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長河裡,人們牢記的是歷史,品茗的是故事,長留的是精神。我們始終不會忘記在歷史長河裡,那些鑲嵌著鑽石一樣名字的英雄人物。本期《長大了沒》特別節目,南安臺小記者將帶您走近將軍故裡,重溫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金淘鎮佔石村,是革命戰爭時期「安、南、永」中心縣委金海工委會所在地。有90%的農戶參加革命,全村曾有27位烈士為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為此,該村也被稱為「紅軍前哨一顆明珠」。同時,這裡也走出了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葉飛。南安電視臺小記者 陳治中:
他是一位歸國華僑,沒有當過士兵,沒有上過軍校,卻在二十歲時創建閩東蘇維埃政權。二十四歲時,率領一千多名閩東健兒奔赴抗日前線。三十五歲時率領五十萬大軍解放福建。他就是共和國開國上將葉飛。今天啊,我們就來到了葉飛將軍的故裡——金淘佔石村,進一步去感受他的愛國情懷和了解那段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青山環繞間,幾幢園林式閩南建築方陣錯落有致,映入眼帘,這就是「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
踏足華僑將軍專題陳列館,一進門,一尊半身石雕像矗立廳前,時尚的貝雷帽和寬柄金邊眼鏡,裝扮如此時尚的老者讓人很難想像,他竟是一位一生涉險無數的開國將軍。
細細瀏覽陳列館,小記者發現了一顆鏽跡斑斑的手槍子彈頭,靜靜地躺在那裡。
那枚子彈,裡面是有一個故事,講的是1933年的時候,葉飛在一個叫獅子頭渡口的一個客棧裡面接頭的時候,不幸被特務所傷,連中3槍,其中有一槍划過頭部,一槍打在他的左臂上面,還有一槍是打在他的左胸口處。其中有2枚子彈後面有經過手術取了出來。那我們博物館呈現的那個子彈頭,所打的那一槍因為離心臟比較近,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手術搶救,都沒有取出來,後面這一枚子彈頭一直留在了葉飛將軍的身體中。
1914年,葉飛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迪阿旺鎮,父親葉蓀衛,福建南安金淘人,結婚幾個月就跟隨同鄉漂洋過海到菲律賓謀生。後與菲律賓妻子麥爾卡託生下了葉飛。當時,取名葉啟亨。在與生母生活五年後,葉飛隨父親、二哥一起回到福建南安。
說到他的思想啟蒙就不得不說到他的老師——葉驥才老師。那葉驥才老師是他高小的一位老師。那個時候因為葉飛非常地刻苦以及非常地聰明,一般都是在班級一二名。是很受到葉驥才老師的喜歡。那課餘時間,葉驥才老師都會把他叫到自己的身邊,向他傳授一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說,如果要提到啟蒙時期就是差不多就是葉飛讀高小的這段時期。
葉飛將軍素以驍勇善戰著稱,被稱為三野「悍將」,這和骨子裡有著閩南人敢闖敢拼的精神不無關係。抗日戰爭爆發後,葉飛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勝利指揮了郭村保衛戰、車橋戰役等,屢建奇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重要戰役更是戰無不勝。
抗戰勝利後,這位老者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交通、水利水電、工業、農業、教育方面,至今這些改造都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葉飛在省委工作呢,有一些社會主義建設。像水電水利方面,是惠女水庫,古田溪水電站,以及我們南安的山美水庫都是他有參與到的。特別是南安山美水庫,他當時有寫一封親筆信,寫給國務院。當時是為了爭取一個山美水庫的建設資金。還有交通建設方面,有建成了廈門海堤,廈門海堤工程,當時是有向毛澤東毛主席親自匯報的一個工作。還有1956年建成的鷹廈鐵路。這一條鐵路的建成,是結束了我們福建路無寸軌的歷史。以及我們的泉州晉江機場,他也有參與到機場的建設。
此番,小記者們走進將軍故裡去感受葉飛的那份赤子情懷和了解他所經歷的那些驚心動魄,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將成為小記者們寶貴的回憶。
南安臺小記者 陳芊妤:
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除了國內有識之士的奮力拼搏還需要自海外僑胞的共同支持。在這個博物館裡不僅展示了開國上將葉飛的卓越成效還展示了那些曾經為革命做出努力的泉州華僑們濃濃的赤子情懷。
小記者觀察手記↓↓
【《長大了沒》欄目組】
編輯:南安電視臺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