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輻射飛彈的發展及對抗措施

2021-02-15 戰略前沿技術

轉自:科技導報(STReview)

作者:宋偉,伍曉華,徐世龍

本文發表於《科技導報》2019 年第4 期

反輻射飛彈作為電子戰手段中的一種硬殺傷武器,對各類電磁輻射源的威脅不言而喻,而且由於其發展迅速、性能先進,尤其是複合制導模式的使用,使得反輻射飛彈的抗幹擾能力與硬摧毀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只有做到高度重視、主觀能動、靈活運用,才能有效應對反輻射飛彈帶來的新威脅。

反輻射飛彈是通過目標輻射源的電磁輻射進行自導引,跟蹤並摧毀該輻射源的武器。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反輻射飛彈的性能也越來越先進。在信息化局部戰爭中,各類電磁輻射源如何面對性能日益先進的反輻射飛彈的電磁威脅,是每個指揮員都應當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反輻射飛彈從 1966年「百舌鳥」反輻射飛彈成功試射,到目前美軍最新裝備的 AGM-88E 先進反輻射飛彈,反輻射飛彈的發展歷程基本可以分為 3代,以美軍反輻射飛彈為代表對反輻射飛彈的發展歷程簡要介紹。

   

第一代反輻射飛彈

反輻射武器萌芽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但反輻射飛彈的正式使用是在越南戰爭時期。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應對北越從蘇聯引進的「薩姆-2」地空飛彈的威脅,在「麻雀」空空飛彈的基礎上,改裝生產了「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百舌鳥」作為第一代反輻射飛彈,在越南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缺陷:一是導引頭覆蓋頻段太窄。「百舌鳥」早期型號依靠多達 18種導引頭才覆蓋了 1~20GHz頻段;二是制導方式單一。只能沿著雷達發出的電磁波飛向目標,一旦對方雷達採用關機等措施,飛彈就失去制導信息來源而無法命中目標;三是導引精度低、戰鬥部威力不足。即使對方沒有採取對抗措施,「百舌鳥」的多數落點離目標的距離也超過 20 m,對無裝甲防護的軟目標殺傷半徑只有5~15 m。

   

第二代反輻射飛彈

為了彌補「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的不足,在越南戰爭後期,美軍又在艦空飛彈的基礎上改裝生產了第二代「標準」反輻射飛彈。「標準」反輻射飛彈與「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一是射程遠,飛行速度快;二是改善了系統抗幹擾能力,裝有位置記憶裝置;三是戰鬥部威力約為「百舌鳥」飛彈的 2倍,有效殺傷半徑增大(25~30m);四是導引頭覆蓋頻段顯著改善,只需兩種導引頭,就可滿足任務要求。

   

然而,作為戰爭期間的一種應急裝備,「標準」反輻射飛彈也有明顯缺陷:一是結構複雜、不易維護;二是體積笨重,重達 620 kg,是「百舌鳥」的 3.3倍,不利於戰鬥機掛載;三是價格昂貴,成本為「百舌鳥」的 5倍,不便於大規模使用。

   

第三代反輻射飛彈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開始研製並生產第三代「哈姆」反輻射飛彈。「哈姆」反輻射飛彈發展至今已經擁有了 AGM-88A/B/C/D/E 等多種型號,且作為第三代反輻射飛彈,具有許多顯著優點:一是導引頭覆蓋頻段寬。雖然「哈姆」只有一個寬帶被動導引頭,但頻率覆蓋範圍達到 0.8~20 GHz;二是導引頭靈敏度很高。除了能像「標準」那樣從對方雷達旁瓣進行攻擊外,「哈姆」甚至能從輻射最弱的尾部進行攻擊,這使它更難被對方發現、識別和誘騙;三是採用雷達被動尋的制導以及紅外和主動毫米波制導等複合制導模式,具有真正對抗雷達關機的能力;四是開始使用隱身技術,例如採用無煙發動機以減少紅外特徵信號,使其不易被紅外尋的飛彈發現和跟蹤。

反輻射飛彈發展至今,種類越來越龐大、性能越來越先進,基本趨勢是向著寬頻帶高靈敏度、多模複合制導模式以及射程遠、速度快、隱身能力強等優異戰術性能方向發展。

   

寬頻帶高靈敏度

目前,反輻射飛彈導引頭的覆蓋頻段越來越寬,一種導引頭基本覆蓋 98%以上的防空雷達,而且隨著頻段的不斷拓寬,目前的反輻射飛彈不僅對雷達有電子摧毀威脅,也對工作在相應頻段的其他電子信息設備同樣具有電子摧毀威脅。此外,反輻射飛彈導引頭的靈敏度越來越高,導引頭不僅可跟蹤雷達的主瓣,也能截獲雷達波束旁瓣和尾瓣,且信號處理篩選鑑別能力顯著增強,可從接收戰場高密度(每秒百萬次以上)的信號中分選出差別很小的雷達信號。

   

多模複合制導模式

新一代的反輻射飛彈吸取了其他精確制導武器的成功經驗,中段以全球定位/慣性導航(GPS/INS)技術控制,抗幹擾能力強;末段則改用雙模製導體制:紅外+被動雷達或者主動毫米波+被動雷達,用以替代傳統 INS+被動雷達制導。隨著武器通用化程度的提高,未來反輻射飛彈的末段制導方式必將更加豐富多樣。被動雷達制導只是反輻射飛彈一種固有的制導方式,電視制導、雷射制導、紅外製導、主動毫米波制導等其他制導方式將會與之更加靈活地綜合在一起。未來的反輻射飛彈對輻射源的依賴將大大減少,將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反輻射飛彈,成為一種包含被動雷達制導方式的複合精確制飛彈藥。

   

射程遠、速度快、隱身能力強

隨著隱身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裝備中的廣泛運用,反輻射飛彈也開始逐步採用隱身技術以改變其目標特性,例如採用固體無煙火箭發動機以減少飛彈自身的紅外和可視特徵,未來反輻射飛彈還可能會使用塗覆吸波材料等雷達隱身技術,以提高突防能力。此外,新型動力技術大大提高了飛彈速度和射程。例如「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的早期型號,其速度只有 0.68 m/s,射程只有 12 km;發展到「哈姆」反輻射飛彈,速度提高到1.36 m/s,射程 80 km,能更有效地在防區外攻擊快速反應、多層次的雷達防禦系統。

對電磁輻射源的戰場生存威脅

反輻射飛彈作為電子戰領域專門攻擊輻射源目標的硬殺傷武器,對各類電磁輻射源均有較強的戰場生存威脅。其中雷達作為電磁輻射類目標的一種典型代表,輻射功率大、工作頻段寬且對戰爭進程的影響作用大,因此也是反輻射飛彈的重點攻擊目標。在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空襲前一個星期,就使用了近千枚 AGM-88A 和 ALARM 等各型反輻射飛彈,幾乎摧毀了伊拉克軍隊所有的地面防空雷達。半個月後,伊軍僅剩一部雷達還在工作,因此,多國部隊的飛機就可以如入無人之地般肆無忌憚地對伊拉克進行狂轟濫炸。隨著反輻射飛彈性能的不斷提高,對各類電磁輻射源的戰場生存威脅也越來越大。

   

對防空武器系統的電磁壓制威脅

現代戰爭中,由於反輻射飛彈的使用,空中作戰飛機的損失率大大降低。據美軍統計,在未使用反輻射飛彈前,平均近 10枚地空飛彈就能擊落一架戰機,而在使用反輻射飛彈後,平均 70多枚地空飛彈才能擊落一架戰機。這說明反輻射飛彈對壓制敵防空武器系統具有重要作用。壓制敵防空武器系統不一定要將其摧毀,只要使敵方的各類防空武器系統迫於威脅不能正常使用即可。美軍在越南戰爭結束後對「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的使用效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發射的「百舌鳥」反輻射飛彈中只有 5%對「薩姆-2」地空飛彈的「扇歌」制導雷達造成了實際性地破壞,但卻成功壓制了北越「薩姆-2」地空飛彈近95%的發射率。

   

對作戰人員的心理威脅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在反輻射飛彈對抗發展的歷程中,各種型號的反輻射飛彈,不僅成功摧毀了對方的裝備,壓制了對方的防空,最為重要的是擊潰了對方的「心」。1枚反輻射飛彈對雷達輻射源等電子信息設備或相關武器系統的殺傷半徑並不大,但對對方輻射源陣地內及陣地周邊的作戰人員卻具有較大的殺傷半徑,由此產生對作戰人員的心理威脅。比如「百舌鳥」反輻射飛彈對無裝甲防護的軟目標,殺傷半徑只有 5~15 m,但對人員的殺傷半徑卻可達 50 m;「標準」反輻射飛彈對雷達天線的破壞半徑為 25~30 m,但對人員的殺傷半徑卻超過 100 m。因此,地面作戰人員,尤其是各類電磁輻射源的操作人員,在面對反輻射飛彈攻擊時,能否克服心理壓力沉著應戰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反輻射飛彈具有作用距離遠、速度快、制導精度高、不易被探測等許多優點,但在工作原理上也具備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例如被動導引頭工作頻段難以覆蓋整個雷達頻段,且對目標輻射源有依賴性等,這就為尋求對抗措施提供了方法途徑。

   

低截獲概率技術

反輻射飛彈要對電磁輻射源進行攻擊,必須首先截獲電磁輻射源輻射的電磁信號,然後才能引導反輻射飛彈實施攻擊。如果電磁輻射源在工作的同時,能降低反輻射武器發現自身的概率,則反輻射武器發動有效攻擊的可能性將大大減小,這在技術上稱為低截獲概率技術。

   

使用低截獲概率技術,雷達會以極低的峰值功率探測空間、捕獲目標,具有主瓣增益極高、副瓣增益極低的特點,接收機信噪比很高,可以探測到遠距離的小目標。由於輻射的峰值功率極低,使反輻射飛彈的被動導引頭難以對其進行截獲、分選、識別和跟蹤,從而無法實時有效攻擊。

   

告警誘偏

及時發現來襲反輻射飛彈是實施反輻射對抗、迅速採取相應措施的前提條件。距離較遠時可採用雷達觀察,根據反輻射飛彈與載機之間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差異來進行告警;距離較近時可採用光學器材觀察,反輻射飛彈本身就是一個紅外輻射源,可以採用紅外技術探測反輻射飛彈並發出告警;在天氣情況較好的情況下,利用一些可見光的探測裝置也能較好地發現來襲反輻射飛彈。此外,還可使用一些專用的反輻射告警設備(專門用於截獲、測量、識別來襲反輻射飛彈的回波信號,並實時報警的電子設備),主要用於保護雷達。

   

另外,反輻射飛彈是以被動導引頭來跟蹤輻射源,從而擊毀輻射源的。被動式導引頭多採用單脈衝體制,由於客觀條件限制,導引頭天線不能太大,且為便於捕捉目標,其天線波束寬度也不能太窄,一般為 60°左右(例如 AGM-88「哈姆」在搜索目標時波束寬度為50~60°),因此電磁輻射源目標只要在獲得告警信息時及時關機,同時啟動反輻射誘餌,就可達到誘偏反輻射飛彈的目的。

   

關機

由於反輻射飛彈對電磁輻射信號的依賴性,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關機來對抗反輻射飛彈的威脅。一般情況下,關機的時機應在電磁輻射源通過告警等手段發現反輻射飛彈攻擊徵兆時,此時說明反輻射飛彈已經發射,威脅迫在眉睫,應立即關閉雷達等電磁輻射源(斷高壓),停止輻射,使反輻射飛彈失去導引,最終無法命中目標。

   

雖然目前反輻射飛彈裝有位置記憶裝置,但由於其測量誤差的存在,會導致位置記憶裝置所記憶的目標位置存在誤差,例如若反輻射飛彈導引頭定向誤差為 1°,則當雷達在距離反輻射飛彈30 km時關機,此時反輻射飛彈按丟失目標時的雷達位置實施攻擊,誤差約為 523 m,在距離 10 km 時關機,誤差約為 150 m,具有一定的效果。

   

硬摧毀

對來襲反輻射飛彈實施硬摧毀攔截,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電子防禦手段。實施硬摧毀攔截有兩種基本模式:一是使用防空火力對反輻射飛彈的載機進行攔截,在未發射反輻射飛彈之前就將其擊毀;二是對來襲反輻射飛彈進行硬摧毀攔截。目前,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的攔截手段主要包括:高炮、低空超低空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可攜式飛彈、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以及部分空中戰機攔截手段等,未來還有可能應用高功率微波武器與雷射武器系統實施攔截。

   

複合對抗措施

反輻射飛彈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複合制導模式的使用,使得僅用單一對抗措施難以有效應對反輻射飛彈的威脅,必須使用複合對抗措施。例如,在對抗美軍AGM-88E先進反輻射飛彈時,首先需要進行告警,獲知反輻射飛彈打擊徵候,為後期對抗提供預警時間;其次,在收到告警信息後,雷達輻射源主動關機並使用反輻射誘餌進行誘偏,此時 AGM-88E反輻射飛彈會由於失去輻射源信息而開啟 GPS導航或慣性導航,因此,還可採取 GPS 幹擾進行對抗。而當AGM-88E 反輻射飛彈啟動主動毫米波制導時,還應採取有源或無源幹擾的方式與之對抗。如果這些措施的對抗效果都不理想,則可在反輻射飛彈飛行末端實施硬摧毀攔截或啟動引信幹擾。

   

反輻射飛彈作為電子戰手段中的一種硬殺傷武器,對各類電磁輻射源的威脅不言而喻,而且由於其發展迅速、性能先進,尤其是複合制導模式的使用,使得反輻射飛彈的抗幹擾能力與硬摧毀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只有做到高度重視、主觀能動、靈活運用,才能有效應對反輻射飛彈帶來的新威脅。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公號內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
創新發展習近平 | 創新中國 | 創新創業 | 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創新政策 | 協同創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轉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產學研 | 供給側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民參軍 | 工業4.0 | 商業航天 | 智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基金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十三五 創新教育 軍工百強 試驗鑑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淨評估 | 大學排名
預見未來預見2016 |預見2020  | 預見2025預見2030  | 預見2035 預見2045  | 預見2050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生物 仿生 | 腦科學 | 精準醫學 | 基因 |  基因編輯 虛擬實境 | 增強現實 | 納米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3D列印 | 4D列印 太赫茲 | 雲計算 | 物聯網 網際網路+ 大數據 | 石墨烯 | 能源 | 電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級計算機 | 衛星 | 北鬥 | 智能製造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5G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 | 可穿戴 氮化鎵 | 隱身 | 半導體 | 腦機接口 | 傳感器先進武器中國武器 | 無人機 | 轟炸機 預警機 | 運輸機 | 直升機 戰鬥機 | 六代機 網絡武器 | 雷射武器 | 電磁炮 | 高超聲速武器 反無人機 | 防空反導 潛航器未來戰爭未來戰爭 | 抵消戰略 | 水下戰 | 網絡空間戰 | 分布式殺傷 | 無人機蜂群 | 太空戰 | 反衛星 衛星 混合戰爭
領先國家美國 | 俄羅斯 | 英國 | 德國 | 法國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前沿機構戰略能力辦公室 | DARPA 快響小組 | Gartner | 矽谷 | 谷歌 | 華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 | 軍工百強前沿人物錢學森 | 馬斯克 | 凱文凱利 | 任正非 | 馬雲 | 歐巴馬 | 川普專家專欄黃志澄 | 許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賀飛 | 李萍 | 劉鋒 | 王煜全 易本勝 李德毅 | 遊光榮 | 劉亞威 | 趙文銀 | 廖孟豪 | 譚鐵牛 | 於川信 | 鄔賀銓全文收錄2018文章全收錄 | 2017文章全收錄 | 2016文章全收錄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錄
其他主題系列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反輻射飛彈發展簡史
    對該方案的持續研究催生了反輻射飛彈武器的出現。首戰成名但缺陷較多反輻射飛彈是一種典型的進攻性武器。二戰以後,最為熱衷反輻射飛彈的是正在實行全球擴張戰略的美國人。以往的反輻射飛彈的射程與低空飛彈相當,並且只能從雷達的主瓣進行攻擊。這導致了早期的反輻射飛彈與地空飛彈的對決類似於中世紀的騎士之爭,而採用無煙推進劑並能從出其不意的方向發動攻擊的哈姆飛彈打破了矛與盾的平衡,使對抗中增加了更多的陰謀與詭計。
  • 反輻射飛彈的最新發展
    隨著對手更加先進、作用距離更遠的「雙數位」地空飛彈系統的出現、發展和不斷擴散,以及相關的反進入/區域拒止技術的發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SEAD/DEAD任務將面臨巨大挑戰。儘管美國及其盟國有多種空對地手段可對SEAD/DEAD任務提供支持,但反輻射飛彈在瞄準主動輻射源以及擾亂或摧毀綜合防空系統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 要命的電子戰——反輻射飛彈發展綜述
    在海灣戰爭中,F-4G和EA-6B機組在發射反輻射飛彈時,通常會在電臺中呼叫「大酒瓶」(Magnum) ,後來,伊軍雷達操作員只要一聽到「大酒瓶」,就會立馬關機。只要戰場上部署了HARM,敵方的就不得不準備快速撤離並隱蔽。自從反輻射飛彈1985年在美國海軍、1987年在美國空軍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以來,這種狀況一直都存在。
  • 全球反輻射武器的發展
    繼越南戰場上使用AGM-45A/B後,反輻射飛彈繼續發展。最有名的反輻射飛彈當屬雷聲公司的AGM-88D/F高速反輻射飛彈,這種飛彈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哈姆」飛彈(HARM)。1965年後,AGM-45A/B便成為了美軍空軍和海軍反輻射能力的中流砥柱,與之並駕齊驅的還有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AGM-78「標準」反輻射飛彈,該飛彈於1968年進入美空軍和海軍服役。
  • 揭開"中國新型反輻射飛彈"真相,談國產反輻射飛彈的現狀和發展
    不管怎樣,所有依據這個視頻作出的分析和判斷都失去了其真實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說,所謂"中國新型反輻射飛彈",完全不存在!!!看到這裡也許大家會很失望,好不容易看到中國空軍的一個"新反輻射飛彈",結果居然是假的!好吧,先別急著失望,中國的反輻射飛彈並不差,甚至還在部分領域是國際領先的,各位繼續往下看。
  • 「哈姆」反輻射飛彈有哪些優點和弱點
    -88「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引起外界廣泛關注。那麼,「哈姆」飛彈的性能如何呢?哈姆」反輻射飛彈AGM-88E「哈姆」飛彈是美國21世紀的主要反輻射飛彈,自投產後就不斷改進。此次售臺的AGM-88B型為「哈姆」第三批次。該彈長4.19米,彈徑0.25米,翼展1.14米,彈重366千克,與其它反輻射飛彈相比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哈姆」飛彈飛行速度快,但缺乏記憶能力。
  • 硬核中國——中國反輻射飛彈
    LD-10反輻射飛彈,是一新型小型反輻射飛彈,它的射程大約為80千米 ,戰鬥部重量約為200公斤,該彈系SD-10中距空空飛彈基礎上修改而成。中國研製的SD-10B空空飛彈採用了主/被動雷達複合制導系統,這樣就為LD-10的出現打下了技術基礎,儘管國產機載反輻射飛彈中止了一段時間,但是中國對於相關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被動導引系統,隨著國內大規模信號/數據處理系統、射頻存儲技術等技術的發展,國產被動引導系統不論是靈敏度和頻率範圍都要優於俄羅斯相關產品,所以鷹擊-91不需要象KH-31P那樣需要採用多種導引頭來應付全部的威脅
  • 再談反輻射飛彈
    ↑ 點擊「國際電子戰」關注反輻射飛彈(HARM)屬於電子戰武器庫中非常獨特的一類,它既是動能武器也是非動能武器。
  • 美軍正在加速發展AARGM-ER新一代反輻射飛彈
    根據國防部2020年預算要求,這些飛彈將成為美國空軍指定的名為Stand In Attack Weapon的新系統的基礎。《Defence24》網站非正式地了解到AARGM-ER與IBCS防空C2系統的整合以及水面發射版本的開發。AARGM-ER是美國新一代反輻射飛彈的計劃,自2016年以來美國海軍一直在發展。該
  • 國外「反輻射無人機」經典產品
    如果敵方雷達採取自衛、欺騙措施時,無人機即在待攻擊目標鄰近上空巡航遊弋。當目標雷達開機時,機載導引頭便立即捕獲目標,隨即實施攻擊。反輻射無人機的實戰應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使用自製的「偵察兵」和「猛犬」無人機,對敘利亞飛彈陣地展開了欺騙性幹擾,直接造成敘軍誤打誤判,對後續摧毀貝卡谷地陣地創造了先決條件。
  • 中國研製反輻射飛彈,一記絕殺,防空雷達的剋星!
    目前,已經研發成功的,廣為人知的反輻射飛彈有AGM-88"哈姆"反輻射飛彈、「鷹擊-91」 反輻射飛彈、AGM -45「百舌鳥」反輻射飛彈、「阿瑪特」(ARMAT) 反輻射飛彈、「阿拉姆」) 反輻射飛彈、AGM -78「標準」(Standard)反輻射飛彈等。在反輻射飛彈的發展中,目前依然是歐美國家走在世界的前列。
  • 美國AARGM-ER反輻射飛彈的主要性能及特點
    從目前世界上的反輻射飛彈發展來看,美國ATK公司最新研發的AARGM-ER反輻射飛彈是一個十分先進的代表之作。▲美國AARGM-ER反輻射飛彈(上)與其前型AARGM反輻射飛彈(下)而所謂的AARGM-ER反輻射飛彈就是此前AARGM(AGM-88E)反輻射飛彈的進一步(增程)發展型號,故而也被稱之為AGM-88G。也就是說,從型號上來看,AARGM-ER反輻射飛彈是屬於AGM-88「哈姆」反輻射飛彈家族的最新成員故。因此,其仍然是一款以飛機為主要搭載平臺的空地反輻射飛彈。
  • 最前沿 | 反輻射無人機:雷達的終結者
    如果這是一架反輻射無人機,地面雷達將會遭受滅頂之災。反輻射無人機(AUAV)是反輻射武器的一種,是近年來無人機在電磁對抗領域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反輻射無人機發射後可在目標上空或附近空域大範圍自主巡弋飛行,利用自身攜帶的傳感器系統對目標進行偵察、監視和鎖定,一旦鎖定敵方雷達等輻射源,可根據攻擊指令發起俯衝攻擊,以接近垂直的姿態對鎖定目標進行「自殺式」打擊。
  • 臺灣「劍翔」反輻射無人機
    不過,2016年底,美國承諾出售AGM-88型「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給臺灣。合同包括50枚AGM-88B反輻射飛彈和10枚AGM-88B訓練彈,包括相關設備和訓練,售後服務,總計1.475億美元。。引進哈比無人機受挫2000年,我們國家從以色列進口了一批「哈比」反輻射無人機,那時臺灣軍方也甚是眼紅,一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對抗「哈比」反輻射無人機,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從以色列引進「
  • 國產反輻射無人機公開亮相 可以壓制愛國者防空飛彈
    根據西北工業大學提供的資料,ASN-301反輻射無人機可對雷達系統進行精確打擊,具備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突防能力強等優點,屬於新一代電子對抗進攻裝備。反輻射飛彈速度快,突防能力強,不過持續壓制能力低現在最主要反雷達武器是反輻射飛彈。
  • 臺灣自研的反輻射無人機,真能壓制S-400嗎?
    臺灣媒體異口同聲吹噓該反輻射無人機「可以有效反制人民解放軍在大陸沿海部署的S-400新型防空飛彈。那麼,被稱作「臺灣哈比」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真有這麼厲害嗎?臺灣很早就開始重視反輻射作戰,在引進「幻影」2000-5和F-16戰鬥機之時就積極謀求獲得反輻射飛彈,雖然在臺灣的多次請求下美國向其出售了少量AGM-88B反輻射飛彈,但這是1993年就已停產的老型號,性能和可靠性均不甚靠譜。
  • 臺灣要用反輻射無人機打S-400,咱們怎麼對付它?
    臺灣媒體異口同聲吹噓該反輻射無人機「可以有效反制人民解放軍在大陸沿海部署的S-400新型防空飛彈。那麼,反輻射無人機真有這麼厲害?咱們有沒有什麼手段可以反制它呢? 首先必須指出,臺灣「中科院」新研製的所謂「劍翔」無人機,雖然問世於21世紀,但總體上技術水平卻與一二十年前的早期「哈比」相當,屬於第一代反輻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弱點非常明顯:1、完全依賴預先偵察的雷達參數。
  • 新型遠程反輻射飛彈亮相!專打對方雷達,或成為殲20隱身戰鬥機殺手鐧
    現在外界推測中國相關單位可能根據部隊需要,在國產新一代遠程空空飛彈的基礎上改進改型出新一代遠程反輻射飛彈,用於對抗新一代遠程防空飛彈。空空飛彈改裝反輻射飛彈是一件常見的事情,改裝也比較簡單,基本上把末制導系統換成被動制導系統即可。
  • 中國反隱身雷達遇到新剋星?美軍大量升級反輻射飛彈
    根據戰略之頁的消息,美國海軍正在以68萬美元的單價將現有的271枚老式AGM-88B「HARM」(「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
  • 臺軍斥資八百億發展反輻射無人機 瞄準大陸雷達
    臺灣《聯合報》19日報導稱,臺軍方近日以「劍翔計劃」的名義,編列五年800億元新臺幣的預算(約合25.53億美元),發展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目標瞄準大陸艦載雷達和陸基雷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