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ZGGJLS
『頂天搭平臺,談中外古今事
立地寫文章,揚大眾歷史風氣』
本文由公眾號歷史研習社(微信ID:mingqinghistory)授權轉載
近代歐洲強國在軍事上在17世紀後期就擁有高於亞洲國家的軍事力量,但一直到19世紀才入侵了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近代後勤變發達前,在東亞能打敗歐洲人的不是武器,而是糟糕的後勤和醫療問題。
談起古代軍隊和現代軍隊,最大的區別也許不是武器裝備,而是戰場飲食。今天的軍隊士兵在戰場上糧食供應要吃得比古代的國王還要好!
戰場飲食這麼好,必須要感謝一項發明:罐頭。
罐頭的發明是在1804年,一個經營蜜餞食品的法國人發現,密封在玻璃容器裡的食品如果經過適當加熱,便不易變質,他從中受到了很大啟發。這種辦法,就能較長時間保藏食品而不腐爛變質。所以最早的罐頭都是玻璃瓶。
當然法國政府不是心太好才獎勵發明,而是因為各國軍隊發現,在同一技術水平的戰爭中,士兵吃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戰爭的最後結果,不盡力讓自己軍隊吃好的將軍是大傻瓜。
正是有了罐頭食物,軍隊的長期遠距離作戰才成為事實。可以說能否量產和普及罐頭食品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有無進入現代的重要指標。
那沒有罐頭食品為代表的現代後勤時,戰爭是什麼樣的?
咱們拿大英帝國當個例子,雖然19世紀大英帝國是超級大國,但大英帝國也有保守和封建的一面,在陸軍軍事制度上的革新總是慢一拍。所以19世紀的很多戰爭中,雖然英國早已能生產罐頭,但總是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本有和沒有差距也不大。
比如說我們熟悉的鴉片戰爭,英軍在2年內因為忽視疾病防治和後勤補給,導致近3000人死亡,是戰死數量的5倍以上!要知道英軍出動的兵力僅僅才2萬左右!
再比如說1853年的克裡米亞戰爭,這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各國開始實驗現代的後勤系統。
奧斯曼帝國、法蘭西帝國、不列顛帝國聯手臭揍沙皇俄國,按說這場戰爭發生地是在不太遠的東歐而不是東亞,大英帝國還有制海權,應該打得不錯吧?
可正是這場戰爭,雖然最後取勝,堂堂大英帝國的表現卻像屎一樣。為啥?因為太不把自己的士兵當人了。後勤太糟糕。
比如說英國陸軍士兵每天只得到23.52盎司食物,相當於666克。這食物量還不如同期蘇格蘭監獄裡的犯人。這個數字你覺得不少?按二戰標準,戰場上每人每天需要糧食在1.5公斤,連日本的軍犬的標準都在每天一公斤左右。
大英帝國絕對不是沒錢給自己士兵吃喝,這些食物和藥品往往就堆在軍隊倉庫裡,或者堆在最近的英國港口中,而英國糟糕的軍需軍官就是不願意把這些發給士兵們,為啥?因為覺得太麻煩了!
比如說1854年11月,150噸蔬菜被先驅號運到巴拉克拉瓦,但是因為缺少符合英軍標準的文件沒法卸貨,官員們爭吵到食物腐爛丟進水裡。於是前線的英國士兵每個月只能得到兩個土豆和一個洋蔥。(不用說,要是有罐頭就不會這麼快腐爛了)
在巴拉克拉瓦英軍倉庫裡有大米、土豆、豌豆和大麥,這些會給士兵健康帶來很大好處的食物被軍需部門拒絕,他們告訴拉格倫勳爵,這些不在他們的條例上。(因為運輸太麻煩)
於是無奈的英軍只有用餅乾和鹹牛肉度日,當時的餅乾可不是你在蛋糕店裡買的那種小可愛,當時的餅乾長這樣:
由麵粉加水不經發酵烤出來的死麵餅,堅硬無比,當時的水手管它叫磨牙棒,,一整個冬天英軍就用這個磨牙。
鹹牛肉則更加恐怖,下圖的鹹牛肉是二戰時代樣式的。
不要說吃,就是聞一下今天的諸位可能都要吐出來。據說味道就像「一具埃及木乃伊」。
由於牛肉罐頭經常能保存幾十年,所以一般情況下,英軍士兵會發現發給自己的牛肉罐頭年紀比自己更大。
比如說1839年英軍在阿松森島的倉庫發現那些鹹牛肉是1809年醃上的,這還不是最可怕的,1870年海軍水手發現他們吃的鹹牛肉是1805年裝進木桶裡的。
克裡米亞戰爭時,很多人吃了鹹牛肉後就會腹瀉,大量的牛肉因此被扔掉,有的步兵團一天就會扔掉幾百磅。即使有鮮肉,軍需官也會用鹹肉代替,因為「分發鮮肉太費事了」。對於軍需部門來說,分發鮮肉比分發鹹肉麻煩,烤制新鮮麵包比分發成袋的餅乾麻煩,所以他們為了自己少點更省事而選擇讓幾千人死於粗劣夥食。
1854年10月1日至1855年4月30日這個寒冷的冬天,在克裡米亞英軍死亡了35%,大量的死亡並非是由於惡劣的天氣,而是由於在寒冷的天氣裡勞累過度、暴露於潮溼和嚴寒中、不合理的食物、不充足的衣物……
再比如我們很熟悉的甲午戰爭,有很多人信誓旦旦認為當時清軍武器裝備不比日軍落後,但內行的人不會僅僅去觀察武器裝備來判斷,更重要的後勤補給呢?
日軍研發裝備肉罐頭的時間很長。在甲午戰爭17年前,西南戰爭時期,日軍步兵針對軍用口糧做了若干試驗,最終得出結論是必須立即大量裝備罐頭肉。日軍高層開始大量購買本國產和外國產的牛肉罐頭。
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人緊急從美國進口了一批牛肉罐頭。並且在戰後還製造出符合自己民族口味的牛肉罐頭,到了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基本可以做到每名士兵都裝備有罐頭了。
效果如何呢?
日軍在甲午戰後對日軍和清軍做體格對比,清軍平均身高高於日軍4釐米,但體重卻輕了6.5公斤。身體肌肉高於清軍,平均握力超過清軍10公斤。
考慮到當時日本國內國民生活水準甚至比大清還低,日軍的這種體格明顯是由於良好的後勤系統供養出來的。
按說日軍大多數時候是在朝鮮和東北作戰,補給難度大於清軍,但絕大多數時候,日本都要吃得比清軍更飽,除了因為清軍的腐敗以外,更大緣故就是日軍有個更現代化的補給系統。能把軍糧籌措更及時的送到前線去。
步入19世紀之後的世界戰爭史,總能在各種大戰的背後找到罐頭的影子。一個軍隊罐頭供應的好壞,反應了軍隊的後勤補給能力。後勤補給能力又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重要方面,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罐頭決定了近代世界格局的發展。
◆熱文推薦(點擊打開):
● 中國歷史上潔癖第一人:洗死梧桐樹 廁所鋪鵝毛
● 食「臭」之好:古人也愛「臭」美食
● 冤魂痛於幽冥:日本是如何掩蓋旅順大屠殺的?
● 古代美女對「藍瘦香菇」有另一種理解?
● 中國人從何而來?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
● 毛澤東一生最黑暗的日子是這天 做全軍覆滅準備
● 蔣介石的接班人計劃
● 葛劍雄:歷史研究的「經世致用」
● 七十年歷史反思 七十年記憶猶新
● 陳獨秀嫖娼改變了中國歷史?
● 鄧小平反思「文革」浩劫:老實說對不起人民
● 教科書的「謊言」:朱德的扁擔為何變成林彪的扁擔?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QQ群: 460382533
自2016年起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家歷史》,每季度1冊,每冊定價42元;全年4冊,定價168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28-474。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