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塔利班2月21日均表示,雙方將於2月29日籤署和平協議。
裡程碑意義的協議
協議將為下一步的釋放囚犯、進行阿富汗內部對話以及外國軍隊撤軍等行動作準備。而塔利班方面也在聲明中表示將為協議正式籤署創造安全的國內局勢。
在進行了18年戰爭後,阿富汗各方似乎終於明白和平是唯一的出路。
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一詞,是由英國詩人及小說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著名小說《金》(Kim)所流傳開名詞。
這部小說對19世紀大英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中亞(主要在阿富汗)的明爭暗鬥有生動的描述。
雖然阿富汗在中亞地區屬於小國之列,但不可否認的是,阿富汗在歷史和地緣政治的博弈中,一直是大國覬覦的對象。
在歷史上,不幸和苦難就一直伴隨著阿富汗這個國度。
阿富汗在亞洲的地理位置
地理上,阿富汗處於中東與印度的交接點,臨近盛產遊牧民族的歐亞草原;歷史上,亞歷山大的徵服帝國、薩姍波斯、阿巴斯王朝、唐帝國這些顯赫一時的王朝軍隊都曾光顧過阿富汗這片土地。
對於阿富汗人來說,他們的歷史就是一部侵略與反抗的歷史,而那些曾經想要徵服這片土地的帝國,最後無一不選擇離開。
「帝國的墳場」:阿富汗
公元前6世紀,如今的阿富汗地區被居魯士大帝納入波斯帝國的版圖。從這開始,阿富汗就被周圍不斷崛起的帝國短暫徵服。
波斯帝國勢力範圍
270年後,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東徵,又將阿富汗併入其帝國。20年後,巴克特裡亞總督狄奧多德據地脫離塞琉古王朝而獨立,建立了巴克特裡亞王國(中國史籍稱大夏、吐火羅等)。
在接下來的500多年的時間裡,這塊土地先後由信封佛教的貴霜帝國和信奉拜火教嚈噠人統治。
貴霜帝國勢力範圍
然後是阿巴斯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加茲尼王朝、古爾王朝、花剌子模王朝、蒙古帝國等等。
但是沒有一個徵服過阿富汗的古代帝國可以在這裡建立起長效統治。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帝國內部權力結構出現突變,比如阿巴斯王朝統治阿富汗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陷入了封臣戰爭,獨攬大權的甲等總督擁兵自重,掀起內戰。
其次,阿富汗地區作為亞洲心臟地帶,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因此被周圍不斷新興崛起的帝國覬覦,被他人徵服成為家常便飯。
在阿巴斯王朝結束對阿富汗統治後,接下來的時間裡沒有一個帝國能夠統治這個地區超過百年。
而對阿富汗來說,自己是無數大帝國最後的邊疆,是無數君主和女王點綴自己沉重王冠的絕佳禮物。
杜蘭尼王朝勢力範圍
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族阿布達裡人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杜蘭尼王朝,使得統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
1893年,大英帝國認為在印度需要一座天塹來防止沙俄的入侵,而強行要求按照杜蘭線劃分英屬殖民地和阿富汗之間的國界,這和如今中印之間的麥克馬洪線一樣無理。
直到一戰前,阿富汗成為大英帝國和俄國反覆博弈的地區,而當阿富汗和英屬殖民地邊界確定時,卻已經是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不列顛尼亞的野心被重挫,歐洲列強的戰爭讓英吉利瀕臨破產,阿富汗終於成了大英帝國永遠沒能徵服之地。
二戰結束後,在東西方冷戰背景下,美蘇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爭奪讓阿富汗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中央政府。
美蘇爭霸下的阿富汗
到了1979年,蘇軍在勃列日涅夫主義的主導下入侵阿富汗。
作為回擊以及遏制蘇聯在中東的擴張,美國人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資助了無數的伊斯蘭極端組織,其中就包括日後大名鼎鼎的蓋達組織和塔利班。
蘇軍在阿富汗
與此同時,美國人資助了巴基斯坦的情報部門——三軍情報局,來監視逮捕左翼分子,負責指揮資助在阿富汗境內的反蘇聯勢力。
從軍事角度來說,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但在美國國內的議員卻感到隱隱不安。美國參議員桑德斯對於這項決定說道:「我們是否做好了和魔鬼做交易的準備?」
不久之後,我們就知道了桑德斯的答案。
塔利班襲擊蘇軍
在宣傳上聲稱遏制腐敗,軍事上反抗帝國主義,行動上恢復阿富汗民生的塔利班取得了阿富汗內戰的勝利。
雖然在山區的遊擊隊和北方聯盟的軍閥們一直在反抗塔利班的統治,但是美國在獲得了遏制蘇聯擴張的目標後離開了阿富汗,留下了野心勃勃的三軍情報局和一個伊斯蘭原教旨政權。
塔利班武裝
美國依靠資助當地的部族武裝,耗走了蘇聯,但是,他們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重建一個現代阿富汗。
蘇軍撤離阿富汗2年後,曾經世界一極的蘇聯帝國解體了,美國終於可以鬆口氣安全的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保護下,延續新的光榮孤立政策,放任阿富汗塔利班的胡作非為。
種惡因得惡果
2001年9月11日,蓋達組織麾下的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機撞向紐約世貿雙子塔。
911事件
「911事件」成為美國中東政策失敗的直接後果,美國介入了中東地區複雜的政治卻不願意承擔應有的責任,面對地方軍閥和強人們惹出的爛攤子,美國決定都是他們惹出來的亂子,於是再次出兵中東。
為了懲治「911事件」的幕後元兇賓·拉登,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毫無疑問,依美軍的實力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是戰爭的後果卻是美國始料未及的。
美軍在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非常容易,這些前塔利班官員怎麼處理,卻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
美國的答案簡單又粗暴,他們既然塔利班是恐怖組織,美國不需要和恐怖組織談判,讓這些前塔利班政府的人員全部給我捲鋪蓋捲走人。
這個簡單又粗暴的處理方式,在2年後,又用到了薩達姆手下的那些官員身上,大量中下層軍官和政府官員成為培育ISIS的養料。
而面對權力真空和失落的塔利班成員,阿富汗廣袤的山區將是任何現代化部隊的噩夢。
2018年8月阿富汗賈拉拉巴德市一場自殺式襲擊
五角大樓自信的認為自己做的將比蘇聯更好,但是,等待駐阿富汗美軍的是一復一日連綿不絕的自殺式炸彈襲擊。
截至2018年10月7日,持續17年的阿富汗戰爭,導致近2300名美軍陣亡,戰爭直接耗資超過9000億美元,間接支出高達2萬億美元。
為了終結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美國國內提出了兩種方案。
其中,以美國國務院和開發署為一方,他們提出重建阿富汗,給阿富汗修建學校,恢復供水設施,改善農民的生活,他們認為這才是解決阿富汗層出不窮的恐怖襲擊的唯一出路。
阿富汗
但是,在美國國務院逐漸被邊緣化趨勢下,小布希和歐巴馬只給了開發署56億美元撥款,但國防部拿到了1700億美元,而中情局則直接拿到了總共2000億美元的撥款。
國際開發署給出的報告中認為,給他們最多300億美元,就可以徹底剷除恐怖主義,重建一個全新的阿富汗。
而國防部和中情局拿到錢後給出了另一個方案,利用阿富汗北方聯盟,讓他們協助美軍圍剿塔利班。
你沒猜錯,這又是一個養虎為患的糟糕決定。
《12勇士》中美軍和北方聯盟合作
美國以為有了北方聯盟的支持,就可以分散塔利班的攻擊強度,接下來便急匆匆的在阿富汗組織建立政府。
但是這個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阿富汗政府卻先天畸形。
政府沒有穩定的財政來源,政府內部派系林立只能依賴軍閥之間的平衡,在美軍幫助下組建並訓練的阿國民軍戰鬥力極弱,首都喀布爾都能被塔利班武裝襲擊。
而阿富汗的選舉則充斥著腐敗和恐嚇,誰手裡的武裝力量強,控制的地盤人口多,誰就能在選舉中獲得勝利,比如現在的阿富汗副總統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就是一位臭名昭著的軍閥。
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
看似孤立無援的塔利班,其實受到了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以及沙特富豪的支持,有了外面的金援,只有沒有妥協,這場戰爭就可以無休止的進行下去。
真正的和平會來嗎?
18年的漫長戰爭,讓美國不願意收穫一個越戰那樣的失敗。
而阿富汗政府也知道,平原地區是阿政府的天下,但是更廣闊的山區是永遠無法停止的遊擊戰,只要繼續對抗下去,誰都不可能贏得真正的勝利,
於是,自2006年起,阿政府開始和塔利班談判讓其參加阿富汗大選,期望用招安來化解這場無休止的戰爭。
駐阿富汗美軍
如今,這份讓所有人等待18年的和平協議終於來了,從現在已知的消息來看,阿富汗的和平似乎就在眼前。
據媒體報導,在雙方準備籤署的和平協議後,美國在阿富汗駐軍規模將從現在的約1.3萬人降至約8600人。
而美國與塔利班為了這個裡程碑式的協議,達成一項為期七天的「減少暴力活動」協議,塔利班承諾在協議生效期間停止路邊炸彈襲擊、自殺式爆炸襲擊和火箭彈襲擊。而阿安全部隊和北約駐阿聯軍也將不開展針對塔利班的軍事行動。
更重要的是塔利班副領導人希拉傑丁·哈卡尼在《紐約時報》罕見發表了自己的署名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希拉傑丁·哈卡尼闡明了與美國舉行和談的塔利班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塔利班談判代表
哈卡尼在文章中稱:「40多年來,每天都有阿富汗人失去寶貴的生命。每個人都失去了他們所愛的人,每個人都厭倦了戰爭,他堅信殺戮和致人傷殘的行為必須停止。」
「重要的是,沒有人可以預先確定預設的結果和前提條件來進行此過程。塔利班將致力於以真誠的協商方式與其他各方合作,以商定一個新的、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在這個制度中,每個阿富汗人的聲音都會得到體現而不會被排斥。」
塔利班二把手的發言看起來非常真誠,但現在阿富汗的政府的安全完全依靠美國駐軍,如果美國撤軍後塔利班撕毀協議滅了阿富汗政府,估計沒一個美國總統能應對這種外交災難。
美軍通過翻譯了解情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特研究契約理論時發現:一份合同總有不能規定完全的權力與義務,而一份合同是否能夠執行下去的根本的條件是雙方是否有共同的利益。
而美國真正需要做的是構建一個共同利益體框架,讓塔利班放棄推翻阿富汗現政府,塔利班勢力得以獲得豁免,轉型融入到現有框架內,然後美軍有序退出阿富汗。
這份和平協議讓陷在戰爭泥沼中的三方有了共同利益,塔利班和美國都厭倦了戰爭,並且塔利班也渴望獲得權力,阿富汗政府需要和平才能構建中央權威。
最後,希望18年的殘酷戰爭,別讓和平這個名詞讓阿富汗人感到陌生。
(完)
巴格達迪 | 蘇萊曼尼 | 敘利亞 | 白頭盔 | 醫患關係 | 南明 | 嶽飛 | 聖誕節 | 葉問 | 秦檜 | 河北大局 | 極端白左 | 李子柒 | 美國禁槍 | 共濟會控制世界 | 張學良 | 皇小狼 | 華為251 | 納粹崛起 | 996和乾電池 | 家庭暴力 | 血戰長津湖 | 印度殖民地 | 甘迺迪 | 美國援助蘇聯 | 伊朗革命 | 美國戰爭潛力 | 現實小丑 | 決戰中途島 | 精神病殺人 | 鼠疫恐慌 | 柏林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