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李茁:阿富汗政府釋囚後,美國和阿國內各方勢力博弈前景會更明朗嗎?(上)
美阿塔三方博弈將走向何處?
總的來說,美阿塔三方博弈將會圍繞美國撤軍和推動阿富汗國內政治和解這兩個核心議題繼續發展。與此同時,有兩個細節對於理解阿富汗局勢也是不容忽視的。
其一,在2月29日美塔在多哈籤署協議之前,美國防長馬克·埃斯珀與阿富汗總統加尼在喀布爾籤署了一項美阿政府聯合聲明,宣布如果塔利班能夠遵守美塔和平協議,美國將從阿富汗撤軍的計劃。
美方這一舉動政治意味明顯,意在給喀布爾政府吃下「定心丸」,表明美國並沒有完全拋棄喀布爾,與塔利班單方面議和。
但是,美塔協議文本與美阿政府聲明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關於釋囚一條,美塔協議稱,作為建立互信的措施,5000名塔利班囚犯和1000名阿富汗囚犯將在3月10日前得到釋放;而美阿聲明僅承諾了喀布爾方面將參與有關釋囚「可能性」的討論。美國分別與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籤訂的兩份不完全一致的協議,為之後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的爭執埋下伏筆,而這一點喀布爾政府不可能是完全不清楚的。
其二,在阿富汗政府3月3日宣布塔利班在阿南部多地對阿政府軍發動襲擊,造成數十人死傷之前,川普與塔利班領導人巴拉達爾有過一次直接通話,對此塔方稱是討論關於如何履行和平協議,川普則是直接表示「我們談得很好」。這表明美塔已經實現了高層級的直接協調,雙方對於對方接下來將要採取的行動應當是有所溝通和協商的。雙方後續的行動也能夠證明這一點,塔利班的行動明確是只針對阿政府軍,以示對後者不配合美塔協議決定進行「懲罰」,而美國則一邊進行「防禦性」回擊,一邊強調「這不代表放棄協議」,呼籲塔利班停止暴力。
應當說,在撤軍問題上川普確實是有誠意的,3月9日,駐阿富汗美軍發言人宣布,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的第一階段。這其中既有大選將近帶來的壓力,也有其調整美國國家安全和防務戰略的考量。但是,上述兩個細節也提醒我們,看待美國撤軍必須要考慮現實。
首先,對於期望在阿富汗有所作為的川普而言,僅僅實現部分撤軍,這顯然不是能夠令人信服的外交成果,如果美國撤軍給阿富汗帶來的是像撤軍伊拉克那樣的恐怖組織趁機坐大,或者是阿境內各勢力的全面內戰的結果,那麼這所謂的「外交成果」就將成為美國外交史上又一項災難性政策。因此美國在履行撤軍協議同時,勢必要在推動阿富汗內部政治和解上繼續加碼,這應當是下一階段美國對阿政策的重點。按照川普的外交風格就是與有關各方「做交易」,美國對於阿富汗國內各勢力的政策和態度很有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其次,應當看到,近19年的阿富汗戰爭使得美國在阿已經培育了重要的地緣政治利益,美國在阿維持軍事存在的戰略目的已經不止是反恐那麼簡單。伴隨美國在阿長期駐軍形成的是完善的軍事基地產業鏈,目前美國在阿仍運營和控制著包括巴格拉姆軍事基地(美國在中亞、南亞最大的軍事基地)、坎大哈空軍基地、辛代德空軍基地等多個軍事基地,一貫表示「要確保在多年戰爭中的投入物有所值」的川普不可能輕易將這些實際利益拱手相讓。
從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來看,在中東川普要打壓伊朗,阿富汗恰是美國扎在伊朗背後的一根「刺」;在全球川普宣稱要集中力量投入與大國的競爭,阿富汗又是震懾地區對手的絕佳選擇。
客觀地講,美國幾乎是不可能完全撤出阿富汗的。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美國都仍是這張「牌桌」上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面對美國政策變化帶來的重要「窗口期」,阿富汗內部各勢力都會有所行動。
加尼政府拒絕執行美塔協議達成的釋囚決定,這顯然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獨立」身份,期望抬高自己在之後進行的阿富汗內部談判中的要價能力。但如果把握不好這類行為的「度」,很可能導致來自塔利班和美國的雙重施壓。加尼最終在3月10日籤署法令釋放5000名在押塔利班囚犯,或許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的一種妥協。
更重要的是,除了「外患」,阿富汗政府「內憂」不斷。2019年9月阿富汗大選,政府內部出現嚴重分裂,總統加尼和首席執政官阿卜杜拉均宣稱自己在大選中獲勝。根據加尼一方公布的數據,其支持率是50.4%,這受到阿卜杜拉一方的強烈質疑,直到現在,加尼政府的合法性仍未得到普遍承認。3月9日,甚至出現了加尼和阿卜杜拉各自在不同地點舉行總統就職典禮的一幕。美國給阿富汗政府設計的總統與首席執政官「雙頭統治」的政治平衡越來越走向嚴重對立,這使得阿富汗政府在之後的內部和解進程中極有可能遭到分化。
美國與塔利班已經呈現出了一定的緩和趨勢,雙方也都表現出了願意談判和維持協議的態度,出於在撤軍等問題上的意見總體一致以及在實現阿富汗內部和解上具有比較大的合作空間,美塔之間「達成交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同樣,阿富汗內部各勢力也會在分解後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利益聯盟」,這都會使得美國對於維持喀布爾現政權的決心降低。
總之,阿富汗政局的改變恐怕已經在所難免。
如果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算起,阿富汗的內戰已經持續40年了。毫無疑問,和平是阿富汗人共同的心願,也是國際社會的最大期待。阿富汗政治和解之所以如此艱難,既是大國幹預造成的惡果,也有深刻的國內政治根源,這集中體現在要把阿富汗建設成一個怎樣的國家這個問題上,各種難以調和的不同政見背後是不同教派、民族、部落之間長久的衝突和根深蒂固的偏見。如今,國際環境的改變給阿富汗人提供了一個對話和解的機遇,但阿富汗內部政治和解終歸需要阿人自己主導和實現。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3月11日文章
作者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