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的鄭和寶船究竟有多大?

2021-02-13 人文歷史探秘

鄭和,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至1433年間,鄭和率海上艦隊曾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那麼,有如此霸氣的航海經歷的鄭和寶船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文獻記載:「寶船六十三隻,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十五丈。」

光看數據,你可能沒有什麼概念,那麼按照明朝等於3.2米來計算,鄭和寶船中的「大者」長度達到140米左右,「中者」有118米左右。

這個數據最早出自參與下西洋的馬歡在回國之後寫的《瀛涯勝覽》,但是這裡有個問題,他提供的數據是否準確?這種超過百米的船隻,在世界船隻歷史上究竟是什麼樣的等級?

  

我們來對比一下歷史上著名的木製戰艦,比如巨型戰艦西班牙的「聖三位一體號」和法國的「瓦爾密號」。

這兩者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沉重的船體,雖然他們都有沉重的帆索系統,但是在風力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行動緩慢。船身較大的「瓦爾密號」,在克裡米亞戰爭中,甚至不得不依靠蒸汽船將其拖到合適的炮位。

雖然鄭和寶船不像這兩艘戰艦一樣攜帶了大量火炮,但考慮到寶船兩倍以上的船長,重量也必然會超過「聖三位一體號」和「瓦爾密號」。

隨著時代的發展,蒸汽機出現後,可以讓更大體積的木質船航行在海上, 

鏡頭跟近,鄭和艦隊到了三佛齊舊港(今印度尼西亞巨港市)。鄭和招撫了當地詐降的大海盜陳祖義,誰知,陳祖義竟想偷襲鄭和船隊。節目現場所有嘉賓都睜大眼睛,手捂嘴巴不敢出聲……只見鄭和率人一舉擊滅了海盜,並活捉陳祖義。

作為近代船長記錄的保持者,英國皇家海軍的「沃登爵士號」受制於木質材料的強度,船長也止步於85米。直到後來金屬船殼的出現,才能讓船隻的長度突破百米。

  

有人可能會說,說不定是明朝初期的船工掌握了什麼秘傳的技術?

首先,船隻做得越大,意味著船的重量越重,但是在蒸汽機出現之前,有限的風力推動巨大的船體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要通過減少某些結構讓船體減重,又會降低船身的強度,是不可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隻的。

有了這些作為考證,想要確定鄭和寶船的大小,就必須先確定鄭和寶船屬於哪一種類。

這裡有兩個線索:鄭和寶船的主要建造地太倉,以及在太倉寶船建造地太倉,以及在太倉寶船建造遺址中發現的舵杆。

  

早在宋代,太倉就成為中國重要的造船業基地。在元朝,伴隨著政府組織的大規模海上漕運,太倉一躍成為整個東亞地區最大的造船業中心。因此,明朝將太倉選為下西洋船隻建造的中心。

在太倉地區生產的海船,主要是向北沿海岸運輸漕糧的沙船。這種船有一個特點:它們的平底結構使沙船吃水更淺,有助於在近海岸地區使用,但是這種船隻的結構抗浪能力較差。

因為這個巨大缺陷,沙船無法成為鄭和下西洋的選擇。這一點從太倉寶船建造遺址出土的舵杆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依據沙船來反推,鄭和寶船應該有多大呢?

由於太倉出土的寶船船舵並不完整,而且隨著船隻的增大和航線的情況,船舵的大小也必然會有較大的比例變化。

太倉寶船建造遺址出土的船舵長11米,它所屬的船長應該在40米左右,因此很有可能,鄭和寶船的船體長度實際上是在45米至50米之間。

相關焦點

  • 鄭和寶船——明朝強大造船實力的證明
    而明朝造船業的巔峰之作,當屬鄭和七下西洋的鄭和寶船!據說鄭和下西洋時,寶船作為在鄭和艦隊指揮和運輸的主力艦船,數量大概佔整個船隊的三分之一,大小則差別很大,其中最大的寶船,長44丈,寬18丈。而根據《明史·兵志》記載,鄭和寶船共有四層,船上有9個桅杆可掛12張帆,船錨更是重達千斤,要200個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就可容納千人!
  • 鄭和的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質巨艦們丨視知收藏夾
    按同比例製作的鄭和寶船模型和哥倫布旗艦聖瑪利亞號模型,大小對比非常明顯其實,鄭和寶船這誇張的尺度,連古人都知道不太現實,其出處是明代一部羅懋登寫的神鬼小說,叫《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裡面第17回說到這寶船的建造時,就有魯班下凡來幫忙。而後,這小說中寫下的寶船尺寸又誤被收入歷史文獻之中,被後世當作真實。不過,本文並不是來討論寶船尺寸來歷靠譜與否的,所以暫且接受這44丈之說,來看看西方古代的巨艦們都有多大,能否和鄭和寶船一爭高低吧。
  • 鄭和的寶船不算最大——請看西方的木質巨艦
    當然,知道哥倫布這些探險家們考慮適航能力和經費問題只能選用緊湊小船,而不是巨大戰艦或商船的人大抵不怎麼自豪……按同比例製作的鄭和寶船模型和哥倫布旗艦聖瑪利亞號模型,大小對比非常明顯其實,鄭和寶船這誇張的尺度,連古人都知道不太現實,其出處是明代一部羅懋登寫的神鬼小說,叫《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裡面第17回說到這寶船的建造時,就有魯班下凡來幫忙。
  • 能裝長頸鹿,甲板放得下4艘聖瑪利亞號,鄭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來自永樂帝的肯定自此以後,朱棣更相信以宦官為首的領導班子,在選擇下西洋的人選上選擇了鄭和,並賜名鄭姓, 因為這是朱棣為了紀念鄭壩村那場戰鬥,故賜名鄭姓,也是對鄭和的肯定, 而選擇他作為下西洋的人選鄭和的寶藏船有多大先從數量上看,在1405年 , 永樂皇帝 下令為鄭和的首次航行贊助63艘寶藏船隻,又在1408年追加贊助了48艘,最後在1419年又贊助了41艘,在此期間還訂購了185艘小型船。可見永樂帝對鄭和的肯定。
  • 一顆核彈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一枚核彈究竟有多大的威力。核彈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武器了,從早年的紅警2,看著右下角核彈攻擊的倒計時,和發射後那恐懼的防空警報聲。以及輻射,地鐵系列這種反映核大戰後,一片世界末日的廢土之景。到之後各類型遊戲電影中,核彈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一成為反派毀滅世界的常客。動不動就核彈爆炸毀天滅地一片狼藉。那麼我們今天來簡單研究一下,一顆核彈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 【嘉德秋拍】帝國的寶船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簡論
    公元1405年,明永樂三年六月,鄭和率領艦船六十二艘、水手官兵二萬七千八百餘人,組成龐大的皇家船隊,從五虎門揚帆出海,開始了七次遠航西洋的創舉。在眾多以鄭和下西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以《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影響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 徐才厚案通報兩提「數額特別巨大」,究竟有多大?
    早有傳言,徐才厚得了「不治之症」。他到底得了什麼病?昨日總算揭盅了。
  • 體大如牛的寶船可能並不是歐洲小帆船的對手!
    圖中那艘看上去體大如牛的巨艦,就是被無數光輝環繞的鄭和寶船。邊上這艘是看上去非常袖珍的小船,便是哥倫布第一次發現美洲時的座艦聖瑪利亞號。誇張的對比,為觀者營造了一種持強凌弱的的差距感。然而,兩艘建造時間相差不過數十年的帆船,並不能以大小來評判強弱。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寶船雖大卻技術落後,在大部分性能指標上都沒能勝過聖瑪利亞號。
  •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究竟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研製的「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但「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究竟有多大,恐怕還要通過最簡單粗暴的對比法才能顯現出來
  • 世界上最大的船有多大?對比航母,顯得航母有些「小兒科」
    然而,如果將航母的數據和世界上最大的船對比,航母就顯得有些「小兒科」了。那麼世界上最大的船,到底有多大?噸位最大諾克·耐維斯號目前對於世界上最大的船是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噸位最大,這艘船名為諾克·耐維斯號。這是一艘海上巨型油輪,空載噸位就有26萬噸,如果滿載,它的噸位能達到82萬噸。現如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為美國的福特級航母,滿載噸位才堪堪突破11萬噸。
  • 「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有什麼政治意圖
    1405年到1433年,鄭和受明成祖及明宣宗的派遣,率兩萬七千八百多人,二百零八艘船隻,先後七次率領船隊大規模遠洋航行。前後延續二十八年,途中經歷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南至爪哇,西至波斯灣和紅海沿岸,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航程數十萬公裡。,鄭和立下赫赫戰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 中國北鬥究竟和GPS有多大差距?核心數據曝光後,各國恍然大悟
    目前中國北鬥已經和美國GPS一樣成為了全球性的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已經面向全世界開放了,這讓軍迷們欣喜的同時,也讓一些人感到了疑惑,中國北鬥究竟和
  • 中美俄拒絕銷毀的集束炸彈,威力究竟有多大?
    圖為爆炸的集束炸彈近日,網友再次針對集束炸彈展開了討論,這種炸彈曾被100多國聯名要求銷毀,那麼集束炸彈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專業人士回答,這是一種威力不輸核彈頭的武器。
  • 世界最強海軍的大明水師到底有多強? 三百餘年未嘗敗績
    可能很多人認為是西方殖民的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是英國海軍的,其實都不是,古代歷史上,同時期世界最強海軍的其實是我大明水師,大明水師到底有多強?已經強到三百餘年未嘗敗績。  當然,有的人說,真的假的,那當時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大不列顛)啥都是都不如大明水師嗎?是的,差遠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大明水師的各項實力。
  • 波音747飛機究竟有多大? 一張圖讓你秒懂
    然而,數字有時候無法滿足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想像,荷蘭皇家航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直觀的告訴人們,747飛機是個「龐然大物」。   圖:兩名油漆工在舊的史基普機場附近的平臺上,按照1:1比例畫出波音747飛機的輪廓。   747飛機究竟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