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六七十年代紀念館,一起重溫歲月的交流平臺,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先點擊左上方「六七十年代紀念館」進入,點擊「關注」,再點點擊右上角的 小點點···,點擊「設為星標」,然後,您就成功加入我們了。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讓我軍付出了16000多名官兵的生命,初略統計有25名戰死沙場的團以上軍官(其中3名師職、22名團職)還有六萬多名傷殘勇士。今天緬懷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我們希望和平,希望遠離戰爭,更希望國家富強。當然,我們也不怕一切霸權主義強加給我們必須還擊的戰爭。
一、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第一位師職軍官:42軍126師副政委林鳳雲
林鳳雲,1928年出生遼寧省東港市東溝縣,少年時就讀於桃源國民優級小學。1947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立三等功一次,擔任文化教員、連政治指導員。1950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三等功2次,被提升為師政治部助理員。1953年,任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科長。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銜。1956年,在中央團校學習兩年,1959年晉升少校軍銜。1964年,任42軍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1968年調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作專案工作。1971年,任42軍126師政治部副主任、師副政治委員。
1979年2月,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打響,林風雲剛剛動過闌尾炎手術,他提前從醫院返回部隊,主動要求到他比較熟悉情況的376團,與另一名副師長孫佳權和部分司政人員組成前線指揮部,負責指揮實施主攻穿插任務。臨上前線前,他到廣西憑祥看望在某部當班長,即將出徵的兒子,語重心長地叮囑兒子:在戰鬥中一定要機智勇敢,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為人民立功。
2月17日上午九時許,林風雲與42軍126師坦克團副政委寧成功乘坐的裝
甲車,在突破越軍防線向縱深地帶穿插途中被越軍炮火擊中,副政委寧成功當場犧牲。林鳳雲徒步前進指揮作戰,不幸胸部中彈,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強忍劇痛將隨身拾的機密文件銷毀。戰後清理他的遺物時,身上僅剩下一架被打穿了的微型半導體收音機。
林風雲對革命事業赤膽忠誠。戰爭年代,他南徵北戰,不怕犧牲,立下戰功。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又隨軍南下。工作多次變動,但每次都愉快服從組織調動。由於長年在外奔波,探家時,孩子幾乎不認得爸爸。他作風正派,為人正直。在擔任組織幹部期間,嚴守機密,任人唯賢、秉公辦事,愛護部下,深得組織和同志們的信賴。林風雲犧牲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文本龍州革命烈士陵園。
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第二位師職軍官:42軍126師副師長趙連玉
趙連玉,1930年3月出生於遼寧省莊河縣(今莊河市)徐嶺廟下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1歲給地主放豬、幹雜活,14歲被抓到安東做勞工。1945年9月莊河解放,他不滿16歲報名參軍。參軍後,趙連玉參加的第一次戰鬥是解放安東(今丹東市)的戰鬥。安東解放後,他又參加了解放本溪、桓仁、遼陽、營口、錦州等地的幾十次大小戰鬥,受到多次嘉獎。遼西戰役後,他帶著滿身硝煙隨四縱隊進關,參加平津戰役,在北平(今北京)入城式上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檢閱。在朱德總司令發出「解放全中國」的進軍號角後,隨大軍揮戈南下,渡長江,進湖廣,鐵流數千裡,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貢獻。他歷任戰士、通信員、排長、連長、軍務股長、營長、偵察科長、作訓科長、團長等職。
1962年進南京高級步校學習,接受了正規的軍事科學教育,提高了指揮藝術水平。學習期間,他想到自己從放豬娃到高級軍官,他暗下決心以優異的成績掌握學習的知識,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指揮員,把一生獻給革命事業。1964年他畢業後,分配在廣東汕頭地區普寧縣擔任「四清」隊長。一年後,回部隊擔任42軍126師擔任副師長職務,他一心撲在部隊現代化建設上。1964年畢業後任42軍126師副師長。1971年,趙連玉經上級選送到北京軍事科學院,接受現代化高級指揮員的深造教育。
1979年2月17日,為懲罰南疆侵略者的挑釁,奉調前線,率一個團兵力執行穿插任務,攻高平、克涼山,身經大小戰鬥15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3月2日,126師奉命攻打下琅,打通廣淵經下琅至科甲、碩龍回國道路的任務。3月9日傍晚,副師長趙連玉在班弄地區組織376團指揮員看地形時被越軍狙擊,子彈擊中頭部陣亡,時年49歲。是中國軍隊在79對越作戰中犧牲的第二位副師級幹部。趙連玉的遺體葬於廣西龍州香水鄉蕉坎村烈士陵園,他生平戰績陳列在湖南耒縣53214部隊博物館。
三、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第三位師職軍官:42軍126師副政委寧成功
寧成功,1929年出生遼寧蓋縣,42軍53245部隊(126師)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寧成功乘坐裝甲車指揮126師坦克團搭載步兵向高平穿插。進至楠囊南側時,公路遭到越軍嚴重破壞,前進受阻。寧成功不顧越軍仍向公路上射擊,從裝甲車內探身出來指揮運動保障隊搶險。不料,一顆子彈飛來擊中了他的頭部,當場犧牲。寧成功委平易近人,作戰勇敢,深受官兵愛戴,犧牲時年50歲。軍黨委授予二等功臣。
四、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正團職軍官:41軍121師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
王子富,1925年出生山東黃縣(今龍口市),1943年10月入伍,中共黨員,41軍121師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2月18日日夜,王子富帶領師後勤前梯隊隨師預備指揮所經魁剝山谷穿插,遭到兩側山頭越軍及混在隊伍中的越軍特工突襲,王子富被集中火力攻擊,壯烈犧牲,終年52歲,榮立二等功。王子富安葬在廣西那坡縣烈士陵園。
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正團職軍官:41軍121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
尹慶家,1930年出生遼寧瓦房店,1948年1月入伍,中共黨員,41軍121師後勤部副部長。1979年2月18日夜,尹慶家帶領師後勤前梯隊在魁剝山谷遇襲,混亂中中彈犧牲,時年49歲,榮立三等功。圖為廣西那坡縣烈士陵園尹家慶烈士之墓。
六、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正團職軍官:41軍121師361團團長時光銀
時光銀,河南省內鄉縣人,1955年3月入伍,中共黨員,41軍121師361團團長,1979年2月21日犧牲,終年44歲,榮立三等功。
七、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正團職軍官:廣州軍區獨立坦克團團長朱富鈞
朱富鈞,1937年生,江蘇蘇州人,廣州軍區獨立坦克團團長。1979年2月19日,朱富鈞指揮坦克縱隊前往馳援在哥新地區遭到越軍圍攻的125師師前指和375團團指。因坦克縱隊與引導組失去聯絡,無法與步兵協同,以致在衝擊過程中沒有發現路邊隱蔽與敵對峙的師前指和375團部隊,一直深入到了越軍控制地區。越軍發現坦克縱隊孤軍深入,集中了猛烈的炮火向其轟擊。
朱富鈞發現情況不對,迅速命令坦克縱隊原路返回。在回撤途中,朱富鈞的裝甲指揮車被越軍火箭彈擊中,身負重傷。他命令坦克團副團長接替自己指揮,率領坦克縱隊突圍。朱富鈞被跟隨他的警衛員、衛生員、報務員抬下車,躲到旁邊一座山上的山洞裡等待救援,在敵縱深陣地堅持了2晝夜。因失血過多,朱富鈞幾次昏迷,最後於2月21日晨7時光榮犧牲,時年42歲。
八、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1軍121師361團副政委鄭贊正
鄭贊正,1937年出生廣東潮陽縣。41軍121師361團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鄭贊正帶領團後勤第二梯隊進至宗梅吊橋。團後勤第二梯隊由多個建制部分組成,人員龐雜,攜帶軍馬105匹,又收攏了100餘名掉隊民工,全隊所攜槍枝卻很少,隊伍拉得很長,行動不便,戰鬥力較弱。當團後勤第二梯隊準備過橋時,突遭越軍1個特工連和部分民軍的襲擊,前進受阻。鄭贊正副政委前往橋頭勘察敵情時,突遭越軍特工近距離射擊,當場犧牲,時年42歲。
九、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1軍121師362團副團長王烘
王烘,1934年出生廣東普寧縣,41軍121師362團副團長。1979年2月22日,王烘帶領2營經扣屯去執行炸毀納隆橋的任務。因遇到越軍襲擊,在向友鄰部隊靠攏時,再次突遭越軍火力強襲。營長負重傷,步談機被打壞,2瓦電臺報話員犧牲,指揮聯絡中斷,部隊驚慌失措,沒有組織反擊就被打散。前衛部隊迅速撤出了越軍火力範圍,在公路南側翻山向西走。王烘副團長本來可以隨前衛部隊衝出來,但他為了把伏擊圈中的部隊帶出來,幾次返回指揮部隊突圍,不幸在混亂中被俘犧牲。遺體被越軍捆在樹上,身上有一紙條,上寫「共產黨員王烘寧死不降!」犧牲時年45歲。
十、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1軍122師364團副團長歐陽明
歐陽明,1936年生,湖南瀏陽縣人,41軍122師364團副團長。1979年2月20日,歐陽明率2營一部,在坦克支援下沿公路向朔江進攻。在進至朔江以東的郭壽南山一線時,突遭越軍三面居高臨下的火力強襲。因地形不利,部隊陷入被動挨打,歐陽明在激戰中脖子中彈當場犧牲,時年43歲。
十一、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炮兵第1師第26團參謀長龔顯發
龔顯發,1943年生出生湖南望城縣,炮兵第1師第26團參謀長。1979年2月22日,龔顯髮帶領炮兵群、營指揮(觀察)所部分人員先行向班佔地區轉移,以保證不中斷指揮。因輕敵麻痺,未聯繫前沿步兵就直接開進,誤入越軍控制區700多米。龔顯發乘坐的先頭指揮車突遭越軍40火箭筒襲擊,當即起火,車上5人全部犧牲。龔顯發犧牲時年36歲。
十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陳佃合
陳佃合,1945年出生山東萊蕪縣,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2月17日,陳佃合隨師、團前指指揮43軍坦克團奔襲東溪,在靠松山遭到越軍伏擊。陳佃合乘坐的裝甲指揮車被越軍擊毀,當場犧牲,時年34歲。圖為麻慄坡烈士陵園陣亡將士名錄。
十三、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53249部隊副處長張家順
張家順,遼寧省新金縣人,1945年9月入伍,1948年5月入黨,53249部隊副處長,1979年2月19日犧牲,終年48歲。廣西龍州縣烈士陵園。
十四、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2軍124師372團副團長麥達林
麥達林,1942年生,廣東臺山縣人,42軍124師372團副團長。1979年2月17日,率部隊搭乘坦克向高平穿插,衝過靠松山時身負重傷,於18日凌晨犧牲,時年37歲。
十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1軍121師361團政治處主任劉粵鳳
劉粵鳳,1940年出生廣東興寧縣。41軍121師361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2月21日,隨361團直屬隊向安樂穿插,在棟替附近遇襲犧牲,時年39歲。
十六、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50軍150師448團副團長胡慶忠
胡慶忠,1944年生,四川資陽縣人,50軍150師448團副團長。1979年3月12日,胡慶忠率448團2營從班英出發沿山路向北撤退回國時,因指揮失誤,在朗莊地區遭到越軍突襲,胡慶忠在戰鬥中中彈犧牲,時年35歲。
十七、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1軍121師363團參謀長王尚華
王尚華,1943年出生廣東普寧縣。41軍121師363團參謀長。1979年2月24日犧牲,時年36歲。
十八、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2軍126師376團副政委廖智文
廖智文,1942年出生四川內江縣。42軍126師376團副政委。1979年2月25日,廖智文隨376團3營行動,參加攻打673高地的戰鬥。為搶救遭越軍伏擊受傷的團特務連連長,廖智文親自帶領小分隊下山營救,將特務連連長救出,自己卻中彈犧牲,時年37歲。
十九、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3軍129師387團政治處主任孫福喜
孫福喜,1939年出生廣西南寧市。43軍129師387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3月3日,孫福喜帶領部分官兵和支前民工88人,分乘兩輛軍車走在全團最後,向雅南地區轉移。途徑憑壟地區時,遭遇越軍一個連在公路邊設伏襲擊,孫福喜帶領35名官兵奮勇抵抗,終因地形十分不利,彈藥不濟,孫福喜和35名官兵全部戰死沙場,無一倖存。孫福喜時年40歲。
二十、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50軍149師445團副政委車仁錄
車仁錄,50軍149師445團副政委。1979年3月1日,率該團2營在大平西北無名高地防禦時遭敵炮擊負傷,後送途中因流血過多犧牲。後安葬在445團原駐地四川省眉山市貓兒山革命烈士陵園。
二十一、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14軍41師121團副政委李天保
李天保,1946年出生雲南騰衝縣。14軍41師121團副政委。1979年2月19日,李天保率部進攻發隆,在前沿指揮戰鬥時中彈犧牲,時年33歲。
二十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14軍41師123團參謀長段學章
段學章,1934年出生雲南保山市,14軍41師123團參謀長。1979年2月25日凌晨4時30分,123團指揮所進至班高村邊時,越軍一名特工隊員利用夜暗混入該團行軍隊列中,用手榴彈炸傷5人,段學章負傷後經搶救無效犧牲,時年45歲。
二十三、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2軍125師375團政治處主任李育賢
李育賢,1939年生,廣東興寧縣人,42軍125師375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2月19日,在哥新團指揮所遭到一名混進來的越軍特工襲擊,傷重犧牲,時年40歲。
二十四、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41軍121師361團政治處主任鄭金芳
鄭金芳,1939年出生湖南湘陰縣。41軍121師361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2月21日,隨361團1營向安樂穿插,在棟替附近失蹤,後定為犧牲,時年40歲。
二十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副團職軍官:14軍40師119團副政委張正光
張正光,雲南武定人(僳僳族),1949年11月生,初中文化,1969年4月入伍,35206部隊(14軍40師119團)副政委中共黨員,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指導員、股長、處長、副政委。1984年5 月2日在老山地區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犧牲,終年35歲。
★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女兵郭蓉蓉
郭蓉蓉,女,1955年生,山東省山東省福山縣人,中共黨員1974年9月參軍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六二師政治部政治部電影隊隊長。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戰鬥中犧牲,終年24歲。榮記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