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距今只剩不到4個月,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各種民調中,大約領先總統川普十個百分點。對此,《華盛頓郵報》專欄文章《臺灣能在川普第二任期存活嗎?》指出,若拜登當選,臺灣相對安全。這項推論背後的邏輯是,臺灣未來4個月內將可能面對最嚴峻的挑戰,民進黨當局應有危機意識。
自從7月1日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中美在臺海及南海的軍事部署快速升溫,臺海已成為全球最新「熱點」。臺灣位處中美對抗最前線,川普是否會透過強化美臺關係,作為壓制中國大陸的手段?大陸是否會訴諸軍事或其他行動來報復?「潘朵拉盒子」一旦打開,局面將頓然失控。
具體而言,美國大選主軸已演變為「誰對大陸更狠」。為拉抬搖搖欲墜的選情,川普很可能透過臺灣加碼制衡中共,或是採取越界、踩紅線的行動,例如川普本人或國務卿蓬佩奧訪臺、邀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或「行政院長」訪美、派遣軍艦停泊臺灣港口,甚至宣布改變「一中政策」,承認臺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然而,川普對大陸立場強硬,並不等同對臺灣友好及承諾安全。美軍自6月以來,四度在菲律賓海域及南海舉行「雙航母」演習,各式戰管偵察機、電子偵察機、反潛機穿梭臺灣周遭空域,有意升高緊張情勢,創造有利川普選情的局面。
第二,臺灣對大陸與美國利益的重要性,完全不成比例。大陸對統一臺灣有歷史性、政治性使命,美國卻從未明確界定其立場。若臺海發生戰爭,川普恐將繼續維持「戰略性模糊」立場,拒絕保證臺灣安全。
第三,美國利用臺灣箝制中共,其實更會損害臺灣安全。例如美軍「第七艦隊」公開發言挑戰臺灣對南海主權的立場,以及美國認同太平島為「礁」,都間接否定了臺灣在南海的主權。
第四,美國出兵協防臺灣的前提,是臺灣須展現堅強軍力與戰鬥意志,能與大陸一戰。臺灣在1990年代還能保持部分優勢,但現在即使美國持續賣武器給臺灣,臺海軍力平衡幾乎已經不存在。大陸擁有絕對的地理優勢,加上「A2/AD」(反介入及區域阻絕,即包圍並封鎖敵軍於特定海域)戰略已經成熟,美國是否仍有介入臺海軍事衝突的能力,開始受到質疑。
臺灣只是中美博弈中的「小卒子」,不可高估美國對臺灣安全承諾的決心。隨著美中進入長期地緣政治抗爭,加上兩岸關係急劇惡化,大陸對統一臺灣更具急迫感等因素,臺灣反而自陷危局。
令人憂慮的是,民進黨似乎只能依附美國,坐視局勢惡化。民進黨終須面對,現行政策是條走不通的路,無論誰是美國下任總統,臺灣未來都將滿地荊棘。不該說的內情,臺灣公開支持統一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