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的地方就是中國!——向屹立在喀喇崑崙的英雄致敬

2021-02-22 北戴河區蔡各莊小學

祖國西部邊陲,喀喇崑崙高原,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就是在這樣的生命禁區,一茬茬年輕的官兵戰鬥在衛國戍邊一線,守衛著祖國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寧。因在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中央軍委為5名官兵授予榮譽稱號、記一等功,他們是團長祁發寶、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

隊員們,在哪人煙稀少,條件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他們奉獻著青春年華,用生命堅守著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今天讓我們向守衛邊防的中國軍人致敬!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我用生命捍衛守候

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

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

——高原邊防官兵喜愛的一首歌

  

讓我們帶著敬意共同走進屹立在喀喇崑崙上英雄的故事:

  喀喇崑崙高原,橫亙西部邊境。

  

  立春過後,大江南北暖意漸濃,高原深處的加勒萬河谷依然嚴寒徹骨,大河冰封,群山聳立。

  

  這裡是祖國的西部邊陲,也是守衛和平安寧的一線。來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進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熱血和青春築起巍峨界碑。

  

  2020年4月以來,有關外軍嚴重違反兩國協定協議,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抵邊越線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甚至暴力攻擊我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

  

  面對外方的非法侵權挑釁行徑,我邊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讓,盡最大誠意維護兩國關係大局和邊境地區和平安寧。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邊防官兵對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取得重大勝利,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官兵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展現出誓死捍衛祖國領土的赤膽忠誠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湧現出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某機步營營長陳紅軍和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先進典型,彰顯了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昂揚風貌。

  

  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雪山迴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

  

  「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萬千官兵發揚喀喇崑崙精神,克服極度高寒缺氧,守邊護邊、不怕犧牲,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戰位上。

  

  巍巍喀喇崑崙,座座雪峰聳峙。

  千裡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

  

  「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

——陳祥榕對一次戰鬥的記錄

  

  英雄勇敢無畏,只因責任在肩。一線官兵常說,我們身後就是祖國,當國家受到侵犯時,唯一的選擇就是衝鋒向前。

  

  清晨,當哨聲響徹營房,班長李確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兩顆小虎牙的陳祥榕,想起了那個新兵的第一次衝鋒。

  

  那是2020年5月初,外軍越線尋釁滋事,李確祥和陳祥榕等緊急前出處置。李確祥問年輕的戰友:「要上一線了,你怕不怕?」陳祥榕回答:「使命所系、義不容辭!」

  

  他們趕到前沿後與對手殊死搏鬥,堅決逼退越線人員。陳祥榕在日記中自豪地寫道:「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面對嚴峻鬥爭考驗,一線官兵越是艱險越向前,生死關頭更凜然。

  

  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越線搭設帳篷。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交涉過程中,對方無視我方誠意,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大量兵力,企圖憑藉人多勢眾迫使我方退讓。

  

  「他們的人陸續從山崖後冒出來,黑壓壓擠滿了河灘……」參謀陳鴻宇回憶說,「我們人雖少,可拼了命也不能退呀!」

  

  祁發寶張開雙臂擋在外軍面前,大聲呵斥:「你們破壞共識,要承擔一切後果!」同時組織官兵佔據有利地形。

  

  官兵們組成戰鬥隊形,與數倍於己的外軍對峙。對方用鋼管、棍棒、石塊發起攻擊。祁發寶成為重點攻擊目標,頭部遭到重創。

  

  見此情景,陳紅軍帶人立即突入重圍營救團長,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戰鬥在最前面,攝像取證的肖思遠也衝到前沿投入戰鬥。

  

  增援隊伍及時趕到,一舉將來犯者擊潰驅離,取得重大勝利,外軍潰不成軍、抱頭逃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

  

  軍醫韓子偉記得,祁發寶被救出後,左前額骨破裂,有一道十幾釐米長的口子。包紮傷口時,「他一把扯掉頭上的繃帶,還想起身往前衝,那是他最後一絲力氣,隨後又暈倒了」。

  

  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毫不畏懼、英勇戰鬥,直至壯烈犧牲。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為救助戰友犧牲。

  

  祖國山河終無恙,守邊護邊志更堅。

  

  那場戰鬥後,「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發寫在了頭盔裡、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裡。

  

  那場戰鬥後,陳祥榕所在連隊鬥志更加旺盛,服役期滿的士官100%主動留隊,所在團義務兵踴躍申請選取士官繼續戰鬥。

  

  那場戰鬥後,王焯冉所在團18名女兵3次請戰,她們在請戰書中寫道:「願同男兵一樣英勇戰鬥,甚至流血犧牲!」

  

  捍衛著英雄誓死捍衛的國土,肩負著英雄用生命踐行的使命,一股「學英雄、當英雄」的熱潮湧動喀喇崑崙高原。

  

  如今,加勒萬河谷的前哨上,官兵們時刻高度戒備,牢牢扼守河口;風雪飛揚的駐訓場,官兵們駕駛新型戰車精訓苦練,隨時準備迎敵亮劍;新型保溫營房內,官兵們齊裝滿員、戰鬥生活物資充足,做好了長期鬥爭準備,紛紛表示——

  

  我已嚴陣以待,犯我者必遭迎頭痛擊!

  

  「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

                          ——摘自肖思遠的戰地日記

  

  春節前夕,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又一批新戰士,走進喀喇崑崙腹地的軍營,準備在新訓後奔赴高原邊防一線。

  

  有人說,選擇這片高原,是既需要理想、更需要勇氣的。天下有那麼多的好地方,一顆顆年輕的心卻偏偏選擇了邊關——

  

  1997年,高中畢業的祁發寶報名參軍,帶著新兵營「軍事課目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向組織申請:到高原去、到鬥爭一線去。

  

  2009年,陳紅軍從地方大學畢業,本已通過公安特警招錄考試,可聽說要徵兵就臨時「變卦」了,最終走進火熱軍營。

  

  2016年後,年輕的肖思遠、王焯冉、陳祥榕也相繼走上邊關。一年年來,無數與他們一樣的青年做出同樣的選擇。

  

  走上高原是因為理想,留在高原則考驗信念。

  

  他們首先要戰勝的,是無法擺脫的高寒缺氧,滿目的荒漠冰川,漫長的冬季封山,以及由此形成的遙遠而荒涼時空……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必須時刻警惕,隨時準備挺身而出,挫敗一切侵犯中國領土的圖謀。

  

  官兵說,風與雪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就像一個超級過濾器,足以濾去你心中所有的浮華,最後只剩下對這片土地清澈的愛。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18歲的陳祥榕寫下的戰鬥口號。班長孫濤問他:「你一個『00後』的新兵,口號這麼『大』?」

  

  「班長,這跟年齡沒關係,我就是這麼想的,也會這麼做的。」他堅定地說。

  

  這種愛,無關年齡,都是一份「邊關有我在,祖國請放心」的勇敢擔當——

  

  「頭頂烈日樂為祖國守邊防、手扶藍天甘為人民作貢獻。」祁發寶勘察天文點前哨,默念著老營房上的這句標語感慨不已:「老前輩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守邊防一線,現在我們更應該擔起責任,把邊防守好。」

  

  肖思遠犧牲後,戰友們整理遺物時,看見他在一篇戰地日記中寫道:「走在喀喇崑崙,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無比自豪!」

  

  這種愛,無關年齡,都是一腔「黨叫幹啥就幹啥」的赤膽忠誠——

  

  陳紅軍所在營官兵聊起營長時說:「他最喜歡的,似乎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在一本書中,他特意標註了一段話:「黨把自己放在什麼崗位上,就要在什麼崗位上建功立業。」

  

  走上鬥爭一線前,王焯冉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這個時候遞交入黨申請書,就是希望組織能在任務中考察自己,在鬥爭一線考察自己。」

  

  邊防鬥爭中,他們用青春和熱血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萬千將士如斯,萬裡邊關如鐵。「為人民戍邊、為祖國守防」成為一代代邊防官兵賡續傳承的血脈信念。

  

  今天,堅守著無數邊防軍人用生命築起的精神高地,祁發寶所在團有5任團長仍然並肩奮戰邊防鬥爭一線。

  

  今天,讀著身邊團長、營長、班長的英雄故事,新一代喀喇崑崙衛士茁壯成長。

  

  「對峙時幹部站前頭、戰士站後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幹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裡頭、幹部睡風口。」

——祁發寶所在團不成文的「規定」

  

  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進藏先遣英雄連」連旗迎風招展。連旗下,全連官兵莊嚴宣誓:向王焯冉烈士學習,發揚「先遣精神」,堅決完成邊防鬥爭任務……

  

  1950年,先遣連130多名官兵在黨支部書記李狄三帶領下,以犧牲63人的悲壯,將五星紅旗插上藏北高原。

  

  當年,李狄三病情嚴重時,懇請黨支部不要再給他用藥,把最後一支盤尼西林留給其他戰友……70年後,面對滔滔激流時,23歲的王焯冉同樣選擇了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

  

  那天,王焯冉和戰友馬命等連夜渡河增援一線,第4次蹚河時有人被激流衝散,王焯冉和馬命拼盡全力將3名戰友推上岸,自己卻被凍得幾乎失去知覺。

  

  突然,王焯冉一隻腳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縫中。危急時刻,他將馬命猛地推向岸邊:「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顧好我老娘!」馬命獲救了,王焯冉則永遠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一個英雄的集體,必然是團結的集體。回顧那晚的戰鬥,官兵們含淚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生死與共、捨命相護的故事——

  

  看到祁發寶受到攻擊重傷倒地,營長陳紅軍當即帶著官兵,衝進「石頭雨」、「棍棒陣」營救團長。

  

  聽到有人喊「營長連長被圍攻了」,陳祥榕迎著對手衝去,用身體和被砸壞的盾牌護住營長連長。

  

  發現還有戰友被圍攻,肖思遠再次衝向前去,拼死營救戰友,用身體為戰友遮擋石塊、棍棒的攻擊。

  

  「團長頂在最前面阻擋外軍,營長救團長、戰士救營長、班長救戰士。」回顧那場戰鬥,一名指揮員動情地說,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這次戰鬥以少勝多的關鍵所在。

  

  邊防鬥爭中,各級指揮員與官兵同住地窩子、同爬執勤點、同吃大鍋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給養物資,平時鉚在一線、戰時帶頭衝鋒,凝聚起以命相託的生死情誼和團結戰鬥的強大力量。

  

  祁發寶所在團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對峙時幹部站前頭、戰士站後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幹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裡頭、幹部睡風口。」

  

  戰士張明最難忘那次渡河——

  

  巡邏途中路過一條冰河,祁發寶帶頭跳下水探路,張明和幾名戰士也準備直接蹚河,卻被團長叫住了:「水很涼,我背你們!」本已過河的祁發寶蹚水回來,把張明背起來一步一晃往前走……

  

  戰士夏良最難忘那次宿營——

  

  河谷深處寒風凜冽,陳紅軍帶著官兵巡邏到達指定點位,宿營地遍地碎石。夜裡,義務兵及有高原反應的官兵住進了運輸車大廂,陳紅軍則帶著幹部骨幹在空地上支起帳篷打地鋪……

  

  平時甘苦與共,戰時生死與共。

  

  戰鬥結束清理戰場時,戰士王鈺發現陳紅軍等人犧牲現場。他看到,一名戰士緊緊趴在營長身上,保持著護住營長的姿勢。

  

  這名戰士,正是陳祥榕——陳紅軍平時關愛最多的「娃娃」之一。

  

  「穿上軍裝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肩負的是軍人的天職,所以我也很為他感到驕傲。」

——姐姐眼中的陳祥榕

  

  剛剛過去的冬天裡,一封家信在高原廣泛流傳,激勵官兵戰風鬥雪、堅守一線——

  

  「奶奶,這麼長時間裡我最牽掛的就是您,孫子這些年一直想好好讓您享福,可是我卻一直不在家……

  

  爸媽,兒子不孝,可能沒法給你們養老送終了。如果有來生,我一定還給你們當兒子,好好報答你們。」

  

  這封家信是王焯冉執行任務前寫下的。字裡行間,戰士的家國情懷催人淚下,邊防鬥爭的嚴峻考驗也躍然紙上。

  

  對此,祁發寶也深有體會。20多年的戍邊歲月中,他先後40多次遭遇暴風雪和泥石流,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孩子剛出生,祁發寶就匆匆歸隊,妻子生病時他總是不在,父親去世時他因執行任務未能及時趕回……

  

  丈夫身許國,私恩邈難顧。一名老邊防深情地說,戍守高原的軍人不是不顧家,而是每當走上邊防一線,身後就是整個國家;不是不會愛,而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愛。

  

  正是渴望愛情的年齡,肖思遠的錢包裡珍藏著一張漂亮女孩的照片。犧牲當天,他還憧憬著未來:「她支持我在部隊長幹,我想娶她,給她做一輩子的菜……」

  

  還有4個多月就要當爸爸了,陳紅軍身在一線仍想方設法託後方的戰友,提醒妻子按時產檢。他答應妻子,等到退役後「就一起帶孩子、做飯、釣魚」……

  

  然而,他們都失約了。時光之舟槳櫓輕搖、駛向未來,他們的愛,永遠凝滯在了彼岸。

  

  幾個月過去了,陳祥榕的姐姐依然對弟弟思念無盡。她堅強地說:「當弟弟穿上軍裝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肩負的是軍人的天職,所以我也很為他感到驕傲。」

  

  肖思遠犧牲後,16歲的弟弟時常夢見哥哥端著槍武威的樣子。他下定決心:到了18歲,接替哥哥入伍,把哥哥的精神傳下去!

  

  2020年10月25日,陳紅軍的兒子出生了。那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陳紅軍妻子的爺爺是一名志願軍老戰士,她相信這是冥冥之中的血脈傳承。她堅強地說:「我要把孩子好好養大,讓他成為像爸爸那樣的人。」

  

  英雄從未走遠,精神薪火相傳。氣溫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的高原上,一個個年輕的胸膛裡熱血澎湃——

  

  在一線,官兵叫響「缺氧不缺精神、山高鬥志更高」的口號,紛紛遞交請戰書要求上戰場。

  

  在一線,很多官兵主動推遲婚期、放棄休假,把執行邊防鬥爭任務當成一輩子最為自豪的經歷。

  

  戰鬥熱情在一線高漲,關懷溫暖也向一線匯聚。在各級共同努力下,任務部隊住進了保溫營房,看上了衛星電視,穿上了防寒被裝,打上了親情電話,吃上了新鮮蔬菜水果……官兵們衛國戍邊豪氣充盈、鬥志昂揚。

  

  春節期間,華夏大地萬家團圓、一片祥和;高原官兵枕戈待旦、高度戒備。見證著英雄官兵赤膽忠誠的加勒萬河谷,山河如故、平靜安寧。一塊崖壁上,八個大字遒勁有力。

  

  那是剛任團長不久的祁發寶帶領戰士們刻下的錚錚誓言,也是新時代英雄官兵捍衛祖國領土、不負先輩榮光的莊嚴宣示——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來源:人民日報

隊員們,此刻請記住英雄的名字:祁發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

敬禮!

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懷念,值得我們尊敬。

德育處號召全體隊員:

1.讓我們記住英雄的名字,他們的名字就是每一位隊員心中的先鋒。

2.希望隊員們搜集英雄故事並講給身邊的家人、弟弟妹妹們。開學後在班會課上分享你搜集的英雄事跡和感受。

3.每一個英雄都值得讚揚,讓我們了解更多邊防戰士的故事,為他們寫一封信,送去溫暖與關懷。

也希望你們能夠明白:邊防戰士十年如一日的駐守在祖國的邊關,用錚錚誓言告訴祖國和親人:「祖國邊防有我」就是對祖國的崇高敬意與愛。

身為中華兒女,我們都深愛著祖國!

相關焦點

  • 為英雄驕傲,向英雄致敬!——屹立喀喇崑崙的邊防戰鬥英雄
    巍巍喀喇崑崙,座座雪峰聳峙。千裡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
  • 《微語心聲》專欄第二期∣英雄屹立喀喇崑崙
    在了解了英雄們的事跡後,我感觸頗深,向英雄們致敬,向戍守邊疆的戰士們致敬!我不斷地反問自己「如果是我,會像他們那樣不怕犧牲,以死相拼去前線戰鬥嗎?」心裡的聲音告訴我,會的,一定會的!他們的事跡,更加堅定了我申請「三到」、報效國家的決心!邊防官兵們努力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難,面對國土爭端絲毫不退讓,對外軍的挑釁無所畏懼。這種喀喇崑崙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弘揚和傳承。
  • 致敬,屹立喀喇崑崙的邊防英雄(第一輯&徵稿啟事)
    致敬守衛喀喇崑崙邊關的英雄鷹隼圖謀黯雲黑,狼煙烽火竄邊欄。群頑羶氣燻天臭,四烈忠心護國安。張臂英雄如鐵挺,衝鋒兵士似風摶。摧枯拉朽山河在,懸圃崑崙雪正寒。頌喀喇崑崙戍邊英雄灑血男兒書壯篇,立功總比立言難。
  • 【蘭社】致敬喀喇崑崙英雄專刊
    前言「英雄屹立喀喇崑崙」,中國《解放軍報》2月19日以此為題刊髮長篇報導,還原了去年6月中印加勒萬河谷對峙事件的過程,詳細講述了5名解放軍官兵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當中,4人犧牲,1人重傷。首次公布了在加勒萬河谷對峙事件中犧牲官兵的名單: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戰士肖思遠、戰士王焯冉。
  • 英雄屹立喀喇崑崙
    【題記】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
  • 武警警官學院官兵就《英雄屹立喀喇崑崙》一文發表熱議——向新時代衛國戍邊的英雄群體學習
    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紮根高原、奉獻青春,在雪域邊關以身鑄界碑,祖國主權受到侵犯時,緊緊團結在一起,即使付出鮮血、付出生命也要趕走一切來犯之敵。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是全體官兵學習的榜樣!武警警官學院官兵就《英雄屹立喀喇崑崙》一文發表熱議,紛紛表示要向新時代衛國戍邊的英雄群體學習!
  • 英雄屹立喀喇崑崙 ——走近新時代衛國戍邊的英雄官兵
    雪山迴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萬千官兵發揚喀喇崑崙精神,克服極度高寒缺氧,守邊護邊、不怕犧牲,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戰位上。巍巍喀喇崑崙,座座雪峰聳峙。千裡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
  • 致敬戍邊戰士
    2月19日,《解放軍報》頭版刊發反映中印邊境任務部隊官兵衛國戍邊先進事跡的綜合性報導《英雄屹立喀喇崑崙》,5位衛國戍邊官兵的英雄事跡隨之公布。隨後,央廣軍事、央視軍事等主流媒體微博也先後發布相關報導和視頻影像,並迅速刷屏網絡。無數國人為英雄的事跡感動落淚,話題熱度飆升,成為目前輿論場上最受關注的重磅話題。喀喇崑崙高原,橫亙西部邊境。
  •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這些英雄的邊防官兵把青春、鮮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崑崙高原,築起巍峨界碑。英雄雖已離去,精神永駐邊關!嚴峻邊防鬥爭中,官兵們更加懂得了邊防軍人的責任與擔當;英雄事跡感召下,官兵們守邊護邊、不怕犧牲的信念更加堅定。
  • 【英雄屹立喀喇崑崙】建築工程學院「學習喀喇崑崙精神,捍衛國土擔當大任」學習心得(三)
    那是剛任團長不久的祁發寶帶領戰士們刻下的錚錚誓言,也是新時代英雄官兵捍衛祖國領土、不負先輩榮光的莊嚴宣示——大好河山,寸土不讓!英雄業績光耀山河,英雄精神催人奮進。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培育成長的鋼鐵戰士,是「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傑出代表,是對黨絕對忠誠、矢志強軍報國的時代先鋒。
  • 中國英雄!向英雄致敬!
    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我們的團圓,是他們用分離換來的!」「有人以身許國,才有山河無恙!」……  日前,《解放軍報》刊發邊防鬥爭一線官兵先進事跡的綜合性報導,首次披露解放軍官兵在邊境犧牲和負傷全過程,引發輿論強烈關注,人們紛紛表達崇高敬意。  5位英雄的家屬、師友和戰友告訴記者,邊防軍人眼前是界碑,身後是祖國,當國家受到侵犯時,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衝鋒向前。
  • 致敬英雄:男人就該像他們這樣去活
    喀喇崑崙高原,橫亙祖國西部邊境,是守衛和平安寧的一線。無論四季如何更替,新疆高原深處的加勒萬河谷依然嚴寒徹骨。邊防線上,戰友們就是各自的家人,平時同甘共苦,戰時生死與共。各級指揮員與官兵同住地窩子、同爬執勤點、同吃大鍋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給養物資,平時鉚在一線、戰時帶頭衝鋒,凝聚起以命相託的生死情誼和團結戰鬥的強大力量。
  • 千裡熱血邊關 遍地英雄屹立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喀喇崑崙高原,記錄下邊防一線官兵的忠誠與勇敢、堅守與奉獻。一大早,喀喇崑崙高原的天剛蒙蒙亮,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已準備出發。按照計劃,他們要對預定點位進行巡邏。巡邏車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行進,官兵們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車外寂靜的高原,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的地方。
  • 【第1198期】英雄屹立喀喇崑崙
    近日,「中央軍委表彰5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消息刷屏,戍邊官兵英勇戰鬥的視頻登上熱搜第一,人們記住了祁發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五位邊防軍人的名字
  • 誓死捍衛國土,這就是赤膽忠誠!
    致敬!邊境衝突誓死捍衛國土,這就是赤膽忠誠!
  • 【時事熱點】「只為中國!」——誓死捍衛國土,這就是赤膽忠誠!
    英雄屹立喀喇崑崙——走近新時代衛國戍邊的英雄官兵【題記】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  雪山迴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  「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萬千官兵發揚喀喇崑崙精神,克服極度高寒缺氧,守邊護邊、不怕犧牲,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戰位上。  巍巍喀喇崑崙,座座雪峰聳峙。  千裡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
  • 英雄的迴響 | 一首讚歌
    請原諒我直呼您的姓名抄襲您的思想祁發寶,英雄團長「對峙時幹部站前頭,戰士站後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幹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裡頭,幹部睡風口。」您是一顆釘子為祖國釘牢寸寸山河陳祥榕,戰士「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進攻,將他們趕了出去。」
  • 致敬英雄||英雄不朽,吾輩自強!
    每個人都應該向英雄先烈致敬!喀喇崑崙高原,橫亙西部邊境。這裡是祖國的西部邊陲,是守衛和平安寧的一線。去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交涉過程中,對方無視我方誠意,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大量兵力,企圖憑藉人多勢眾迫使我方退讓。
  • 曉童說書 | 向中國邊防軍人致敬: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2月19日,我國5名衛國戍邊官兵在去年6月中印邊境衝突中的英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在鬥爭中負傷的祁發寶和犧牲的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4位烈士的壯舉,深深震撼了每一位中國人的心。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高原邊防官兵喜愛的一首歌軍人,為戰而生,能戰方能止戰。對於軍人來說,練兵備戰,保家衛國,離不開流血和犧牲。
  • 這段視頻,還原了喀喇崑崙那場英勇戰鬥!4名解放軍官兵犧牲,一人為福建籍戰士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