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前沿部署日本的美國海軍最強兩棲攻擊艦:美國號(LHA-6)兩棲突擊艦

2021-02-24 曉光外軍研究
本文是曹曉光外軍研究第107篇文章,本公眾號所有涉及課題都在本人研究範圍之內。

2019年1月30日,美國海軍宣布美國號(LHA-6)兩棲突擊艦將接替黃蜂號(LHD-1)黃蜂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前沿部署到美國海軍駐日本佐世保艦隊基地內。2019年4月26日,美國海軍再次宣布紐奧良號(LPD-18)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運輸艦將隨同美國號突擊艦同時前沿部署到日本。

2019年12月6日上午7時40分,美國號兩棲突擊艦攜同紐奧良號登陸運輸艦經過長途跋涉正式抵達美國海軍駐日本佐世保艦隊基地母港部署。

根據綜合設計,美國級美國號兩棲突擊艦的綜合作戰能力要遠遠超過黃蜂級兩棲艦,這是美國海軍最新型的兩棲攻擊艦,其前沿部署日本的戰略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針對近年來暴髮式強軍的中俄兩軍。

2014年10月11日,美國號兩棲突擊艦服役儀式典禮。

2016年11月9日,在太平洋海域的作戰能力檢驗中,F-35B「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編隊飛越母艦美國號兩棲突擊艦上空。

世界最強的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


美國海軍最新一級大型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的正式名稱為美國級(America),其研製與開發時期的計劃名稱為LHA(R)(其中R為英文單詞Replacement的縮寫,意為替代艦研製計劃),預計至少建造4艘,1號艦美國號(LHA-6)按照計劃將於2013年交付美國海軍使用,實際服役日期是2014年10月11日(聖地牙哥海軍基地為母港),該級艦是未來北約主導框架下多國聯合海上遠徵兩棲突擊登陸部隊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同時,要為這樣龐大的海上遠徵部隊提供力量投送以及前沿存在功能,並且,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可以在多種作戰樣式下為美國海軍陸戰隊下屬航空兵部隊提供海上支援,從小規模的應急作戰,比如充當前沿部署遠徵突擊作戰集群的中間力量,到重大戰役、戰略戰場環境下的兩棲突擊侵入任務。

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相比(LHD)相比,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將會最優化艦載航空系統的綜合作戰能力,並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遠的航程提高美國海軍陸戰隊執行特種兩棲突擊任務的效率,甚至可以為小規模兩棲突擊作戰部隊的精確前沿預先部署提供必要支持。在機庫甲板擴大化設計的技術支持下,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未來艦載航空戰鬥分隊的戰鬥力將會空前提高,航空設施的維修能力也會成倍數提高,此外,航空燃料補給能力也進一步增強,額外航空儲存空間也進一步加大,這些因素都將會提高未來海上聯合作戰的能力,而這樣的作戰能力是以前各種兩棲攻擊艦所不具備的。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按照開發計劃要求將用於取代老化的已經退役和服役期限超過30年即將退役的塔拉瓦級(Tarawa class)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與以前各級兩棲攻擊艦一樣,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也將在美國海軍未來的兩棲遠徵突擊作戰集群中擔當旗艦的職責,此外,這樣的兩棲攻擊艦還將在未來美國海軍部隊預先部署的作戰任務中擔任關鍵性的角色。

預計2015年至2022年之間,美國海軍現役塔拉瓦級(Tarawa class)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餘下的二艘LHA-4號和LHA-5號就要結束服役生活,並將分別由美國級取代現役作戰任務,由於塔拉瓦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不能對未來美國海軍以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和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聯合攻擊戰鬥機為中心的航空戰鬥分隊(ACE)提供全面的空中支援,於是,再建造這樣的攻擊艦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美國海軍最終取消了再建造這樣類型兩棲攻擊艦的計劃。

目前,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首制艦美國號正在由諾斯洛普·格魯曼系統公司(NGSS)造船廠負責建造,此外,截至2009年底諾斯洛普·格魯曼系統公司造船廠已經建造了五艘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即五艘塔拉瓦級),以及一級黃蜂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中的前七艘,而第八艘黃蜂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8)還正在建造中。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6)總體設計想像示意圖,總休設計採用右舷艦島,全貫通飛行甲板,6個直升機起降點,左右舷各一部直升機升降機,艦艉部集中防禦武器配備的布局結構。

2015年以來,美國海軍組成以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為核心的龐大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屆時美國海軍將擁有多個這樣具備兩棲突擊登陸作戰能力的龐大海上艦隊。

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新型替代艦研製計劃


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新型替代艦研製計劃只是美國海軍技術規格更改通知(SCN)計劃中的一個替代艦研製方案,其目的不是最終設計出一級具備全新作戰功能的新艦種,而只是在原來前級登陸艦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以用作艦艇更新計劃的替代艦。美國海軍艦船系統司令部(NSSC)把這一更新計劃的唯一資源承包合同授權給了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而另一個輔助研製承包商則是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卡古拉(Pascagoula)造船廠,該造船廠主要負責LHA(R)研製計劃相關的功能設計支持任務,這一研製計劃所要更新替代的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便是五艘塔拉瓦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舷號從LHA-1至LHA-5號。

LHA(R)研製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新型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功能設計支持,一體化後勤支援,開發、研製和提高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基本技術要求,集中提高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機動性、適航性以及航行分析性能,艦員居住艙及各種隔間、艙室的總體布局結構,動力推進系統、機械系統、武器系統之間的任務協調,導航系統的改進,全部艦體設計的替代選擇計劃,艙內毒氣處理與保護措施,信號控制以及建造成本的降低。

LHA(R)研製計劃合同經費主要來自2003年財政年度,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個財政年度也提供了一些額外的經費支持。

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目前已經設計和建造了美國海軍所有現役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和艦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等兩棲攻擊艦,正在建造中的LHD-8也由該公司負責。作為未來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唯一設計者和建造單位,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擁有一切必要的專業性知識系統和經驗,因此,完全能夠滿足美國海軍的各方面需要。

LHA(R)研製計劃中的首制艦(當時也被稱作是LHD-8改進型)按照研製進度由2008年財政年度提供授權合同經費,2013年至2014年兩個財政年度提供交艦經費預算,餘下的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則按照每隔3年訂購一艘、交付一艘的速度進行。共計四艘建造規模的LHA(R)研製計劃首制艦以及其後續艦採購仍然採取的是一個螺旋線式開發的方式,這個採購計劃以塔拉瓦級塔拉瓦號(舷號LHA-1)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為發韌,以黃蜂級黃蜂號(舷號LHD-1)為繼續,在這些採購計劃取得重大成功後,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採購改進型的大型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全部登陸艦的採購都是一艘在另一艘技術改進的基礎上進行,這就是所謂的螺旋式開發與採購的方式,可參照本文表二給出的美國海軍在二十一世紀內的所有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採購計劃。

在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建造和服役過程中,美國國防部會一直在考慮和確定美國級餘下登陸艦的優先設計技術要求,這樣持續的採購和建造計劃時間表會一直進行到2022年最後一艘塔拉瓦級退役之時,最後一艘塔拉瓦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會在預定35年服役期限內再延長7年服役時間。

作為未來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中的主力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參與到LHA(R)研製計劃中來,其主要參與工程為登陸艦的輔助航空建造工程,主要包括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要具備同時並行飛行操作功能,也就是說當固定翼飛機在飛行甲板上進行降落與起飛操作時,旋轉翼和偏轉翼飛機也可以利用飛行甲板進行相應的任務操作,以及擴大兩棲運輸車輛儲存空間的工程。儘管,到目前為止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所涉及到的具體工程項目還不能最終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計劃是首制艦的細節設計階段從2007年正式開始,建造工程從2009年開始,交艦時間確定在2013年。

2003年3月,美國海軍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議案,準備建設一支由375艘各種水面艦艇組成的龐大艦隊,其中包括37艘兩棲登陸攻擊艦和18艘MPS多功能艦,這種MPS多功能艦可以執行未來美國海軍主導下的與海上基地有關的作戰任務。計劃有效期限為30年,直到2035年結束,這個計劃還包括要採購12艘現役聖安東尼奧級(LPD-17)船塢登陸運輸艦,10艘與當時LHD兩棲攻擊艦作戰功能相當的新一級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12艘LSD-X新一級船塢登陸運輸艦,以及最多21艘新型MPF(F)海上預先部署艦,這些預先部署艦要比目前美國海軍現役的各級兩棲登陸艦的作戰功能都強大。

2004年年中,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美國海軍裝備部長(CMC)和美國海軍助理海軍部長(主要負責研究、發展與採辦)(ASN(RDA))共同籤署了LHA(R)研製計劃Flight Zero飛行要求標準,該要求標準為LHD的改進型,標準的核心內容只是以要求更高的航空系統取代艦艉部浸水船塢,Flight Zero進一步的細節要求標準將在概念和發展定義書(CDD)中進行定義。LHA(R)研製計劃的美國海軍計劃執行官(PEO)負責提供一份可行性設計方案,並且,於2004年7月30日之前提交一份建造成本預算給美國海軍助理海軍部長(研究、發展與採辦)。

2005年2月11日,負責採辦、技術和後勤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USD(AT&L))批准了美國海軍LHA(R)兩棲突擊登陸替代艦研製計劃的採購戰略報告,這樣,美國海軍便可以繼續協商LHA(R)研製計劃中下一步首制艦的採購合同問題。LHA(R)研製計劃中的首制艦也被記作Flight 0艦,是美國海軍現役黃蜂(LHD-1)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增強航空改良版。LHA(R)研製計劃首制艦的進一步採購合同主要包括長研製周期器材(LLTM)的資金預算和系統工程預算。

2005年7月11日,美國國防部授予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和美國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Pascagoula)造船廠兩家單位總價值為109865504美元含正價加固定附加費(cost-plus-fixed-fee)的建造合同,合同資金主要用於LHA(R)研製計劃首制艦的進一步採購計劃、長研製周期器材(LLTM)、系統工程以及特種研究。

2006年12月,由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Pascagoula)造船廠負責的相關輔助設計工作告一段落。

2009年,LHA(R)研製項目的造艦計劃開始付諸實施,目前,LHA(R)研製計劃中的首制艦—美國號(舷號LHA-6)正在諾斯洛普·格魯曼造船系統公司(NGSS)所屬造船廠建造中。

2006年財政年度預算中相關美國海軍的部分中只包括4艘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建造費用,隨後,美國海軍認為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非常重要,並把它列為第一位的優行發展項目,於是,又要求國會追加4億1700萬美元未經預算經費,以加快四艘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建造速度和交艦速度。這樣,2006年財政年度又增加1億5000萬美元預算用於加快造艦進程,同時,也對主要作戰功能提供了經費,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未來海上全方位的作戰要求。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領導層對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進行了綜合評估,一致要求LHA(R)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應該在聯合海上基地、戰略力量投送、全球反恐戰爭等大背景作戰環境下發揮出重要作用,並且,最終的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作戰平臺還應該提供作戰轉換的能力,也就是說應該能與未來的兩棲攻擊艦和海上預先部署部隊所屬艦船進行協同作戰和共同操作,此外,還可以與高速連接器,先進的偏轉翼飛機如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JST聯合攻擊戰鬥機以及海上遠徵作戰車輛共同操作。

2009年,美國國家和海軍領導人視察正在建造中的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首制艦—美國號(LHA-6)。

正在諾斯洛普·格魯曼系統公司造船廠(NGSS)建造中的美國號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總體設計與基本概況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基本技術參數如下:標準排水量為44971噸,滿載排水量為45695噸,艦全長為257.30米,艦全寬為32.30米,吃水深度為8米,最大航速為22節(37千米每小時),續航能力為9500海裡,艦員編制共計為1059人,其中軍官65人,994名為水兵。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基本設計以美國海軍正在建造中的「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屬黃蜂級,第8艘,舷號LHD-8)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為基礎而設計。就總體設計上來看,與馬金島號最大的不同是美國級重點對艦載航空系統進行了徹底的改進,突出重視對各種不同作戰功能的固定翼、偏轉翼、旋轉翼飛機的運用,並且,艦載航空系統的操作性能以及航空支援能力都比原型艦馬金島號有了質的飛躍,這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省略了以前兩棲攻擊類型艦所配備的艦艉部浸水船塢(美國級以前的兩棲攻擊類艦均設計有艦艉部浸水船塢,包括塔拉瓦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運輸艦以及黃蜂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於是,節省下來的空間就用以增加機庫甲板和機庫隔間的總面積,這樣艦載機的總數量也大大增加了。其它方面的改良設計還包括艦橋採用了更為有效的隱身性能設計,一個可重新部署的作戰指揮與控制中心,一個大型艦載醫院,一個額外JP-5航空燃料儲存設施以及眾多的航空支援空間。這些改良設計將會使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成為未來跨區域多國聯合海上作戰部隊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而且,該級艦還為兩棲突擊登陸部隊提供了全方面的支援,甚至還可為其它各種不同類型的兩棲作戰指揮與控制中心以及兩棲後勤支援組織機構提供了相應的支援和幫助。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是美國海軍未來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研製項目的首級艦,可操作和支援一個由20架以上F-35B型聯合攻擊戰鬥機(JSF)組成的航空派遣部隊,與以前的兩棲攻擊艦相比,美國級具有非常突擊的航空支援特性,並且,遠遠超出它的前級艦。這包括一個加大設計的機庫甲板、重新布局設計和擴展的艦載機維修設施、成倍增長的艦載機可用儲存空間、成倍增長的艦載機支援設備以及成倍增長的航空燃料補給能力。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完全具備多任務作戰功能,在前級艦的基礎上,艦載指揮與控制系統中心、通信系統中心、計算機網絡中心以及C4I情報收集中心都做了進一步的改進,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配備情況,完成不同的作戰任務。此外,美國級還增加了艦載綜合物資儲存的空間以提高物資運輸能力,改良了艦體設計以增強生存能力和更好的抗擊沉性能,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期限。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動力推進系統將使用與前級一樣的燃氣輪機,艦上電力分配系統和輔助電力系統仍然採用區域分布設計,這些設計與LHD -8最後一艘黃蜂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也完全相同。

預計,美國海軍未來的兩棲突擊登陸艦隊將會組織成前沿部署形式,並進而衍變成12支ARG作戰集群,最終成為遠徵突擊支援集群,每個突擊集群配備三艘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目前ARG作戰集群的中堅力量由由一艘黃蜂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或者一艘塔拉瓦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組成。塔拉瓦級(LHA-1)五艘組成艦於1976年至1980年間服役,按照美國海軍原來的計劃,從2010年起每隔一年將退役一艘,並由美國級接替作戰使命,但由於計劃變更,五艘艦的具體退役時間也都作了相應調整。最開始塔拉瓦級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0年,後來通過有限的服役中期改造計劃,使用壽命被延長至35年,儘管美國海軍曾經考慮為塔拉瓦級制定過一個延長服役壽命計劃(SLEP),但是,最終的技術論證認為這個計劃不具備任何可執行性,其經費開銷也根本無法承擔,於是,被徹底放棄。LHD-8將會取代一艘塔拉瓦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另外四艘塔拉瓦級直升機母艦將全由美國級取代。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動力推進系統主機為兩部美國通用GE LM2500+艦用燃氣輪機,其總輸出功率接近50兆瓦,兩部輔助推進發動機,總輸出功率為10000馬力,兩部推進螺旋槳,兩軸,可提供總計70000的制動馬力(軸馬力),動力推進系統工作模式為燃氣輪機和電動機聯合工作方式(COGES)。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右側舷總體想像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右側舷總體俯視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右側舷艦艉部總體俯視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右側舷艦舯部總體俯視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右側舷艦艏部總體俯視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左側舷艦艏部總體俯視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左側舷艦舯部總體俯視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左側舷艦艉部總體俯視示意圖,可以清楚看出1座「公羊」滾體發射器,2座改進型海麻雀飛彈發射器,1部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世界最強大的兩棲突擊艦載航空系統


為了最優化美國海軍在未來軍事航空製造業上的投入,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在設計上突出強調增強未來大型兩棲攻擊艦飛行甲板航空系統的各方面綜合能力。美國級的航空系統主要包括一個擴大設計的機庫甲板,機庫甲板上配備有兩個內部空間很高的機庫隔間區域,每個機庫隔間區內都安裝有橋式高架起重機,主要用於艦載直升機、戰鬥機維修與保養操作,而且,美國級還增強了艦載機航空燃料補給能力,艦上存儲的大量航空燃油還可用於其它設備。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飛行甲板共設計有6個CH-53K直升機起降點,全部起降點分布於同一條直線上,共設計兩個直升機升降機,一個位於左舷部,升降機載重量為3.5噸,另一個位於右舷部,載重量同樣為3.5噸,兩個大型機庫隔間區域總面積為30542平方英尺,七個大型機庫結構艙,每個面積為49平方英尺,總共面積接近3500平方英尺。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飛行甲板可降落和發射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型(STOVL)聯合攻擊戰鬥機(JSF)、MV-22「魚鷹」偏轉旋翼垂直起降型(VTOL)飛機、CH-53E 「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和未來CH-53K「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UH-1Y「超級休伊」通用武裝直升機、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AV-8B「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MH-60S「海鷹」反潛直升機以及其它各種類型的貨物運輸直升機、攻擊武裝直升機。按照現在的規劃,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的後續LHA-7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Flight 1型)將會在美國級的基礎上減少艦島的操作空間,以增加艦載機的搭載數量。

目前,美國海軍的艦載航空戰鬥分隊(ACE)都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MAGTF)司令官負責管理,並由他根據作戰任務的性質和需要負責具體組織和編成。2007年計劃的未來國家航空戰鬥分隊編成主要由6架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12架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4架CH-53K「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4架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3架UH-1Y「休伊」通用武裝直升機、3架MH-60 SAR反潛直升機組成,而2008年計劃的未來國家航空戰鬥分隊編成則主要由6架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12架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4架CH-53K「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4架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3架UH-1Y「休伊」通用武裝直升機組成,一個艦載聯合攻擊戰鬥分隊則主要由22架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組成。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飛行甲板航空系統分布情況想像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內部機庫、電力系統、儲存系統等各種系統分布結構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與LHD-8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內部系統分布對比示意圖。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飛行甲板航空系統配置與艦載機分布示意圖(偏轉翼、固定翼、旋轉翼飛機綜合配置)。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飛行甲板航空系統配置與艦載機分布示意圖(突出固定翼飛機配置情況),直升機起降點全部變成固定翼飛機跑道。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飛行甲板航空系統配置與艦載機分布示意圖以及艦內部相應航空支援系統匹配。


世界最強大和規模最龐大的固定翼、偏轉翼、旋轉翼三翼兩棲突擊登陸航空作戰集群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前級艦塔拉瓦級主要用於運送、部署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突擊登陸部隊以及其相關的武器裝備運輸任務,這些艦載登陸部隊可通過旋轉翼飛機、登陸艇以及其它兩棲運輸裝備進行突擊登陸投送,與之相比,美國級拋棄了上述部隊兩棲突擊登陸的投送方式,替而代之以更加大型和突擊運輸能力更強的旋轉翼和偏轉旋翼飛機為投送方式,並基本放棄用登陸艇進行突擊登陸的傳統投送方式。美國級可總計搭載42架偏轉翼、旋轉翼飛機和固定翼垂直起降/短距離垂直起降型聯合攻擊戰鬥機。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包括飛行甲板、機庫及其它航空系統設施共計可搭載10架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12架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4架CH-53E或CH-53K「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8架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4架MH-60S「海鷹」反潛直升機、4架UH-1Y「超級休伊」通用武裝直升機,上述艦載機總數量構成了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的標準航空戰鬥分隊配置,並且,艦上航空作戰編隊的具體構成情況還會依據作戰任務的變化而採取不同的配置方式,總之,全艦載機將可形成一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這個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中的艦載直升機部分可以完成部隊與武器裝備的運輸任務,而聯合戰鬥機則負責空中攻擊掩護與側應任務。此外,作為遠徵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的核心部分,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還會視作戰情況的具體需要為執行海上遠洋作戰的航空母艦作戰編隊提供航空支援。

在未來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組成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F-35B「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主要負責空中攻擊任務,同時,這也是美國級唯一的艦載固定翼聯合攻擊戰鬥機。F-35B戰鬥機為美國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研製的第五代主力戰鬥機,是一款單座、單引擎、採用大量隱身技術設計的聯合攻擊戰鬥機,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27000千克,具備實施近距離空中支援、戰術轟炸和空中格鬥防禦等多種作戰功能。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採用短距離垂直起降方式(STOVL)設計,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小,可攜帶許多先進武器,可以進行對地對海攻擊和空戰等,可以進行空中加油,採用的雷達技術含量與美國空軍最先進的F-22隱形戰鬥機相差無幾,標準武器配備為2枚AIM-120先進中距空空飛彈,4枚AIM-9X「響尾蛇」空空飛彈和2顆「傑達姆」精確制導炸彈;機身上有4個加強點,遂行非隱身作戰任務時可安裝外掛架,增掛對地攻擊武器,最大外掛重量為6至7噸。

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在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組成的未來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中主要負責承擔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突擊運輸任務,該機型是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唯一的偏轉翼飛機。由美國貝爾與波音兩大公司聯合研製的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是一款多功能軍用偏轉翼飛機,既具備垂直起降能力,同時,又具備短距離垂直起降能力,主要用於執行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登陸運輸任務,裝備運輸以及綜合補給物資運輸任務,具備艦上操作能力。駕駛艙配備4名駕駛員,其中1名正駕駛,1名副駕駛,2名飛行機師,部隊運輸能力為機艙最多可乘24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隊員,飛機底板可乘32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最多可載重6800噸物資,飛機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27400千克,平時航程為879海裡,作戰半徑為370海裡,最大運送範圍為1940海裡。

CH-53E「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在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組成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中主要負責武裝人員與物資的運輸任務。由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研製的CH-53E直升機為一款大載重量綜合物資運輸直升機,為美軍目前裝備機身最大,載重最多的直升機,機艙最多可乘坐37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機艙中心線位置安裝上座位後其人員運輸能力可提高到55人,綜合物資運輸能力為外部可載重13600千克物資,內部可載重14500千克物資,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33300千克,航程540海裡。

CH-53K「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為CH-53E「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計劃中的改進型,在未來作戰中將取代CH-53E運輸直升機,預計2015年具備實戰操作能力,2022年交付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該機型同樣由西科斯基飛機公司負責研製,也是一款大型大載重量綜合物資與武裝人員運輸直升機,服役後將成為美軍機身最大,載重最多的直升機,與CH-53E直升機相同,CH-53K直升機機艙最多可乘坐37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機艙中心線位置安裝上座位後人員運輸能力可提高到55人,綜合物資運輸能力為15900千克,最大貨物載重量為33600千克,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38400千克,航程454海裡,作戰半徑為110海裡。

UH-1Y「超級休伊」通用武裝直升機在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組成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中主要負責醫療運輸、武裝支援等多功能作戰任務,為一款雙發中型多功能通用武裝直升機,由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負責研製,最大運輸能力為3020千克,機艙內最多可安裝10個防碰撞座椅,並可運輸6副單架及傷病員,以及相應載重的物資,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8390千克,航程為130海裡,基本武器配備為2個外掛點可掛70毫米口徑HYDRA70火箭,2個武器下掛點可掛7.62毫米口徑M240D機槍,點BMG GAU-16/A機槍,或7.62毫米口徑GAU-17/A格林機槍。

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主要對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進行護衛,為美國貝爾直升機研製的一款雙座雙發攻擊直升機,主要用於近距離支援和空戰,配備了與夜視護目鏡相容的駕駛艙照明系統,因此具備晝夜全天侯作戰能力,同時具備電子對抗能力,主要武器配備為機頭下一門3管20毫米航空機關炮,備彈750發;短翼下4個掛點,可掛8枚「海爾法」或「陶」式反坦克飛彈,或2枚AIM-9X「響尾蛇」空空飛彈,或2枚「佩劍」反輻射飛彈,或火箭發射器、油-氣爆炸武器和榴彈投放器等;必要時還可掛載槍吊艙;最大武器掛載重量為2065千克,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8390千克。

MH-60S「海鷹」反潛直升機主要負責為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進行反潛作戰、反艦作戰,為一款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的雙發反潛反艦直升機,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能夠在複雜的氣象條件下完成探測、分類、定位和攻擊水面艦艇、水下潛艇任務,主要電子裝備包括都卜勒導航雷達、塔康系統、敵我識別應答器、雙餘度電傳操縱系統以及前視紅外雷達、探測雷達、聲納浮標、磁力探潛儀等,主要武器配備為2具MK46魚雷,或2枚AGM-119「企鵝」反艦飛彈,或深水炸彈及航炮,最大任務起飛重量為9182千克,最大航程為450海裡。

上述負責實施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部隊運輸的偏轉翼、旋轉翼飛機基本上都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管理。無論從每架飛機的自身性能上來講,還是從整體數量上來看,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所搭載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與世界同期服役和建造中的直升機母艦相比,比如法國海軍現役西北風級兩棲戰略投送艦、西班牙海軍現役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兩棲戰略投送艦、韓國海軍現役獨島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以及義大利海軍正在計劃建造中的LHD20000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正在建造中的坎培拉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建造的22DDH級直升機母艦,美國級艦載三翼飛機作戰集群最突出的作戰能力是兩棲突擊登陸能力,而其它國家海軍直升機母艦的兩棲突擊登陸能力很弱,或者基本就不具備,即使有也是通過快速登陸艇這種傳統方式實施,個別可以運輸武裝人員的直升機其數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幾乎不能與美國級快速、立體、高效、安全、便捷的大型突擊登陸運輸飛機相提並論。如果以百分制劃分兩棲突擊登陸作戰能力的話,美國級可得90分以上,而其它國家海軍則只能得到個位數的成績。

美國級艦載F-35B「閃電」II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

正在執行美國海軍陸戰隊投送任務中的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

美國級艦載MV-22B「魚鷹」偏轉旋翼飛機。

美國級艦載AH-1Z「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美國級艦載CH-53E 「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

美國級未來艦載CH-53K 「海上怪馬」運輸直升機。

美國級艦載MH-60S「海鷹」反潛直升機。

美國級艦載UH-1Y「超級休伊」通用武裝直升機。

不甘落後的傳統海上兩棲登陸運輸系統


雖然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艦載有龐大的空中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但還是至少搭載了三艘LCAC型氣墊登陸艇和四艘LCU型通用登陸艇,這樣,除了空中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外,海上也可實施傳統的登陸作戰,以便構成更加高效的海空立體兩棲登陸網。通過傳統登陸艇,美國級將會對由艦至近岸的兩棲水上突擊登陸和空中突擊登陸任務提供必要的海基指揮與控制功能,以確保全部的海空立體登陸任務順利、持續、高效的進行。

其中,美制LCAC登陸艇是由美國德克斯特倫船用系統公司和阿馮達爾·格爾夫波特公司聯合設計與建造的氣墊登陸艇,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佳的氣墊登陸艇之一。全艇空載排水量為87.2噸,滿載排水量為170噸至182噸,艇長為24.7米,艇寬為13.1米,吃水(浮動狀態下)為0.9米,最大航速為54節,巡航航速為35節時其續航能力為300海裡,40節航速時其續航能力為200海裡,艇員編制人數為5人。動力裝置為4臺燃氣輪機,總輸出功率為15820千瓦,其中2臺用於驅動可調距空氣導管螺旋槳作為推進動力,另外2臺用於墊升功能。艇載2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可同時運輸24名海軍陸戰隊隊員,一輛陸軍主戰坦克或重型坦克或60噸至75噸綜合作戰物資。LCAC級氣墊登陸艇艇體為鋁合金焊接結構,艇艏斜甲板長為8.78米,艦艉斜甲板長為4.57米,貨艙總面積為168平方米,圍裙上安裝有噴濺抑制器,在實施兩棲登陸作戰時,可在坎培拉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艦艉浸水船塢內直接啟動,出塢後可以高速向岸上發起突擊作戰。

LCU型通用登陸艇能夠適用多種裝載和擔負不同登陸任務,主要用於運送海軍陸戰隊及其隨身武器裝備,可在岸灘直接登陸作戰,最大航速可達到11節,航速8節時可續航1200海裡,艇上配備有2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其兩棲登陸運輸能力包括可裝載M103型(重量為64噸)坦克3輛,或M48型(重量為48噸)坦克3輛,武裝人員運輸能力為35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或170噸軍用作戰物資。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作戰人員運輸能力為1687人,包括各級指揮軍官,以及隨身攜帶的武器裝備,並且,在遇有重大戰事的情況下可再多運送184人,這樣,美國級最多武裝部隊人員運送能力將會超過1800人,所有登陸部隊可通過空中、海上兩種突擊登陸方式投送。

相比較而言,美國級海上突擊登陸作戰能力遠不如空中突擊登陸作戰能力,並正在逐步計劃拋棄這種作戰方案,然而,即使這樣,其綜合作戰能力還是遠勝於其它國家海軍,就拿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正在西班牙納凡蒂亞造船集團建造中的坎培拉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來看。作為法國海軍西北級與西班牙海軍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的最新改進與改良版,坎培拉級艦艉部浸水船塢最多可容納4艘LCM機械化登陸艇或其它複合型快艇, 2艘LCM機動登陸艇,1艘美制LCAC級氣墊登陸艇,其中,美制LCAC級氣墊登陸艇艇型最大,兩棲突擊登陸能力最強。而美國級卻可以搭載3艘LCAC級氣墊登陸艇(當然,因為沒有設計浸水船塢而只能載於艦內),可見,其海上兩棲突擊登陸能力也要遠勝坎培拉級幾倍還強,而坎培拉級也算得上是法、西、意、日、澳五國海軍直升機母艦中海上兩棲突擊登陸能力最強的。

美制LCAC型氣墊登陸艇。

強大的防禦武器系統和電子綜合設備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並沒有因為艦載有龐大的空中、海上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而降低自身防禦武器系統以及電子系統的配備,相反,這兩個方面的作戰能力也非常強大。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武器系統主要配備有2座Mk-29型北約標準的改進型「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器(可發射2×8 RIM-126飛彈),2座Mk-49型「公羊」滾體飛彈發射器(可發射2×21 RIM-116飛彈),3座Mk-15口徑為20毫米的「密集陣」近防艦炮武器系統(CIWS)、7座雙管點50BMG機關炮。

其中,改進型「海麻雀」艦空飛彈由美國雷錫恩公司生產,其有效區域達到30千米,為艦隊或自身提供防禦,主要針對超音速、超低空、低雷達截面反艦飛彈。改進型「海麻雀」飛彈已經多次證明其打擊摧毀反艦飛彈的能力,並能夠有效攔截技術先進的超音速、超低空、低雷達截面的機動型反艦飛彈。

「公羊」滾體飛彈(RAM,即拉姆飛彈)為一款小型紅外製導艦空飛彈,主要用於攔截實施反艦作戰的海基巡航飛彈,有效射程為7500米,主要為美國級承擔點防空作戰任務。

「密集陣」近防艦炮武器系統(CIWS)主要用於攔截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以及小型小型飛機,還可以打擊小型水面艦艇。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電子裝備主要包括一部AN/USG-2型協同作戰管理系統(CEC)、一部SSDS Mk2艦艇數據電子系統、一部DCGS-N海軍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統、一部AN/USQ-T46(V)作戰部隊戰術訓練系統、一部AN/UPX-29(V)敵我識別問答機系統、一部AN/TPX-42A(V)14、一部AN/SPN-35C、一部AN/WSN-7 RLGN、一部AN/SPS-48對海搜索雷達、一部AN/SPS-49對空搜索雷達、一部AN/SPQ-9B航海導航雷達。

從總體上來看,美國級的武器系統配備以近程點防空作戰、反艦作戰、反潛作戰(由艦載4架MH-60S「海鷹」反潛直升機負責執行)、自身防禦作戰、非對稱威脅作戰幾個層次來布局設計,其綜合作戰能力相當於一艘標準型的多功能護衛艦。與其它國家海軍採取直升機母艦採取最小規模化武器配備的作法不同,美國級沒有把自身的防禦作戰全部交給其它護衛艦隊去實施,而是自己來完成,這樣做不僅使自身安全更加有保障,同時,也便於兩棲突擊登陸這樣帶有戰略性質任務的順利實施與執行。

安裝在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上用於近程防禦任務的美制密集陣近防艦炮武器系統。

美國級裝備的Mk-49型「公羊」滾體飛彈發射器,從美國級的設計圖中也可以看出,其在艦艉部配備有一座Mk-49型「公羊」滾體飛彈發射器。

世界最強大的後勤支援與醫療系統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艦載有一個大型野戰醫院以及一個艦隊外科手術醫療團,這樣,美國級便可承擔起戰時傷病員救治和醫療處理的重要職責,充當海上醫療船,艦載醫院共設置有17個重症傷病員加護病房(ICU),4個大型外科手術室,300張醫院病床,一個可為1000名傷病員提供充足血源的大型血庫,一個牙科醫療室以及一個X光室。

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艦上車輛運輸甲板空間設計總面積為19112平方英尺,綜合補給物資艙和彈藥艙的總儲存能力為145963立方英尺,共計攜帶JP-5型航空燃料大約為1300000加侖。

與其它國家海軍直升機母艦艦載野戰醫院相比,美國級的綜合醫療和支援能力更加強大,就拿綜合醫療與處理能力最強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正在建造中的坎培拉級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來比較,其艦載醫療設備主要包括2個戰場手術室和1個大型醫院病房,此外,還配備有一些重症病人特別護理室、半重症病人與輕度病人護理室、牙科手術室、病房實驗室、放射線室以及艦載藥房,而這些設施的數量遠不如美國級多。

2015年美國海軍即將形成一支海上遠徵兩棲突擊登陸作戰艦隊


2013年,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首制艦美國號將服役,美國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將以該艦為中心組成一支龐大的遠徵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大約到2015年左右這支超強的海上遠徵作戰集群便可建製成軍。

著眼未來戰爭需要,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將以全球反恐戰爭為任務中心,以期通過海上遠徵的方式,進行由海至陸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任務,以打擊那些支持恐怖主義或者本身就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海洋國家或近海國家。與航母作戰編隊只實施空中「外科手術式」的非接觸式打擊不同,美國級兩棲突擊登陸作戰集群將可以實施接觸式的地面快速突擊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恐怖力量加以剿滅,這樣,便可以彌補單憑空中打擊仍然存活大量恐慌勢力的不足,屆時通過空中的地毯式轟炸和陸地上的特種突擊作戰雙重作戰效果,美國將會徹底佔領反恐戰爭中火力打擊方面的絕對優勢與絕對控制權。

 

 

美國海軍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舷號LAH1-LAH17)基本概況表(二)

艦名

航空系統設計類型

授權採購日期

開始建造日期(鋪設龍骨)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塔拉瓦級塔拉瓦號(USS Tarawa -LHA 1)

通用型


1972年11月

1973年12月1日

1976年5月29日

2009年3月31日

塔拉瓦級塞班島號(USS Saipan -LHA 2)

通用型


1972年7月21日

1974年7月18日

1977年10月15日

2007年4月24日

塔拉瓦級貝勞·伍德號(USS Belleau Wood -LHA 3)

通用型


1973年3月5日

1977年4月11日

1978年9月23日

2005年10月28日

塔拉瓦級納索號(USS Nassau -LHA 4)

通用型


1973年8月13日

1978年1月21日

1979年7月28日

2014年(預計,將延長)

塔拉瓦級佩萊利烏島號(USS Peleliu -LAH 5)

通用型


1976年11月12日

1978年11月25日

1980年5月3日

2015年(預計,將延長)

美國級美國號(USS America-LHA 6)

通用型

Flight 0

2007年

2008年4月

2010 年

2013 年

2048年

LHA 7 MPF(F)

Flight 1

2010年

2013 年

2015年

2017年

2052年

LHA 8 MPF(F)

Flight 1

2014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2054年

塞班島號(USS Saipan -LHA 9)

Flight 1

2017年

2019年

2021年

2021年

2056年

貝勞·伍德號(USS Belleau Wood -LHA 10)

Flight 1

2022年

2023年

2025年

2025年

2060年

納索號(USS Nassau -LHA 11)

Flight 2-LHX

2024年

2026年

2028年

2028年

2064年

佩萊利烏島號(USS Peleiu -LHA 12)

Flight 2-LHX

2028年

2029年

2031年

2031年

2066年

LHA 13

Flight 2-LHX

2032年

2033年

2035年

2035年

2070年

LHA 14

Flight 2-LHX

2036年

2037年

2039年

2041年

2076年

LHA 15

Flight 2-LHX

2040年

2041年

2043年

2046年

2091年

LHA 16

Flight 2-LHX

2044年

2045年

2047年

2050年

2095年

LHA 17

Flight 2-LHX

2048年

2049年

2051年

2054年

2099 年

註:MPF為海上預先部署部隊

全世界海軍直升機母艦(包括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以及新型直升機母艦三種)一覽表,列出美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義大利、韓國以及澳大利亞七國海軍現役、正在建造中與計劃建造的直升機母艦基本概況對照表(表一)

建造國家海軍

艦級名稱

艦種名稱

飛行甲板直升機起降點數量

首制艦服役時間

計劃建造數量

標準/滿載排水量

三維尺寸(長×寬×吃水)

綜合性能


1、澳大利亞皇家海軍



坎培拉級

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

6個

2014年

2艘(坎培拉號和阿德萊德號)

27850/30700 噸

230.82×32×7.18(米)

24架艦載直升機、7艘登陸艇


2、日本海上自衛隊


 

日向級(16DDH)

直升機母艦

4個

2009年3月18日

2艘(日向號和伊勢號)

13950/18000噸

197×33×7 米

無艦艉部浸水船塢、11架艦載直升機


 

22DDH級

直升機母艦

5個

2014年

1艘(也可能是2艘)

19500/25000噸

248×38×7.5 米

無艦艉部浸水船塢、14架艦載直升機


3、韓國海軍


 

獨島級

兩棲攻擊直升機母艦(LPH)

5個

2007年7月3日

3艘

14300/18800 噸

199×31×7 米

10架艦載直升機、2艘登陸艇


4、西班牙海軍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兩棲戰略投送艦(BPE為西班牙文標識,相當於英文的LHD)

6個

2011年

1艘

24660/27079 噸

230.82×32×7.18(米)

30架艦載直升機和戰鬥機、4艘登陸艇


5、義大利海軍


 

LHD20000型

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

5個

2018年

2艘

17000/20000噸

190×33×6.3(米)

12架重型艦載直升機、4艘登陸艇


6、美國海軍


 

美國級

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

6個

2013年

4艘

44971/45695 噸

257.30×32.30×8(米)

42架艦載固定偏轉翼旋轉翼飛機、7艘登陸艇


 

黃蜂級

船塢登陸直升機母艦(LHD)

6個

1989年7月29日

8艘

40000/41150噸

257.30×32×8.30(米)

42架艦載直升機、12艘登陸艇


 

塔拉瓦級

兩棲突擊登陸直升機母艦(LHA)

5個

1976年5月29日

5艘

39400/40032噸

250×32×6.3(米)

28架艦載直升機、12艘登陸艇


7、法國海軍


 

西北風級

兩棲戰略投送艦(BPC為法文標識,相當於英文的LHD)

6個

2006年2月

4艘

16500/21500 噸

199×32×6.2(米)

16架艦載直升機和戰鬥機、4艘登陸艇


相關焦點

  • 「美國」號兩棲突擊艦明年部署日本,將提升美駐日陸戰隊的「魚鷹」運載能力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4月24日消息稱,「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將於明年部署到日本。
  • 美國海軍準航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最近,由於火災事故,美國海軍黃蜂級的 「好人理察」兩棲攻擊艦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兩棲攻擊艦這款武器起源於美國。兩棲攻擊艦採用甲板,可以攜帶大量直升機和短程起降戰機,它可以將登陸陸部隊、坦克和裝甲車從海上向陸地投放的重要艦船。
  • 編外航母:遊走海洋的致命「毒針」,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當地時間的7月12日,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好人理察"號在位於美國本土聖地牙哥軍港內的碼頭突然發生爆炸並起火。大火整整燒了數天才逐漸熄滅,根據美國媒體和軍方的評估,該艦基本已經不具備修復服役的可能,極有可能會提前退役,成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中第一艘退役的艦艇。
  • 「美利堅」號兩棲艦客串航母部署日本 搭載20架F-35B
    資料圖片:「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抵達日本佐世保軍港。
  • 「遼寧」號航空母艦對陣「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
    據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公開的資料顯示,4月10日晚上7時許,日本海上自衛隊佐世保基地第5護衛隊群所屬驅逐艦「秋月」號和鹿屋基地第1航空群所屬P-1海上巡邏機在長崎縣男女群島西南約420千米處海域發現向東南方向航行的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隨後,跟蹤監視,直至「遼寧」號艦航母編隊穿越衝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宮古海峽,駛向太平洋方向。
  • 「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進駐日本
    當地時間12月5日,美國海軍「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首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LHA-6)抵達日本佐世保駐日美海軍基地,取代「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首艦「黃蜂」號(USS Wasp,LHD-1),成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遠徵打擊集團(第76特遣部隊)第11兩棲作戰分艦隊(Amphibious Squadron 11)旗艦。
  • 美國海軍裝備——兩棲船塢運輸艦
    聖安東尼奧級(英語:San Antonio-class)是美國海軍新一代的兩棲船塢登陸艦,目前已服役11艘,在建2艘,計劃採購Flight II型13艘,主要負責美國海軍快速應付區域衝突、將兩棲陸戰隊運送上岸等任務。
  • 是航母還是兩棲攻擊艦?日本新大艦給中國海軍帶來挑戰
    東京正在建立一支由17架MV-22「魚鷹」旋翼機、52輛AAV7A1兩棲作戰車輛和6臺LCAC氣墊登陸艇組成的兩棲作戰部隊,以攜帶海軍陸戰隊員投入戰鬥。但是登陸艇、交通工具和旋翼機需要船隻將它們運送到岸邊。目前,日本的兩棲艦隊包括兩艘「出雲」級大甲板攻擊艦,東京很有可能正將其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用於搭載F-35B短距離垂直起降隱形戰機。
  • 兩棲攻擊艦是幹什麼的?
    兩棲攻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或也稱為兩棲突擊艦。它的兩棲就是能夠搭載飛機和運輸坦克、登陸部隊等陸戰力量,所以它的內部設計異於航母,很多空間用於裝備登陸力量。且相較於多數航空母艦,不少兩棲攻擊艦可擁有更密集的自身防護武器,不一定需要護衛艦隊保護。由於兩棲攻擊艦是現代軍艦中大小與排水量僅次於超級航母的類別,因此對於未擁有超級航母的國家,或是在沒有配置航空母艦的艦隊中,兩棲攻擊艦往往會成為艦隊旗艦。而美國也正在研究魚鷹的預警機與加油機型號與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兩棲攻擊艦上配合使用。
  • 原創|號稱亞洲最強兩棲攻擊艦「獨島號」首次亮相美韓軍演
    這次演習最搶眼的新聞,莫過於第一次動用韓軍兩棲攻擊艦「獨島號」。一方面對朝鮮喊打喊殺,一方面口口聲聲朝鮮威脅,時局君(微信號:時局策)感到:這個世界上的道理都被美國人佔了,美國即公理、美國即正義,這就是霸權的邏輯,這就是霸權的正義。閒話不說,讓時局君為各位扒一扒此次軍演的明星艦:「獨島號」兩棲攻擊艦。
  • 075型兩棲攻擊艦:滿載達4萬噸,堪比美國「黃蜂級」
    走向深藍是我國海軍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幾年我國海軍在整體實力方面大幅提高,已經具有了世界上所有先進的軍艦艦種,而組建兩棲立體登陸作戰力量也是我國海軍一個發展重點。雖然我國在兩棲作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目前我國也加緊了開發先進075型兩棲攻擊艦建造的步伐,加強我國的遠軍建設。
  • 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當代立體化登陸作戰的開山鼻祖
    早在1970年代,美國海軍和陸戰隊聯手設計出具有革命性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這級軍艦不僅是對舊式直升機突擊艦概念的提升,也開創了新的立體化登陸作戰理念。其重大意義與參考價值,即便是在40年後的今天都不顯得落伍。
  • F-35B與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首次海上戰鬥部署 老瓶裝新酒
    2018年3月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成功降落在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上,開始正式進行戰備部署。標誌著世界海軍艦載機正式進入第4代戰鬥機的時代。對於世界海軍也有著歷史性的意義。黃蜂號是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首制艦。黃蜂級一共製造了8艘,滿載排水量達到40500噸。
  • 美展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馬金島」號強大攻擊力,這國狂喊我要!
    美國攻擊力強大的「馬金島」號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作為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第八艘——馬金島號,由美國英格爾斯造船廠於2006年建成下水,海試後於2009點10月24日正式服役,母港是美國海軍聖地牙哥海軍基地。至此「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全部8艘都已經建造完畢。
  • 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擊落一架伊朗無人機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18日10時左右,正在通過荷姆茲海峽的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拳擊手」號(USS Boxer,LHD-4)遭到一架伊朗固定翼無人機的逼近,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稱,「拳擊手」號兩棲攻擊艦果斷的對伊朗無人機採取了「防禦措施」使該機墜落,但未明確表示採用的是何種「措施」。
  • 075兩棲攻擊艦的定位是什麼?未來能不能作為輕型航母來用?
    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可搭載兩棲裝甲車、多型直升機、氣墊艇及坦克裝甲車,可以完成兩棲作戰,人道主義救援,海上巡邏等多種作戰任務。就在6月22日,央視放出了一段075的採訪視頻,近距離地體現了075的方方面面。在慶賀中國海軍終於有了一型大型兩棲攻擊艦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075在中國海軍中的地位如何?與美國的兩棲攻擊艦相比,誰好誰壞?未來能不能作為輕型航母來用?
  • 美國海軍「勞德代爾堡」號兩棲船塢運輸艦下水
  • 中國海軍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下水!與美國的兩攻有多大差別?
    該艦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型兩棲攻擊艦,具有較強的兩棲作戰和執行多樣化任務能力。下一步,該艦將按計劃開展設備調試、系泊航行試驗等工作。上個月曝光的圖,這個速度也太快了在大概情況都逐漸明朗的情況下,我們今天就專門來談一談中國將會如何使用這艘「兩攻」,是更像法國還是更像美國?
  • 「美利堅」號兩棲艦抵達日本,可搭載F-35B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據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布的消息,當地時間12月6日,美國海軍「美利堅」號(USS America ,LHA-6)兩棲攻擊艦成功橫穿太平洋,從母港聖地牙哥航抵日本佐世保
  • 【回顧】2020年美國海軍航母打擊大隊/兩棲戒備大隊部署情況
    )」號(DDG-114)飛彈驅逐艦,是美國海軍啟動疫情防控保護措施之下正式部署的首支航母編隊。六、「隆納·雷根」號航母打擊大隊       「隆納·雷根」號航母打擊大隊的母港設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一般情況下一年要進行兩次巡航。2020年,該編隊也創造了美海軍前沿部署航母編隊自1999年以來的最長巡航記錄——159天,從2020年6月8日到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