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Northrop Grumman的短程防空系統被選為美軍對抗空中威脅的指揮與控制系統

2021-02-15 戰術飛彈技術

據Northrop Grumman網站7月8日報導–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前沿區防空指揮控制(FAAD C2)系統已被美國國防部(DOD)選定為未來反小型無人機系統(C-sUAS)採購的臨時指揮控制系統。

前沿區防空指揮與控制系統是國防部小型反無人機系統的首選系統。

該決定根據國防部聯合反小型無人機系統(C-sUAS)辦公室成立的服務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評估並提供了針對反小型無人機的「最佳」系統的優劣清單。

委員會由美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空軍和特種作戰司令部的代表以及採辦、技術、作戰和其他領域的高級代表組成。在開發解決方案的同時,FAAD C2將用作當前聯合通用C-sUAS C2平臺。

「自2005年以來,FAAD C2一直在挽救全球各前沿作戰基地的生命,」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作戰系統和任務準備部總經理Kenn Todorov陳述。「 FAAD C2不斷發展以抵禦小型無人機系統等新的威脅,無論是駐紮基地還是行動中,FAAD C2都將繼續成為保護部隊安全的黃金標準。」

FAAD C2是經過戰鬥驗證的C2系統,已部署在C-UAS和C-RAM(反火箭,炮兵和迫擊炮)任務的多個戰區中,以其可靠性能和靈活性,可輕鬆集成傳感器,效應器和預警系統,快速、實時地防禦短距離和機動威脅。該系統還被選為陸軍初始機動近程防空(IM-SHORAD)平臺的C2系統。FAAD-C2建立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全域C4I解決方案生態系統通用的開放架構上,最終將併入美國陸軍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作戰指揮系統(IBCS)中。

編譯:隋毅

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戰術飛彈技術》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主辦,北京海鷹科技情報研究所承辦,是為飛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試驗、使用等服務的學術期刊。刊物創刊於1980年,為雙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主要刊登飛彈和飛彈武器系統總體技術、任務規劃技術、推進技術、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通訊地址:北京7254信箱4分箱(100074)

電話:(010)68375662(編輯)

            (010)68375084(發行)

郵箱:zhanshu310@126.com

網址:www.haiying.org.cn

相關焦點

  • 美國M-SHORAD短程機動防空系統
    駐德第10陸軍防空與飛彈防禦司令部的第4防空炮兵團第5營成為第一支裝備M-SHORAD短程機動防空系統的防空營。不久之後,美軍將會為另外三個防空營裝備M-SHORAD短程機動防空系統。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哪三個防空營將會得到M-SHORAD短程機動防空系統。唯一清楚的是,這三個防空營將是來自駐守在美國本土的部隊。
  • 俄軍新型「要你命」系統上線,美軍頭疼:該如何對付
    在現代防空系統中,其中許多功能可以自動實現,從而減少了「人在迴路man in the loop」的環節,而產生了更多的「man on the loop」的模式。這降低了對抗條件下利用人的弱點和局限性為突破口,來戰勝現代IADS系統的可能性。但反過來,就可以對空中監視節點進行綜合對抗,從而降低整個IADS的感知能力。
  • 打造「神盾」系統:美國國土防空進入「新時代」
    對日益增長的俄羅斯等新型大國崛起的威脅,特別是旨在破壞關鍵的國內基礎設施的新型遠程常規打擊武器,北美防空司令部已尋求空前的空中和海上感知能力,並與聯合的全域指揮和控制工具聯繫在一起,以指導一系列新型的反導飛彈系統。
  • 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緣何能夠出口美國?
    「鐵穹」防禦系統是世界上部署最廣泛的飛彈防禦系統,攔截次數超過2000次,成功率超過90%。該系統可以保護部署和機動部隊以及前線作戰基地(FOB)和市區免受各種間接和空中威脅。1.其中,探測與跟蹤雷達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子公司ELTA開發,而指揮和控制系統(BMC)由mPrest開發。「鐵穹」防禦系統的整個研發經費大約為2億美元。以色列國防公司Elta負責「鐵穹」防禦系統雷達系統開發的工作。拉斐爾(Rafael)委託以色列軟體公司承擔雷達系統控制系統的研發。「鐵穹」防禦系統發射的飛彈包括塔米爾攔截彈。
  • 美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70年
    從此,美國開始實施統一的飛彈防禦體系建設,集成之前獨立發展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和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分階段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 BMDS),為美國、美軍及其盟友提供對所有射程的彈道飛彈在各個飛行階段的防禦能力[2]。2019年美國發布的飛彈防禦評估報告顯示,BMDS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3]。
  • 機動近程防空車:打破傳統武器邊界的裝備!
    未來作戰中,防空與反裝甲均為重要課題,如何兩者兼顧呢?美軍近來推出的機動近程防空車(IM-SHORAD)融合了多種功能,兼顧多任務,打破了坦克、裝甲車與防空武器之間的界限,實現對空與對地、反無人機、網電對抗多功能一體,展現了未來裝備的發展趨勢。從反恐戰爭向大國競爭過渡過程中,美國陸軍開始檢視自己的能力不足處,其中一項,就是美國陸軍缺乏了現代化的野戰防空。
  • 反無人機作戰系統加速發展問題探要
    目前,軍用無人機型號已涵蓋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航程範圍從近程、短程、中程直至遠程,應用領域涵蓋戰略、戰役、戰術層次,作戰任務拓展至偵察監視、通信中繼、空中預警、誘餌欺騙、精確打擊、信息攻防、毀傷評估等領域,使得無人機已經成為現代戰場上敵對各方不得不高度提防的重要威脅。
  • 美國防部改進陸軍「指揮所計算環境」系統\美國海軍升級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美國防部對抗和威懾突發威脅\美太空軍升級版通信對抗系統
    「指揮所計算環境」是一個基於網絡的系統,能夠將當前的任務系統和程序整合到一個單一的用戶界面中。該系統是美國陸軍新的戰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陸軍提供前所未有的態勢感知和任務指揮能力。目前,美國陸軍正在對該系統軟體和伺服器等進行升級,通過運行和開發測試獲得的用戶反饋以不斷迭代軟體和修補程序的方式進行系統改進。
  • 「天羅地網」解密美軍防空系統專題篇(II)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
    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是美國陸軍前線地域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指揮控制信息子系統、雷達子系統、發射載臺及飛彈構成。帶有電動光蓋的自主式前視紅外系統安裝在飛彈發射架左發射臂下側,工作波長為8~12微米。目標捕捉可以使用光學瞄準具或前視紅外系統進行直視觀察。雷射測距機安裝在前視紅外系統後面的左側發射臂上。復仇者系統的電子控制裝置對目標距離數據進行處理,經過處理的目標距離數據將用於自動化射擊許可發布和火控算法。
  • 美軍研發支撐新型作戰概念的韌性靈活通信網絡系統
    Link 16是美軍三軍通用數據鏈,經過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經進入大量裝備期(據統計,美國及其盟國總共部署了約10萬部各類Link 16終端),美軍的偵察機、預警機和指揮控制飛機與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艦艇、地空飛彈系統等相互之間都可以通過Link 16進行高速數據交換。
  • 【空基信息系統---以網贏戰爭】美軍數據鏈發展分析
    空基信息系統以先進的通信網絡、信息服務和協同應用技術為基礎,以預警機、偵察監視飛機、電子戰飛機、戰鬥機和無人機等平臺節點為主體,集預警探測、偵察監視、指揮控制、協同作戰和打擊評估功能於一體,實現「發現、定位、跟蹤、瞄準、打擊和評估」打擊鏈的閉環。空基信息系統是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網絡信息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解析以色列新型「大衛投石器」防空飛彈系統
    在奪取制空權方面,除了戰鬥機外,防空飛彈也是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手段。而在過去的戰爭中,防空飛彈用自己輝煌的戰績證實了自己奪取制空權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擁有自己的防空飛彈系統。2020年美國《軍事觀察》網站對當前世界上的防空飛彈進行了排名。排名前三的全部為俄羅斯防空飛彈系統,分別為S-500「普羅米修斯」防空反導系統、S-300V4防空飛彈系統、S-400防空飛彈系統。
  • 預警機武器控制發展綜述
    機群作戰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發展將是機群缺乏岸基情報支持下,自主遂行作戰任務的重要物質基礎。預警機作為空中機群的核心,將從空中情報站、空中引導站,逐步過渡到空中指揮所。預警機的功能也需要從早期預警探測、指揮引導等單一功能,逐步發展出空海戰場管理、武器控制、無人機操控等複合功能,成為預警指揮控制機[3][4][5]。
  • 俄新一代防空飛彈系統將與「阿爾瑪特」一同作戰
    新一代防空飛彈系統的詳細情況,將軍沒有說明。但是軍事專家們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信,21世紀40年代防空飛彈系統需要擁有什麼樣的能力,以及它們要面臨什麼樣的威脅。中程類(С-300ПТ、С-350「勇士」和「布克」系列)作戰半徑為30千米到100千米,同時要消滅突破第一道防空系統的空中進攻目標。
  • 世界指揮控制領域2020年度十大進展
    這兩份條令文件將聯合全域指揮控制定義為「關於決策的藝術和科學,能夠將決策迅速轉化為行動,並利用跨越所有作戰域的能力以及與任務合作夥伴的協作,在競爭和衝突中均佔據作戰和信息優勢」;說明了美空軍在作戰各環節實施聯合全域指揮控制的職責及需要發展的能力。
  • 美海軍陸戰隊遠徵前進基地作戰的高密度、低成本指揮控制
    為此,海軍陸戰隊將打造一體化的地面/空中/海上火力、防空、近距空中支援、監視、突襲和後勤能力,以此支持聯合部隊和盟軍在複雜作戰環境中的各類行動。EAB行動的失敗會在外交、情報、軍事甚至經濟層面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從趨勢上看,作戰能力的需求導致EAB的能力將不斷擴展,包括空中指揮控制、燃料補給和武器裝備等。
  • 打造全能系統對付各型飛彈?美軍這個理想離現實有點距離
    美陸軍綜合防空與飛彈防禦作戰指揮系統(IBCS)近日進行了一次重大試驗。試驗中,多臺類型完全不同的雷達系統實時跟蹤來襲目標,並向IBCS發送數據,IBCS指揮陸軍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系統(AIAMD)發射「愛國者」系統攔截彈,幾乎同時摧毀了來自不同方向的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目標。   公開報導表明,這不是IBCS指揮相應的防空反導系統第一次成功擊落飛彈目標。
  • 以色列「鐵穹」系統是如何實現領空防禦的?
    防空系統的組成部分「鐵穹」並不是全球首個空中智能防禦系統,許多國家都擁有相應的防禦系統,事實上,空中防禦系統通常是由3個部分組成。1、雷達:通過無線電波操控雷達裝置,即使在惡劣天氣和不利條件下也能非常精確地操作運行,該系統能在指定空域探測到入侵彈頭,並將信息即時傳送到戰鬥控制系統。
  • 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一戰成名!(附全球十大防禦系統)
    二是戰鬥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BMC)。控制核心部件由以色列mPrest Systems軟體公司專門為拉斐爾公司開發。三是飛彈發射單元。該裝置單元裝有20枚拉斐爾公司製造的塔米爾(Tamir)攔截飛彈,該飛彈裝有光電傳感器和轉向尾翼,機動性能極高。"鐵穹"系統的命名,令人聯想到是一個保護罩完全罩住一座城市,以對來襲的短程火箭彈或迫擊炮彈,它會發射飛彈攔截,並且在空中摧毀目標。
  • 美國「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NIFC-CA與亞太地區海陸一體化反導網絡
    即使不發生實際戰鬥,為了減小損傷風險,美軍艦隊也會在遠程飛彈的威脅下將航母戰位後撤,並在地區盟友的前沿基地周圍大量增加主被動防禦投入(比如為重要目標部署THAAD系統,為前線機場修築更多的加固機庫),而航母編隊中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就要用更多的倉位放置防空/反導飛彈,每增加一發防空/反導飛彈的倉位,就意味著減少了相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