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1日,我軍第一支坦克部隊在瀋陽市郊馬家灣子建立,標誌著人民解放軍從此有了自己的裝甲部隊,至今已有76年的誕生史。
1950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摩託裝甲兵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標誌著人民解放軍的一個新兵種從此誕生,至今已經走過71年的歷程。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繳獲坦克到國產第三代坦克,從世界無名到坦克數量規模僅次美國、俄羅斯居世界第三。這就是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誕生史和發展史。
抗戰勝利:一輛日軍97式坦克成為裝甲兵的發家史
1915年8月,英國在履帶式拖拉機的基礎上,製造出人類第一輛坦克——「小遊民」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軍將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鬥,從此開創了世界坦克戰史。而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29年後才誕生。
1945年初抗戰進入勝利的轉折時期,8月蘇聯出兵東北,日本一敗塗地,無條件投降。我軍坦克兵的先驅高克,由延安隨幹部大隊挺進東北。到瀋陽後,被分配到東北民主自治軍司令部工作。
一天,高克奉命到日本人留下的「九一八」坦克修理廠偵察敵特活動情況,在那裡發現有幾輛日本鬼子的97式坦克。高克和一同偵察的同志摸了摸,全部機件都是好的。回來後,高克將坦克的事向呂正操副司令員做了匯報,他高興的不得了。過了一會兒,他沉思了一下,鄭重地說:「高克同志,這項光榮的任務交給你,一定要把坦克搞回來!」
11月的一天,高克帶了幾個同志,他在腰裡插上駁殼槍,在臂上戴了「保安大隊長」的袖章,來到「九一八」工廠。走進廠裡,幾個日偽人員正在拆卸坦克,高克大喊一聲: 「不準拆卸,快給我裝上!」幾個傢伙看著高克腰中的駁殼槍,嚇愣了。高克乘機登上坦克,踏了一下馬達,「轟」的一聲,坦克發動了。這時,那幾個傢伙逼近了坦克,鬼頭鬼腦地相互使著眼色。高克裝著滿不在呼的樣子,兩手插著腰,大聲招呼加油、加水。突然,工廠門口來了幾個人,有一個傢伙向高克舉起了槍,嘴裡喊著:「打!打!」但沒敢開火。高克冷靜地對待眼前的緊張局面,他挺了挺腰,掏出手槍,往空中一揚:「小心你們的腦袋!」站在高克跟前的一個戴眼睛的傢伙問道:「你是幹什麼的?」
「司令部的!」高克果斷地回答。
「什麼司令部?」
「瞧,就是這個!」高克指著袖章說。那個傢伙翻了翻眼沒再吭氣,向那群人使了個眼色,端槍的傢伙把槍放下了,其他人慢慢地溜走了。
高克拉了一個工廠的技術工人,讓他把坦克開出大門。第一輛坦克發動了,高克讓隨行的兩個同志上了坦克。等第一輛坦克開到大門口的時候,高克又拉了一名技術工人,登上了第二輛坦克,高克坐在裡面,指揮著把坦克開出大門。
坦克開出工廠不到400米,廠裡槍響了,子彈噹噹地打在裝甲板上,高克和戰友們無動於衷,若無其事地把坦克開到我軍駐地。
後來,部隊轉移,撤出瀋陽時,一輛坦克被日偽人員破壞,只剩下唯一的一輛坦克。這輛坦克就是我軍擁有的第一輛坦克,屢立戰功,攻佔錦州時,被命名為「功臣號」,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式,如今被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雖然當時僅有一輛坦克,但它卻成為我軍坦克部隊的星星之火。
1945年12月1日,在瀋陽市郊馬家灣子,東北炮兵司令員朱瑞宣布命令,正式成立東北坦克大隊。全隊30人,1輛坦克,孫三為大隊長,毛雲鵬任政委,高克為副大隊長。這就是我軍最早的坦克部隊。
坦克大隊成立那天,朱瑞司令員很激動,他揮動著有力的手臂說:「這一輛坦克是個開頭,是基礎。是建沒強大的人民坦克部隊的開始,要爭取早日參戰,在戰鬥中成長,在戰鬥中壯大!」
我軍傑出的炮兵和坦克兵的創始人朱瑞在錦州戰役中犧牲了,但他的預言得到了實現,坦克大隊在戰火中走向了輝煌。
1947年10月,坦克大隊在黑龍江東安縣擴編成東北民主聯軍戰車團,全團560餘人,各式坦克20餘輛,牽引車、裝甲車40餘輛;1948年12月10日,戰車團發展成第四野戰軍特種兵戰車指揮所,下轄戰車團、裝甲團和教導團,官兵4000餘人,坦克87輛、裝甲車106輛、汽車150輛;1949年2月,天津解放後,特種兵指揮所改為第四野戰軍戰車師;1949年5月,中央軍委命令:戰車師番號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第1師,直屬軍委領導。
隨著第四野戰軍戰車部隊的發展,我軍其它戰區的坦克部隊也接踵誕生。
1946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攻克蘭考縣和定陶戰役中殲滅國民黨戰車第2團1個連,繳獲坦克8輛,轉移中缺少駕駛員,忍痛炸毀5輛,由倖存的3輛坦克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隨軍坦克隊。
1947年3月3日,華東軍區野戰軍在魯南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26師和第1快速縱隊,繳獲、修復了30輛美制M3A3式坦克,8月11日,組建了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特科學校坦克隊。1949年3月17日,華東軍區坦克隊依託淮海戰役繳獲的90輛坦克、100餘輛汽車,在徐州擴編成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戰車團,下轄2個戰車營。該團進駐上海後,收繳22輛坦克、66輛裝甲車、10輛水陸兩用指揮車,組建了戰車第3營,改稱戰車第1團。1949年11月17日,第三野戰軍(原華東軍區野戰軍)戰車第1團在上海擴編為戰車師,下轄戰車團、水陸戰車團、裝甲團和教導大隊、修理營、汽車營及搜索連、警衛連,全師3135人,179輛坦克,95輛裝甲車,162輛汽車。1950年1月1日,戰車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第2師。
1948年2月12日,晉察冀軍區消滅了國民黨新3軍戰車第3團2營5連兩個排,並修復了在解放石家莊中繳獲的5輛坦克,成立了晉察冀軍區摩託訓練大隊坦克區隊。
1948年7月15日,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的坦克區隊在石家莊合編組成華北軍區坦克隊,下轄2個坦克區隊,1個汽車區隊,擁有坦克18輛。
1949年4月1日,中原野戰軍(後稱第二野戰軍)依託在河南商丘和淮海戰役中繳獲的坦克、裝甲車成立了中原野戰軍戰車大隊,下轄2個中隊,全隊180人,15輛坦克、6輛裝甲車、16輛汽車。同年3月,擴編為第二野戰軍戰車第3團,下轄3個營和警衛連,全團3500人,15輛坦克、5輛裝甲車、20輛汽車。6月,戰車大隊在南京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戰車團。
從1945年12月1日,我軍以1輛坦克為基礎成立東北坦克大隊到新中國成立的4年間,第四野戰軍戰車師、華北軍區戰車團、第三野戰軍戰車師、第二野戰軍戰車團相繼成立,我軍坦克部隊已發展成2個戰車師又2個戰車團,共擁有日式、美式等各型坦克375輛、裝甲車272輛、工程車和汽車591輛、官兵12697,為新中國建立人民解放軍新兵種——裝甲兵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