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子政(時政觀察者)
隨著520的臨近,蔡英文和民進黨藉助許多熱點事件,企圖在國際輿論場上興風作浪。在大洋彼岸也有人與之配合,遙相呼應。美國國會眾議院外委會近日提交國會通過一項決議案,重申美國對臺灣的「六項保證」,在民進黨即將上臺之際為其鼓勁打氣。提出議案的則是民進黨的「老朋友」、共和黨議員史蒂夫·夏波特。
此次提出的「六項保證」和以往不同,是所謂的「臺獨版」。這個版本的內容如下:
1、不設置停止對臺軍售的日期。
2、不修改對臺灣關係法。
3、不在對臺軍售前與中國政府協商或通知。
4、不充當兩岸的調停人。
5、不改變對臺灣主權的立場,不強迫臺灣進行和談。
6、不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這項決議案從文字上看起來,好像就是美國明面支持「臺獨」了。然而當臺灣方面興高採烈去驗證時,發現通過的還是以往的原版。即便如此,美方重申對臺「六項保證」依舊引起了一系列不快,臺灣方面更是對大陸媒體近日做的「武統民調」大肆炒作。
那麼,美國對臺「六項保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又冒出個「臺獨版」呢?
拿著雞毛當令箭
美國與中國在1979年建交時,擱置了對臺軍售問題。裡根總統上臺之後,中美雙方通過冗長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協議,於1982年發表了「八一七公報」。這一段歷史,筆者相信大多數人都已非常熟悉了。
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說,冷戰的結局仍然是一個未知數,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是頭等大事,但也不能完全動搖東亞的冷戰體系。當時負責臺灣事務的美國外交官費浩偉(Harvey J. Feldman)回憶,裡根總統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檔案內放了一份機密備忘錄,它寫道:「美國願意減少對臺灣的軍火銷售,這是以中國繼續堅持和平解決臺灣與中國之間的分歧為絕對前提的。必須明確認識到,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永恆規則。而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對臺軍售的量與質應完全取決於中國所構成的威脅。無論在量或質上,臺灣相對中國而言的防務能力都將得到維持。」
裡根政府為了穩定國民黨政權的情緒,於1982年7月14日,派遣時任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的李潔明(James R. Lilley)拜訪蔣經國,並代表裡根總統,就美國的對臺政策作了六項口頭保證。
1、不設置停止對「中華民國」軍售的日期。
2、不在對「中華民國」的軍售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磋商。
3、不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扮演調停角色。
4、不修改《與臺灣關係法》
5、不改變對臺灣主權的立場
6、不會向「中華民國」施加壓力,要求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
費浩偉的回憶文章
費浩偉版的說法
這便是最初的費浩偉版「六項保證」,也是媒體提起最多的版本。由於當時李潔明給蔣經國作出的是口頭保證,因此十分模糊。之後李潔明又向蔣經國遞交了「六項保證」的書面版,不過做事滴水不漏的美國人所遞交的僅僅是一張列印紙,也就是美國官方所謂的「非文件」。
這張列印紙雖然也被當成機密文件存起來了,但畢竟還是「非文件」,美國隨時可以對「六項保證」進行二次解釋。焦慮不安的臺灣方面期待的是真的「令箭」,美國卻讓對臺「六項保證」變成了一根措辭模糊的「雞毛」。
我們站到美方的角度仔細想想,「雞毛」對美國來說可謂是好處多多。首先這根「雞毛」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中國大陸無法以此為據做出強烈的反應;其次,這根「雞毛」安撫了國民黨,起到了兩頭下注的作用;最後,一旦臺海形勢劍拔弩張,美國隨時可以讓「雞毛」變成「令箭」。在冷戰背景下,這根「雞毛」可謂是一箭三雕。
在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時候,國民黨拿到這根「雞毛」,對其效力應該是清楚的:在維持兩岸現狀的前提下,「六項保證」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只需要在最後關頭變成「令箭」,通過軍售維持兩岸「軍事平衡」即可。
蔣經國不會去搞什麼「一中一臺」,然而民進黨上臺,其心思卻和國民黨迥異。對經歷了解放戰爭和冷戰的國民黨來說,臺海開戰不過是內戰延續,而以「臺獨」為黨綱的民進黨卻面臨著大陸的清算。因此,蔡英文和民進黨急切地想要將「雞毛」變成「令箭」,藉此對大陸表達出一種強硬態度。
總統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可想要將「雞毛」變成「令箭」,哪有這麼容易?
史蒂夫·夏波特議員提出的這項議案,最後是修改為「舊版本」通過的,這讓民進黨有點失望。和筆者前面所找到的「費浩偉版」略有不同的是,修改後版本裡面的「中華民國」變成了「臺灣」。
最後送上去的其實是「修改版」
最初的「臺獨」版,真是敢說
然而在這項共同決議案上,總統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在美國國會網站上,很清楚地寫著這項決議案的性質:
我們可以看到,這項決議案是「CONCURRENT RESOLUTION」,也就是一個無需總統批准的參眾兩院共同決議案。這種共同決議案因為沒有總統的籤署,所以只能代表美國國會的一個態度,不具備法律功能。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美國國會通過很多這種「然並卵」的議案——最典型的是美國國會通過的要求日本對「慰安婦」進行道歉的共同決議案,雖然表明了國會的意見,但是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
不管是對臺軍售還是武力介入臺海,國會和總統兩方缺一不可。這種「然並卵」的議案對於見過世面的主權國家來說啥都不是,只有臺灣媒體才會大驚小怪,好像突然找到了靠山。一些「臺獨」媒體更是隨意解釋:
臺灣媒體人,個個都是神人,媒體人的英文真是好,在下佩服!
「中國的」主權變成了「中國人的」主權,好像距離美國支持「臺灣國」又邁進了那麼一點。不知道臺版聖經中「神的主權(God's sovereignty)」是不是翻譯成「神人的主權」呢?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了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的那句話:任何人都不應低估臺灣媒體混淆視聽的能力。報導上出了偏差,你們是要負責任的呀!
豈能牽主人?
對臺「六項保證」這根「雞毛」說到底是美國所掌控著的。到底是支持還是不支持,這得美國說了算,怎麼能隨隨便便讓你民進黨拿去當令箭呢?美國的利益究竟是什麼,美國方面自然會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國際形勢作出判斷。屆時美國自然對「六項保證」有一套自己的解釋。
陳水扁時期一度在臺灣參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問題上對此進行過炒作,呼籲美國重申「六項保證」,不要「矮化」臺灣的國際地位。當時美國臺海問題專家容安瀾(Alan Romberg)傳達的話是這樣的:「儘管大部分美國涉臺人士都同意六項保證仍代表美國的政策,但這並不表示美國認為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實體』……美國支持臺灣繼續以『非主權實體』參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未違反六項保證。」
翻譯過來就是:「六項保證」是我們美國的意思,有沒有違反「六項保證」也得看我們美國的意思。
回頭看今年再提「六項保證」決議案的史蒂夫·夏波特,究竟是何許人也?作為一名共和黨議員、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美國國會「臺灣連線」(Taiwan Caucus)的創始人之一,夏波特多次支持對臺軍售。在提出重申「六項保證」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
「我們的關係經久不衰。臺灣是我們的『親密盟友』,真正相信並實踐自由和民主。這在今年一月蔡英文當選的臺灣選舉中被臺灣人民又一次證明。我祝願她作為新一任臺灣『總統』,和臺灣人民好運。我想重申我們對臺灣的支持,就像這個委員會和美國國會多少年來一直在做的一樣。」
看來美國涉臺官員雖然大部分是為了美國遏制中國而工作,但是裡面也會有專門替臺灣說話的「老朋友」。此外還有一則有趣的舊聞:
這可真算是「狐朋狗友」了。
美國的議員一直是收人錢財,替人說話。不過有句話是「形勢比人強」,再想為民進黨說話,也得看看國際形勢,以及美國政府自己的意思吧。
這次炒作對臺「六項保證」,仍然是一次「臺獨」勢力和美國反華人士自導自演的鬧劇。「六項保證」是握在美國手中的,想怎麼解釋是美國人的事。
時至今日,臺灣問題的實質還是中美之間的對抗。從美國的角度來說,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和軍事力量已遠勝昔日,臺灣是中美對抗最前沿的棋子,美國在解釋「六項保證」前必須小心掂量,必須立足於自身的利益,豈能讓「臺獨」勢力牽著走?
本文來自:政經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
聯繫·合作:2920915625(QQ)
微信公眾號可以像聊天那樣置頂了,想試試嗎?長按公眾號就能設置
回復「置頂」獲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