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電視轉播或反映海軍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會看到包括中國和世界各國海軍的艦艇在離靠碼頭、進出港或是舉行重大活動時(如接待重要貴賓、各類慶典活動、接受檢閱、海上分列式或海上觀艦式等),全體不當更人員身著統一的軍裝(禮服、常服、軍便服、作訓服等),整齊劃一地以規定間距單列跨立在從艦艏至艦艉靠舷邊的艙面各層甲板上(可分單舷或兩舷,潛艇則跨立在上甲板和艦橋上)。
這一場景如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或是一張精美的海軍明信片,向人們展示著海軍官兵的威武雄姿和精神面貌。這就是海軍傳統的禮儀之一——站坡。
站坡這種海軍禮儀是從何而來,並怎樣最終成為世界各國海軍共同遵守的禮儀呢?
在十四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活動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附近海域的各城邦維京海盜船,在沒有敵意的情況下相遇時,會讓各自的水手徒手站立在甲板顯眼位置上,以表示沒有敵意。
就如同中世紀的歐洲,不同城邦的騎士們狹路相逢時,為示意無敵意,會舉起右手至帽邊向對方表示敬意一般。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時尚的紳士風度,被人們廣為接受。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風帆船帶著人們越走越遠,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老牌航海強國的海上探險活動,也逐漸演變為開拓海外疆土的國家行為,亦商亦軍的海外貿易,也由此成為血腥討伐的武力遠徵,為保護國家利益的專職風帆戰艦應運而生,海軍由此誕生。
在先期的海外貿易活動中,分屬不同國家亦商亦軍的風帆船在海上相遇時,由於受技術條件的限制,辨別敵我的能力有限,為確保自身的安全,最穩妥的做法是雙方都關閉所有船舷炮口的擋板,讓水手們爬上桅杆站立在橫桁上,表示無敵對的誠意。因當時的風帆船均較小、人員配備有限,3桅或2桅的橫桁上站滿了水手,對方很容易判斷出已無人操縱火炮,便視為安全和誠意。
如無上述動作,對方則認為來船是在挑釁,很容易引起雙方的相互攻擊,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這一讓水手站立在橫桁上表示尊重和誠意的行為,逐漸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並採用,約定成俗地成為一種傳統的禮節,也被後來的各國海軍風帆戰艦所繼承。
▲
中國海軍和動力彈道飛彈潛艇「長徵6」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世紀中後期,蒸汽戰艦逐漸取代了風帆戰艦,桅杆掛帆的作用逐漸弱化,直至被徹底取消。表示尊重和誠意的站立桅杆橫桁行為,又輪迴到北歐維京船水手站立甲板的形式,但各國對此禮儀都有更為嚴格的標準和規範。
如我國海軍就規定,列隊站坡時,軍官和士官位置在船艏方向,水兵依次向艦艉方向排列;敬禮時軍官和士官行舉手禮,水兵行注目禮。跨立時左腳向外跨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置於背後,左手握住右手腕成握拳狀,頭、眼、頜、肩、胸、腹等部位同立正姿勢。
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海軍仍然保留了風帆訓練艦,並規定海軍學院在校學員必須隨風帆訓練艦出海實習,其中就有掛帆收帆和站橫桁訓練。
多次訪問上海的智利海軍「埃斯米拉達」號風帆訓練艦,每當通過楊浦大橋後,隨艦實習的學員便會爬上高達40米的桅杆橫桁上站立,在軍樂隊的伴奏下,唱起雄壯的軍歌,以表達對上海這座到訪城市的敬意,直到靠好揚子江碼頭為止。其場面之壯觀,使沿岸駐足觀望的市民無不為這海軍特有的禮儀感到鼓舞和振奮。
▲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企業」號(CVN65)E=mc2拼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CVN68)的國旗拼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各國海軍站坡還有其它特殊的形式,如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在特定的場合下,水兵們會在飛行甲板上排列成由字母組成特定含義的圖案(如「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飛行甲板上就組成過愛因斯坦相對論公式的圖案「E=mc2」),或是組成一面巨大的國旗;我國遼寧號航母也曾在飛行甲板上組成過「中國夢 強軍夢」的字樣圖案。
▲
中國海軍常規動力航母「遼寧」號
「中國夢 強軍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站坡,這種海軍特有的傳統禮儀,在綿延近千年的時空交錯中,以其深邃的歷史積澱和燦爛的海軍文明得以延續,並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內涵。如今它不僅僅是海軍禮儀的特有形式,更是一種海軍精神的象徵。
來 源 | 社 會 教 育 部
編 輯 | 叢 建 國(中國航海博物館特約科普撰稿專家)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
中國航海博物館微信
教育欄目-科普小文-航海專欄
中國航海博物館 微信公眾號
發布的原創圖文均為版權作品
僅供訂閱用戶閱讀參考。
其他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如需轉載
請於公眾號後臺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並註明「中國航海博物館」版權資訊
未經同意不得隨意更改文章內容。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申港大道197號
電話:86-21-68283691
開館:9:30-16:00,15:3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