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一詞,是10—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級,一般指通曉武藝、以戰鬥為職業的軍人。而武士道精神象徵之一的切腹,是以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形式,一般認為源自於日本。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
日本的第一個切腹武士:藤原義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權傾一世的藤原家突然出現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他叫藤原義,他白天過著貴族般的生活,但是一到晚上就變成了大盜,他武藝高強,詭計多端,搞得全城雞犬不寧。有天晚上他作惡歸來,不料被三個武士發現最終身份。
而後,官兵包圍藤原義的住宅,令他們驚訝的是,藤原家燈火通明,院宅大開。只見藤原義坦胸露腹,盤坐於堂上,膝上橫著一柄雪亮的大刀,正悠閒的吹著一隻簫。官兵們圍在堂下,但沒有任何人敢貿然上前捉拿。
一曲終了,藤原義把刀用力的插入腹部,將腹部一字切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兵,倒地而死。
藤原義自己也不知道,當時他設計的自殺方式在幾百年後居然成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從而成為每個武士的必修科目,而藤原義也成為武士道中第一個確有其人的切腹武士。
切腹是日本平安時代以後才廣泛流傳的自殺方法。日本封建時期,與其被君主賜死,進行斬首,倒不如切腹自殺,因為切腹被視為最光榮的死法。剖腹到江戶時代才得以形成過程洗鍊、並由介錯輔助的複雜儀式。。二戰結束之日,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幾就是採用切腹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但死時極為痛苦,成為戰後第一個以切腹方式自決的日本高級將領,可見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心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日本武士道精神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名,忠,勇,義,禮,誠,克,仁。這八個字是有順序的,重要性從前向後遞減。只有做到了以上這些,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腹切 はらきり、切腹 せっぷく)自殺。新渡戶稻造認為,對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背負責任和完成責任,死亡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沒有完成責任所規定的事務,簡直比死還可怕。
你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不能理解、很殘忍呢?但是沒辦法,這就是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是他們獨有的文化,「切腹」一詞甚至在海外形成「Seppuku(セップク)」「Harakiri(ハラキリ)」等固有名詞。「切腹解說圖」的網絡上傳者也受到來自海外用戶的熱情關注。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
切腹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電影中常見的一字橫切腹部的方式,被稱作「一文字腹」;一種是橫豎十字切腹法,被稱作「十文字腹」,也是最正規的切腹法;還有一種不常見的方式「南部腹」,是縱向一字切的。如下圖:
切腹解說圖
切腹的方式:
一文字腹:最上乘的切法是只切開一層腹膜;
十文字腹:最正規的切腹法、需要相當的膽量;
T型十文字腹:在肚臍處停止;
南部腹:由肚臍向下切;
刀的切法:
不只是刺,因為肉本身的彈力,刀刃是難以通過的。刺後再橫向彈一下,使傷口擴大。
刀的動向:
拔出一次後再刺。保持刺中的狀態,刀刃返回中間位置後再從上往下切。
日本改革之後,這個切腹的傳統就衰落了,日本人都不再這麼做。但是日本有個作家,名字叫做三島由紀夫,他這人比較偏激,他自己覺著切腹自殺,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傳承,應該遺留下來,隨意就試圖通過發動兵變來達到切腹自殺的復興。
當然,三島兵變肯定是失敗了,作為切腹自殺的倡導者,他肯定是選擇切腹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在自殺時候,三島表現的非常堅定,果斷把自己肚子切開。然而他自己做的雖然好,他幫忙的那位「介錯改」卻不怎麼給力,連著砍了三島脖子好幾刀,都沒把三島砍死。三島自己實在疼的受不了了,試圖咬舌自盡,卻沒有成功。最後,又換了一個幫忙的人,結果還是不行,最後換到第四個介錯改,終於把三島殺死了。
隨著世代的發展,日本的切腹自殺也已經被拋棄,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這個民族為何能再二戰中強大起來,跟他們的各種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就像切腹,本身很是殘忍的事情,在日本這樣的國度竟然能為視為榮譽。雖然切腹已經消失,但他們內心中的罪惡是否也跟著消失了呢?而且一個不敢正是歷史的民族,又有什麼方法讓其低下那傲慢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