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最奇葩的一種軍銜:「中將加上將」銜,是什麼級別?權力多大

2021-02-13 滿滿書香

國民黨軍在大陸時期推行過兩次軍銜制度,到解放戰爭期間,國軍各軍師旅長、兵團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司令等高級將領均配有相應的將官軍銜。而在國軍部隊的各種高級軍銜中,最特別而又不好理解的一種,當屬「中將加上將」。到底是中將,還是上將?職權有多大?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軍銜。

這一軍銜名義上仍屬於中將,但實際可被理解為國民黨上將的「入門款」,也就是準上將。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的上將陣營有4種細分。第一種是特級上將,就一個人;第二種為一級上將,都是早期各派系大佬,如李宗仁、閻錫山、程潛等,或中央軍的元老級人物、參謀總長級將領;第三種是二級上將,多為實力或者資歷稍遜的地方軍閥,如傅作義、劉文輝、鄧錫侯,再加上資歷較深的中央系名將如劉峙、湯恩伯等;最後就是中將加上將,和二級上將一樣佩三星肩章,享受二級上將待遇,只是聽起來比較拗口。

之所以出現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軍銜,主要原因是國民黨實行的上將名額限額制,導致一部分高級將領無法及時從普通的中將軍銜獲得晉升。國軍有接近1000名中將,但到了這一級基本就是瓶頸,連杜聿明這樣多次擔任戰區長官的將領,到48年淮海戰役時也不過是個中將,最後當了俘虜。所以不管實力多強,再往上只好先掛一個中將加上將之名,享二級上將之實。一旦正規上將員額開缺(比如有人病故),再補為二級上將。

這一軍銜的職權有多大,也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軍銜就不是一種職務,而更多是軍隊內資歷、地位的象徵,只能對職務進行大致匹配。有的軍權在握,未必軍銜高,因為資歷不夠深;而有一些軍銜是為了拉攏地方軍閥派系才授予的,實際獲得軍銜者軍權、職務十分有限。大陸時期的「中將加上將」,權力最高的將領非一人莫屬,就是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西北最高軍政長官)胡宗南。此人是黃埔學生身份出身的國軍將領中,唯一一個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就獲得「中加上」軍銜的人。眾所周知胡宗南是老蔣的愛將,國民黨在大陸作戰時有四大剿總,如果有第五個,那就是西北王胡宗南統率的西北國民黨中央軍集團,總兵力高達24萬人,相當於一個集團軍群。而在抗戰兵力巔峰期,胡宗南麾下甚至有接近50萬人,是國軍最重要的軍事集團之一。

當然,也有一些中將加上將軍銜的獲得者,真實地位遠不如胡宗南這種黃埔嫡系。比如川軍系統的王陵基,此人在解放戰爭後期被俘,後來死在了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論軍權,即便在川軍當中他也不是楊森、劉湘、鄧錫侯這種能獨當一面的角色。但是資格老,蔣為了平衡派系,王陵基在解放前是國民黨中將加上將軍銜,手下並沒有多少部隊。作為地方大佬,也不是所有的中將加上將都像王陵基這樣有名無實,西北彪悍軍閥馬步芳,也是匹配這一軍銜。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薦:  

1955年授銜時,此人沒有任何職務,為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我軍唯一被授銜5次的傳奇將軍,38年間,從上尉晉升至上將軍銜

55年授銜時,軍委讓他自己填寫軍銜,他寫下「中將」,領導卻不滿意

相關焦點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銜只是上校?
    以上校軍銜幹了一年中將的活,與國軍將官多如牛毛的印象確實相去甚遠,這又是為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國軍的軍銜制度說起。1935年初,何應欽提出「陸軍官階過濫,殊非尊重名器之道」,建議減少上將名額,一部分上將改敘中將。3月,新的軍銜等級表頒布,在級別上基本沿用了之前的6等16級制度,只是將上將改為一級上將、二級上將,另設特級上將。
  • 民國時期的軍銜,出現世界上唯一的中將加上將銜
    比如說高級軍官方面,將官分為了三個等級:上將、中將、少將。這其中級別最高的是上將軍銜,相當於元帥。上將軍銜在十八世紀時曾用於俄國,當時其軍隊最高統帥授上將軍銜,號令三軍。而在一戰後,美國也開始使用這種設計,比如說潘興就在戰爭結束後獲得了五星上將的至高榮譽。北洋政府時期的時候,一開始高級軍官並不多,上將更是少之又少。
  • 國軍最「泛濫」的一個軍銜:從師長軍長到副總司令,都可以叫這個
    但是關於高層軍官的軍銜,實際具體執行起來卻非常泛濫,甚至讓人覺得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其中一個軍銜,用得非常普遍,在國民黨軍中的職務跨度極大。這個軍銜就是「中將」了。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民國時期的軍銜,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
    比如說高級軍官方面,將官分為了三個等級:上將、中將、少將。這其中級別最高的是上將軍銜,相當於元帥。上將軍銜在十八世紀時曾用於俄國,當時其軍隊最高統帥授上將軍銜,號令三軍。而在一戰後,美國也開始使用這種設計,比如說潘興就在戰爭結束後獲得了五星上將的至高榮譽。北洋政府時期的時候,一開始高級軍官並不多,上將更是少之又少。
  • 四五十年代,國軍中將軍銜跟我軍中將比,哪一個對應的軍權更大?
    如果以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銜和建國後的解放軍軍銜進行類比,哪個軍銜對應的職務更高,帶兵更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對兩軍當時的高級軍銜梳理出一個大致的對應關係。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將官軍銜,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和少將(其實中將往上還有一級叫中將加上將,暫且不提);解放軍55年高級軍銜依次為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
  • 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有個軍銜是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
    文/青山獨往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其中一軍銜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軍銜制度在我國已經有些年頭了,古代的時候,將領雖然沒有軍銜,但是等級制度森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建立了新式軍隊,沿用西方標準進行軍銜設計。
  • 中國5大銜級:軍銜、警銜、海關銜、外交銜,第5與你息息相關
    軍銜。中國的軍銜制度借鑑自西方,又有著中國自己鮮明的特色。不過如今「元帥」和「大將」這樣的軍銜已經被取消,發展成3等10級的軍銜制。最高的軍銜,就是將官中的「上將」軍銜,晉升標準極其嚴格,接下來就是中將和少將,同樣是幾十萬人中挑一,除此以外還有4個校官和3個尉官軍銜。
  • 王耀武讓軍銜事件,看看民國時期軍銜制的尷尬虛銜歷史
    王耀武是在1945年2月敘任陸軍中將的,我們知道在國民黨軍中上將是最高軍銜,其中又分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而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陳誠、李宗仁、馮玉祥這些都是一級上將,由此可以看出上將在國軍的地位。
  • 科普:宋仲基大尉是什麼級別的軍銜?和韓國特種兵相比,中國特種兵都是什麼樣的呢?
    最近太陽的後裔真的是火得不要不要多少妹子醉倒在基哥的懷裡,每撩必中那麼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的大尉柳時鎮到底是什麼樣級別的軍銜
  • 科普:中國的軍銜制裡有沒有特級上將?最高軍銜是什麼?你知道嗎
    現在的中國是沒有特級上將的。目前最高軍銜為上將。那麼特級上將是指什麼呢?特級上將是軍銜體系中的最高等級,一般授予一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另有中華民國的特級上將、納粹德國的帝國元帥、法西斯義大利的最高帝國元帥。美國在1903年授予喬治·杜威的海軍特級上將,1919年授予約翰·潘興和1976年追授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美利堅合眾國特級上將軍銜均可以視為大元帥。
  • 中國解放軍軍銜等級
    中國解放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在很多人看來,中國解放軍的軍銜制度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很多人都無法分辨出軍人具體的軍銜到底是什麼?從而產生困惑。那麼中國解放軍的軍銜等級是如何劃分的?中國解放軍軍銜是怎樣晉升的?
  • 美軍真有「六星上將」軍銜嗎?詳解美國特級上將的產生和肩章樣式
    美國軍隊的特級上將軍銜,主要是給開國元勳頒授的一種榮譽,迄今也只有三人獲得,分別是美國首任總統、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遠徵軍總司令潘興以及美西戰爭時期的海軍將領杜威,並且這三個人的軍銜名稱還不一樣,所以才說是「專人專屬」。
  • 陸軍「中將軍銜」, 可以轉授海軍「上將軍銜」嗎?有講究麼
    大家都知道,軍銜是有軍種的。按照常理來說,陸軍中將正常晉升是陸軍上將軍銜。不過,也有這種情況出現,即本該授陸軍上將的陸軍中將,轉授海軍上將。這樣的安排是為什麼呢?
  • 中國解放軍級別、職務、軍銜等對應關係一覽
    軍委主席級:不授予軍銜軍委副主席級:為上將軍軍委委員級:為上將軍銜正大軍區級:首長為上將或中將軍銜
  • 【軍改】軍銜主導的職務等級,你知道是要怎麼改嗎?
    因此,這些國家的將官軍銜實際上大多為少將至上將三級。一些中、小國家,將官等級少,有的以中將、少將或準將為最高軍銜。拉美一些小國,如厄瓜多、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的將官只有一級,就叫「將軍」。有些國家將官的銜稱比較特殊,如日本的將官稱「將一」、「將二」、「將補」,通常譯為上將、中將、少將。
  • 奇聞:解放軍元帥、大將、上將、中將等是何行政級別,待遇有哪些不同?
    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區別到底在哪?待遇又有何不同?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也著手推行軍銜制度。
  • 1988年授予軍銜時,「七大軍區」政委都被授予什麼銜?誰是上將
    前面一篇文章介紹了1988年恢復軍銜制的時候,北京軍區、南京軍區、成都軍區、蘭州軍區、廣州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等七大軍區司令員的有關情況,現在繼續為大家介紹一下1988年的時候七大軍區政治委員的有關情況,他們在1988年的時候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誰後來的成就最大呢?
  • 美軍特有軍銜——五星上將
    另外,當時盟軍統帥部內的地位和權力主要依據軍銜高低來確定,而在此前的美國軍銜體系中,永久性最高軍銜只是三星中將,四星上將只是臨時軍銜,因此美國將軍與其他國家的將軍相比,顯然會落後。  於是,美國參議院於1944年12月11日通過了眾議院的一項法案,同意批准總統任命4名「陸軍五星上將」和4名「海軍五星上將」,同時規定,美軍的五星上將只在戰時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