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蘇裡號戰列艦406毫米巨炮

2021-02-15 密蘇裡號戰艦紀念館

密蘇裡艦共有3座16英吋(406毫米)50倍徑三聯裝背負式主炮塔。兩座在艦艏,一座在艦艉。9門巨炮均獨立運作,每根炮管重達108噸,長20.3米. 作戰時,由側面發射,艦身可保持不動, 因為每門大炮都設有緩衝器(圖中所示炮管與炮塔連結的黑色橡膠防護圈內部), 可讓炮管退縮1.2米, 從而吸收後座力.

炮塔共六層,分別是炮塔戰鬥室丶旋轉盤丶動力室丶上供彈室丶下供彈室和供藥包室. 炮塔旋轉時,六層一起轉動.旋轉部分重1730噸.炮塔由77 - 110名官兵操縱,平均96人。

戰鬥室配備一名炮塔長(Turret Officer),一名炮長 (Petty Officer),以及21名艦員. 每個炮塔裝備一臺基線長13.5米的光學測距儀,以及計算設備和裝填機電機. 裝填機為鏈式結構,電機功率60馬力,超負荷功率為108馬力.

動力室有4名艦員,安裝有1臺功率為300馬力(超負荷可達540馬力)的迴旋電動機, 使迴旋可達4度/秒,可做300度的旋轉,向左向右各150度。俯仰電機為60馬力,炮管俯仰可達12度/秒,可做負2度至正45度俯仰.

上下供彈室由旋轉儲彈盤,揚彈機,固定儲彈室三部分組成。每層由1名供彈室長和15名艦員負責.旋轉儲彈盤可儲彈76發,固定儲彈室裝有140發.兩層供彈室配有3臺輸彈機,輸彈速度可達3發/分鐘,動作有三行程(從上供彈室)和四行程(從下供彈室).

供藥包室有1名室長和18名艦員. 供藥人員打開旋轉門,取出六個絹制發射藥包(每個50公斤),送入連接炮塔的藥包輸送機(100馬力電動機和油壓設備),一個行程即可提升到戰鬥室的裝填處。

傳送藥包的同時,上層的供彈室人員操縱轉盤上的炮彈至揚彈機的位置,用繩索將炮彈拉入揚彈機。揚彈機將炮彈垂直向上送入炮塔戰鬥室內一個可摺疊的中繼盤 (Spanning Tray,又稱cradle)中。炮管同時從發射仰角回到裝彈仰角(五度仰角),炮長打開炮閂 ,抹淨炮閂的炮藥燃燒殘跡,檢視炮膛,然後用手勢指示中繼盤操作手(Cradle Operator) 將中繼盤伸出。垂直的炮彈因此放平,對準打開的炮膛。操作手接著啟動鏈式推彈裝置將炮彈推入炮膛,隨後收回推彈裝置。操作手又啟動開關,將藥包輸送機門打開。炮長和助手將六個發射藥包分兩次滾入中繼盤,再指示操作手啟動推彈裝置將藥包緩緩推入炮膛內,隨後收回中繼盤。炮長關上炮閂,把信號指示器轉到「準備就緒」 (READY) 的位置通知炮塔長和火控室隨時發射。富有經驗的艦員可以在 30 秒內發射一枚炮彈。

炮塔配備兩種不同的炮彈:

 穿甲彈重達1225公斤,內含18公斤炸藥。可擊穿43公分厚的裝甲,亦可擊穿9公尺厚的鋼筋水泥層.

 高爆彈重達862公斤,內含69公斤炸藥。能造成直徑15米,深6米的彈坑,其衝擊波能震死處於275米內的生物.

 在二戰和韓戰時期,每顆炮彈的造價大約1352美元。

 炮彈以每秒820公尺的速度飛行,準確射程可達37 公裡,在91秒內命中目標。

炮塔炮彈儲存量: 1號炮塔: 390     2號炮塔: 460    3號炮塔: 370   總數: 1220

炮塔正面裝甲495毫米,側面229毫米,背面241毫米,塔頂184毫米.

炮墩 Barbettes前後295毫米,兩側439毫米

膛線損耗:

 全裝藥, 發射三百發需更換炮管;

 簡裝藥, 發射一千發需更換炮管.

 密蘇裡艦的炮管曾經在1954年1月至3月間更換過一次.

密蘇裡號紀念館協會是非營利單位,是由美國海軍選派來做密蘇裡號的守護使者。紀念館所有的門票與活動收入全都為戰艦的保存與維修。協會的目標,是讓這艘歷史名艦可以永遠飄浮在珍珠港內,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歷史遺址。

感謝您一起和我們共創密蘇裡號歷史!

點擊下方「進入紀念館官網」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巨炮為王的天下, 依阿華級戰列艦,訴說406毫米巨炮的興衰
    「密蘇裡」號戰列艦,一般是指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該艦是美國最後建造,最後退役的一艘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迅速趕赴朝鮮海域用火炮阻擋志願軍進攻,掩護聯合國軍在興南的撤退。伊拉克戰爭期間,1991年2月4日凌晨,「密蘇裡」號戰列艦,用9門406毫米大炮將伊軍的指揮中樞、彈藥庫、炮陣地、飛彈陣地、雷達站等予以破壞,給多國地面進攻部隊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 衣阿華級戰列艦 大艦巨炮名不虛傳
    1936年美、英、法三國籤訂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356毫米。由於日本、義大利未籤訂該條約,1938年6月美、英、法三國將對戰列艦的限制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增加到45000噸,火炮口徑增大到406mm。
  • 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海上無敵戰士
    1944年6月11日,他正式以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之名開始服役,服役超過半世紀,是二戰中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建造時標準排水量45000噸,滿載排水量52000噸,長270.4米,最寬處33米。最大航速33節,當航速12節時續航力為l-5萬海裡。全艦裝甲防護,一般部位厚150毫米,重要部位達400毫米,是戰後世界上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
  • 二戰見證:「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這艘1944年6月1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艦上動力裝置由8座鍋爐和4臺汽輪機組成,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最大航速33節,當航速12節時續航力為l—5萬海裡。全艦通體有裝甲防護,一般部位厚150毫米,重要部位達400毫米,是戰後世界上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
  • 科普帖——密蘇裡號戰列艦
    11日,大批日軍自殺飛機圍攻在九州以南海域作戰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其中一架「零」式戰鬥機緊貼著海面,衝破層層彈幕,擊中密蘇裡號的右舷3號127毫米炮塔後方6米處的舷側甲板。該機爆炸後引發大火,右側機翼還飛落到前甲板上。艦上的損害管制隊員迅速將大火撲滅。由於被撞擊處裝甲較厚,密蘇裡號僅受輕傷。5天後,密蘇裡號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神風」特攻隊襲擊。在激戰中,密蘇裡號擊落一架、擊傷兩架自殺飛機。
  • 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一艘戰列艦主甲板上舉行,而這艘戰列艦因此而聞名於世。    這艘戰列艦就是茶泡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
  • 國防雲之密蘇裡號戰列艦
    2012年,好萊塢科幻大片《超級戰艦》在全球熱映。1944年1月29日,哈利 ∙ 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 ∙ 杜魯門,為密蘇裡號戰艦主持了下水和命名儀式。 1944年6月11日,密蘇裡號加入太平洋艦隊,正式服役。 密蘇裡號是第四艘完成建設的依阿華戰列艦,為了能夠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重新設計了艦體,最大寬度被限制為33米,而艦體長度和吃水則被加大。
  • 勝利的見證者——密蘇裡號戰列艦
    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密蘇裡號因此而聞名於世。1999年,密蘇裡號戰艦作為博物館艦,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島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
  • 【講堂440期】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文|老白440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在一戰中爆發的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
  • 「大艦巨炮,遠程打擊」丨衣阿華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列艦的建造達到最高峰,先後出現了數艘非常著名的戰列艦,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日本「大和號」戰列艦以及美國「衣阿華號」戰列艦,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它們中的其中一艘「衣阿華號」戰列艦,它也是《戰艦聯盟》中威力最大的戰艦之一。
  • 講堂特刊 | 大艦巨炮製勝主義理論巔峰代表作,英國羅德尼號戰列艦
    ▲講堂特刊視頻發展過程和參數羅德尼號戰列艦發展於大艦巨炮製勝主義理論佔據歷史頂點的時期,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德蘭海戰的爆發,這場海戰發生於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大海戰,這是有史以來參戰兵力最多、一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艦隊主力的決戰
  • 唯一被敵人戰列艦擊中:406毫米艦炮的美軍戰列艦
    460毫米艦炮第一炮和最後一炮的美軍戰列艦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首艦南達科他號於1939年,共四艘(南達科他號、印第安納號、麻薩諸塞號和阿拉巴馬號),全部於1942年服役,1942年11月8日的「火炬行動」中,3號艦麻薩諸塞號與尚未完工的,法國讓·巴爾號戰列艦展開炮戰,命中對方5發406毫米炮彈,這是二戰中美國戰列艦的406毫米主炮第一使用。
  • 「密蘇裡」號戰列艦建造時代背景,及其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過程
    1936年美國、英國、法國籤訂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356毫米。由於日本、義大利未籤訂該條約,1938年6月美國、英國、法國將對戰列艦的限制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增加到45000噸,火炮口徑增大到406毫米。
  • 二戰結束後,剩下大量戰列艦炮彈,為何不改成航彈繼續使用?
    愛荷華號戰艦眾所周知,在二戰中,戰列艦是強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其優先度甚至一度超過航空母艦。
  • 戰列艦三國志 -「華盛頓」號(上)
    1945年駛向日本的「密蘇裡」號艦橋視角在戰列艦原教旨主義者眼中,大艦巨炮對轟才能算真正的艦隊決戰。海軍上將屹立艦橋,巨炮厚甲,幾萬碼外齊射,彈著水柱林立……這是一幅橫刀立馬、縱橫沙場般的恢弘畫面,也充滿了古代上將對決惡鬥百合的悲壯英雄氣概,怎能不讓男兒熱血沸騰。
  • 軍事|超級戰艦密蘇裡號的傳奇生涯: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歷史航跡
    在密蘇裡號之後,美國再也沒有一艘戰列艦下水完工。因而,密蘇裡號便成為美國戰列艦發展史的收官之作,曾經輝煌一時的巨艦大炮時代由此落下帷幕,令人不勝唏噓。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準,密蘇裡號堪稱重火力和高航速結合的先進戰列艦。 在防護方面,密蘇裡號採用「重點防護」(All or Nothing)式裝甲布置,側舷的主裝甲帶厚度為307毫米,呈19度內傾,可以在18000-30000碼(16-27公裡)的距離內抵禦406毫米45倍口徑火炮的轟擊。
  • 美國海軍紀念「密蘇裡」號服役75周年,該級艦如今哪國能造?
    「密蘇裡」號戰列艦(BB-63)是美國「衣阿華」級的三號艦,由於四號艦「威斯康星」號(BB-64)比它提前兩個月建成服役,使得「密蘇裡」號成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的,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1992年3月31日,「密蘇裡」號(BB-63)永久退役,1998年5月4日,美國海軍將這艘歷史名艦捐贈給了位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的密蘇裡號戰列艦紀念協會。
  • 日本超級戰列艦「武藏」號覆滅記
    1937年日本國會批准建造兩艘超級戰列艦的預算案,並將其稱為「第一號艦」和「第二號艦」。日本海軍希望這兩艘戰列艦具備以一艘對抗兩艘英美條約戰列艦的能力。        1938年3月29日,舊日本海軍開始在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建造「第二號艦『武藏』」。
  • 戰列艦的最後對決:7艘一戰老式戰列艦,406毫米艦炮齊射
    ,並不是那些二戰中最強大戰列艦之間的決戰,反而是一些老式戰列艦完成的。1944年10月24日的蘇裡高海峽,美國戰列艦編隊與日本戰列艦爆發了二戰中少有的戰列艦炮戰,雙方共計有8艘戰列艦,其中日本只有2艘山城號和扶桑號,同屬於扶桑級戰列艦,而美國這邊共有6艘戰列艦:西維吉尼亞號、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馬裡蘭號、密西西比號和賓夕法尼亞號,其中最為強大的是西維吉尼亞號,該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406毫米,為前後甲板各兩座雙聯裝主炮塔布置方式,水線裝甲最厚處達到343
  • 大和級戰列艦有剋星?蒙大拿: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1938年,當蒙大拿級開始設計時,美國海軍得到情報,日本海軍新建兩艘裝備16英寸主炮(406毫米)的戰列艦,並計劃續建2艘。此後數年間,美國人始終認為大和級是一款加強型條約戰列艦而已,直到1944年才得知日本人為大和級裝備了460毫米巨炮,而美國海軍切實掌握大和級的性能情報已經是1944年底到1945年初的事情了。由此可見,蒙大拿級不可能以大和級的性能為參照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