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長眠之地,血染的花兒更鮮豔,記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方永樂
一隻雄鷹在大別山上空飛翔,『他』衝破層層黑雲籠罩的天空,時而盤旋,時而俯衝,擦著山巔上的雲霧,翱翔在天地風雲之間,敏銳俯瞰著長竹園大地,懸崖絕壁,浩瀚林海,奔流向前的灌河之流……顯露出王者的力量和勇氣……
萬木競發生機無限。站在檀樹廟烈士墓前,面對英雄長眠之地,眼眶早已溼潤,點點淚痕化作對革命先驅者的哀思與追悼。翻閱黨史,大別山地區紅旗不倒,革命火種不滅,創建豫鄂皖三省的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方永樂,犧牲時才二十歲。
二十歲啊!簡直不可思議,黑暗的舊社會,窮人受壓榨,苦命的孩子早當家。敬仰之餘,淚水早已衝出閘門,泛濫得一團糟,儘是悲痛之情,匱乏的思緒理不出頭緒來,追憶的文字再怎麼寫都顯得蒼白無力。
面對荒涼的墓地,仰望蒼穹,血與火戰爭的年代,鮮血染紅的土地,花兒更紅,天空更藍,旗幟更鮮豔。鷹擊長空,浩氣永存,留下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英年早逝青史永垂。
松柏青翠,綠水伴流,堅定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遺志,凝聚富民強國之夢,匯成磅礴力量,用先烈的革命精神高舉五星紅旗,永遠跟黨走!
巍巍大別,江淮兩通,光照三省雞吠相聞。英雄的大別山餘脈橫貫東西南北,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坐落其中,這就是長竹園。別小瞧了長竹園,地理位置集中,三省通衢,雄關漫道,是烽火年代兵家必爭之地。
秘密告訴你,長竹園是大別山腹地,王者之鷹棲息的地方,森林植被豐富,是一個有故事的王國。至今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謎,留下了許多古今英雄的傳說。
豫鄂皖三省遊擊司令顧敬之的大本營,也設計在長竹園,修築有堅固的城防工事,碉堡土樓,豪華的寢宮,四方窪遺址就是其中之一。國共時期,兵馬不相融,勢如水火,各行其道他忠實於國民政府,尤其血腥鎮壓共產黨毫不含糊。
哪裡有壓迫,哪裡越有反抗早期的革命火種在此播灑,紅色火焰燒紅了半邊天,紅四軍在此發祥誕生。星火傳承,紅二十八軍轉戰在此,戰爭更加激烈和殘酷,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方永樂在此犧牲就是例證,整個早期商城縣地面上埋葬級別最高的紅軍烈士,也是最年輕的革命將領,士兵親切尊稱『小師政委』。
一將功成萬骨枯。許多年後,方政委的部下,已經成為共和國的將軍,他們經常談起『小師方永樂政委』,個個熱淚縱橫,長流不止。20歲沒結婚,甚至連照片都沒有一張,只能對照他弟弟的像貌給他模擬了一張素描。屈指算來,大別山優秀的英雄兒女,前赴後繼,鮮血灑滿了山川故地。從此,長竹園的紅色基因更紅,紅得震撼,紅得啼血,紅的炫目……
方永樂,原名方永蘆,1916年生於安徽省六安市石板衝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29年11月8日,年僅14歲的方永樂懷著階級仇恨,毅然參加了獨山的農民運動,加入紅軍隊伍,從此踏上了革命徵程。
1931年,方永樂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任七十五師少共(青年團)書記。1932年,第四次反『圍剿』時,任少共六安縣委書記。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此後分別擔任皖西北道委少共書記,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少共書記,直到組建紅二十八軍任八十二師師政委等要職。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主力離開大別山根據地,西上長徵進入陝南。省委於11月11日在河南光山縣花山寨召開常委會,留下骨幹,臨危受命。委任他將紅二一八團與鄂東北獨立團和當地遊擊隊合併,前往安徽尋找高敬亭組建新的紅軍隊伍,就地開展保衛蘇區的敵後鬥爭,從此,艱苦而卓絕,革命火種開始點燃,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
北風怒號,雪花飄飛,單衣薄衫的地方武裝,踩著原始的積雪,行進在黃柏山與九峰尖的崇山峻岭之間。一支300多人臨時組建的隊伍,從河南經扶縣(今新縣)出發,經沙窩出小界嶺。方永樂、徐城基穿插大別山腹地結合部,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立煌縣(今金寨縣)抱兒山,與高敬亭800人勝利會師。
1935年2月,一支新的主力紅軍二十八軍誕生了。全軍1100多人主力骨幹,高敬亭自任軍政委(沒設軍長),下設八十二師和手槍團。年僅19歲的方永樂任八十二師政委,師長羅成雲,師下轄3個營和1個特務營,特務營長林維先,手槍團長餘雄。
艱苦卓著的三年遊擊戰爭拉開了序幕,二十八軍成為大別山地區唯一的一支紅軍主力,一直堅持到抗戰,從開始的1000多人壯大成5000多人精英部隊。敢於亮劍,雖死猶榮,打不垮的部隊,在炮火中永生,與高敬亭方永樂優秀指揮才能是分不開的,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篇章,不是單憑故事才講全講完整的,其中包涵著許多鮮為人知的血與淚。
試想,『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一支孤立無援的山地部隊,依靠大山的掩護,自生自滅,缺少給養裝備,缺糧少藥,還要與二十萬國民黨正規部隊較量和血戰。蔣介石下死命令,令梁冠英『三個月清剿』,難以想像是怎樣的場景?赤手搏鬥,肉身擋子彈,可歌可泣,感人又悲壯。二十八軍是烈火錘鍊出來的部隊,他們每天都在與死神擦肩,堅持就是勝利,你死我亡殊途同歸,筆墨難以描繪的事跡讓人流淚。大別山地區贏得了紅旗不倒的聲譽,用鋼鐵意志,血肉之軀組建起來一道牢不可破的長城,一樁樁的大小戰鬥,可圈可點……
大別山的美,美在千山競秀萬壑爭流,『茅屋深藏人不見,數聲雞犬夕陽中』。而此時的大別山到處血雨腥風,國民黨對紅二十八軍實施「無一日不剿,無一日不戰」的方針,到處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士渾身是膽,入虎穴,探龍潭,捨身取義殺身成仁的獻身精神,成了永久的絕唱,頭可斷血可流譜寫了慷慨的悲歌。
敵人殘酷的封鎖,重兵圍剿,紅軍幸虧與群眾基礎好,隱藏在深山老林與敵躲迷藏,風餐露宿,『像野獸一樣的生活』,還得抓住戰機,殲滅白匪軍。不由得想起初中課文中的〔贛南遊擊詞〕描述的『天將午,飢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鬥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為了打破敵人的囚籠政策,贏得主動,更好的壯大自己消滅敵人。高敬亭、方永樂全體指戰員,總結半年來的遊擊經驗,明確提出「四打四不打」原則是「敵情明、地勢好、繳獲大、傷亡小就打」,反之則放棄的遊擊理論,難怪毛主席後來稱二十八軍將領為遊擊專家。在鬥爭策略上,明確「拖垮敵二十五軍,運動中殲滅第十一路軍和東北軍」,「向保安團要補給的方針」。
特務營長林維先,多次長途奔襲長竹園四方窪,找顧敬之民團繳獲裝備。顧敬之學會了紅軍遊擊戰,也採取敵來我退,打不贏就撤,當地人稱「老虎退缺」。互不相讓,因此,顧敬之也非常惱火,也多次帶領張旭東獨立團前往安徽剿共。瘋狂報復,俗稱:『打擄』!幹了些燒殺姦淫的勾當,搶奪百姓財物。尤其專抓漂亮的女性,他們改叫『黨婆』,帶回賣給當地光棍漢子,榨乾家產,發難民財和不義財。之所以解放後許多女性黨員得以恢復,國家政府民政拿出大量的津貼,直到死為止。
為更好的粉碎敵人『三月清剿』政策,部隊化整為零,分別引開敵人,讓敵人首尾不能兼顧,然後出奇制勝,利用地勢擊頭斷尾,分而殲之。手槍團成了主要的生力軍,他們機動靈活,短兵相接,速戰速決,普遍配備大刀,白刃格鬥,曾經一個班打垮張學良東北軍一個營,可見其威力,屢建奇功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特種兵。
二十歲的政委方永樂,他是有名的神槍手,彈無虛發,槍槍命中。戰鬥中,他既是指揮若定的指揮員,又是身先士卒的戰鬥員,衝鋒在前,撤退殿後,他驍勇善戰,威名赫赫,令敵聞風喪膽,不寒而慄,戰友對他敬愛有加百般欽佩。
二十八軍輾轉大別山地區,戰線遍布45縣之廣,贏得了對手深遠的敬畏。國民政府20萬軍隊奈何不了區區5000之眾,常常感嘆「不怕死的死亡兵團」,裝備簡陋戰鬥強悍聞所未聞,用軍人的氣節來說,是一支讓人脫帽肅立起敬的敢死隊。
1936年5月14日拂曉,紅二十八軍部在麻城龜峰山中整編休養,敵一三師主力圍攻。高敬亭果斷命令手槍團掩護,主力突圍向麻城與商城交界的長嶺關地區撤退,方永樂親率手槍團三分隊與敵周旋。中午時分,阻擊成功,方率手槍隊追趕師部,傳令兵報告,軍政委主力已到馬鬃嶺護兒山。行軍至護兒山霧塘坳,又遇敵一三師三團圍堵,清一色的貴州兵,善於山地作戰,爬山不亞於紅軍,針尖對麥芒,強強對陣劍拔弩張。
大敵當前,方政委挑起重任,指揮打退敵輪番進攻,並讓高政委快走,我俺護大家撤退。敵眾我寡,敵人漸漸逐佔上風,左右兩翼分別迂迴包抄,想活捉紅軍回去邀功。方永樂機智指揮沉著應戰。同志們!趕快搶佔制高點,集中火力把敵囂張氣焰打下去,仇恨的子彈雨點般的射向敵群……敵人丟下60多具屍體。
二個多小時的阻擊戰,三分隊的火力逐漸不支,敵人又嚎嚎大叫。叫嚷不要放走紅軍,打死一人賞大洋百塊,貴州杆子更加猖狂,重機槍吐著火舌,子彈呼嘯聲不絕於耳,戰鬥異常激烈打成膠著狀態。
擔負掩護的同志含淚勸『小師政委』,你快走,我們拖住敵人。此時的政委堅定的回答,同志們,一個戰壕的戰友,我豈能丟下你們,我們一同打退頑敵,突圍的弟兄才更安全。並吩咐,同志們打光子彈絕不讓敵突破防線,頃刻,戰鬥力重新增強,槍聲又猛烈起來,方永樂的馬步槍,彈無虛發,又有二十多個敵人做了槍下亡魂。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敵團長氣急敗壞命令多位狙擊手,瞄準方永樂。政委不幸被擊中,身中數彈,血流如注,瞬間暈迷,戰士急忙火力壓制,發現政委咽咽一息,氣若遊絲,還隱隱說著,殺敵……革命……轉移……所有的戰士痛哭失聲,含著血淚一遍又一遍呼喊「小師政委」、「小師政委」並反擊出復仇的子彈。
暮色暗淡,殘陽如血,大別山上最後一抹餘輝,金光璀璨,吞天沃日。許久,夕陽收斂起最後的光線,垂下了頭,合上了雙眼,靜靜幽怨而悲傷。戰士抬著『小師政委』撤出戰鬥,走出蛇尾溝深谷,來到部隊宿營地檀樹廟,將噩耗告知總政委高敬亭。
英雄長眠長竹園鄉,生為打開黑暗之疆,
死為革命迎來解放
高敬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握著尚有餘溫的小手,抱著並肩作戰的戰友屍體,此時此刻,一個流血不流淚的將領,32歲的鏗鏘漢子再也忍不住悲痛,決堤的淚水傾瀉而滴,失聲痛哭……!一次次出生入死,都化險為夷,今天是他為掩護戰友而犧牲,斷了二十八軍的左膀,少了頂梁柱,是我二十八軍的重大損失。革命事業還沒成功,想想還有千難險阻,哪裡去找足智多謀的急先鋒,哪裡再去喊方政委?我的弟弟啊!弟弟!不由得再次又嚎啕大哭……丈夫有淚不輕彈,此時的全軍將領哭得象爛泥似的。高喊著為『小師政委』報仇!此仇不報誓不休……悲痛聲和怒吼聲相互交織,打破了幽暗寂靜的夜空,蒼天垂淚,天地為之動容,下起了毛毛細雨。
深夜,軍政領導高敬亭拿出十塊銀元,在當地買了一副杉木棺材,收斂了遺體,就地掩埋,葬在河對面的張北灣一處荒山上。為了防止顧敬之的小保隊掘墳拋屍,吩咐不要留下文字,等革命成功之後再來刻碑立傳。
第二天,天剛破曉,大地朦朦朧朧的披上了白紗,晨曦異常平靜,東方的地平線越來越紅,像鮮豔的旗幟覆蓋了整個天際一樣,天際下面紅二十八軍正在為師政委方永樂烈士舉行隆重的告別儀式。
親愛的戰友,擦乾眼淚化悲痛為力量,一個個隆重的軍禮,一個個鏗鏘的誓言,生離死別的豪言壯語,濃濃戰友情懷,大山象受了感染似的,薄霧籠罩久久不散,人類的大悲大痛只有真正疼痛時才肝腸寸斷。士兵捨不得留下政委,有的都無法站立,拼命的哭喊聲,在整個大別山中來回飄蕩。政委你走好,我們一定完成你沒走完之路,不會讓你鮮血白流,你的革命氣節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
擦乾眼淚,決別戰友,一支鐵打的部隊繼續行進在莽莽蒼蒼的大別山之中……而紅二十八軍的旗幟在獵獵風中飄揚!
大地雄鷹、國之驕子,八十三年過去了,追憶歷史,緬懷先烈!站在大別之巔,看著靜靜流淌的灌河水,多少呢喃輕語,思緒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幾十萬大別山兒女,革命時期山山埋忠骨,嶺嶺有豐碑。大別山的杜鵑血一樣的鮮豔,紅葉似火,四季更替,山花更燦爛。『小師政委方永樂』英雄事跡,另人惆悵惋惜,留給人們以無窮的慰藉與懷念……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高學之/筆名冰山。一九六七年生,註冊聲電光影王者〖戰略〗工作室。中國移動通信5星加盟。13523882399。王者通信業務:電子電器、音響器材、電子商務、手機專賣、網上選號、寬帶辦理、業務諮詢!攝影、新聞、報導、遊記、散文、微小說。
徵集原創視頻文章
長竹園鄉土文化傳媒
責任編輯/高學之
你的鼓勵是最大的支持
需要你關注轉發分享 喜歡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