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對臺「交流」寫入國防預算

2021-02-25 國防時報排頭兵

自「5·20」上臺以來在經濟上毫無建樹、在兩岸關係上走入困局的臺灣民進黨當局,開始尋求對外軍事合作的「突破」。昨天島內媒體紛紛報導,美國國會正在協商「2017年國防授權法」,參眾兩院共同主導的臺美「資深軍事將領與官員」交流的章節首度入法,若該法順利通過,臺灣或將在歷史上首度迎來美國防長的訪問。儘管離美國國會表決出結果還有好幾天,臺灣「外交部」12月1日已經迫不及待地向華盛頓「表示感謝」,稱樂見在法案最終版本中「保留相關友臺文字」。

蔡英文高調感謝美國

  美國國會審議的年度國防授權法,就是國防預算案。據臺灣「中央社」12月1日報導,美國參眾兩院11月29日針對該法案進行協商,並公布接近最後版本的「會議報告」,首度將臺美資深將領與防務官員交流的條文入法。法案在1284節「美臺軍事交流國會意向」部分提及,美國國防部長鬚執行美臺資深軍事將領與官員的交流計劃,以改善兩軍關係。條文中「資深軍事將領」指的是現役將官與掛銜人員,資深官員指的是五角大樓任職的助理部長或更高層級文官。互動交流計劃地點包括美臺兩地。

  據臺媒報導,美參眾兩院研擬草案期間,均提出改善臺美軍事交流與關係的修正案,最後採行參院版本,類似條文過去兩年均未獲列入。美國眾院預計12月2日就法案進行表決,參院計劃5日之後投票,「全案預料將順利通過」。

  臺灣「外交部」12月1日對美國表示感謝,稱樂見美國會兩院於協商後的版本中,仍保留相關友臺文字,「我將密切關注兩院就該法案之表決情形及後續立法程序」。

對臺軍售

  臺深綠媒體「自由電子報」稱,法案出臺的背景是大陸對臺「軍事威脅」有增無減,而美臺軍事平衡又持續往大陸方傾斜,美國軍方與國會認為現有的美臺軍事交流限制不合理,也影響了美國對臺海應變的能力。國民黨人紀國棟表示,對美方這些變化不感到驚訝,「在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中,臺灣顯然非常重要」,尤其正好在「第一島鏈」中間。他同時提醒臺灣應維持平衡,避免破壞現狀,引起不必要的猜忌。臺灣淡江大學學者黃介正則表示,近年來大陸在南海動作頻頻,美國感覺受到挑釁,於是加強與亞太其他地區的合作。

  據臺灣「中央社」昨日披露,長期挺臺的美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是該法案的重要推手。此前臺美軍事高層雖能在多個場合碰頭互動,臺軍方人士也可進入五角大樓,但大多低調往來。白宮近年積極推動美中軍事交流,邀請解放軍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但與臺灣的交流仍受限在臺面下進行。

  報導還提到,多名美國眾議員今年照例提出美方應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環太軍演,也有參議員提出《與臺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需納入法案等修正案,照例在兩院協商時,因涉及總統的外交權限和未與軍事直接關連,未被納入。但11月美大選結束後,共和黨全面掌握國會,外界多預期川普上臺後臺美軍事交流將超越歐巴馬時期。

民眾譴責美國對臺軍售

  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表示,該法案有可能通過。最近幾年,美國國會內部的反華親臺分子和五角大樓有冷戰思維的好戰分子一直都對與解放軍發展關係持消極態度,相反採取措施提升所謂美臺關係,而且正逢新政府更換之際通過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法案通過,美國高級現役將領和高官訪問臺灣,將嚴重危害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背信棄義的做法。」張軍社說,這種行動的實質就是鼓動「一中一臺」,給臺灣當局撐腰打氣,助長「臺獨」囂張氣焰,嚴重威脅中國的領土主權和統一大業。因此,此舉會遭到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強烈反彈。

  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說,假如這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案通過了,就會使得美臺之間所謂非官方關係得到實質性提升,或者意味著美臺雙方的軍事交往由非官方走向準官方甚至是官方的。這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將會非常大。「馬英九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在美臺關係上打一打擦邊球,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都還有一定的承受力。但在當前兩岸形勢下,美國通過這項法案無疑是往大陸眼裡扔沙子,會對中美和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傷害。」


相關焦點

  • 美國聯邦預算與國防預算的發展、構成、決策
    顧偉  李健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知遠導讀】美國聯邦與國防預算法案是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整體政治意志的集中體現,其中蘊含的利益分配「邏輯」,對於完整、準確把握川普時期美國的國內外政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其後,各種利益集團代表的政治勢力或暗流湧動,或明火執仗,在美國聯邦預算決策的平臺上正式展開「廝殺」,其最終成果將是川普總統籤署的「2018財年的美國聯邦政府撥款法案」。該法案是美國作為一個整體政治意志的集中體現,其中蘊含的利益分配「邏輯」,對於完整、準確把握川普時期美國的國內外政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 2017財年美國國防預算投入特點分析
    本文對提交審議的預算申請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探究2017財年美國國防預算的投入特點。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份向國會提交的《2017財年國防預算申請》,2017財年美國防預算申請為5827億美元(不包含聯邦其他部門與防務有關的預算)。
  • 臺灣的國防預算創下新高!準備打世界大戰?
    臺灣的總體國防預算規模,長年佔中央政府總預算的35%,猶如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盟國水準由於國防預算成長快速,加上臺美之間目前進入武器採購的「蜜月期」,以往臺軍不敢想像、無法想像的武器,目前都已經唾手可得、且獲得美方的再加碼出清,目前臺灣國防部內正為了直線上升的國防預算,展開軍種資源分配的爭奪戰。
  • 【安信軍工】國防預算專題分析:國防預算公布在即,優選低估值細分龍頭
    預計2020年國防預算增速將在6.8%-7%,軍費仍有提升空間3.1.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而國防支出是公共消費的重要內涵,兼具經濟效益、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雖然近年來我國國防預算增速逐漸下滑,但考慮到促進公共消費、保障國防等因素,我們預計2020年國防預算增速與去年相比或將基本保持不變,預計將在6.8%-7%之間。
  • 我國公布2019年國防預算,和美國比怎麼樣?羅援獨家解讀
    北京時間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公布了2019年國防支出預算,總額為11899億元,增長約7.5%,這是我國國防預算連續第四年以個位數增長,低於2018年8.1%的增長率。美國2009-2019年國防預算我們比較一下中美兩國軍費。2019年,美國軍費71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萬億。中國軍費11899億人民幣,約合美元1776.5億。
  • 《美軍無人系統和機器人2019年國防預算分析報告》
    本期,佔知介紹《美軍無人系統和機器人2019年國防預算分析報告》,本報告共198頁,報告對2019年美國無人系統和機器人的採購、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的經費情況分析,供大家研究美軍無人系統裝備發展和關鍵技術發展趨勢提供參考(反無人系統裝備投資大幅增加)。
  • 美2018財年國防預算請求文件達新高
    (2)生成聯合能力 「戰區司令部演習與交戰(CE2)及訓練轉型(T2)」項目(CE2T2)是國防部唯一的聯合訓練項目,2018財年總統國防預算請求也為支持九大戰區司令部相關演習與交戰需求申請了預算。在為未來增長做準備的同時填補規模與殺傷性漏洞總統2018財年國防預算請求申請499億美元飛機及其相關系統預算;86億美元C4I系統預算;112億美元地面系統預算;92億美元飛彈防禦項目預算;164億美元飛彈與彈藥預算;599億美元任務保障預算;132億美元科技預算;304億美元造艦及海上系統預算,98億美元天基系統預算。合計2086億美元。
  • 2019年中國國防預算公布,羅援獨家解讀
    3月5日,在2019年全國人大提交的預算草案中,我國2019年將國防預算增長率從去年的8.1%下調至7.5%。
  • 美臺藉「國防自主」計劃發展實質關係值關注
    蔡英文近日稱出於安全需要,已要求行政院和防務部門增加2019年度「國防預算」,增長額度達183億臺幣至3460億臺幣,佔GDP的2.16%。並特別提出「國防自主計劃」將增加250億元臺幣,佔整體預算的21.3%。早些時候,美國會就《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達成一致,其中明確提出將深化與臺灣軍事合作,且一改對臺「國防自主計劃」的模糊態度,表示將支持臺一系列「國防自主」項目。
  • 中國2020年國防預算增長6.6%,增長率低於2019年
    這一數字來自本周五提交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預算報告草案。
  • 外媒分析稱印度新年度國防預算事實上降低了
    印度2021—2022年度國防預算名義上小幅增長到了655億美元,但簡式防務分析指出,該預算在事實上降低了7%。亞太地區防務分析專家喬恩•格雷瓦特(JonGrevatt)分析了印度近些年的國防預算報告後指出:印度2月1日宣布其2021—2022年度國防預算為4.78萬億印度盧比(約655億美元),名義上較上一年度有小幅增長,但事實上下降了不少。
  • 兩岸視點 | 臺「國防報告書」竭力為「重層嚇阻」戰略背書
    過去對於臺美軍事合作,臺軍方都是諱莫如深,惟恐細節曝光,使得雙方合作受到影響,因此都是作為極機密事項對待、處理。此次臺軍方做法則大不同以往,首次將被視為機密事項的臺美軍事合作檯面化,報告書不但詳細列出了臺美軍售流程示意圖,也公開證實臺軍與美軍多年來已實施部隊層級的交流協訓與觀摩操演。臺軍方如此做法,應是得到美方某種程度的認可,或與美方達成某種默契。
  • 【記者傳真】瑞士,50億瑞郎國防預算怎麼用
    事情是這樣的:現任國防部長曾極力推動瑞士空軍戰鬥機的更新換代。瑞士空軍的54架虎式戰機已經服役30年,即將退役。而上一次購買戰鬥機,還是1993年的事,那次買了32架美國F/A-18戰鬥機。經過長期測算和考察,國防部長提出購買22架瑞典產鷹獅戰鬥機的方案,預算為31.26億瑞郎。這筆爭議極大的買賣,在聯邦議會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後,最終被擺到了全體國民面前。
  • 美國深度插手臺灣防務制衡中國大陸
    「不對稱戰力」是最大化地利用臺灣地理結構海峽天塹的地勢,不尋求與中國大陸進行大規模軍事對抗,而是將資源集中於應對最主要威脅,確保臺灣有足夠時間等待外來救援。「不對稱戰力」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整體防衛構想的核心,寫入了臺灣防務部門2019年《「國防」報告書》和《五年兵力整建和施政計劃報告》。
  • 美國「派兵入臺」 北京絕不會坐視不理 臺灣
    圖:楊蘇棣透露,美方將派陸戰隊駐守臺北AIT/中央社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楊蘇棣昨天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
  • 頭條 | 首次「美臺國防論壇」臨近,臺當局和美方卻都「心虛」了
    在此背景下,「美臺國防論壇」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當前,儘管距離「國防論壇」開幕還有幾天,但臺當局與美方的一系列相關互動已經開始。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美方代表5月5日晚抵臺,5月7日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見面,下午走訪臺防務機構。8日和9日將參觀漢翔、趨勢科技、臺船等業者,10日在高雄舉行論壇。
  • 美國 | 2020年「美國預算草案」,犧牲民生,軍工得利
    2020年,美國環保署的預算,將大減31%。也就是說,還要啥環保啊,我最煩環保。全球變暖?全球有變暖嗎?除了商務部外,其他三個增加預算的部門,全都和軍工國防有關。而商務部之所以預算增加,也是為了要配合川普的,和全球打貿易戰的大戰略。
  • 美國軍費預算創紀錄 全面升級核武
    外媒報導稱,川普政府擬將美國2020年國防預算提高近5%,增至7500億美元,預算案中提出將優先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競爭
  • 不妨將反對「迫害統派」寫入《反分裂國家法》!
    他們一邊密集出臺旨在維護其搖搖欲墜的「臺獨」政權的「法規」,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反動規定,以此來汙名化和破壞兩岸交流;一邊對島內支持國家統一的「統派」政黨、團體和愛國人士進行迫害。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今年3月30日被民進黨當局檢調部門調查就是一起典型案例。
  • 海軍造船名列美國防預算重新評估的首位
    CAPE評估應該強調三個目標:對太平洋威懾計劃能力的幾種投資方式,該倡議是在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的; 如何加快遠程駕駛和自動駕駛系統的使用;五角大樓在「近期」銷毀傳統飛機和艦船的實例。一旦CAPE評估完成,一個「國防副部長管理行動小組」(DMAG)將對其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