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錯是日本切腹中的重要套路。
古代日本的自殺潮流,起初是流行上吊,到了鎌倉幕府時代,武士開始流行切腹了。日本古書《太平記》裡記錄了2600+名武士自殺,2100+名都是切腹。切腹的邏輯依據是,古代日本武士認為肚子裡藏有靈魂,按照《保元物語》《平治物語》之類的記載,最初的切腹,就是武士在切開自己肚子後把內臟拋向敵人,以充分向敵人展示自己「英勇不屈」「忠勇頑強」的靈魂。
切腹的本質,就是失敗者在完蛋的時候,通過玩命的並且噁心的方式,向對手再次裝個逼。
因為是裝逼,自然就有一個逐步追求逼格的過程,首先庶民就不可以切腹,武士才可以。而且切腹是裝逼的手段,介錯人的出現就是為了保障這個逼能裝得下去。從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切腹本來是沒有介錯人的。切腹有一字切十字切等多種,切腹的人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這個痛苦是怎麼來的呢?
順帶解釋一下,切腹的死法和痛苦來源。切腹實際上就是把肚皮剖開,由於腹部脂肪較厚,再牛逼的切腹人,一刀捅進去,傷口深度也就是5到10釐米左右,然後再橫向切開那一下,長度大約在12到20釐米左右。這兩下基本動作之後,失血大約200毫升,跟我們現代一次性獻血差不多,即便再加個上提動作,弄個十字,人也不會當時死亡。完成這幾步切腹的基本步驟後,切腹人就開始享受三件事情:一是不停的失血,二是切開肚皮的痛苦,三是損傷內臟帶來的痛苦。這三件事都是可持續的折磨,切腹自殺,實際結果是因為失血過多造成的衰弱最終死亡,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我印象裡最長時間的切腹完蛋紀錄,是1793年高山彥九郎,他前一天下午2點切腹,第二天上午9點才掛,持續時間19個小時。
正是因為切腹這個裝逼過程太長,太疼太遭罪,因此即便是切腹人自吹真武士,大部分也扛不住,完不成全部套路。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切腹這樣一個嚴肅的裝逼過程中,頻繁出現了有人慘叫、有人昏死,還有滿地打滾的,還有淚流滿面的,以及各種啼笑皆非的事情,場面控制不住了,嚴重影響了切腹的裝逼效果。
為了嚴肅切腹的紀律,確保切腹的裝逼屬性不變,18世紀初,日本正式確立了切腹的介錯人制度。也就是根據情勢需要,一看局勢控制不住了,切腹人受不了疼痛要慫,裝逼要裝成傻逼了,在此千鈞一髮的時候,由介錯人出面,一刀砍掉切腹人的腦袋,以保證整個切腹的裝逼嚴肅性。
既然一切是為了確保裝逼成功,介錯人也得逼格滿滿。一個完整的切腹,除了需要切腹人自己洗澡更衣打掃乾淨磨好刀子之外,還需要三個介錯人。一個是負責一刀砍頭的大介錯,一個是負責給切腹人端刀子來的添介錯,最後還有一個負責清洗頭顱等後續的小介錯。
不要小看了介錯人,介錯人不是拿一把砍刀把人剁了就算完了,一般介錯人的操作是這樣的:看著切腹人把自己給切了,然後看著切腹人忍著痛裝逼,一旦切腹人忍受不了,頭往下一低的時候,順著露出的位置,一刀下去,把腦殼順著脖頸砍到十分之九處是最理想的,也就是砍掉腦袋但是還得留點皮,不能讓頭和身子分開,這叫「抱首」。有這手藝的,都是武藝超群的,最起碼得眼疾手快心如鐵石的,不能看到切腹人的內臟流了一地就腿軟了,更不能砍到一半砍不死,反而造成切腹人更大的痛苦。
1970年,日本著名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幾個死黨,竄到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劫持司令官,要求在場近千名自衛隊員跟著他去「重新擁立天皇「」振奮武士精神「,當場被人嘲笑為八嘎,原定半小時的煽動演說,說了7分鐘就沒人聽了。於是失敗的三島由紀夫宣布切腹。
(正在對自衛隊講演的三島由紀夫,正被底下的自衛隊員罵八嘎。不要以為三島多麼高大,他的很多照片是藝術照,他身高只有160公分。)
三島由紀夫切腹,介錯人是他的親信森田必勝,森田必勝拿著日本名刀「關孫六」。
三島由紀夫拿著30公分長的小刀(脅差),先捅,再割,給自己肚皮來了個十字切。然後垂下頭,露出脖頸,這時候三島由紀夫還囑咐森田必勝:「別讓我痛苦太久。」
MDZZ,怕什麼來什麼。
森田必勝第一刀劈下去——劈歪了——三島由紀夫肩膀和後背遭受重創。
這第一刀下去,三島由紀夫就被砍趴下了,跪倒在地,臉拍在地毯上了,事後屍檢認為他當時疼的試圖咬舌自盡。
森田必勝第二刀劈下去——又劈歪了——這次又沒砍到脖子,砍到三島由紀夫的身體上了,傷口更深。
森田必勝第三刀劈下去了——這次終於劈中了脖子,但是沒砍斷,留下的太多了。
三島由紀夫的另一個親信,古賀浩靖,衝上去,拿過「關孫六」,又補了一刀,這才算完成三島由紀夫的切腹過程。
然後,森田必勝切腹,古賀浩靖介錯,一個好的介錯人的價值盡顯,非常順利,一刀搞定。
最後屍檢結果是:三島由紀夫切腹,捅進去那一刀,深度約6釐米,橫切的長度約13釐米。而森田必勝切腹,壓根兒沒捅進去,只造成了肚皮的輕微擦傷,森田必勝根本不是切腹而死,是被古賀浩靖給斬首了!
你看看,一個好的介錯人多麼重要,如果不是介錯人森田必勝,三島由紀夫不至於遭那麼大罪還咬舌自盡。如果不是介錯人古賀浩靖,森田必勝根本就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