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殲10A戰鬥機機群
目前中日兩國經濟聯繫很嚴密,所以整體戰爭發生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如果日本仍舊放任某些人式一意孤行,那麼雙方爆發局部戰爭的可能性並不是完全沒有。從預防的角度上來講,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做最壞的打算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從兩國的(陸軍和核武除外,因為兩國沒有並領土接壤,雙方不會輕易進入到對方領土作戰,因為那樣肯定會面臨全民抵抗,所以說中日兩國不會發生地面戰爭。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兩國空軍實力對比。
我們知道中日兩國都生產了自己的第3代的戰鬥機。日本是F-2,中國是殲11和殲10。通過研製、仿製,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中國完全掌握了。雖然日本在某些技術上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但日本並沒有完全掌握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日本任何新戰機仍然必須依靠美國。而中國在第3代戰機已經畢業了,同時具備了第4代戰機的研製能力。下面通過具體技術分析兩國的差距。
(1)空氣動力設計;中國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通過大量的型號設計,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具有豐富經驗的航空工程師和設計師。而日本工程設計經驗不足,F-2的外型設計模仿F-16,同時大量設計依靠美方。因此到現在日本還不具備獨立的先進氣動外型設計能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2)結構和材料;兩國水平大致相當。在設計上已經有現成的設計軟體,在使用計算機進行機體3維數字設計上中國已經走到日本前面。
日本的複合材料技術比較先進,其機翼複合材料一體高溫固化技術世界領先。但這個技術不夠成熟,製造的機翼後來出現裂縫。中國引進了俄羅斯最先進的鈦合金加工技術,同時中國複合材料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因此中國已經比較完整地掌握了先進戰機的材料技術。
(3)電子系統;日本在雷達火控技術上領先於中國,日本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屬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機載雷達水平與之還是有差距的。但在一體化電子系統設計和整合方面中國沒有差距。中國掌握了數字電傳技術,而日本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4)動力系統;中國已經完全可以自己設計製造先進渦扇發動機,而日本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優勢是具有一個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系統整合能力非常強。而日本的基礎工業實力雄厚,特別是電子工業基礎雄厚使得它在航空電子具有相當的優勢。但日本軟體設計技術落後中國,沒有獨立開發飛機的能力。中國有能力獨立或以平等夥伴的地位開發第4代戰機。而日本在新一代戰機的開發還必須依靠美國。
中國空軍殲11重型戰鬥機編隊
對於中國空軍來說,不論是三代作戰飛機總數,還是能夠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飛機都要高於日本空中自衛隊。即使考慮到中國幅員遼闊,空軍需要防禦的面積很多,但是在東南戰區方向中200架以上的作戰飛機是沒有問題的,這樣能夠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飛機數量上對於日本空中自衛隊可以擁有3倍以上的優勢。
中國的空軍力量一直在迅速成長。雖然在技術方面,中國仍舊落後於美國,但全面超越的日子不會太遠。
忘戰必危,雖然我們不能在爭端中一味的使用武力,也一定要有出現最壞情況的準備和打算,做到鬥爭中求團結,歸根結底,還是要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2016中日軍力最新對比:張將軍說更該12分注意
很多軍事迷會好奇,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事力量誰更強大。中國有核潛艇,有核武器,有火箭軍、彈道飛彈,閱兵武器裝備,結果一目了然。一定有人會繼續問,那麼如果不考慮使用核武器,會是什麼結果呢?在常規武器方面中國和日本對比,常規力量雖各有所長,但是質量上中國卻要落後十年。
那麼就這樣的比較而言,海軍、空軍和火箭軍作為側重點來說,我們比日本差主要體現在質量方面,因為日本武器注重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日本武器裝備的質量在很多方面比美國還要先進。日本的現役艦艇服役時間都是服役十多年就退役,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沒辦法和它比。
去年日本有一個特殊情況值得關注,也就是 「出雲號」航母的服役。出雲號滿載兩萬五千噸,服役之後,日本航母指數會瞬間提升一個檔次。中國服役的一艘052D,7000噸,服役3艘的滿載才21000噸,也就是說服役的3艘還不到它這一艘。另一個因素就是蒼龍級潛艇,ALP動力,目前世界最先進,這是個主要原因。
安倍炫耀武力並討好美國,意圖在哪?日本自衛隊最近舉辦了一個觀艦式,也就是海上閱兵。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法國海軍參加了日本自衛隊舉行的觀艦式,由安倍進行檢閱,日本出動了包括航母、金剛級的巡洋艦、蒼龍級的潛艇在內的36條潛艇,37架飛機。觀艦式結束之後,安倍率領一眾登上部署到日本橫須賀港海軍基地不久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裡根號。雖然70年來美國的航母一直就駐守在日本的港口,但至今還沒有日本首相敢登上美國航母。上一次內閣高官登上美國航母還是反法西斯同盟舉行受降儀,他們籤下恥辱的投降書。那麼如今安倍登上美艦是想表示什麼呢?是一雪舊日之恥,還是表示美日是鐵哥們?太平洋再折騰一通?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這樣的行為並不合適。
中日關係最近在考慮的緩和問題。緩和可以,但要讓日本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日本真正心服口服的時間是中國唐朝以前。20世紀70-90年代,其實日本一直都是反美的,但是在2010年之後,就開始反華了。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GDP成為世界第二,日本開始急了,把矛頭指向中國。從那以後,中日關係不斷惡化,釣魚島爭端、黃巖島爭端、南海危機後,日本借著中國威脅論大肆鬧騰。這些都是為了未來和中國較勁進行著準備,這樣的較勁不能說是為了和平,但也不能說是為了進行一次中日戰爭,但這的確是為戰爭做準備。
日本不服,日本感覺中國在整個亞洲一直是霸主,一千年都不止。但1895年中日籤訂馬關條約之後,日本當之無愧的成為亞洲霸主,把所有西方殖民國家打跑。但2010年中國GDP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中國現在推行的絲綢之路等等,都在擠壓日本的生存空間。這種情況下,雙方戰略互不信任,友好也是臨時的、表面的。中日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友好?除非中國的GDP和軍事力量超過日本3倍以上,否則日本根本不服中國。日本對於美國是佩服的,美國給日本扔兩顆原子彈,日本知道美國厲害了。面對一系列右翼崛起、軍國主義復活,我們都應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軍國主義復活。對於這一系列事件的連續發生,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用數據說話:中國令日本感到恐懼的真相曝光
兩岸哈日派總愛吹捧日本貶低中國: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就是「渣」;日軍工實力亞洲第一;要不是美限制日本,日本早「逆天」了。
事實是,中國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是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軍工體系,下面看數據對比。
2010年,美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報告: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工業國。
讓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分析對比中日的工業,特別是軍工業的實力。
一:核工業
核工業中國有24家企業。
主要有青海、酒泉生產基地、蘭州試驗反應堆、賀蘭山核材料濃縮工廠、廣原、玉門和包頭的綜合開發研製單位,及西安、銀川、成都和青海湖基地。
四十年來,中國已發展了三代核武(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和電磁脈衝彈及戰術核炮彈,核地雷,戰區飛彈用核彈頭等戰術核武。有完全自主的大亞灣核電站及在青島的高溫氣冷試驗堆。
日本雖也有核技術且存有大量的鈽,但被美控制無法發展核武。
二:火箭-航天工業
中國火箭-航天工業共有12家主要企業。中國已有長徵火箭13大類,新一代120噸級火箭發動機也已試車成功。正在研發新型長徵5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有偵察/通訊等120多顆衛星。
在火箭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及成本上比日本領先。飛船和太空站及「嫦娥」探月計劃在穩步推進。擁有完整的遠中近程11種型號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反衛星和反導飛彈,雷射武器。
戰術性的飛彈從地空到空空,空對地,反潛,反艦,反雷達,反坦克等飛彈均能自產。其中超聲速反艦飛彈有鷹擊83,鷹擊100等。日本有H-1A系列和H-2B運載火箭,本國的載人發射能力仍是空白。中國有「天宮」,日本「希望」號實驗艙雖然成功應用於國際空間站,但缺少獨立性和自行發射的事實。
反導上:中國試驗成功第一代反導攔截彈反擊1/2號,帶核彈頭在外太空攔擊,三次試射SC-19新型反導/反衛星飛彈。而日本則因美國限制不能研究此類戰略技術。
軍用衛星上:日本5顆軍用衛星,中國已經發射了18顆遙感系列衛星。
導航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已經發射了16顆,已完成亞太組網,未來幾年將完成全球組網。日本2010年發射了一顆導航增強衛星!
三:航空工業
中國航空工業由9家主要航空企業構成,自產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戰鬥教練機、大客機、直升機、預警機、反潛機。
日本無自主的轟炸機,教練機,客機,預警機如鷹眼及P3C,都購自美國。
自產只有仿F16的F2。
發動機:哈日常嘲笑中國發動機不行?實際上,中國可自產全系列(汽車,坦克,航空,艦船,火箭)等發動機!是除美俄英法外第五大發動機生產國。
日本的主力戰機F15等航空發動機購自美國,連主戰坦克都採購德國的發動機。
四:裝甲坦克工業
中國裝甲坦克工業由15家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3家生產主戰坦克,1家生產輕型坦克、步兵戰車和履帶式裝甲輸送車,1家生產輪式裝甲輸送車,5家生產發動機,4家修理裝甲坦克技術裝備,以及位於大同的1家科學研究所。
日本:
只有「90式」、「10式兩型坦克。其中90式是上世紀的產物,已落後,10式很先進。
裝甲車:73式,96輪式,89式步戰車,新型13式輪式突擊炮等。
就這幾樣啦木有了啊!
五:槍炮工業
中國槍炮工業有20家主要的武器企業,包括野戰自行火炮和牽引式火炮,火箭齊射裝置,迫擊炮、高炮和反坦克炮,火箭筒和各種輕武器。
目前主要產品是95式槍族和WS火箭炮和神鷹400超遠程火箭炮等。
日本陸軍武器:火炮以特許美產品為主;
主要有,75式,99式自行炮,M110203毫米遠程自行炮等。
槍械:以美國阿瑪萊特公司開發的ARl8步槍為基礎,經過 長達22年的研究和試製,1987年完成最終試製型——「89式步槍、03式機槍、64式步槍等。
六:彈藥工業
中國彈藥工業有超過200家企業,就生產潛力而言,中國彈藥工業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
中國硝酸年總產量為280萬噸(日本當前硝酸的年產量約為80萬噸),1噸硝酸基本上可生產1噸火藥,按照1噸火藥可生產6噸炮彈計算,每年硝酸的供應量可生產1680萬噸彈藥。
七:軍事造船工業
中國的軍事造船工業有23家船廠,其中主要的大型船廠7家,生產基地包括736個修理-建造廠,能自造各類艦艇。
日本:能自造「旗風」級,「金剛」級和「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 潛艇有:「春潮」級、「夕潮」級和「親潮」級潛艇,「蒼龍」級潛艇等,其中蒼龍潛艇很先進。
輕航母:日向級16DDH和22DDH直升機航母。大隅級兩棲登陸艦等。
八:電子工業
總體看,中國電子工業基礎落後,中國已掌握了數字電傳技術,且在相控陣雷達及數據鏈及綜合航空電子等技術上已獲突破。但最近幾年這個情況有了根本改變,中國電子工業的加工水平達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術。
中國的工程軟體設計原來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電子戰信息戰技術還主要依靠美國,LINK11和LINK16是日軍的主要信息鏈路。
九:雷射、核電、受控核聚變
雷射,中國已有神光1/2/3高能雷射系統和戰術級坦克載艦載雷射系統,而日本無這技術。
中國的核電站採用的是中俄德混合的先進技術,比日本發生安全事故的二代技術先進一代。
受控熱核聚變;中國已有環流器1/2A。
十:遠程防空飛彈系統
中國自產紅旗9A「最大射程200公裡」及FT2000反輻射飛彈「最大射程160公裡」,紅7/紅6/紅12等中短程飛彈。
日本是買美愛國者1/2/3。
十一:超級電腦和晶片
中國的天河2超級電腦又登第一榜。
軍用晶片已完全國產化,不然也就不會有國產的飛彈和飛船了。
日本的「京」採用的是特許英特爾晶片,總體上日本因吸收了美歐技術而比中國先進。
十二:數控工具機
日本在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領先中國,日本的數控工具機的控制晶片技術也是買美歐的,軟體技術也是買美歐的,沒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
但隨著中國近年來飛速的進步,日本對中國的技術優勢已很小了。
中國現有6000多家數控工具機企業,年產值達800億美元,馬上就可以達到1000億美元,年出口額在120億美元,而日本在2009年的年總產值才110億美元。
十三:量子及光纖通訊技術,下一代網絡技術
量子通信的意義在於可實現無限距離完全保密通信 , 且可實先計算機的無限量級超級計算能力。目前中國已經率先達到應用階段水平。
光纖通信是當前最具保密性的戰略通信手段之一,中國光纖通信容量已高達 40G,比國外最高水平高出4倍。
基與IPV6技術的下一代網絡技術已突破,而日本在這三項技術領域都落後與中國。
十四:用於航母及潛艇的特種鋼材
中國已自研和引進兩種特種鋼材,寶鋼已經在2008年開發出了1100兆帕的特殊鋼。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微晶鋼:超強的堅韌性 , 故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工業化生產的國家 。
而日本的NS110特種鋼達到HY1080。
十五:機器人
中國有一定水平但落後於美日。
被哈日粉大吹的「高達」智慧機器人,實際上這只是機器人領域中運動智能的一個方向而已,Qrio也只是個實驗性質的娛樂機器人。
但是說到在對人的運動智能的模仿能力,很多行外人其實不知道,自動化控制領域有句話叫——運動智能控制領域皇冠上的明珠,那就是多級倒立擺技術,這種技術目前中國是超越日本的。
以哈工大、清華大學,等第一梯隊的成果,完全秒殺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工學部。
日本核事故中,福島電站中的機器人不能關閉燃料棒,並不是因為不防輻射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目前人類研製的機器人的水平,其運動智能還不能達到人的程度,然後就是日本在運動智慧機器人的研究水平並沒有達到世界的頂峰。
十六:無人機
中國有翔龍、翼龍、利劍等戰略無人機及30多種自主開發的無人機,而日本是外購美歐的。
十七:戰鬥機綜合武器控制技術
而今中國的新型戰鬥機也都具備數據鏈終端,空中指揮作戰幾乎不需要語音交流,語音僅起到確認作用。
從目前獲得的資料來看,日本至今尚未具備防空系統的戰場信息融合能力,其F-15J執行攔截任務時與預警機和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間依然用語音交流方式實現指揮控制,在這一方面,日本已經落後中國十年以上。
十八:直升機
中國已列裝直10和直19兩款新銳武直。且包括(發動機)實現全國產。而日本卻是買美的阿帕奇,其自產的不過是輕型的OH-1直升機。
十九:軸承
中國不但有洛軸,瓦軸和哈軸,還有龍溪軸承!福建龍溪軸承能夠研製各類非標航空關節軸承,所製造的航空關節軸承可應用於各類型航空器和航空裝備並為國家重點項目提供配套。
日本軍工的特點
1、受益於其民用技術先進水平,其精密加工、電子、複合材料等方面是優秀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頂尖水準。
2、規模很小。受限於和平憲法,日本不可能大張旗鼓搞軍備。因此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其軍品無法大規模量產,單價昂貴,而且很難形成系列化。 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戰機。
3、軍工的完整程度較差,不成體系,許多方面嚴重依賴外國。
日本的火炮技術嚴重依賴德國(萊茵的L44),雷達和飛彈技術嚴重依賴美國(愛國者、麻雀、海麻雀、標準這些都是美國貨,所謂自研的如90式反艦彈是山寨自美國魚叉,AAM4大量依賴美國AIM120技術等等)。動力則是大規模引進美國和英國(航空的F100、F110,艦船的LM2500、SM1C等)。
4、一些單項系統水平厲害,但涉及大系統整合時則功力不行。
經常幹出一些 「使用牛技術堆疊出一個廢物」 的事情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F2戰鬥機上的J-APG1雷達和高故障不可靠的H2火箭。
5、日本是世界上電子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日本的硬體先進,但軟體落後,日本的軟體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國。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是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離開美國,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立即癱瘓。
而中國是具備一個完整的軍事工業和軍事科技體系的。
兩國軍工總體對比
中國在核武、核潛艇、火箭飛彈和航天反導雷射、核電,三四代飛機、無人機、發動機、大飛機、直升機、超級電腦、下一代網絡技術、3D成型技術、022隱形艇、造船,陸軍武器、家電等技術上領先日本;
日本在半導體、電子技術。晶片、預警機,反潛機、高端數控、機器人、汽車、碳纖維材料、潛艇靜音等技術上領先中國。
從整體上看中國的軍事技術並不落後於日本,如飛船,核武,太空站,洲際和巡航飛彈,反導反衛星技術,雷射,導航衛星,超級電腦,核潛艇,四代機,量子通訊……日本不是木有就是不如中國。
日本只是在個別如電子和材料等技術上領先中國,但從整體上特別是產能上日本不如中國,和中國比已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