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為爭奪一塊土地爆發戰爭,打到一半才想起來:土地是中國的

2021-12-25 漢王武帝

兩國為爭奪一塊土地爆發戰爭,打到一半突然想起來:土地是中國的當契訶夫人生走到終點時,他也許會想到14年前的那個夏天。在那個夏天,他從莫斯科一路輾轉,橫穿西伯利亞,最終到達了俄羅斯人心中的人間地獄薩哈林。

在薩哈林生活的三個月裡,他前面30年的人生觀被徹底改變,社會的虛偽溫情被殘酷的現實所刺穿。苦役的種種慘狀讓他不禁想要寫些什麼。

次年,《薩哈林遊記》面世,薩哈林島從此成為了沙俄黑暗政治的代名詞,代表了一代俄羅斯人的傷痛。

不過,契訶夫估計也沒想到,他筆下的薩哈林島,不僅僅是一代人的傷痛,更是三個國家人民的心中柔軟之地。薩哈林島還有兩個廣為人知的別稱:庫頁島與樺太島。

庫頁島往事

庫頁島位於我國東北部,面積約等於海南島+臺灣島的總和,是我國歷史上統治過的最大島嶼。島上目前尚有五十萬人左右常住,大多是俄羅斯移民。現在,這座島嶼屬於俄羅斯。

對於中國人而言,庫頁島不僅僅是作為契訶夫筆下的人間地獄,它所代表的,是我國最不堪回憶、不堪忍受的那段往事。

讓這座寶島割裂出去的罪魁禍首,是「我大清」最無能的蠹蟲之一,民族絕對的罪人——奕山。

說起奕山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有一股熟悉的感覺,但凡在歷史書上看到他,那麼記載的事情一定就是壞事了。

他的人生經歷,包括但不限於:廣州城裡欺上瞞下,與英國人籤下《廣州條約》;在伊犁看見俄國人就兩股戰戰,籤下了《璦琿條約》。

前者讓英國人看見了清政府的無能,極大程度上刺激了英國人侵略的野心。後者割地賠款,用國家的土地滿足敵人的胃口,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就是通過了《璦琿條約》,沙皇俄國獲得了庫頁島名義上的法理。從我們現在的視角和資料來看,這是沙俄謀劃了幾十年的一場陰謀。

就怕賊惦記

就像耶路撒冷之於西方人,不凍港就是俄羅斯人心中耶路撒冷的代名詞。從伊凡雷帝到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人為了一座不凍港,經常同周邊的幾個國家打出狗腦子。

當一座資源豐富,面積廣闊的大島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有什麼理由不心動呢?

從1805年開始,俄國人就開始謀劃侵略庫頁島的計劃。在康熙時期,他們被雅克薩之戰止步於黑龍江流域。但道光時期,英國人動手之後清朝的軟弱被列強所看破。就此,俄國人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在獲取庫頁島之後,俄國人開始了建設。他們將國內的眾多農奴、罪犯流放到庫頁島上,用這些人作為建設的主力軍,可謂是便宜又好用。就此,庫頁島從中國人的寶島,成為了俄國人口中的苦寒地獄。

但俄國人沒有想到,他們不是唯一惦記著庫頁島的國家。在庫頁島的旁邊,還有一個賊在惦記著這片廣闊的土地。這個賊,就是日本人。

日俄戰爭之打出狗腦子

對於原本的日本而言,庫頁島並不是一塊好的土地。同旁邊的鄰國朝鮮相比,庫頁島沒有多少勞動人口,也沒啥被開發的土地,為了搶這麼一片窮地方跟清國開戰,那不是腦袋出問題了嗎?

但時間來到近代。經過俄國人的開發,庫頁島的情況已經大有改善,甚至島上還發現了石油等珍貴資源。

經過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日本逐漸強大了起來,有了軍事上的底氣。寶地就在海的那邊,清朝人軟弱無力,憑什麼沙俄碰的,日本就碰不得?

懷揣著這個思想,日本政府決定同沙俄碰一碰。1904年,日本率先對沙皇俄國開戰,奇襲旅順。經過一年戰爭,日本人驚喜地發現,沙俄其實也是個紙老虎。就這樣,日本通過一紙合約,以北緯50°為界,得到了半邊庫頁島。

在和沙俄分島而治之後,日本採取了和沙俄一樣的政策,向島上派出移民。這些移民以罪犯為主,參與日本企業在庫頁島的開發工作。

這兩個大帝國開心了,那麼島上的原住民是什麼感覺呢?這些原住民經歷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沙俄與日本統治下的庫頁島人的生活水平,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他們比黑奴還慘。

在庫頁島被割裂之前,島上的原住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用島上的特產去換取其他必需的生活資料。但在俄國人和日本人的眼中,他們不是人類,只是一群牲畜。

牲畜和人類,是不同待遇的。人可以虐待但不能殺,牲畜不但可以虐待還可以殺人。

就這樣,原住民不僅受到了殖民者的奴役,還時常會經受生命危險。夜晚來到時,如果大山外傳來了哥薩克人的馬蹄聲,那麼一個部落就必須遷移到大山更深的地方。如果不這麼做,那麼他們的下場比黑奴還要慘。

對於俄國高層和日本高層而言,庫頁島的最大作用是島上的資源以及島本身的軍事價值,人在島上生活得咋樣是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在這種背景下,庫頁島簡直就是一個會使用現代科技的原始社會。島上的人只看武力說話,除此之外的東西壓根別談。

日本的傷痛

當時間來到了1918年,日本人已經將全島收於囊中。在1942年,日本內務省更是直接將庫頁島劃分到內務省範圍。

但隨著二戰的進行,蘇聯從德國的閃擊戰中甦醒過來,美國在數千裡外對日本迎頭痛擊。日本逐漸失去了對庫頁島的控制力。

最後,日本對庫頁島的統治,在蘇軍八月風暴的鐵拳之下粉碎成渣。在《舊金山條約》中,日本人灰頭土臉地放棄了對庫頁島的主權。自此,庫頁島重新被蘇聯統治,一直延續至今。

作為日本、俄羅斯、中國三國的交界之處,庫頁島在近代飽受磨難,島上的原住民更是消失殆盡。

對於中國人而言,庫頁島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的縮影。身為大國,無力抵抗外國侵略,甚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兩個國家爭奪本國領土,這是奇恥大辱。

對於日本人而言,庫頁島象徵了他們最輝煌的時刻,雖然這一切已經隨著軍國主義的破滅而成為泡影,但所謂賊心不死,時至今日,還有很多日本人會前往北海道對著庫頁島隔海而泣。

而最終佔據了庫頁島的俄國人,也沒有好的結果。國內經濟的萎靡導致了庫頁島上的俄羅斯人不得不選擇新的出路,他們離開家鄉,前往新的城市生活。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對土地痴迷的國家,六年增加五十萬土地,歐洲四十五萬中國五萬
    一次大戰後,波蘭復國成功,趁著協約國幹涉俄國內戰,奪取了這片土地。蘇俄打算用武力奪回,但沒有成功,反而成就了波蘭軍隊的赫赫威名。不過,波蘭人也因此自信心爆棚,明明夾在蘇德兩個大國之間,戰略態勢極差,卻兩面樹敵想一個單挑兩個。 二戰爆發初始,蘇德達成互不侵犯的秘密協議。
  • 日本史上的「奇恥大辱」事件:被迫把一塊土地還給中國
    日俄恩怨之:日本史上的「奇恥大辱」事件:被迫把一塊土地還給中國
  • 飛地:飛而不離的土地
    與飛來峰類似,飛地看上去也像一塊土地「從天而降」,主要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但它的形成原因遠比飛來峰要複雜。最大的印度飛地當中有一塊孟加拉飛地,這塊孟加拉飛地當中又有一塊面積不到一公頃的印度飛地。受飛地影響,居住在裡面的居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長期受到制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印孟兩國進行162塊飛地的領土交換,當地居民可自由選擇國籍。雙方此舉為釐清困擾印孟數十年的飛地歸屬問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更讓凝聚在南亞次大陸一段長達300年的恩怨最終得以化解。
  • 趙萱|重建領土觀:東耶路撒冷的領土/土地爭奪 ——批判地緣政治視角下的巴以衝突*
    在這一邏輯下,領土衝突往往以日常生活中的土地爭奪的形式體現,在更少的暴力衝突下卻包含著更為豐富的政治技術展演;同樣,看似平常的土地爭奪也暗含著領土爭奪的意味,民族國家層面上的領土主權敘事轉化為日常土地觀念表述的一部分。猶如戰爭不僅是民族-國家的戰爭一樣[17],領土衝突也不再只是圍繞民族國家所展開的暴力關係,而是可以在多個空間維度和多個主體之間發生。
  • 印巴戰爭,一觸即發,究竟誰想打?
    首要的一個問題是,印巴兩國之間,究竟哪一個有遂行戰爭的意願與企圖呢?簡單地說就是,哪一個想打仗哪一個不想打仗呢?  因為誰都知道,如果他們雙方都不想打仗,都反對訴諸武力,戰爭自然打不起來,甚至連衝突也都沒了。但這種情況顯然不存在,這是明擺著的道理。也就是說,他們之中有想打仗的國家。那麼,這個國家是誰呢?  回答無疑是印度。
  • 蘇聯在勝利後,大方送出了一塊土地,可卻又反悔收回來!
    文/玉濁清暨蘇聯在勝利王后,大方送出鄒了一塊土地,冉可卻又反悔收路回來在歷史高的長河中有很利多國家的盛衰索,都是有一定越歷史背景和前龐沿的
  • 在中國最無助的時刻,一國站出來:日本別想吞併中國一寸土地!
    公元1840年,廣東洋面的一聲炮響,鴉片戰爭打響了,英國人揭開了侵略中國的序幕。1840年與1856年爆發的兩次鴉片戰爭帶給中國的反思是洋務運動,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大辦洋務,學習西方的近代武器裝備,而同時期的日本,在受到列強的侵略後,他們卻進行了一場從上而下的改革,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都在大力革新,史稱「明治維新」。
  • 印度失去300平方公裡「爭議土地」的控制?中國邊防軍人站在哪,哪裡就是國境線
    在清朝以前,中國完全不了解西方的國際關係體系,但在西方列強的強迫下,中國不得不被動接受西方的國際關係體系。而所有這些主權國家、國界、邊境的概念,均來源於1648年歐洲各國們籤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618年,「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歐洲各國出於自身的利益目的紛紛捲入戰爭。數十年的戰爭使參戰各國疲敝不堪,民不聊生。
  • 詳解,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為什麼突然打起來了?
    這倆兄弟怎麼打起來了?當年的8月3日,當地村民因塔國村民堵塞了上墳道路,便切斷了通往塔方村莊的水源,由此爆發衝突,多達800人的雙方村民進行了長達數天的械鬥,最後由軍警出手才得以平息。因此,從根本上來看,此次衝突的爆發,就是民眾對資源的爭奪,以及在現實中長期的不安全感所導致的。
  • 亞歷山大一世:芬蘭,「這是我用我的軍隊徵服的土地!」(下)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37)
    這時俄國與法國兩雄在歐洲的爭霸,才是亞歷山大一世要成立芬蘭大公國的催化劑。聞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就在這俄國軍隊大肆入侵芬蘭及瑞典領土的時候,亞歷山大一世和親臣們也在加快成立「芬蘭大公國」進程。俄國軍隊的大兵壓境和沙皇的「政治安撫」,組成了一曲新的雙杆齊下的收集土地交響曲。
  • 印巴真要打起來,中國敢得罪美國支持巴基斯坦嗎?
    預測戰爭,對其中的各種偶然因素歷來無從把握,而只能就其中蘊藏的必然因素進行分析研判。預測新的印巴戰爭也是這樣,我們只能就其中基礎性的條件進行分析。首要的一個問題是,印巴兩國之間,究竟哪一個有遂行戰爭的意願與企圖呢?簡單地說就是,哪一個想打仗哪一個不想打仗呢?因為誰都知道,如果他們雙方都不想打仗,都反對訴諸武力,戰爭自然打不起來,甚至連衝突也都沒了。
  • 清朝初年把一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割給沙俄,為何不極力爭取
    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北邊和東北邊的大片土地,其實一直就沒有明確的歸屬。當年,由於蒙古族只是遊牧民族,他們走到哪兒,哪兒就是他們的土地。因此,也並沒有明確土地邊界。後來,蒙古人南下滅掉南宋,建立了元朝以後,蒙古族就從遊牧民族,變成了農耕的定居民族,他們對北邊的那大片土地,就不怎麼在意了。所以,究竟元朝北邊的邊界到哪裡,現在依然是一個未知數。明朝的時候,蒙古人被再次趕到北方。
  •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所以莽應龍大帝在1562年、1572年和1574年三徵大明雲南境內的孟養、孟拱諸地,掠走大量物資和土地。可惜此時大明尚有西北的韃靼小王子和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需要解決,因此無暇顧及西南邊事。直到公元1581年,莽應龍的兒子莽應裡上位,他將用一場場戰爭從龐大的大明手中奪走騰越八關以南的所有土地,並奠定現在的中緬邊境,而我們正要述說這一段傳奇的前因後果。
  • 聞一 :維圖斯·白令和「白令海峽」 (上)|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3)
    從白令的「發現」起,俄國的國界就延伸到了科曼多爾島,並且不斷向太平洋中推進。而現在,在科曼多爾島和阿留申群島中間就有一條俄美兩國的國界線,這條線一直向北,穿越過白令海峽。這條海洋中的國界線雖無形,但卻永恆地留存著俄國爭奪東方土地、欲與美國和歐洲列強在海洋上爭鋒試比高的活劇。
  • 以色列同時向四國開火,為吞併土地造勢,不料後院起火爆發混亂
    如今,在獲得美方的扶持下,不但吞併了巴勒斯坦大部分的土地,還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國外,強行在其他國家點燃戰火。如今,該國已經與白宮達成空襲敘利亞的協議,據公開的報導,該國軍隊已經對敘利亞實施空襲,敘利亞的彈藥庫、軍事基地、民用電站等基礎設施被該國摧毀,該國軍隊的強勢可見一斑。
  • 【特稿】EDCA或激起中國在南海大幅擴充土地
    EDCA或激起中國在南海大幅擴充土地作者:Ellen Tordesillas(譯自自由報)仍然浸淫在大理院宣布「增強防禦合作協議」(EDCA)合憲,沒必要經過參議院批准的迷幻中在他以為自己的謊言可以瞞天過海時,仙爹戈追問,美國是否會立即派遣戰鬥機及戰艦朝中國軍隊開火,賈斯敏承認,派遣軍隊必須「經過一道程序」。被逼問這個程序要多久時,賈斯敏坦承,「這個程序需時頗久」。仙爹戈作出非常現實的結論:「到那個時候,(菲律賓)船隻早沉沒了。」
  • 第三次大戰純胡扯,至少50年內打不起來
    美國,雖然被好些人批評為國際霸權主義,但其角色,不過是世界警察而已,且對吞併他國土地早就沒有了興趣。曾是美國殖民地,現處於美國自由邦地位的波多黎各,雖然其民眾被承認為美國公民,波多黎各也曾經投票願意加入美國,但美國至今都未接納其成為美國第51州。由此可見,美俄雖然嚴重對立,但形成不了軍事實力接近的對抗性軍事集團。
  • 臺獨媒體:中國鯨吞蠶食印度邊界,搶佔5200平方公裡土地.
    在此期間,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和中國進行輿論鬥狠,在接受亞洲國際新聞社採訪時表示,此類舉動是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所謂「2.5線戰爭」的說法來源於1960年代冷戰時期的美國,當時美國擔心蘇聯和中國在歐亞的威脅,提出要「在歐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同時在亞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在世界其他地區應對一場小規模地區衝突」,1+1+0.5=2.5,也就是「2.5線戰爭」。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再有就是,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一樣,都經歷過上千年的顛沛流離、到近代某些土地上幾乎被清零的大屠殺厄運、在現當代四圍敵意中艱難建國茁壯成長的歷程。比以色列更艱難的是,1988年,蘇聯解體前的外高加索戰爭就已開打,這個國度在向敵對鄰國亞塞拜然展現出強大的反擊力量前,12月7日一場斯皮塔克大地震,就先奪走了2.5萬居民的生命。
  • 西亞兩國爆發戰爭,卻讓唐朝白撿了大便宜,拓土三百萬平方公裡
    兩個實力相近的人爭鬥,實際上很容易兩敗俱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戰爭沒有勝利者。但是若兩方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守護所爭奪的果實,就很容易被旁觀者取走一部分成果。唐朝時期 波斯 帝國和羅馬帝國的戰爭就是如此。 眾所周知,如今的西亞地區並不太平,各國之間關係雖然稱不上劍拔弩張,但也絕稱不上和睦友善,再加上其他大國對這塊地區的資源虎視眈眈。歷史上,這裡曾經存在過一個強大的國家——波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