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鐵三角」現裂縫:日韓關係「降級」,韓國遠日近中令美焦慮

2021-02-11 要聞看法

塑料兄弟嫌隙更大了!韓國國防部2日發布的《2020國防白皮書》中,對日本的稱呼從「夥伴」降為「鄰國」。日本2日提出抗議,而韓方沒接受日方抗議。美國國防部2日也敲打兩位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合作必不可少」,「要繼續謀求擴大合作,攜手應對威脅」。

設立在日本駐韓使館前的少女像

近年來,由於慰安婦問題、獨島(日本稱竹島)之爭、二戰勞工賠償案等歷史問題,韓日關係本就跌入谷底。歷史問題會影響兩國在軍事上的互信,進而民間的對抗情緒更延伸至經濟領域。2018年還被爆出,韓國外交部招募的駐日本東京韓國大使館秘書官一職無人應聘,因為駐日工作「費力不討好」。

軍事上

美國一直想把日韓兩國的飛彈防禦系統同自己的綁在一起,技術上倒是不難實現,畢竟在美日韓三國的聯合反導演習中就可以摸索。真正的問題在於日韓之間沒有信任的基礎。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信任都沒有,那還賴在一起玩個啥?

2016年11月,日韓籤署協定可以繞過美國,直接共享有關軍事情報,這可是兩國建交以來的一個突破。不過,協議籤署後,日媒披露,韓國只在涉及朝鮮核項目與飛彈項目的領域與日本共享情報。2019年8月,韓國單方面廢除與日本達成的該協定。

作為回應,日本在2020年7月發布的新版《防衛白皮書》中刪除了「日韓在廣泛領域推進防衛合作」的相關表述,並稱「竹島」(韓國稱「獨島」)是「日本固有領土」。

圖說:韓國民眾在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撕毀一面巨大的日本軍旗

韓國於2019年7月宣布建造新一代兩棲攻擊艦LPH-Ⅱ,設計及體量均向輕型航母靠攏,還將以F-35B作為艦載機。韓國從兩棲攻擊艦一步跨越到輕型航母,相對日本先下水「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再將其改裝成輕型航母來說,步子要大得多。

經貿上

2019年7月,G20峰會剛結束,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將限制向韓國出口用於製造電子設備的3種半導體核心原料。嫉惡如仇的韓國民眾立即在國內掀起了全面的「抵制日本貨」運動,進口日本汽車、啤酒、化妝品及電子產品大幅下降。

韓國政府也是一邊尋求替代方案,一邊加快了扶植國產化的腳步。但隨著2020年日本逐步放開管制,表面風光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對日本的依賴不降反增。

2020年8月,日韓經貿摩擦甚至還擴散到農產品領域。韓國計劃縮減國內日本稻米種植面積,並推廣種植本土大米品種。

圖說:G20大阪峰會期間,安倍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

甚至在疫情期間,韓國民間還發起向青瓦臺的請願:「堅決反對給日本援助口罩」,因為「毫無良心和道義的日本人會將我們的憐憫心扔進垃圾桶」。

日韓兩國玩不到一起的背後,除了歷史遺留問題,還在於兩國戰略重心的不同。

日本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盯防中國,日本自認為切身利益與中國息息相關,把中國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最好是藉助更多的力量來從多方面合圍中國。

拜登上任以後,安撫了最近的加拿大墨西哥小兄弟,協調了英德法小兄弟,問候了北約後,打了個跨洋電話給日本小兄弟,老調重彈「釣魚島作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而後日美防長也通話提到了釣魚島,再然後,日本外相與美國新任國務卿又通話提到了釣魚島。

看吧,三次提到釣魚島,日本還不上趕著往美國屁股上貼,心裡得意著自己可是美國在亞太最得力的一顆棋子呢!能打壓中國,又能幫到大哥,一舉兩得。

轉過頭,日本就開始了小動作。與往常不同的是,現在可不是日本一顆耗子屎,而是兩顆。從大洋彼岸來了脫歐之後的英國。

日本和英國最近膩歪著呢!

歐洲脫了群,成了眾矢之的,跑來亞洲攪混水。攪混水的第一步就是入群。2020年10月,英國和日本火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已於今年1月生效,這可是英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重要一步。美國退群後,日本當起了CPTPP的大哥。

果不其然,1月30日,英媒爆出,英國正在尋求加入由11個亞太國家組成的CPTPP。

經濟上有譜了,軍事上的動作也加快了。3日,日本與英國舉行了「2+2」視頻會議,商討在東海和南海「加強安全合作」。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歡迎英國向西太平洋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並與日本自衛隊進行海上聯合演習。

相茂木敏充表示,他和英國外交大臣對局勢「持嚴重關切,反對中國試圖單方面改變東海和南海現狀」。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將英國海軍向西太平洋派遣航母編隊的行為描述成,「既顯示了我們主權,又顯示了我們進一步合作的願望」。

看吧,這是不是符合日本的套路,在數十年如一日與中國的對抗中,無數次的跌倒,吸取到的教訓就是:對抗中國不敢走到前面,不是攛掇美國,就是英國印度澳大利亞。

這些引狼入室的小把戲有哪一次是成了的?最終還不是從自己身上割肉。

與日本不一樣的是,拜登今天才打了電話給文在寅。依然老調重彈,「將進一步升級韓美同盟關係,儘快制定全面的對朝鮮戰略」。

朝鮮和朝核問題對拜登政府而言,是一個用來加強東亞同盟關係、不斷收緊對華圍堵的良好藉口。既然是藉口,拜登政府定不會真心推動半島無核化進程取得實質成果。就像過去川普政府一樣,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給韓國的虛多實少,

自韓戰開始,韓國的命運便被綁上美國的戰車。隨著美國不斷施壓,要求韓國加大韓美同盟針對中國的傾向,以及要小弟分攤更多軍費、購買更多裝備,在嘗試了諸多苦果後,韓國逐漸開始動搖。眼看著疫情期間大搖大擺不戴口罩到處亂竄、卻是韓國最早接種疫苗的駐韓美軍,韓國民眾的心裡可謂五味雜陳。

經貿高度依賴中國,在地緣上與中國並沒有大的、直接的利益衝突,韓國主要的戰略方向在於應對朝鮮,時刻提防著,畢竟朝鮮一折騰起來,韓國實在是沒精力也抽不出身來對抗一個更強大的東方巨龍。畢竟「薩德」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記憶猶新。除此之外,韓國需要的是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保持平衡。

因此,此次韓國在白皮書中刪除了中韓兩國2016年因「薩德」反導系統入韓引發矛盾的內容,寫入「韓中兩國為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於2017年文在寅就職第一年舉行韓中首腦會談」。

文在寅政府不傻,發展經濟提升國民生活水平才是根本。要在國內進行全面大刀闊斧的改革,頭頂著韓國前總統都無善終的陰雲,幹不好這一屆,可不是要下課這麼簡單。

2020年12月22日,中俄兩國空軍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時,韓國外交部「表示遺憾」。韓軍聯合參謀本部稱,中俄軍機均未進入韓國領空,而且中方事先向韓方通報了相關計劃。韓國空軍出動戰機應對,這是正常的戰術措施。

而日本方面表態卻不一樣。一名日本防衛省官員稱,中俄行動並未進入日本領空。接著他抱怨道,雖然國際法並未對防空識別區做出具體規定,然而依照國際慣例,外國軍機在進入他國防空識別區前通常會事先通報飛行計劃並告知飛入位置,而這次日本並未收到關於這次行動的通知。

相關焦點

  • 【重磅銳評】日韓對美提高的軍費擋不住,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也廢不了,美日韓鐵三角仍然瘸腿,卻對中俄的壓力並未減小,解讀真實的原因
    ,美日韓鐵三角仍然瘸腿,卻對中俄的壓力並未減小,解讀真實的原因·美日韓所謂東亞鐵三角,如今亂象叢生的原因就在川普。在亞洲,世界霸權主義的美國,一直希望在東亞建立美日韓所謂的鐵三角,來對中俄進行遏制。特別是在今天中國如此高速發展的時候,在美國看來,快速組建美日韓鐵三角更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但是到今天,也只能是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的兩條邊,而日韓同盟這條邊根本就建立不起來。如今卻有越來越亂的跡象。造成這種亂象叢生的原因,就在當今產生了一個特立獨行的美國總統川普。
  • 拜登政府與美日韓三邊關係的新變化
    拜登政府欲鞏固同盟關係,並在現有同盟關係的基礎上建立更加廣泛的聯盟,以求在地緣戰略競爭中充分發揮盟友的作用。而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兩個傳統盟友,被拜登政府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勢必會給美日韓三邊關係和東北亞形勢帶來新的變化。拜登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27日就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進行了首次電話會談,之後又於2月4日與韓國總統文在寅電話會談。顯然,美國新政府將日韓兩國擺在很重要的位置。
  • 日韓關係急劇惡化 美國或被迫「選邊站」
    她警告稱,美國與日韓分別建立的同盟關係可能陷入無法發揮作用的狀態。共同社採訪內容摘編如下:答:導致關係惡化的事態不斷積累且看不到解決的頭緒這一點與過去的困難不同。繼原被徵勞工問題、火控雷達照射問題後,以往即使外交方面關係惡化也仍是冷靜夥伴的武裝力量處於相互厭惡第一線的情況也非常嚴重。日本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不過是令關係惡化的一個新要素而已。問:關於美國居間調停,您怎麼看?
  • 日韓終止GSOMIA凸顯美國威信下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3日表示,韓國繼續採取違反《日韓請求權協定》等破壞國與國之間信任關係的應對行為,對此深感遺憾。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對韓國政府的舉措表達失望。儘管韓國政府只是宣布不再與日本續籤軍事協定,但其後果將是衝擊美日韓三邊關係的穩定。 韓國政府宣布不再與日本續籤GSOMIA,看似是受近期日韓經貿紛爭的印象,但早在兩國籤署該協定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 《日韓軍情保護協定》命運多舛,今後美國亞太戰略只能以利益置換
    連續兩年宣稱廢約、連續兩次「臨期妥協」,究竟是什麼樣的協議,讓東亞兩個大國如此「不情不願」但又「不得不為」?一份先天不足的軍事合作協議在國際關係史上,《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可謂是一朵奇葩。因為它幾乎開創了全球範圍內,國與國之間重大軍事合作協定籤訂時間最短記錄:不到一個月內就草率籤訂。
  • 無能狂怒的韓國
    2007年,在美國的促進下,日美兩國首先籤訂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意在加強在飛彈防禦領域的合作。2016年,鑑於朝鮮執意進行核試驗,日韓兩個無核國家,徹底處在了有核國家的包圍中,在此背景下,兩國決定模仿日美合作的模式,進行軍事情報共享。而一年之後,2017年,韓國決定部署薩德飛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日韓將朝鮮作為擋箭牌,其意卻在中國。
  • 日本將韓國從「白名單」中剔除,日韓貿易爭端攪動全球科技供應鏈
    圖片來源:TOSHIFUMI KITAMURA/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日本將韓國從貿易「白名單」中剔除,令同為美國盟友的日韓之間的裂痕擴大。東京方面稱,兩國間裂痕因二戰賠償問題的爭端變得不可彌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內閣近日批准了將韓國移出日本政府「白名單」的計劃。
  • 日韓關係加劇,如果發生戰爭 日本現在能否擊敗韓國?
    在上次軍事老班長寫道關於最近日韓貿易戰使得日韓關係與日緊張,而作為被動挨打的韓國終於打出了一擊重拳,退出由美日韓三國協定《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而這一擊打得安倍措手不及,也打得美國著急忙慌,也導致了韓日兩國關係的矛盾進一步擴大。
  • 【芯歷史】美國陷阱背後 經濟戰爭走向法律戰爭;日韓貿易爭端與東亞分工的難題
    回顧日韓關係,可以看到,現在雙方關係到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十字路口上。日韓貿易爭端也將東亞分工體系的結構矛盾暴露出來,未來日韓關係以及東亞經濟的合作與發展取決於能否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否則,東亞地區的「經濟主義」將面臨著歷史、地緣政治、全球秩序「緊縮」等問題的挑戰。  此次日韓貿易爭端源於歷史問題,去年10月,韓國高等法院在強徵勞工訴訟案中,判決日本制鐵敗訴。
  • 【美日關係】李慶四 王大千:川普政府美日同盟關係探析
    日本處於中、美、俄包圍的三角區域,協調和利用複雜的大國關係對於幫助日本立足亞太更具現實意義。其次,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半島問題是影響美日同盟關係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美朝接近之初,安倍並非樂見其成,原因在於朝鮮半島保持「鬥而不破」的局面有助於安倍政府加快「修憲」進程。但正當日本做好了同朝鮮緩和關係的準備時,②2019年2月的「特金會」卻又無果而終,瞬息萬變的美朝關係令安倍疲於應付。
  • 韓日同盟正在破裂,韓國大批軍隊出動,預演日韓戰爭!
    自日韓貿易戰開打以來,兩國關係急轉直下,跌至冰點。由於日本控制韓國高科技產業核心原材料的供應,尤其是半導體核心原材料。
  • 決定日韓關係走向就在這「關鍵的3個月」
    被視為邦交正常化後最糟糕的日韓關係依然波瀾起伏,「關鍵的3個月」正在悄然靠近。吉兇到底如何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右)舉行會談(2019年12月24日,中國成都,Kyodo)      2019年11月以後,日韓關係進入「管理模式」。
  • 三個「鐵三角」恐讓兩岸「通」不了
    蔡英文更透過社交平臺表示,針對新一階段的區域及國際情勢對中美臺海關係的衝擊與可能的影響,以及後疫情時代下所牽動的全球政經變局,所以「國安」團隊必須進行任務與隊形的再部署,並稱將由三個「鐵三角」的就定位來發揮最大戰力。
  • 中國空軍大動作飛越對馬海峽,美日韓心驚
    隨著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之旅剛剛結束,中國又一次出手了,18日上午,中國空軍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等組成編隊,首次飛越對馬海峽前往日本海,動作之大,前所未有。官方發布!中國空軍首次飛越對馬海峽近年來,中國海軍頻頻遠航,出入第一島鏈各大海峽前出西太平洋,逐漸已讓美日韓等國習以為常,這其中就包括韓日之間的對馬海峽。
  • 美國又搞事 海軍陸戰隊駐臺、對臺出售薩德、與臺日韓組東亞「小北約」?
    ,將是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實質突破;同時,臺灣前海軍新江艦長透露,繼在日、韓部屬薩德系統後,美軍也計劃對臺出售薩德系統,瞄準大陸江西、福建與廣東的飛彈部隊,美臺日韓可組成東亞「小北約」。不過,臺美「斷交」後設立的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並非外交意義上的使領館,因此辦公地點沒有陸戰隊員駐守,美國也一再強調和臺灣維持的是「非官方關係」,而美國在臺協會則是非營利性民間機構。因此,臺灣「中央社」評論,AIT內湖新址若真由美軍陸戰隊駐守,形同美國將AIT臺北辦事處視同駐外使領館,對美臺關係具重大象徵意義轉變。
  • 兩位高官「吹捧」到家門口,韓國:我不想做選擇題……
    對韓國而言,繼續強化與美國的聯盟關係也極為重要,是實現東北亞和平與繁榮的關鍵。相對而言,美韓聯盟有著非常細緻的合作機制,比較穩定,但在防衛費用分擔、經貿摩擦等問題上也不乏分歧,不時衝擊聯盟關係。想要鞏固美韓聯盟,關鍵得處理好聯盟內部分歧。長期以來,令雙方最為困擾的就是防衛費用分擔問題。在川普政府期間,美國獅子大張口,韓國承擔的費用成倍增加,遠遠超出其承受能力。
  • 日本和韓國互刪好友,美國斡旋失敗,東亞經濟受到威脅
    相比40年前,現在就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個時代是東亞地區的資源、人力、資金和技術完美整合的產物。東亞地區的經濟是互相補充和互相需要的,如果各國之間老老實實合作的話,那是他好我也好的局面,可是偏偏就有人愛上了折騰的滋味。今年的6月底G20峰會在日本大阪召開,會議前腳開完日本後腳就宣布了一個讓友邦驚詫的消息:幾種非常重要的工業原料將對韓國限制出口。
  • 【原創】朝發射飛彈,美日韓部署薩德,戰爭即將爆發!
    在川普重新振興美國的對外戰略中,在日本和韓國都部署薩德系統,聯合日本和韓國武力打擊朝鮮,把亞太地區資金打回美國是重中之重,因為,川普剛剛當選總統往國外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給韓國總統樸槿惠,川普新任國防部長馬蒂斯出訪的第一個國家也是韓國,馬蒂斯在與代行總統職務的韓國國務總理黃教安會談時表示,川普政府認為美韓同盟具有「優先重要性」,在美國政府眼裡朝鮮半島戰略利益第一次高於歐洲和中東
  • 警告日韓:中 日距離戰爭只有一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世界各國領導人中第一個去紐約見了川普,他和日本副首相很可能將很快再去美國見川普,目標之一是尋求美新政府確認美日同盟有義務「保衛釣魚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的生活中有大量日本元素,中國電影院和電視螢屏上滿是日本影視作品。而現在,日本影視作品基本退出了中國市場,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還剩下日本汽車和一些小家電等,品種少多了。在大量日本產品淡出中國的時候,韓國跟進了上來。「韓流」從文化產品開始,擴大到中國城市青年人的各種時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