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費迪南德四世時期,法國革命影響了拿坡裡(Naples Napolie同意字),1798年費迪南德還是被迫撤退,逃往巴勒莫,在那裡得到英國海軍的保護。拿坡裡下層社會lazzaroni極為虔誠和忠君,擁護波旁王朝,他們反抗拿坡裡的共和政府,引起內戰。共和黨人佔領了聖埃爾莫城堡,宣布成立Parthenopaean共和國,受法國軍隊保護。Fabrizio Ruffo組成Lazzaroni的宗教軍隊,大獲全勝,法國人從拿坡裡的城堡投降。
費迪南德四世恢復了王位;隨後,拿破崙佔領拿坡裡7年,任命他的兄弟約瑟夫·波拿巴為國王。由於奧地利帝國及其盟友的幫助,費迪南德四世在拿坡裡戰爭中擊敗波拿巴家族,再一次恢復王國和王位。
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拿坡裡王國和西西里王國合併組成兩西西里王國,首都設在拿坡裡。1839年,拿坡裡成為義大利半島上第一個擁有鐵路的城市,各處設有許多工廠,使其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中心。在1816年和1848年之間,西西里島經歷至少三次大型反波旁王室統治的革命,包括1848年的獨立革命。
1861年,拿坡裡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結束了波旁王朝的統治。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拿坡裡由於捐獻,昔日兩西西里地區的經濟崩潰了,導致了空前規模的大移民,從1876年到1913年,估計至少有400萬人離開了拿坡裡或其附近地區。
加裡亞諾家族已進入第三代,也出現白琴代工貼卷標的商業模式,經營上較專注撥弦樂器,以製作琴弦販賣與經營商店為主。
維納洽(Vinaccia)是南義大利著名製作曼陀鈴家族,1800年以後漸漸不在提琴製作上發展,但是其工作室的學徒文千佐·優理佑(Vincenzo Jorio,1811-1855年),卻是發展出一個新的提琴製作學派。
在1800-1900年間的動亂時期,讀者會在提琴製作斷層中看到新的希望。
Violin by Vincenzo Jorio c.1830
文千佐·優理佑 小提琴 約1830年
文千佐·優理佑出生於拿坡裡,是維納洽(Gaetano Vinaccia)的學生,曾替維納洽家族工作,製作很少樂器,以修理樂器跟製作曼陀鈴為主,教導了兩位傑出學生,文千佐·波斯蒂裡奧內(Vincenzo Postiglione,1831-1916年)和阿方索·德拉·柯爾特(Alfonso Della Corte,1836-1884年)。優理佑相當年輕就過世,之後遺孀把店留給阿方索。
這把貼有罕見的本人標籤的小提琴(上面的日期相當有趣,南義大利標籤年份常常令人猜疑),琴頭也打有「JORIO」印章,上選的材料,高貴的酒紅色漆,體型上f孔兩眼距離很大,中腰很寬,鑲線是相當隨意地完成,整體上跟加裡亞諾家族風格相去甚遠。
Violin by Nicola II Gagliano 1820
尼可羅·二世·加裡亞諾 小提琴 1820年
尼可羅·二世·加裡亞諾(Nicola II Gagliano,1789-c.1855年)是喬凡尼·加裡亞諾之子及學徒,加裡亞諾家族第四代作者,不像兄弟拉菲爾和安東尼奧共享標籤一起合作,而是獨立使用標籤,晚期以製作琴弦與經營商店為主。加裡亞諾所製作的琴弦,相當受歡迎,根據記錄當時著名音樂家帕格尼尼也向他訂購了相當數量的琴弦。
這把貼有罕見的本人標籤的小提琴,橘紅色漆,外觀上相當粗獷,但音色相當具有特色,高音明亮,低音乾澀有力,具有典型的加裡亞諾樂器音色。
Violin by Raffaele Gagliano
c.1840
拉菲爾·加裡亞諾 小提琴 約1840年
拉菲爾·加裡亞諾(Raffaele Gagliano,1799-1857年)和安東尼奧·加裡亞諾(Antonio Gagliano,1794-1860年)是兄弟,本名 Salvatore,為喬凡尼·加裡亞諾之子及學徒。這對兄弟大多在家族的工作室中制琴,謹遵著自前代祖先們傳下的制琴傳統。他們通常以詹納羅·加裡亞諾(Gennaro Gagliano)的作品為制琴藍本,最好的作品集中在1820年到1850年間。除了提琴,他們也製作一些吉他。通常這對兄弟的作品都使用一整塊的完整背板,以及華麗的紅棕色琴漆。
這把約在1840年間製作的提琴,相較於同時時期的加裡亞諾提琴,算是精品,有著工整的外觀,乾淨的塗漆,是相當精良的樂器,聲音上依舊是典型的加裡亞諾音色,深受音樂家喜愛。
Violin by Antonio II Gagliano
c.1860
安東尼·二世·加裡亞諾 小提琴
約1860年
安東尼·二世·加裡亞諾(Antonio II Gagliano,1794-1860年)是喬凡尼·加裡亞諾之子及學徒,跟弟弟拉菲爾起一起工作。
這把晚期作品,f孔接近第一代先人的設計,有著寬大邊角,率性的表面處理與塗漆,外觀相當隨性,鑲線黑色部分是紙質,背板是整片楓木,雖然外觀不討喜,但是聲音上還是有相當令人滿意的表現。
Violin by Vincenzo Gagliano 1874
文千佐·加裡亞諾 小提琴 1874年
文千佐·加裡亞諾(Vincenzo Gagliano,1822-1898年),拉菲爾的兒子,跟父親叔叔一起工作,是加裡亞諾第五代,晚期都是製作琴弦與經營商店為主。
這把貼有罕見的本人標籤的小提琴,背板是整片楓木,橘紅色漆,鑲線黑色部分是紙質,音色相當具有特色,高音明亮,低音乾澀有力,具有典型的加裡亞諾樂器音色。
Violin by Raffaele Trapani c.1820
拉菲爾·特拉帕尼 小提琴 約1820年
拉菲爾·特拉帕尼(Raffaele Trapani,1780-1840年)於1800年至1838年間在拿波裡工作,在大型樂器尺寸上相當具有個人風格,有許多明顯的個人特點,例如在松木板加上楓木的外圍,或者以整塊木頭雕刻成側板外型等,這些做法相當花費工時,用較平坦的琴板弧度搭配上寬大的琴身,使用土金黃色的薄漆,以工藝品角度來看的確有創意,但音樂價值上較少。
Cello by Raffaele di Blasio c.1820
拉菲爾·迪·布雷西歐 大提琴
約1820年
關於拉菲爾·迪·布雷西歐(Raffaele di Blasio,fc.1770-c.1830年)的記錄非常少,目前僅知曾經幫加裡亞諾家族代工。這把1820年制於拿波裡的琴,為小體型的大提琴,邊角相當短小,使用的材料、手工,都相當隨性。
Violin by Lorenzo Ventapane
c.1825
羅連佐·凡塔帕內 小提琴 約1825年
羅連佐·凡塔帕內(Lorenzo Ventapane,1790-1843年)是文千佐·凡塔帕內(Vincenzo Ventapane,1750-1799年)的孫子及學徒,關於他的記錄相當缺乏,遺留作品相當稀少。最早是製作吉他跟豎琴,1835-1840年幫加裡亞諾兄弟一起工作。他選用的木材質量良好,漆色常為深金黃色,有時為橘色。他所製作的提琴音色厚實,大提琴作品相當優秀。很多「Ventapane」都被換上「Gagaliano」標籤(加裡亞諾家族1800年後便很少做琴,都是買來貼的),「Pasquale Ventapane」是目前已知的其女兒跟女婿的一個商業品牌。
這把貼有本人標籤的小提琴,背板是整片楓木,金黃色漆,弧度上較接近加裡亞諾,但是工藝上好很多,音色音量也是上上之選,堪稱拿坡裡這時期的最優秀作者。
Cello by Vincenzo Postiglione
c.1875
文千佐·波斯蒂裡奧內 大提琴
約1875年
文千佐·波斯蒂裡奧內是文千佐·優理佑的學生,優理佑雖然1855年過世,但目前已知波斯蒂裡奧內1860-1862年才開始制琴貼自己標籤,以製作大提琴聞名,是19世紀後期拿波裡最優秀作者。波斯蒂裡奧內標籤多變,顏色多變,晚期多使用德國面板,教導阿飛多·康鐵諾(Alfredo Contino,1890-1954年),康鐵諾1905-1916 年在工作室幫忙,之後繼承老師的店。
有時在提琴裡面籤有Jettatura「evil eye」三角形邪惡之眼圖形,Jettatura是一個最喜歡的拿坡裡迷信,這些眼睛的存在,包圍著一個十字架和製造商的縮寫,大概有助於抵禦其邪惡的力量。
這把1875年製作的大提琴,是波斯蒂裡奧內第一時期大提琴,有著寬大體型,上選材料,酒紅色的薄漆,琴頭側面有花紋雕刻,聲音上更是傑出,有著清澈且穿透力的高音,乾澀而強烈的低音,是相當精美的大提琴。他是這一時期拿坡裡最優秀的大提琴製作師,奇美基金會收藏有波斯蒂裡奧內的3把大提琴,把把都是音樂家常常借用的樂器。
Violin by Alfonso Della Corte c.1880
阿峰梭·第拉·郭特 小提琴 約1880年
阿峰梭·第拉·郭特(Alfonso Della Corte,1831-1884年)是文千佐·優理佑學生,早期樂器跟老師接近,之後跟老師差很多。跟文千佐·波斯蒂裡奧內是同學,一起工作,波斯蒂裡奧內結婚後離開工作室,阿峰梭24歲承襲老師的店,後跟師母結婚。
這把阿峰梭約1880年製作的小提琴,琴板的上半身較小,這是他特有的模子,使用上選材料,背板是整片楓木,有著寬大的邊帶,鑲線黑色部分是紙質,工藝技術工整。
Violin by Raffaele Esposito 1889
拉菲爾·艾斯波希多 小提琴 1889年
拉菲爾·艾斯波希多(Raffaele Esposito,1883-1894年)是義大利知名廚師也是提琴制琴家,製作一些小提琴,使用Alexandro Gagliano基礎的模子,擁有一家(Pizzeria di Pietro e Basta Cosi)餐廳,據說是改進現在現代比薩餅的發明者。1889年他為了迎接薩伏依女王瑪格麗特到拿坡裡,用西紅柿(tomatoes,紅色)、莫扎裡拉(mozzarella,白色)和羅勒(Basil,綠色),使披薩看起來像義大利國旗。
這把貼有罕見的本人標籤的小提琴,使用土金黃色漆,從琴外觀上可發現其並非專業作者。
Violin by Francesco 1895
佛朗切斯科·維札拉 小提琴 1895年
羅連佐·凡塔帕內是佛朗切斯科·維札拉(Francesco Verzella,1842-1929年)的老師及教父(God Father)。他在凡塔帕內工作室待過,凡塔帕內晚期有些琴頭渦旋較小的提琴就是維札拉的作品。他也曾幫加裡亞諾家族代工,他的提琴經常貼上加裡亞諾的標籤。維札拉教導的學生阿塔維拉(Armando Altavilla,1876-c. 1955年)、沙裡諾(Vincenzo Sannino,1879-1969年)、拉維裡(Carlo Loveri,1888-?)都是近代南義大利的重要制琴師。
這把貼有罕見的本人標籤的小提琴,有著橘金紅色漆,鑲線並非利落地完成但還堪稱精準,維札拉的提琴音色相當具有特色,高音明亮,低音寬廣,具有典型的南義大利音色。
從1876年到1913年,由於經濟因素至少有400萬人離開了拿坡裡,移民到南美洲、美洲等地,下一期將講述1900-1950年間的拿坡裡提琴蓬勃發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