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火力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軍,之後中國對於班組火力的追求一直有種火力至上的執念。然而,受限於體力,單兵的載荷終歸是有限的,而這些載荷的爆炸威力也是有限的,那如何使這些載荷取得更大威力呢?最終PF97單兵雲爆彈應運而生。
▲國產97式單兵雲爆火箭彈
在了解97式單兵雲爆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雲爆彈是個什麼東西:
雲爆彈又稱燃料空氣炸彈。與其他炸彈不同,雲爆彈的戰鬥部並不是高能炸藥,而是燃料,一般是環氧乙烷、乙烯乙炔等高揮發性易燃燃料,內部裝劑也被稱為雲爆劑。普通炸藥爆炸,都是自備氧化劑,因此無論有沒有空氣,哪怕是在真空中,炸藥也能爆炸,而雲爆彈沒有預備氧化劑,所以發揮威力更加依賴於空氣中的氧氣。
▲雲爆彈爆炸過程
雲爆彈爆炸分為兩步:
▲慢鏡頭清晰再現了第一次輕微爆炸,將雲爆劑撒向空中的場景
這種特殊的爆炸方式相比傳統炸藥,高壓作用時間長,溫度高,而且雲爆劑擴散過程中不受掩體限制,能夠有效的殺傷躲藏在堅固工事內的敵方步兵;隨後爆轟波在牆壁之間反射疊加,使得空間壓力不穩定化,撕碎敵方人員的的內臟器官,從而殺傷隱蔽和暴露的敵有生力量。
另外,雲爆彈爆炸過程中還可大量消耗周邊氧氣,造成一個大面積缺氧環境,就算工事修的再好,也頂不住沒有氧氣啊,特別是在本來就氧氣稀少的高原地區,窒息效果更加顯著。特別是在封閉空間內效果拔群,如果在空曠的室外就要大打折扣了。
▲雲爆火箭彈是對付工事掩體的利器
雲爆彈誕生於越南戰場,第一批投入實戰的雲爆彈是美國的BLU-55和BLU-82。
▲被直升機吊裝的BLU-82
BLU-82該炸彈外形短粗,彈體像大鐵桶,彈頭為圓錐形,前端裝有引信管,重量6800公斤,只能用重型直升機或運輸機來運送和投擲。
▲雲爆彈的衝擊波效果
後來為方便投擲,美軍又研製了細長鑽地型的重型雲爆彈GBU-43,美國給其取名為「炸彈之母」。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也多次使用「炸彈之母」摧毀了大批雷場和地下工事,巨大的蘑菇雲還給敵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炸彈之母投擲過程
似乎是故意要和「炸彈之母」較勁,俄羅斯開發了ATBIP燃料空氣炸彈,其體積小於GBU-43,但爆炸當量要大得多,破壞力相當於8.8萬磅(約40噸)TNT,大約是「炸彈之母」的四倍,爆炸半徑也比GBU-43多出一倍,俄羅斯驕傲地稱其為「炸彈之父」。
▲這威力,僅次於核武器了
在美俄拼命將雲爆彈越做越大時,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將雲爆彈做成了單兵可攜帶的火箭彈,就是97式單兵雲爆火箭。
▲兄弟,對狙嗎?
中國PF97式單兵雲爆火箭是俄羅斯「什米爾-2」單兵雲爆彈的中國版本,其本身大炸比的原本屬性,威力十分恐怖,對有生目標殺傷範圍達50平米。而且PF97是一種一次性火箭彈,打完就扔不佔編制,人手一具,不要太好用。
早期的二代雲爆彈雲爆劑擴散時會受到溼度,空氣密度以及空氣壓力的影響,所以潮溼氣候或大風氣候中,二代雲爆彈的擴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影響爆炸性能。
▲二代雲爆彈原理類似煤氣洩漏爆炸,威力雖大,但受環境影響較大
而97式雲爆彈採用了一種邊拋灑雲爆劑邊爆炸的方式。而且在雲爆劑中添加了鎂粉和鋁粉等高溫反應速度較慢的特殊金屬,除非天降大雨,否則潮溼環境和大風天氣都很難影響三代雲爆彈的爆轟反應。另外,97式雲爆彈還有攻堅彈頭,可以鑽入工事或輕型裝甲車輛後爆炸,效果更好。
對於有著密集地堡工事掩護的步兵,傳統打擊方式很難很難奏效,就算召喚遠程炮火和空中力量來洗地,也往往存在死角和漏網之魚。這時候就要祭出雲爆彈這種不講理的打法了,無論地堡多堅固,步兵戰術多好,槍械多先進,直接一串雲爆彈過去,對方就只有跪的份了。
曾幾何時,中解放軍的先輩們面對堅固混凝土工事,要麼用身體堵搶眼,要麼手託炸藥包炸碉堡,可歌可泣,但武器的差距實在令人痛心。單兵雲爆彈的加入,使中國單兵擁有了遠距離徹底清繳掩體內敵人的能力。
RPG神教名言要改改了:世界上沒有一發單兵雲爆彈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兩發!
-END-
來源:軍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