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蘇裡艦共有3座16英吋(406毫米)50倍徑三聯裝背負式主炮塔。兩座在艦艏,一座在艦艉。9門巨炮均獨立運作,每根炮管重達108噸,長20.3米. 作戰時,由側面發射,艦身可保持不動, 因為每門大炮都設有緩衝器(圖中所示炮管與炮塔連結的黑色橡膠防護圈內部), 可讓炮管退縮1.2米, 從而吸收後座力.
炮塔共六層,分別是炮塔戰鬥室丶旋轉盤丶動力室丶上供彈室丶下供彈室和供藥包室. 炮塔旋轉時,六層一起轉動.旋轉部分重1730噸.炮塔由77 - 110名官兵操縱,平均96人。
戰鬥室配備一名炮塔長(Turret Officer),一名炮長 (Petty Officer),以及21名艦員. 每個炮塔裝備一臺基線長13.5米的光學測距儀,以及計算設備和裝填機電機. 裝填機為鏈式結構,電機功率60馬力,超負荷功率為108馬力.
動力室有4名艦員,安裝有1臺功率為300馬力(超負荷可達540馬力)的迴旋電動機, 使迴旋可達4度/秒,可做300度的旋轉,向左向右各150度。俯仰電機為60馬力,炮管俯仰可達12度/秒,可做負2度至正45度俯仰.
上下供彈室由旋轉儲彈盤,揚彈機,固定儲彈室三部分組成。每層由1名供彈室長和15名艦員負責.旋轉儲彈盤可儲彈76發,固定儲彈室裝有140發.兩層供彈室配有3臺輸彈機,輸彈速度可達3發/分鐘,動作有三行程(從上供彈室)和四行程(從下供彈室).
供藥包室有1名室長和18名艦員. 供藥人員打開旋轉門,取出六個絹制發射藥包(每個50公斤),送入連接炮塔的藥包輸送機(100馬力電動機和油壓設備),一個行程即可提升到戰鬥室的裝填處。
傳送藥包的同時,上層的供彈室人員操縱轉盤上的炮彈至揚彈機的位置,用繩索將炮彈拉入揚彈機。揚彈機將炮彈垂直向上送入炮塔戰鬥室內一個可摺疊的中繼盤 (Spanning Tray,又稱cradle)中。炮管同時從發射仰角回到裝彈仰角(五度仰角),炮長打開炮閂 ,抹淨炮閂的炮藥燃燒殘跡,檢視炮膛,然後用手勢指示中繼盤操作手(Cradle Operator) 將中繼盤伸出。垂直的炮彈因此放平,對準打開的炮膛。操作手接著啟動鏈式推彈裝置將炮彈推入炮膛,隨後收回推彈裝置。操作手又啟動開關,將藥包輸送機門打開。炮長和助手將六個發射藥包分兩次滾入中繼盤,再指示操作手啟動推彈裝置將藥包緩緩推入炮膛內,隨後收回中繼盤。炮長關上炮閂,把信號指示器轉到「準備就緒」 (READY) 的位置通知炮塔長和火控室隨時發射。富有經驗的艦員可以在 30 秒內發射一枚炮彈。
炮塔配備兩種不同的炮彈:
穿甲彈重達1225公斤,內含18公斤炸藥。可擊穿43公分厚的裝甲,亦可擊穿9公尺厚的鋼筋水泥層.
高爆彈重達862公斤,內含69公斤炸藥。能造成直徑15米,深6米的彈坑,其衝擊波能震死處於275米內的生物.
在二戰和韓戰時期,每顆炮彈的造價大約1352美元。
炮彈以每秒820公尺的速度飛行,準確射程可達37 公裡,在91秒內命中目標。
炮塔炮彈儲存量: 1號炮塔: 390 2號炮塔: 460 3號炮塔: 370 總數: 1220
炮塔正面裝甲495毫米,側面229毫米,背面241毫米,塔頂184毫米.
炮墩 Barbettes前後295毫米,兩側439毫米
膛線損耗:
全裝藥, 發射三百發需更換炮管;
簡裝藥, 發射一千發需更換炮管.
密蘇裡艦的炮管曾經在1954年1月至3月間更換過一次.
密蘇裡號紀念館協會是非營利單位,是由美國海軍選派來做密蘇裡號的守護使者。紀念館所有的門票與活動收入全都為戰艦的保存與維修。協會的目標,是讓這艘歷史名艦可以永遠飄浮在珍珠港內,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歷史遺址。
感謝您一起和我們共創密蘇裡號歷史!
點擊下方「進入紀念館官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