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的來龍去脈

2021-03-02 Discovery探索

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

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

同為亞洲文明古國的中國與印度

為何一直陷入邊界衝突的困境?

中印邊界衝突對兩國關係乃至亞太局勢

又有怎樣的影響?

中印邊境對峙現狀

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事件表示,目前中印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

在中印的對峙事件中,川普6月初突然高調宣稱,美國願意調解和仲裁中印雙方的邊境爭端。

有分析認為,川普在為自己的選舉而考慮,因為印度裔美國人在過去十多年裡,人口翻倍增長,並且他們的收入在美國各族群中排名第一,社會影響力很大,是非常值得拉攏的票倉。

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支點,川普一直強力要加強美印關係。然而中印雙方卻不約而同地拒絕了川普的調停提議。

中國外交部的態度很明確,表示中印之間有完善的機制和渠道,雙方有能力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兩國間的問題,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中印邊境問題的由來

印度是中國目前在陸地邊界上存有重大爭議的唯一國家。要解釋中印爭議的三段邊界,就必須回顧一段帝國的歷史。

中印邊境爭議的特殊性和解決的困難可謂大於中國與其它不少鄰國的領土爭議,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在近代史上,它起始於一個崛起的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對一個衰落的亞洲大帝國(大清帝國)的持續挑戰。

這一長達約百年的挑戰總是大英帝國所屬印度方面不斷進展,中國方面不斷後退。但這一挑戰因為1947年印巴獨立分治和大英帝國的崩潰幾乎嘎然而止,並以1951年中國與西藏高層領導達成17條協議、解放軍進駐西藏取代藏軍承擔國防責任開始改變對比態勢。

剛剛實現自己民族國家獨的一些印度民族主義者,當年似乎無法將大英帝國的遺夢徹底忘記,直到他們與來自北京的強硬對手面對面相遇。雙方的邊境戰爭將邊界爭議置於全球目光之下。

中印邊境三段爭議到底是哪三段?到底現在是誰入侵了誰的領土?要解釋清楚,必須從現實回到塵封的歷史記憶之中。

三段邊境和被忘卻的傳統線

中印兩國擁有共同邊界大約2000公裡,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裡區域存在領土爭議,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

其中,東段爭議主要為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在印度方面,1986年印度議會才設立的阿魯納恰爾邦,包括了藏南大部地區)。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曾有西藏糧倉之稱。它還是六世達賴喇嘛出生地。在這裡,中國的解放軍曾經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擊潰印軍北方主力,但又在佔領兩個月後主動宣布停火,全部撤走。印度隨即重新佔領。中方認為爭議領土面積大約9萬平方公裡,比兩個臺灣島面積還大。目前全部為印度佔領控制。

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裡,分為四處,都在扎達縣中段,傳統習慣邊界線長約400公裡,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目前控制在印度手中,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裡,分為四處,都在扎達縣,包括:中國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烏熱、然衝、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區,共約2100餘平方公裡的領土。完全是印度獨立後繼承英帝國主義的衣缽,逐步蠶食中國領土所致。

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裡,所謂詹森線很可能是偽造的,阿克賽欽地區屬於中國故土.西段,傳統習慣邊界線長約650公裡,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崑崙山口。

中印邊界問題久遠複雜。中國方面強調,在過去數百年有一條「傳統習慣線」。這條「傳統習慣線」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這條傳統習慣線向北到喜馬拉雅山脊,包括歷來屬於西藏(古代吐蕃)地方管轄的不少藏人居住地區。

目前中國控制的領土遠在傳統分界線以北地區,為何印軍仍認為中國軍隊侵入了印度呢?

大英帝國劃的三條線

論及1947年獨立建國的印度與中國的國境線,不能不回顧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殖民史,以及大英帝國劃出的三條線:「詹森線」,「麥克馬洪線」和「馬繼業-竇訥樂線」。三條線的名字均為大英帝國官員。

這三條線與大英帝國蠶食入侵大清帝國的歷史,以及目前中印雙方主權爭議的現實有關。

19世紀印度次大陸,臥末爾帝國衰落後印度分裂成的數百個大小土邦王公國已經被當時在世界崛起的大英帝國一一收入囊中。直到1857年大英帝國殖民者才真正首次統一印度。

但北邊的西藏元代則早已臣屬北京。在明清兩朝,直到大清帝國在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擊敗前,北京一直在加強對西藏的主權控制。

19世紀印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開始逐漸不斷向北方推進以印度為中心的殖民擴張,包括在西北控制了歷史上藏族傳統居住區拉達克(目前為中印西段邊界印控地區),並劃了一條「詹森線」,將阿克賽欽全部劃入英屬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借道這裡將大英帝國的影響拓展到西藏和新疆。為了和北方的沙俄帝國爭奪新疆中爭取清帝國的支持,又向清政府提出分割阿克賽欽的「馬繼業-竇訥樂線」。

在中段,英軍向北佔領了西藏亞東要塞(中印中段邊界以北地區)。

20世紀初,英國殖民者加強了北進行動。之後與印度官員在印度東北方向中印傳統邊界以北劃出「麥克馬洪線」,將約9萬平方公裡藏南區域劃入英屬印度。

這三條線,不論是當年的大清帝國,還是中國國民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都不予承認。

印度1947年獨立後,認為自己繼承了大英帝國在印度的遺產,「詹森線」以西和「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控制地區都屬於印度,一直是中國非法佔領的地方。

在中國解放軍於1951年進駐西藏前,西藏的部分高層領導人物傾向於不斷加強和印度及西方的關係而疏遠北京。這也成為影響中印劃界的政治因素。

印度一直到2003年才首次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帝國崩潰後的新形勢

中印邊境爭議沒有因為大英帝國崩潰消失,相反,因為原屬大英帝國的印度、巴基斯坦1947年分別獨立,中印邊境爭議出現了新的格局性變化。

印度、巴基斯坦獨立伊始兩國間就發生了領土劃界爭議,隨即當年在中國西南部地區比鄰新疆、西藏地區的克什米爾發生了長達一年多的第一次印巴戰爭,將克什米爾一分為二分別控制。

巴基斯坦沒有要求以「詹森線」為界,而是提出了以大英帝國政府1899年向大清帝國政府建議的「馬繼業-竇訥樂線」為基礎進行較為合理的劃界談判,等於承認中國對阿克賽欽大部和整個喀拉喀什河源的主權要求。中國和巴基斯坦在劃界問題上互惠互利進行談判,迅速達成了一致,解決了邊境分界問題。

而印度因為聲稱對整個克什米爾的主權,拒絕承認中巴劃界協議。

印度建國後堅持認為,中印不存在邊界爭議,包括東段麥克馬洪線和西段詹森線都是中印之間的「已定界」,所以認為「中國實際上已經侵佔大片印度領土」。自1947年獨立後,印度就開始搶佔中印邊境爭議地區,以造成既成事實。1954年,印度政府全面修改官方地圖邊境,並在中印邊界東段、中段、西段都不斷蠶食爭議地區,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推進,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日漸增多。

前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在其《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說:「印度對待邊界爭端的基本方法,即印度所主張的領土,都應自動成為印度的領土」。中印雙方談判無法進行,最終引發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

1962年,尼赫魯向印度軍隊發出「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口號,隨即自衛反擊戰爆發。雖然印度軍隊氣焰囂張,但我軍並不買帳。在人民解放軍的英勇突擊下,印度的戰爭優勢損失殆盡,最終戰爭以中國軍隊的勝利而結束。但是中國軍隊撤離後,印度又重新又佔領了藏南和達旺地區的9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中印邊界問題又顯得尤為重要。其後兩國進行了多次磋商,但因對邊界線的分歧較大,談判沒有成功。之後印度又不顧國際影響,一直在邊界問題上大做文章。1986年,印度在其佔領的邊界地區成立所謂的「偽阿魯納恰爾邦」,企圖分裂邊境地區,但印度的操作顯然是違背法律的,因此其險惡用心也註定是失敗的。

雖然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兩國又展開了談判,但結果仍然是不理想的,兩國的主要爭端地區仍然存在著爭議。在邊界東段,即所謂的印度錫金邦地區兩國圍繞金手指地區存在爭端,而在中段地區印度控制著巨哇,曲惹等2000餘平方公裡的土地,最後在西段地區中國控制著克什米爾以東的阿里地區,印度則控制著巴裡加斯的部分地區。中印兩國的聚焦點主要圍繞東西段邊境地區展開。

其實在爭議早期中國政府準備和印度進行友好的談判,甚至做出了「送東段保西段」的決定,無奈印度貪得無厭,最終導致了雙方的武裝衝突。近年來,印度又開始在邊境蠢蠢欲動,甚至挑起了洞朗地區的對峙事件。如果印度在無理取鬧的話,等待它的無疑將是噩夢重演!


相關焦點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帶來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導火索,便是中印邊界喜馬拉雅山脈中的爭議地區。中印兩國領導人均表示,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爭端。2003年「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建立,會晤內容從原來的聚焦邊界問題擴大至整個中印關係。
  • 中印邊境問題的來龍去脈
    8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答記者問時,對印度的這一做法進行了回應:「中方一直反對印方將中印邊界西段的中方領土劃入印行政管轄範圍。這一立場是堅定、一貫的,從無任何改變。近日印方以單方面修改國內法律的形式,繼續損害中方的領土主權,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會產生任何效力。我們敦促印方在邊界問題上謹言慎行,嚴格遵守雙方達成的相關協定,避免採取導致邊界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舉動。」
  • 外交部:中印邊境衝突的來龍去脈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外交部官網、廣東共青團「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6月1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有記者問:你能否詳細介紹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中方對解決此次事件持何立場?趙立堅: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
  • 外交部談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來龍去脈
    2020年6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會後有記者問及:你能否詳細介紹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
  • 吳啟訥:中印邊界問題的回顧與展望
    2020年6月中印邊境對峙地區示意圖 目前世界上對於中印邊界問題有真正了解的人很少,即使是不抱偏見的人,看地圖時的第一感覺仍是「在中印邊境爭議裡,印度是更為佔理的一方」。這種感覺,源於近代以來一般人認為世界各國的自然邊界都是依照河流或者是山脈的稜線來劃分的印象。因此,中印邊界爭議裡的東段部分,印度佔領區位於喜馬拉雅山稜線的南半部,很多人便直覺認為其為印度所屬。然而,持這種看法的人不知不覺間就抱持了雙重標準,事實上,在中印邊界西段地區,中國的邊界根本未及喜馬拉雅山麓。可見現代人在認知上普遍具有「現代刻板印象」與「雙重標準」,而且這些認知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 趙立堅詳細介紹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來龍去脈
    Q:「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6月1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有記者問:你能否詳細介紹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趙立堅: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但印方反而變本加厲越線滋事。
  • 這家香港媒體試圖炒熱中印邊界問題,結果被打臉
    首先,隆子縣是非爭議地區,即使按照印度對邊界的主張,它也完全是中國領土。在那裡搞不搞採礦開發,完全是中國主權內的事務。中印邊境地區的問題與南海事務長時間以來形成了不同的邏輯,把它們進行對比是讓人覺得有點怪的生拉硬扯。
  • 藏南的軍事政治現狀及中印邊界戰爭回聲
    一場已經過去半個世紀的邊界戰爭,最終沒有解決邊界爭端,達到應有的目的,留下了國土實際淪喪,而邊境未獲安寧的現狀。
  • 中印邊界紛爭的真實過程
    意思是中印是兄弟,並且印度還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所以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國和印度有一段「蜜月期」,但英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埋下了禍根。 02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裡,分為東、中、西三段。用地圖來標註的話大致是這樣的。
  • 1962與2020:中印邊界的恩怨情仇
    這裡我想把中印邊界的前世今生和恩怨情仇做系統的乾貨梳理。可以說,中印兩國近一個世紀的恩怨情仇,都逃不過邊界線爭端。 中印邊界的前世今生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裡,分西、中、東三段。兩國邊界從未正式劃定過,但根據歷史行政管轄所及,自東向西中印邊界傳統以喜馬拉雅山南麓、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為界,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但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而且都有深刻的歷史根源和複雜背景。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擴張,開始人為打破中國與印度的傳統邊界,染指了中國西藏和新疆等地區。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衝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 先驅評論 炒作中印邊界摩擦沒有意義
    中印解決邊界矛盾摩擦的機制是完善的。印度數任總理對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都有信心,認為儘管兩國有尚未解決的問題,但由於雙方的共同努力,中印邊境地區過去數十年來從沒有響過槍聲,是世界上最和平安寧的邊境地區之一。
  • 中印邊界「一觸即發」?這個信號很重要!
    不過印度媒體們更多是帶著點瑟瑟發抖的自問自答:「中印要發生新的戰爭了嗎?」「沒有、不會、不可能。」事實上,印度與中國在邊境地帶發生對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5月18日,媒體報導稱,印方在中印邊境實控線西段、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進行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修建邊境公路和橋梁。
  • 美國情報視野中的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
    在中印邊界戰爭結束後,美國情報部門又持續針對中印邊界衝突的由來、中印關係變化以及中印再次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等方面,進行了較多的總結、研究和分析,可集中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關於中印邊界問題的緣起和現狀的分析。
  • 中印邊境為何衝突不斷?
    這是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之後,兩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對峙。「固有的傳統地緣戰略思維給印度帶來巨大影響。」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翠萍告訴本刊,印度總是希望維持地理上的優勢,不想在陸地邊境上再次吃虧,「這是它的一次機會」。中印邊境衝突不斷,談判始終踟躕不前。
  • 馮學榮:中印邊界爭端是怎麼回事?
    再後來,到了1913年,這時已經是民國二年了,當時英國有個外交家,名叫麥克馬洪,他想解決邊界的問題,於是,他草擬了一條中印邊界線,然後,他叫上當時西藏的實際行政負責人(藏人)、還有中國北洋政府的代表陳貽範,在印度一個叫「西姆拉」的地方,開了一個會。
  • 中印邊防部隊脫離一線接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證實,中印兩國邊防部隊已在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等地區採取有效措施脫離一線接觸。資料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當日會上,有記者援引知情人士的表述稱,在中印兩軍從中印邊界西段完成脫離接觸後,雙方將舉行聯合核查,以評估撤軍進程的落實。兩國軍隊將舉行廣泛會談,討論恢復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的方式。
  • 中印邊境的印度軍力報告
    中印邊境的印度軍力報告 中印邊境的緊張情況事實上並未得到緩和,而是隨時有加劇的可能
  • 中印邊境對峙有了新進展
    即使本周會談沒完全解決問題,接下來的會談也會解決,因為多年來兩國領導人顯然採取了抑制任何直接軍事衝突可能性的政策。目前,中印兩軍已展開對話。雙方都表示,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相信雙方通過談判協商,可以妥善解決兩國間的問題。
  • 中印邊界談判首次提到這四個字——
    文 | 資捃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原文首發於2018年11月26日,標題為《銳參考 | 王毅帶隊!中印邊界談判首次提到這四個字——》。1也許,僅從「第21次會議」的字樣,還無法判定這場會談的舉足輕重。
  • 2020 中印邊境衝突的來龍去脈(圖文)局部戰爭是否會提前爆發!此文預計需要10分鐘的閱讀時間,請你坐好了!
    很多人只記得1962年我們完勝了印度一次,卻不知道其由來和問題的長期存在性,筆者先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中印邊境衝突的源頭-中印邊境問題!中印邊境問題的歷史由來       中印邊境的歷史性問題的根源是英國人植下的(英國人給我國埋的兩大地雷一個是香港另外一個就是中印邊界),1947年獨立建國的印度與中國的國境線問題,均來源於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史,以及大英帝國劃出的三條線:「詹森線」,「麥克馬洪線」和「馬繼業-竇訥樂線」,三條線的名字均為大英帝國官員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