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造船名列美國防預算重新評估的首位

2022-01-16 戰略前沿技術

電話 | 010-82030532    手機 | 18501361766

微信 | tech99999    郵箱 | yw@techxcope.com



遠望智庫技術預警中心  濟徽  編譯


美國海軍研究學會(USNI)網站日前報導,五角大樓正在對川普政府的2022財年提案進行「預算重新評估」,海軍造船名列重新評估項目的首位。

該指令於2月17日發布,要求五角大樓成本分析和項目評估局(CAPE)局長評估國防預算中的一系列項目,包括海軍造船和國防部可以淘汰傳統飛機和艦艇能力的領域。

來自副國防部長凱薩琳•希克斯的指令還命令CAPE評估遠程火力、低當量核武器,以及空軍KC-46加油機、F-35閃電II聯合攻擊機和空軍MQ-9「收割者」等航空項目。

根據USNI的備忘錄,為了實施拜登政府2023至2027財年的「重建更好的美國」計劃和氣候投資計劃,CAPE還應評估「現有2022財年投資和2023財年機會」。

由於國防部提交2022財政年度總統預算申請的時間有限,重新評估現有決策的過程將集中於對2022財政年度有直接影響的極少數問題,這些問題對總統和國務卿至關重要。

CAPE評估應該強調三個目標:對太平洋威懾計劃能力的幾種投資方式,該倡議是在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的; 如何加快遠程駕駛和自動駕駛系統的使用;五角大樓在「近期」銷毀傳統飛機和艦船的實例。一旦CAPE評估完成,一個「國防副部長管理行動小組」(DMAG)將對其進行審查。

備忘錄還指示五角大樓審計長評估美國中央司令部的軍事態勢和與COVID-19有關的計劃。

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國防部正在積極評估2022財年預算,並打算提交一份反映總統和國防部長確定的優先事項的預算。」

五角大樓官員幾個月來一直預測國防預算將持平或下降,並表示各軍種必須尋找可能節省開支的機會。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ASC)主席傑克•裡德本表示,「緊縮的預算」可能會導致艱難的決定,國防部必須不斷尋找省錢的方法。

SASC主席強調,「收入數字可能不是我們所花的錢是否物有所值的最佳指南。這就是我們要努力尋找的。」

裡德稱,「未來能提供真正優勢的系統有哪些?什麼樣的計劃和政策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但我的猜測是,這並不令人意外,我認為……我們不會看到和過去幾年一樣的增長率。」

儘管川普政府在去年12月發布的2022財年藍圖中大幅增加了造船預算,但尚不清楚拜登政府計劃如何處理這一提案。

希克斯在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審議聽證會上表示,川普政府的計劃包含了一些她感興趣的「操作主題」,比如自主權,但她認為藍圖需要更多的分析,以確定船隻的數量。

希克斯當時告訴SASC:「與今天相比,現在的重點是分散兵力,重點是增加小型水面戰鬥人員的數量。但在我提到過的那份非機密報告中有一些東西我認為是旗幟作用。有跡象表明,裡面的信息需要進一步分析才能驗證這些數字。」

關於新的造船計劃,希克斯表示,她將「評估川普政府的最後一份文件,並做出任何必要的調整。」

據分析,2020年美國國防部直接介入美國海軍的長期軍力結構計劃,進行了一個海軍武力結構研究項目;因此,國防部2020年第一季提交給國會的2021財年國防開支法案,沒有包含原本海軍提交的30年造艦計劃等文件。

到2020年10月,國防部公布了FNFS報告的結論,稱為「戰力2045」,也就是2045年前打造擁有500艘有人/無人艦船的美國海軍。2020年12月10日,美國海軍部公布了2022財年的長期造艦計劃,包括30年造艦計劃以及未來五年國防計劃,這一期是2022到2026財年)。這份「遲到」超過半年的長期造艦計劃反映了 「戰力2025」的結果。

2020年8月14日,美國管理預算辦公室(OMB)和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聯合發布了主題為「2022財年行政研發預算的優先事項和全局行動」的備忘錄。該備忘錄確定了5項行政研發預算的優先事項和4項高度優先的全局行動。同時,為了回應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此次財年預算還特別設立了以「美國公共健康安全和創新」為目標的優先研發事項。

有分析認為,相較於上一財年的研發預算,美國在2022財年的研發預算中更加強調美國在工業、技術、太空、能源、環境方面的全球領導力,並試圖建立一支與其全球領導力相匹配的、適應未來競爭發展的科研人員隊伍。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美國將傳染病以及其他健康威脅的應對能力建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著重發展與防治新冠肺炎相關的科學技術。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
創新發展習近平 | 創新中國 | 創新創業 | 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創新政策 | 協同創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轉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產學研 | 供給側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民參軍 | 工業4.0 | 商業航天 | 智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基金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十三五 創新教育 軍工百強 試驗鑑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淨評估
預見未來預見2016 |預見2020  | 預見2025預見2030  | 預見2035 預見2045  | 預見2050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生物 仿生 | 腦科學 | 精準醫學 | 基因 |  基因編輯 虛擬實境 | 增強現實 | 納米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3D列印 | 4D列印 太赫茲 | 雲計算 | 物聯網 網際網路+ 大數據 | 石墨烯 | 能源 | 電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級計算機 | 衛星 | 北鬥 | 智能製造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5G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 | 可穿戴 氮化鎵 | 隱身 | 半導體 | 腦機接口 | 傳感器先進武器中國武器 | 無人機 | 轟炸機 預警機 | 運輸機 | 直升機 戰鬥機 | 六代機 網絡武器 | 雷射武器 | 電磁炮 | 高超聲速武器 反無人機 | 防空反導 潛航器未來戰爭未來戰爭 | 抵消戰略 | 水下戰 | 網絡空間戰 | 分布式殺傷 | 無人機蜂群 | 太空戰 反衛星
領先國家美國 | 俄羅斯 | 英國 | 德國 | 法國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前沿機構戰略能力辦公室 | DARPA 快響小組 | Gartner | 矽谷 | 谷歌 | 華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 | 軍工百強前沿人物錢學森 | 馬斯克 | 凱文凱利 | 任正非 | 馬雲 | 歐巴馬 | 川普專家專欄黃志澄 | 許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賀飛 | 李萍 | 劉鋒 | 王煜全 易本勝 李德毅 | 遊光榮 | 劉亞威 | 趙文銀 | 廖孟豪 | 譚鐵牛 | 於川信 | 鄔賀銓全文收錄2017文章全收錄 | 2016文章全收錄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錄
其他主題系列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2021財年的美國海軍艦隊
    無人系統沒有正式的項目記錄,加之非標準的資金來源,因此並不符合埃斯珀防長(目前已遭川普開除)的主要投資計劃。海軍官員表示,具體計劃將列入2022財年預算1。美國海軍用圖3來解釋其無人水面艇計劃。大型無人水面艇(1000 - 2000噸,相當於護衛艦大小)將作為發射器和傳感器使用。
  • 拜登重新審視美國海軍,計劃新建82艘戰艦
    美國新一任總統拜登剛剛上任,就準備對海軍造船計劃進行重新審視,這是重塑海軍的關鍵時刻,雖然支出可能非常昂貴,但卻是艦隊擴充實力的難得機會。美國國防部長提名候選人勞埃德·奧斯汀在近日的提名聽證會上提出,五角大樓將對川普政府的造船計劃進行全新的審視,以修正海軍在造船方面存在的問題。
  • 細說美國海軍福特級核動力航母
    美國2001年財政年度預算2190萬用於CVNX1航母配件的預付採購和先期建造,緊接著,2001年7月13日,美國國會授權美國海軍部採購CVNX1航母。2002年12月,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制定了CVNX計劃的候選計劃。
  • 美國聯邦預算與國防預算的發展、構成、決策
    法案規定在國會內設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主要職能為國會管理聯邦預算提供決策支持,具體是對總統提交的年度預算進行無黨派偏見的客觀分析,並提交分析報告;從戰略層面對美國預算問題進行更為寬泛的研究,其成果形式主要有定期就聯邦支出、稅收提出的立法建議報告,及對美國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預測報告等;對國會各專門委員的支出和稅收立法進行評估,並提供相關建議。
  • 【防務快報】2022年海軍造船展望:未來艦隊的不確定路線
    發布時間:2022年1月6日類型:政府文件發布機構:印度國防部內容簡介:印度2021年發射活動少,且發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失敗,印度太空計劃的負責人表示,2022年會有更多發射活動,包括其載人航天計劃的無人試飛
  • 臺立法機構:「 國艦國造」步子太大,島內造船能力跟不上
    長安二維碼關注軍事老班長【文/觀察者網於寶辰】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13日報導稱,臺軍2019年度軍費預算正在臺立法機構接受審議,其中造船計劃引發嚴重質疑,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指出,目前臺海軍與海巡部門近年要密集開工200多艘大小艦艇,超出島內造船的工程和技術能力,一些進行中的項目已經拖延超支,「國艦國造」步子太大,恐怕要扯到蛋。
  • 2017財年美國國防預算投入特點分析
    本文對提交審議的預算申請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探究2017財年美國國防預算的投入特點。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份向國會提交的《2017財年國防預算申請》,2017財年美國防預算申請為5827億美元(不包含聯邦其他部門與防務有關的預算)。
  • 美國發布中國軍力評估,中國海軍已是「世界第一」?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2020》稱,目前美國海軍有作戰艦艇293艘,中國海軍擁有約350艘艦船和潛艇。從數量上看,似乎中國海軍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國海軍,但是客觀全面的軍事力量評估顯然不能依靠單純的數量對比。
  • 2045年擁有543艘艦艇,美國海軍胃口真大!問題誰拿錢瘋狂擴軍?
    美國海軍近日評估認為,可能需要一支擁有多達534艘艦艇和潛艇的艦隊,其中包括各種無人駕駛船隻。
  • 美國組建天軍的三種方案及相應預算分析
    本文分析了三種規模太空部隊/天軍各自的軍人與文職人員數量、基地的數量與位置、天軍的預算、天軍需要增加的人員和總部機構組織等。具體內容如下:美國計劃天軍的規模和預算取決於它的規劃以及它將吸收現有的哪些與太空相關的機構。
  • 江南造船:中國第一廠的前生今世
    ,而汽爐和船殼則是由總局自己製造。  解放後,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輪「東風」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第一代航天測量船、首艘大型遠洋調查船和新型飛彈驅逐艦,均在此誕生。   如今,佔據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整體規模和單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正式入駐長興島後,它正以全新的姿態,立志實現「2015年中國第一軍工造船企業」的宏偉目標。
  • 臺灣海軍首艘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鋪設龍骨
    「旭海」號船塢登陸艦(前美國海軍「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彭薩克拉」號,1970年7月下水,2000年6月移交臺灣)。2016年5月,「鴻運艦」的官方模型在左營海軍基地開放日中首次亮相於世人,根同時公布了其設計參數:其外形設計類似於美國海軍「聖安東尼奧」級,艦長153米,舷寬23米,吃水6米,最大航速21節,標準排水量約10000噸,全柴推進續航力
  • 美國兩艘福特級航母同時開工,打造14艘航母組成的超級艦隊
    中國的造艦速度和規模穩居世界首位面對大洋彼岸來勢洶洶的競爭者,美國明顯感到相當的不淡定了。2018年元旦前夕,100多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上書,要求川普總統在2019財年的軍費預算當中,申請同時建造兩艘福特級超級航母,加速推進打造14艘航母350艘主力戰艦的海軍振興計劃。要知道美國上次同時建造兩艘航母還要追溯到30年前的裡根時代,一旦該計劃付諸實施,毫無疑問將再次挑起海上軍備競賽的新浪潮,也許不少美國人還懷揣著小心思,希望川普能夠成為裡根2.0,重溫當年拖垮蘇聯的舊夢。
  • 揭秘臺灣自造潛艇企業:臺灣國際造船公司
    根據臺灣當局規劃,「潛艇自造」計劃總共包括8艘潛艇,去年11月正式開工,2025年首艘原型艦交付海軍測試,往後10年陸續下水服役。臺軍「潛艇自造」由臺灣「中科院」牽頭設計,製造方由臺灣國際造船公司(以下簡稱「臺船」)負責。這一期的「臺軍揭秘」,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臺船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為何蔡英文當局會把8艘潛艇製造任務交由其承擔呢?臺船是臺灣造船業的標杆企業,是全臺灣規模最大的造船廠。
  • 臺灣「中國造船公司」拿到了8艘潛艇建造合同
    臺灣「中國造船公司」 在展會上發布的紀念品根據臺灣當局規劃,「潛艇自造」計劃總共包括8艘潛艇,去年11月正式開工,2025年首艘原型艦交付海軍測試,往後10年陸續下水服役。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臺船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為何蔡英文當局會把8艘潛艇製造任務交由其承擔呢?
  • 052C艦在歐洲一戰成名,多國稱需重新評估中方海軍,美:隱藏太深
    根據英國路透社7月15日的最新報導稱,就在當天解放軍的一艘052C型飛彈驅逐艦突然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三層攔截,穿越了英吉利海峽。
  • 細說前沿部署日本的美國海軍最強兩棲攻擊艦:美國號(LHA-6)兩棲突擊艦
    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目前已經設計和建造了美國海軍所有現役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和艦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等兩棲攻擊艦,正在建造中的LHD-8也由該公司負責。作為未來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唯一設計者和建造單位,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擁有一切必要的專業性知識系統和經驗,因此,完全能夠滿足美國海軍的各方面需要。
  • 臺灣海軍首度曝光新型兩棲登陸艦,預計明年完工交艦
    臺海軍「鴻運計劃」臺灣海軍代號「鴻運計劃」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標案,於2017年4月啟動首度招標,建造船體儎臺預算為36億多元,開放民間廠商投標,但招標過程不順,歷經3次都是流標狀態。這三個項目均由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是臺灣海軍更新換代的一部分。2. 「鴻運」級船塢登陸艦根據臺灣「海軍」的要求,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要有「獨立作戰能力」,因此在機庫、飛行甲板、中部上層建築等位置都要求使用HSLA-80鋼,這種鋼材也是美國「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艦體結構選用的鋼材。
  • 美國戰略核力量報告
    因此,在2021財年的預算請求中,美國空軍表示,該計劃需要「由於電容重新設計問題以及19財年和20財年的資金限制,重新制定計劃基準」。美國空軍為2021財年請求1.67億美元,並指出,「22財年及以後的資金需求將在未來提交的預算中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