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9式主戰坦克與日本10式主戰坦克相比性能怎樣?實際上毫無懸念,比一比各個分系統的性能就知道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東西了。
火力:99A的125炮配三期彈擊穿LOS1048毫米斜靶的圖已經爛大街了,即使是折算成美國喜歡說的半垂直無限靶,2KM穿深也有800毫米以上。10式依然採用許可證版RH120L44+JM33(DM33日本生產版),根據德國人的公開數據2KM穿深500左右,打打猴72是夠了,連T72B3M都未必打得穿,就別說99系和96系了。
火控:99A獵殲火控+射擊門+上反穩像,10式獵殲火控+射擊門+穩線,10式的火控被完秒。中國的出口型三代MBT都已經開始用上反穩像了日本還在用穩線。
觀瞄:99A車長駕駛員分別使用獨立熱像通道,冷卻式熱像儀,車長獨立周視鏡。10式少一個駕駛員獨立熱像通道(駕駛員只有微光通道)機動:99A重56噸,1500馬力發動機,噸推比26.7,傳動系統情況不詳。10式重44噸,1200馬力發動機,噸推比27.2,使用液力傳動系統,優點是能夠自主調節車身俯仰,具有良好的山地性能,缺點是可靠性感人,對高溫、嚴寒的耐受性糟糕。
裝甲:雙方差距最大的一部分。99A正面裝甲LOS高達1200以上,相比之下10式只有可憐的600左右,扣掉雙方的抗破模塊(99A正面類似小方盒子的特種裝甲,10式的楔形空心裝甲)之後裝甲物理厚度相差接近兩倍半。根據物理厚度加上抗破折算係數的方法,採用全約束陶瓷複合裝甲的99A正面抗穿能力至少在800以上,而10式的正面抗穿能力。
即使正面那400多的LOS全是均質裝甲,抗穿也不會超過500。另外有一個關於10式裝甲性能的側面印證——自衛隊在決定量產10式之前只對裝甲進行了抗RPG和30毫米機炮的測試,並未測試10式裝甲抗大口徑APFSDS的能力。想想也是,以日本的裝甲技術,加上採用了極其擠佔噸位的液氣懸掛,44噸的10式是不可能有太好的裝甲的,裝甲定位應該類似於當年的豹1和AMX30。
對了,最後還要加上一個裝彈機。99A使用的是改良版的蘇式轉盤裝彈機,理論射速10發每分左右,因為是成熟技術所以可靠性較好。10式採用的是和法國AMX56、韓國K2一樣的尾艙裝彈機,理論射速在12發每分以上,但因為日本不像法國一樣對尾艙式裝彈機有著充足的技術積累,所以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20次發射左右裝彈機就要出故障。
同時尾艙裝彈機帶來的炮塔體積的增大進一步削弱了防護能力。簡單的說,10式的大部分數據和96A比都嫌磕磣,畢竟96A的火力和火控與99A完全相同,炮塔防禦抗穿600以上,僅僅是噸推比和傳動系統較差。
全世界現在用液氣懸掛的也就貴國,連西普魯士這種機械技術積累深厚的國家都不敢用液氣懸掛,現代複合裝甲是為了減重和增強對HEAT戰鬥部的防護能力,等厚度的複合裝甲抗穿不如均質鋼,能達到0.8以上的抗穿係數就已經是天頂星科技了。
假如99A正面一米多的物理厚度都是均質鋼,OMG這防禦已經是天頂星等級了,這是你第二友善度的地方;10式的穩線火控落後99A的上反穩像整整兩代,10式依舊在用萊茵金屬八十年代的貨色,RH120L44+JM33官方公布兩千米穿深448,比原版貨還要差一點,而中國二十一世紀初出口的哈立德/MBT2000在兩千米上穿深就已經達到了480,這還是外貿產品,說實在話日本的坦克炮連巴基斯坦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