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日本人切腹時要找人介錯?

2021-02-13 大音如霜

介錯是日本切腹中的重要套路。

古代日本的自殺潮流,起初是流行上吊,到了鎌倉幕府時代,武士開始流行切腹了。日本古書《太平記》裡記錄了2600+名武士自殺,2100+名都是切腹。切腹的邏輯依據是,古代日本武士認為肚子裡藏有靈魂,按照《保元物語》《平治物語》之類的記載,最初的切腹,就是武士在切開自己肚子後把內臟拋向敵人,以充分向敵人展示自己「英勇不屈」「忠勇頑強」的靈魂。

切腹的本質,就是失敗者在完蛋的時候,通過玩命的並且噁心的方式,向對手再次裝個逼。

因為是裝逼,自然就有一個逐步追求逼格的過程,首先庶民就不可以切腹,武士才可以。而且切腹是裝逼的手段,介錯人的出現就是為了保障這個逼能裝得下去。從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切腹本來是沒有介錯人的。切腹有一字切十字切等多種,切腹的人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這個痛苦是怎麼來的呢?

順帶解釋一下,切腹的死法和痛苦來源。切腹實際上就是把肚皮剖開,由於腹部脂肪較厚,再牛逼的切腹人,一刀捅進去,傷口深度也就是5到10釐米左右,然後再橫向切開那一下,長度大約在12到20釐米左右。這兩下基本動作之後,失血大約200毫升,跟我們現代一次性獻血差不多,即便再加個上提動作,弄個十字,人也不會當時死亡。完成這幾步切腹的基本步驟後,切腹人就開始享受三件事情:一是不停的失血,二是切開肚皮的痛苦,三是損傷內臟帶來的痛苦。這三件事都是可持續的折磨,切腹自殺,實際結果是因為失血過多造成的衰弱最終死亡,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我印象裡最長時間的切腹完蛋紀錄,是1793年高山彥九郎,他前一天下午2點切腹,第二天上午9點才掛,持續時間19個小時。

正是因為切腹這個裝逼過程太長,太疼太遭罪,因此即便是切腹人自吹真武士,大部分也扛不住,完不成全部套路。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切腹這樣一個嚴肅的裝逼過程中,頻繁出現了有人慘叫、有人昏死,還有滿地打滾的,還有淚流滿面的,以及各種啼笑皆非的事情,場面控制不住了,嚴重影響了切腹的裝逼效果。


為了嚴肅切腹的紀律,確保切腹的裝逼屬性不變,18世紀初,日本正式確立了切腹的介錯人制度。也就是根據情勢需要,一看局勢控制不住了,切腹人受不了疼痛要慫,裝逼要裝成傻逼了,在此千鈞一髮的時候,由介錯人出面,一刀砍掉切腹人的腦袋,以保證整個切腹的裝逼嚴肅性。

既然一切是為了確保裝逼成功,介錯人也得逼格滿滿。一個完整的切腹,除了需要切腹人自己洗澡更衣打掃乾淨磨好刀子之外,還需要三個介錯人。一個是負責一刀砍頭的大介錯,一個是負責給切腹人端刀子來的添介錯,最後還有一個負責清洗頭顱等後續的小介錯

不要小看了介錯人,介錯人不是拿一把砍刀把人剁了就算完了,一般介錯人的操作是這樣的:看著切腹人把自己給切了,然後看著切腹人忍著痛裝逼,一旦切腹人忍受不了,頭往下一低的時候,順著露出的位置,一刀下去,把腦殼順著脖頸砍到十分之九處是最理想的,也就是砍掉腦袋但是還得留點皮,不能讓頭和身子分開,這叫「抱首」。有這手藝的,都是武藝超群的,最起碼得眼疾手快心如鐵石的,不能看到切腹人的內臟流了一地就腿軟了,更不能砍到一半砍不死,反而造成切腹人更大的痛苦。


下面舉個實例,說明一個優秀的介錯人在切腹過程中,是多麼重要。

1970年,日本著名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幾個死黨,竄到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劫持司令官,要求在場近千名自衛隊員跟著他去「重新擁立天皇「」振奮武士精神「,當場被人嘲笑為八嘎,原定半小時的煽動演說,說了7分鐘就沒人聽了。於是失敗的三島由紀夫宣布切腹。

(正在對自衛隊講演的三島由紀夫,正被底下的自衛隊員罵八嘎。不要以為三島多麼高大,他的很多照片是藝術照,他身高只有160公分。)

三島由紀夫切腹,介錯人是他的親信森田必勝,森田必勝拿著日本名刀「關孫六」。

三島由紀夫拿著30公分長的小刀(脅差),先捅,再割,給自己肚皮來了個十字切。然後垂下頭,露出脖頸,這時候三島由紀夫還囑咐森田必勝:「別讓我痛苦太久。」

MDZZ,怕什麼來什麼。

森田必勝第一刀劈下去——劈歪了——三島由紀夫肩膀和後背遭受重創。


這第一刀下去,三島由紀夫就被砍趴下了,跪倒在地,臉拍在地毯上了,事後屍檢認為他當時疼的試圖咬舌自盡。

森田必勝第二刀劈下去——又劈歪了——這次又沒砍到脖子,砍到三島由紀夫的身體上了,傷口更深。

森田必勝第三刀劈下去了——這次終於劈中了脖子,但是沒砍斷,留下的太多了。

三島由紀夫的另一個親信,古賀浩靖,衝上去,拿過「關孫六」,又補了一刀,這才算完成三島由紀夫的切腹過程。

然後,森田必勝切腹,古賀浩靖介錯,一個好的介錯人的價值盡顯,非常順利,一刀搞定。

最後屍檢結果是:三島由紀夫切腹,捅進去那一刀,深度約6釐米,橫切的長度約13釐米。而森田必勝切腹,壓根兒沒捅進去,只造成了肚皮的輕微擦傷,森田必勝根本不是切腹而死,是被古賀浩靖給斬首了!

你看看,一個好的介錯人多麼重要,如果不是介錯人森田必勝,三島由紀夫不至於遭那麼大罪還咬舌自盡。如果不是介錯人古賀浩靖,森田必勝根本就死不了。

相關焦點

  • 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有多搞笑?介錯人連砍他三刀都沒成功
    「真的武士」,推翻日本當局。當時三島由紀夫先在額頭上繫上了一條「七生報國」的頭巾,然後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後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所謂的切腹自殺,切腹只是第一個環節。因為這種死法比較痛苦,所以日本人又開創性地加入了「介錯」的環節。簡言之就是由切腹者指定一個「介錯人」,在進行完第一個環節後,由後者砍下切腹者的頭。這樣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切腹者的疼痛。
  • 日本武士切腹時最害怕的事情,不是十字切,而是它
    傳統的日本武士服裡,下半身穿的袴前面都會有五道摺痕:這代表了儒家傳統的五倫五常。(五倫:父子、君臣、夫妻、長幼、朋友。五常:仁、義、禮、智、信)袴的後面還有兩道摺痕,代表了天地、陰陽、忠孝,是日本武士要遵循的倫理道德。不過有些日本武士除了會穿傳統的武士服外,也有一些因為學習儒學的人也會穿儒家的服飾。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在日本,切腹並不值得驚訝,是日本武士特有的自殺方法。切腹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從平安時代才流行開的,距離今天幾百年的時間。最早的切腹者,是藤原南家出身的藤原保輔。藤原保輔是個盜賊出身的惡棍,被官兵圍困以後,切開腹部,扯出內臟而死。為什麼採用切開腹部的方式自殺?在古代,切腹後扯斷腸子,是必死無疑的。
  • 日本的武士道有多病態?切腹自殺還需要別人幫忙「介錯」
    日本奇葩的武士道精神中都認為「切腹自殺」是光榮赴死,雖然切腹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日本病態的武士道精神追求的正是這種刻意為之的痛苦。說來也很搞笑,日本歷史上的切腹第一人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武士,而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匪徒。公元989年,日本的都城出現了一位大盜,他的名字叫藤原義,這個人白天給達官要人看家護院,晚上卻做起了蠅營狗苟的營生。
  • 介錯 : 創業者的覺悟
    --- 新渡戶道造 《武士道》—- 介 錯 —-「切腹」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重要內容,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極度忠貞表達和靈魂釋放的選擇,苛刻的範儀要求武士在行為時雙膝要併攏跪地,橫切自己的腹部並且必須向前傾倒,才能真正不為「失禮」。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
  • 日本武士的切腹,絕大部分都不是真切,信了你就傻了
    但不要被有關文學作品和影視劇騙了,在大幾百年的日本歷史中,日本武士能做到真正切腹的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走個形式,往臉上貼金。日本歷史上最早切腹武士是平安末期的武士源為朝(死於1170年)。至於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 切腹自盡,日本人的自裁情懷,一個有講究和條件的過程?
    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術高手。剖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還有就是沒「介錯人」在旁幫忙的剖腹。
  • 肋差和短刀是切腹的嗎?
    由於非武士階層不可以佩戴長刀,因此許多江戶時期的富有商人都會選擇找名刀工去定製華美的中脅差、大脅差佩戴。去體驗過日本和室的人應該有所體會,一般層高比較低,如果在古代日本發生室內的戰鬥,用打刀非常容易斬切到房梁或者是室內的物品,因此脅差正是適合這種狹小空間的小規模作戰。
  • 日本武士為什麼要帶兩把刀?真是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嗎?
    編者按:在很多影視作品以及動漫遊戲中,日本武士大多都是腰上插一長一短兩把刀的形象。這個形象也廣泛被世界各國的人們所接受。然而為什麼日本武士要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主流日本武士形象,所佩戴的兩把刀,長的一般是打刀,短的是脅差,而正如冷兵器研究所之前那篇《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的文章所科普過的那樣,日本武士剖腹其實並不會用脅差。
  • 切腹——殘忍而又「榮耀」的日本式文化
    當時的武士將「武士道」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一旦出現丟失陣地或被俘虜的情況,武士們都會選擇切腹自盡。 影片中的武士為什麼會選擇切腹來自盡呢?因為日本人認為,人的靈魂是寄託於肚腹中的。當武士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時:就會採用切腹的方法,來釋放自己的靈魂,以此體現出自己的忠心。 切腹現場所以不管是犯了什麼罪,只要切腹自盡,將靈魂釋放出來,就能體現忠心,就能得到原諒。
  • 日本武士切腹,真的是專用肋差嗎?
    估計是這種精神鴉片的麻醉效果太好,於是在某些根本不接觸日本刀、甚至是冷兵器,卻對此評頭論足的專家嘴中,日本刀中的脇差(肋差)就變成了切腹專用刀,還振振有詞曰:知道日本武士為什麼腰上別兩把刀麼?長的那把拿來殺人,短的那把拿來自殺,所以日本人不拿自己的命當回事兒,也不把別人的命當回事兒。
  •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時有多慘?旁觀者:連砍三刀都沒死,痛的直叫
    三島由紀夫被人認定為最後一個切腹的日本人(雖然還有一個人隨他切腹而去,但名氣和他遠遠不能比),他試圖喚醒軍國主義,然而得到的是所有人的嘲諷。在他自殺後,曾有記者詢問首相佐藤榮作的看法,這位首相直接甩了一句「他一定是瘋了」,說完坐上汽車揚長而去。1三島由紀夫生於1925年,原名平岡公威,三島由紀夫是他的筆名。
  • 日本武士有多狠,襲擊法國水兵,11人切腹自盡,法國為何要替兇手求情
    德川幕府還是地方強藩,處理涉外事件都要慎重對待。法國水兵沒帶武器,結果被日本武士殺得七零八落,中槍淹死的法國人多達11人,傷者不計其數。明治政府和土佐藩主,要向法國公使和法國艦隊賠罪;支付15萬鷹洋的賠償金,開放大阪港口,撤走土佐藩兵;在法國人監督下,處決襲擊法國水兵的兇手。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三島由紀夫被人認定為最後一個切腹的日本人(雖然還有一個人隨他切腹而去,但名氣和他遠遠不能比),他試圖喚醒軍國主義,然而得到的是所有人的嘲諷。在他自殺後,曾有記者詢問首相佐藤榮作的看法,這位首相直接甩了一句「他一定是瘋了」,說完坐上汽車揚長而去。1三島由紀夫生於1925年,原名平岡公威,三島由紀夫是他的筆名。
  • 日本武士切腹真相,真有那麼多不怕疼不怕死的嗎?
    此後,切腹自殺成為日本武士中的一種流行死法,甚至成為「武士道精神」的一部分。君主降罪、戰敗羞愧、犯罪羞愧等等都成為切腹自盡的原因。切完讓內臟流出,這個時候,介錯人揮刀斬下切腹者的頭,但是不完全斬斷,要讓脖子與頭之前有一點牽連。所以要求介錯人的刀法拿捏的非常精準。而且全程中,切腹者不能出聲。初次聽到這樣的自殺方式,一方面覺得變態和冷血,死也讓人不能死個痛快。另一方面又會覺得這些武士的精神力確實很強大。不過細細想來,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的自殺方式真的所有武士都能做到嗎?
  • 日本現代提倡恢復切腹制度第一人,剛動手便疼痛難忍還想咬舌自盡
    而武士道精神象徵之一的切腹,是以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形式,一般認為源自於日本。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日本的第一個切腹武士:藤原義永祚元年(西元989年),權傾一世的藤原家突然出現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因為大太刀太長,有長度優勢同時也有很多限制,容易被人近身,而且出入室內來說也不方便。所以大太刀的技法中基本都有一些短兵器的部分作為補充,於是就出現了小太刀。但是這種長短配合的技法在當時還沒有形成規範的體系。一直到後期江戶時代,明確按照刃長分類為刀和脇差。於是小太刀轉變為脇差,並且開始廣泛和打刀一起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作為互補。
  • 切腹:可怕又痛苦的死亡儀式 | 檀閒篇
    來源 | 利維坦這篇文章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的不適
  • 切腹:可怕又痛苦的死亡儀式
    直到歐洲人和美國人強行打開日本的貿易市場,日本社會才發生巨大變化,開始走向現代化社會。期間,日本政府開始實行改革,武士階級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外國人或者和外國人有商業往來的人被日本武士殺害是常有的事情。1863年,孝明天皇(Emperor Kōmei)下令「驅逐所有外國人(西洋人)」,武士便開始舉起他們的武士刀瘋狂地驅趕外國人。
  • 日本村正武士刀為什麼叫妖刀?
    點擊箭頭指向方刀劍檔案,一鍵關注我喲日本村正武士刀為什麼叫妖刀:日本最有名的日本刀之一。村正只生產最優秀的、可用於實戰的刀。妖刀村正★村正,刀,刃長73.32cm,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末期之間刀工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被德川家視為「不吉」的象徵,斥之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時的長州倒幕派中人氣極高,是日本最有名的日本刀之一。可是,這也是村正的不幸,也許是因為它太銳利了吧,到了江戶時期就開始有「邪劍」、「妖刀」的稱號,而被世人所避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