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天的演習中,海軍陸戰隊對「敵軍」試驗了從新型混合動力拖車到小型四軸飛行器,再到新型指揮控制平板電腦等諸多技術。
演習中最普遍使用的是北極星公司生產的MRZR四座輕型戰術車。該型車可以由MV-22、CH-53搭載,用於執行各種任務,包括在戰區附近運送快速反應部隊、運出傷亡人員、從登陸區快速向戰區運輸補給從而減輕陸戰隊員的後勤負重等。K連指揮官約瑟夫·帕特爾森上尉表示,與「悍馬」、「防地雷反伏擊車」等體量更大、更重的戰車相比,敏捷迅速的MRZR輕型戰術車能為陸戰隊員提供更好的態勢感知,同時其也能在幾乎所有地形上行駛。目前,海軍陸戰隊已批准採購144輛MRZR。
「有人-無人編隊」是演習的一個重點試驗領域。演習中,海軍陸戰隊員在通用原子公司的支持下使用了配備全動感視頻、光學/紅外傳感器、移動目標指示器和數據路由的MQ-9「死神」無人機;還使用了許多較小型的無人機,包括「天空遊俠」(Aeryon Labs研製)和「即時眼」(物理科學公司研製)等情報、監視與偵察(ISR)四軸飛行器。帕特爾森表示,MQ-9無人機、四軸飛行器與快速反應部隊的MRZR戰術車組合使用,可以形成獵殺小組,令部隊始終處於主動出擊而非被動躲避的態勢。不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終結者」致命性微型航空彈藥系統(LMAM)表現不如預期,該飛行器本質上是一種自殺式無人機,可以環繞目標飛行、巡弋,並利用自身攜帶的有效載荷攻擊目標,同時將附帶損傷降到最小程度。不過,LMAM在演習中的表現並不可靠,時常在發射後出現故障,有時還出現通信問題。帕特爾森稱,就算有關問題得到解決,LMAM也不能完全替代迫擊炮系統。這兩樣武器常常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迫擊炮可以進行大規模火力攻擊,也能發射各種類型的彈藥(譬如照明彈);LMAM雖然也具有一定殺傷力,但與迫擊炮彈相比,其在海軍陸戰隊單兵裝具中所佔空間太大。除飛機以外,演習還試驗了一系列無人地面系統,包括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武裝多用途戰術運輸車」(W-MUTT),該車裝備了機槍;還試驗了一種後勤版的「多用途戰術運輸車」(MUTT),用以運輸裝備、水和食物至供給點。
MAGTF一體化指揮與控制裝備為K連提供了語音和數據(傳輸)能力,以及與100英裡以外陸戰隊遠徵指揮部通信的能力。提供這一「網狀網絡」的所有必要裝備都封裝在2輛小型、輕型車上,由MV-22、CH-53運輸機空運至登陸區。演習使用的是一組在編項目裝備,包括AN/PRC-117G無線電,以及路由交換機、平板電腦等商用現貨裝備,也使用了達爾格林海軍水面戰中心研發的名為「遠徵系統和服務不對稱指揮和控制」(ACCESS)的輕型手持式無線電,可以通過衛星網絡實現全球通信。登陸作戰的K連在整整一周內都面臨連接通信網絡方面的問題,MCWL相關專家表示,問題的原因可能與部分節點沒能正確設置導致的「網狀網絡」異常現象有關。另一方面,KILSWITCH項目在演習中的表現卻非常成功。該項目是一個基於安卓系統的應用程式,可以支撐起一個戰場網格,並且擁有戰場規劃、近空支援計算、火力求援、傷亡撤離協調、即時信息等一系列工具。
演習中使用的很多技術都需要使用電池。演習中混合能源ITV拖車(HEIT)與登陸作戰連一起被空運到戰場,該拖車功能包括:電池充電,能源淨化,調節、存儲、管理、分配電力等。本次演習是HELT首次在作戰環境中接受試驗。演習中,HELT拖車通過車載發電機及太陽能系統進行發電,實現了為電池充電;也淨化並轉化了來自使用當地資源的「化石電能」。此外,參演海軍陸戰隊員也實現了使用「聯合步兵連原型機」(JIC-P)發電,JIC-P是一種通過士兵運動及太陽能發電的穿戴式系統。為登陸作戰連提供飲用水的小型淨水系統也運行良好。K連還將一部「休克創傷系統」(STS)裝載在一輛MRZR上空運至戰場。帕特爾森表示,在約50名受傷人員中,如果沒有「休克創傷系統」,大部分人都很難捱過從戰區到「前沿復甦手術系統」(FRSS)所在地的空運旅程。(編輯:谷玥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