第242—243頁)馬克思曾經指出,達爾文學說實際上駁倒了馬爾薩斯的理論。
  • 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
    黑格爾和馬克思恩格斯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中國,又都不約而同地把中國與世界歷史聯繫了起來,當作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環節,當作論述他們世界歷史思想的重要例證。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是十分有益的。尤其在當下,更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 恩格斯的資本批判及其特徵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正如德國伍珀塔爾恩格斯博物館的展覽解說詞所指出的——「一個不屬於勞工階層的人卻想方設法要改變勞工階層的命運」。 在古老的漢薩同盟城市不萊梅學習出口貿易和外匯交易等商業知識,特別是在充滿「榮耀和陰暗」的矛盾、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基地曼徹斯特經商的實際經歷,讓恩格斯思考了「一個根本問題,當工業化的結構源自一種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形態時,會發生什麼?然後,整個社會中又會發生什麼?」而這只能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形成和現實運作中去尋找答案。
  • 何毅亭: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他竭盡所能無私資助馬克思的生活,保障他順利進行理論創作,在馬克思逝世後又嘔心瀝血整理和出版他的遺著,由此不得不放棄自己鍾愛的《自然辯證法》的寫作,以至這部書只能遺憾地留給後人一部草稿。他們的友誼正如列寧所說:「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列寧在評價恩格斯的理論貢獻時曾這樣說:「不研讀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完整地闡述馬克思主義。」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原創性貢獻
    在大學及畢業之初,馬克思傾向於青年黑格爾派,受到黑格爾的影響,渴望發現一種理想的國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這依然屬於遠離現實的象牙塔中的思辨。「1842—1843年間,我作為《萊茵報》的編輯,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
  • 弗裡德裡希·恩格斯
    同亨利希·海涅、費爾巴哈、馬克思等人一樣,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也受到黑格爾的巨大影響。由於恩格斯在經濟學領域具有實踐和理論方面的經驗,他沒有把黑格爾學說變為簡單的辯證法遊戲,變為從觀念中推論出現實關係的方法,而是讓它成為科學研究的手段,成為從現實關係出發理解觀念的方法。
  • 那年今日 恩格斯:工人無產者的代言人
    這次見面,雙方都懷有真誠的好感,兩人促膝長談,最後發現雙方在一切理論問題上的意見完全一致,由此開始了他們牢不可破的友誼和共同創立無產階級科學理論的偉大事業。當時,馬克思正在寫作《神聖家族》一書,他邀請恩格斯合作,而恩格斯在巴黎期間就完成了他所承擔的章節。對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列寧有過這樣的評論:「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非常動人的友誼的故事。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8卷(2)
    (p.286)    馬克思致恩格斯   1853年9月7日於[倫敦]索荷區第恩街28號    工廠工人必須絕對保持自己的隊伍,不要同科倫、杜塞道夫等地的小市民和手工業者聯合在一起。    馬克思致恩格斯    1853年10月12日[於倫敦]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象賴德律、路易•勃朗以及其他一切形形色色的人物,這些空談家的宣言、文告等等,沒有引起絲毫變化,而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卻立即推動一切。
  • 聽書學理論 |《恩格斯傳》接力誦讀第18期:編外陸軍部
    研究軍事問題,是恩格斯19世紀五六十年代經商之餘從事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軍事科學的濃厚興趣,以及現實革命鬥爭的迫切需要,加上廣博的學識和「天生的快速工作的本領」,使恩格斯成為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奠基人和最重要的著作家。據不完全統計,恩格斯的軍事著作及散見於一般政論性文章和書信中有關軍事問題的論述,總字數達150萬,佔他著作總字數的1/5以上。
  • 原典學習|李建平等:​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恩格斯對《資本論》的巨大貢獻
    恩格斯概述了馬克思一生中所作出的兩個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規律以及其他重要發現,指出馬克思的畢生使命就是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因此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在恩格斯看來,悼念馬克思的最好方式,就是把馬克思「眼前擺著許多未完成的工作」繼續做下去,而且一定要做好,「否則,我們活著幹什麼呢?我們決不會因此喪失勇氣」。
  • 陳雷|論馬克思哲學批判中的三重正義觀
    一方面,馬克思不滿意青年黑格爾派在宗教中批判政治狀況,直接展開了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發現了人本質的政治性異化及其君主制不正義,在黑格爾法哲學的君主與「群氓」的對立中提出了人民正義的觀念。另一方面,馬克思因苦惱於經濟利益問題,退回到市民社會之中展開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在勞動的異化中發現了人本質的經濟性異化及其資本化不正義,消除勞動異化及其資本化不正義只能是在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中實現勞動正義。
  • 資本的秘密:馬克思與《資本論》
    同時馬克思也作為革命家,參與並以其思想理論指導全世界無產者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鬥爭。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於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特裡爾城一個律師家庭。馬克思早年先後在波恩大學、柏林大學學習法律,並於1841年獲得了耶拿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843年秋,馬克思夫婦一同來到巴黎。
  • 恩格斯論人與自然關係的三重維度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蘊含著關於人與自然關係及其方法論原則的豐富闡述,尤其是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生命、系統和社會三重關聯,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基本面貌與根本原則。
  • 陳力丹 | 編譯馬克思的《新萊茵報》
    任何關於馬克思生平的論著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都繞不開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辦的報紙——《新萊茵報。民主派機關報》。從另一個角度看,《新萊茵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開創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新聞觀的第一次完整的實踐,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新聞實踐中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報紙的編輯權和實際經營權。
  • 筆記其三(日本馬克思主義者就異化問題對馬克思經典著作的解讀)
    廣松認為,在 1845-1846 年的思想變革中,馬克思恩格斯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前提,就是根本擯棄了《1844年手稿》中人本主義的異化史觀,確立了物象化論的批判性構圖。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域中,馬克思恩格斯都不再從本真的、應該存在的非歷史、非現實和非具體的理想邏輯規定出發,而開始從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具體社會現實出發,於是在馬克思的眼中,「社會不是由諸個人構成的」,但是,「社會是諸個人的諸關聯,諸關係的一個總和」。廣松涉否定掉異化論構圖後的構境意向十分明確,即讓他標定為物象化論的構圖出場。但是,此時構成「諸關係」的東西當然不會獨立自在。
  •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意涵
    馬克思關於「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科學預言正在被日益生成的人類普遍交往所證實,這充分顯示出馬克思思想的前瞻性與洞見性。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既是我們科學審視當今世界發展重大問題的理論武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法論基礎。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出場邏輯。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誕生於近代歐洲大變革的時代。
  • |「走進馬克思的心靈世界」(之二)
    |「走進馬克思的心靈世界」(之二) 偉人的性格從來是複雜的,而非單一的;一如深邃的思想世界,總是多層次的、立體的,而非平面的、線性的。對於馬克思及其思想也應如是把握。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對馬克思的現實理解中,簡單化、片面性的傾向始終存在。譬如,若以「小鳥」和「雄鷹」為例,讓人選擇其中的一種來比喻和詮釋馬克思的形象,我估計,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小鳥』?怎麼可以將其與老馬關聯起來呢?太扯了吧!」 那麼,讓我們看看馬克思本人是怎麼看待和討論這一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