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骨架

2021-12-23 瞭望

◆ 美主導建立的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被媒體稱為「印太小北約」,意在圍堵中國

◆ 新三邊聯盟突出了盎格魯-撒克遜血統,或將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骨架

文/李敦球

  

  拜登政府今年初上臺後,不僅全盤繼承了川普的「印太戰略」,更強化了其對華戰略競爭的內涵,並將「印太戰略」升級為美國的頂層戰略。

  

  根據以往的規律,美國一旦鎖定主要對手,就會集中力量應對。「印太戰略」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旗艦」,必然會不斷被建構和充實,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美日印澳和美英澳兩個框架。

  

  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又稱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這一機制是2004年印度洋發生海嘯時提出的,3年後安倍晉三重啟該機制,但在一次聯合軍事演習和一輪對話後再次轉入休眠狀態,直到2017年川普政府又將其激活,此後拜登政府繼續對其進行了強化。

  

  2021年3月12日,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首次舉行首腦峰會(線上)並發表聯合聲明強調,致力於建設一個「自由、開放、包容、健康、以民主價值觀為基礎、不受脅迫限制的地區」。9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主持了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第二次首腦峰會(線下)。從美方公布的峰會內容和成果中可以解讀出兩點重要信息:一是坐實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拜登政府上臺後,先把非正式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提升至首腦級別會晤,未來將走向各層級的年度與定期會晤,一步一步將這一機制坐實;二是拓展四方合作內容和領域。以前四方對話側重安全領域合作,如今要根據形勢發展和需要納入應對疫情、氣候變化等內容。

  

  美國一直想把四國機制坐實,將其作為「印太戰略」的依託,並使之成為針對中國的「亞洲版北約」的基礎。

  

  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是2021年9月15日正式宣布建立的,被媒體稱為「印太小北約」。新的安全架構包括了軍事、外交,深化信息技術共享,推動安全和防務科技、產業基地、供應鏈深度融合等內容。這個新聯盟的第一個倡議,是在18個月內動員美英澳三國技術與海軍等團隊,支持澳大利亞建立核潛艇部隊。新三邊聯盟突出了盎格魯-撒克遜血統,或將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骨架。

  

  美主導建立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意在圍堵中國,它和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一樣,可能是一個「開放的框架」。美國印太地區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2021年11月19日在出席一場論壇時宣稱,「亞洲和歐洲國家遲早也會加入進來。」

  

  「印太戰略」下的四國機制與三邊聯盟是什麼樣的關係?

  

  其一,二者是美國實施「印太戰略」最重要的兩大核心骨架,各有側重。有分析認為,其中三邊聯盟是最為核心的機制。

  

  其二,二者可能實現並聯或對接,協同推進「印太戰略」。日本推動二者連接的動力最強,它希望以履行所謂的同盟義務為名,加強與澳大利亞、英國等的軍事合作,更多地參與地區安全事務並藉機向海外派兵,嘗試突破和平憲法。

  

  其三,四國機制與三邊聯盟是「印太戰略」的基礎,未來「印太戰略」還可能涵蓋美韓、美日等諸多雙邊聯盟,「五眼聯盟」及「民主十國」。美國可能會在「印太」區域內拉攏東協、環孟加拉灣諸國,從「印太」區域外引入歐盟、北約等勢力。美國正試圖將這些不同的組合打造成其主導下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完整聯盟體系,以實現多種機制疊加聯動,寬領域、全方位圍堵中國。

  

(作者為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特邀高級研究員)

監 制 | 楊 越

編 輯 | 喻千桓

如有收穫,請點一下 ↓

相關焦點

  •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
    不管接下來的印太戰略如何制定,都註定難以擺脫「前任」的影子。但是,為什麼川普離任之前會選擇《印太戰略》作為最後的殺手鐧呢?印太戰略又到底說了什麼呢?藉此,民小智君將為您揭開美國印太戰略的面紗,一同探討中國該如何應對新「印太戰略」。
  • 美國印太戰略繼續升級,北約也要染指印太
    美國的亞太戰略,在歐巴馬時代確定,在川普時期,升級擴大為印太戰略。英國脫離歐盟,拜登上臺,這個印太戰略在原有基礎上發生巨變,要知道英國軍力在歐洲,是老大,經濟實力則僅次於德國,英國在世界,有53個宗主屬國,這樣一個國家脫歐歐盟,更加靠近美國,對於歐盟的總體實力予以極大削弱,而對美國的核心圈子力量以極大強化——這些年,本來美國的經濟增速就強於歐盟,截止英國脫歐前,歐盟經濟總量還不到美國90%,而在2005
  • 【印太戰略】陳昕宇:美國對華戰略決策中的地緣政治因素與中國應對 ——以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為例
    [①]2017年11月,川普政府正式提出新版全球戰略——「印太戰略」,該「印太戰略」主要有以下幾個實質性內容:第一,強化美日同盟,塑造新的亞洲同盟體系;第二,發展美印關係,擴大美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第三,推動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實現印太戰略重心轉移。
  • 宏國聚焦丨胡波:美國「印太戰略」趨勢與前景
    一是戰略上有過度擴張之嫌。按地理範圍論,美國「印太戰略」的範圍甚至要超過北約;就地緣複雜性而言,「印太」地區的政治制度、文化和宗教等的差異更遠遠超過西歐及北美地區。而美國「印太戰略」的目標和任務也與北約有很大不同,中美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海權而非陸權的博弈。
  • 美政府公布《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部分解密內容
    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公布《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下稱「戰略」)的部分解密內容,《戰略》分析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利益,詳細介紹了美國對印太地區形勢的認知想定以及美期望在印太地區達到的戰略目標,最後針對盟友、南亞地區、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5個核心方向明確了未來美將重點採取的行動。以
  • 美國印太戰略文件公布:這才是川普的計劃
    O'Brien)籤字同意,提前21年解密了川普政府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的全文(少量敏感文字被塗黑)。整理者: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亞洲事務高級顧問、副主任 M.Pottinger原定解密日期:2042年12月31日1.  如何保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優先地位,防止中國建立勢力範圍,促進自由經濟秩序,培育區域合作,促進地區和平與繁榮?2.
  • 中美印太戰略終將對撞
    川普總統上任未久即廢了前任總統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提出了新的印太戰略。其實,美國自二戰結束之後,就有一個西自印度洋繞經馬六甲與南中國海再延伸到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旨在對中國進行遏止包圍的地緣戰略,是以宣稱與否,無太大實質意義。倒是中國,一有新動靜就讓人關注。
  • 宋鴻兵解讀美國印太戰略
    宋鴻兵解讀美國印太戰略所以你會看到它為什麼這麼強調印度,而且未來美印之間的關係的確會升溫,就是因為這是一個戰略上的選擇。印度深入的印度洋中間去,在海上其實可以切斷中國和中東,包括非洲之間的重要的海上交通線,可以讓你的海上構想化為泡影。所以印度最近對中國有一系列的動作,包括中印對峙,包括印度現在跟日本聯手要提出一個所謂「亞非經濟走廊」。
  • 美解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上周最重要的軍事新聞,無疑是川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解密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 吳懷中:安倍政府印太戰略及中國的應對
    其出發點和意圖是在更大範圍內動員更易整合的「優質」資源, 在與其國家利益攸關的主要戰略地帶, 維護對己有利的秩序、安全和利益, 核心是更新措施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全面衝擊, 以四國聯手形式應對中國新時期的外向發展和戰略拓進。安倍政府的印太戰略構想目前還在初創和試運行階段, 短期內也不太可能置換亞太或東亞地緣戰略。
  • 美國的「印太戰略」臺灣選邊站
    川普總統上任後的美國印太戰略備受外界關注,本月底在新加坡登場的第18屆香格裡拉對話將可一窺全貌。美國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日前指出,美國將在區內繼續進行航行自由作業。美國五角大廈則搶先公布最新中國解放軍評估報告,披露大陸首艘自製航空母艦可能在今年服役,意味大陸將具備遠洋投射能力。
  • 解讀白頭鷹印太戰略(上篇)
    印太戰略弧也就是這個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如果稱之為點狀,也依然擁有全面的體系支撐力。印太戰略弧,處在斷層線衝突前沿的時候,就是一把刀。」 如今,將近兩年時間已經過去,開始步入2019年初秋時分,這柄妖刀又被川普試擦得如何?為此,基於當前時局演繹趨勢,本人天風盜將對此進行全面解讀。
  • 美提前解密「印太戰略」, 包藏禍心!
    素有「最敏感的國家安全文件之一」的「印太戰略框架」文本被解密了?2021年開年後美國為大家帶來了太多「驚喜」,並且件件都在人們的意料之外。1月12日,白宮網站發布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的聲明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框架》於2018年2月獲得政府批准,在行政機構之間執行,現在對公眾發布「以與美國人民及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進行溝通,傳遞美國對使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的持久承諾」。據悉,這份文件大有來頭,制定於2017年,原本應該在2043年才解密,現在提前給大家「欣賞」,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 美國國防部發布《印太戰略報告》|附原文下載
    報告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引言、印太戰略格局的趨勢與挑戰、美國的利益及國防戰略、維持美國影響力以贏得地區目標、結論。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部分,它從三個方面詳細說明了如何保持美國的影響力:做好準備、加強夥伴關係、建立網絡化區域。以下內容為報告節選。
  • 美國印太戰略「獅子大開口」,倒也動了些腦筋
    本周,已經處於窮途末路狀態的川普政府在行將下臺之際,突然解密了一份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於2018年制定、旨在規定美國在東亞、印度太平洋地區戰略目標與行動指南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最後,在對印太周邊國家的關係上,這份《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對東亞、印度太平洋地理大區的主要國家在戰略規劃中的地位做了安排,比如印度,該報告就將其稱為是印太戰略的「基石」,儘管同時抱怨說印度在冷戰及冷戰後在與美國結盟的問題上採取了較為投機的態度,但該報告依然認為,要在喜馬拉雅山脈兩側的中印衝突中對印度「施以援手」,提供幫助和情報支持; 而比如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認為這兩個國家加上印度
  • 美借四邊對話兜售「印太戰略」
    在臨時壓縮行程後仍高調舉辦這一四方非正式戰略論壇,美方糾集盟友推動其所謂「印太戰略」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分析人士指出,當前,作為「印太戰略」發起方的美日兩國政府更側重於國內選戰和政府更迭後各項事務,印澳兩國在這一四邊框架中更多扮演「追隨者」角色。在此背景下,美國圖謀打造的「印太版北約」短期內難成氣候。「四方安全對話」是美、日、澳、印近年打造的非正式戰略論壇。
  • 美國白宮網站:美國印太戰略框架(解密版)
    美國的安全與繁榮依賴於自由和開放地進入印太地區,這個地區將是美國在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北朝鮮的核飛彈及其徵服韓國的意圖對美國本土及其盟國構成了嚴重威脅不斷變化的地區力量平衡將繼續推動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競爭,並導致該地區許多國家(包括印度和日本)增加國防投資核擴散、海上安全、恐怖主義和未解決的領土爭端將仍然是首要的安全問題和衝突根源
  • 《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美國印太戰略的強心劑
    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川普籤署了13個法案,其中就包括參議院的2736號提案——《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白宮稱該法案確立了一項多方面的美國戰略,以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經濟利益和價值。其中的涉臺言論,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強烈譴責。然而被諸多媒體忽略的是,該法案是針對印太地區問題出臺,對於推進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的實施具有更直接且顯著的作用。
  • 奉行美國印太戰略就要淪為二流國家,印度能忍? | 毛克疾
    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出訪南亞之前,在華盛頓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題為《確定下一個世紀我們與印度的關係》的演講,除了將「印太自由開放(Freeand Open Indo-Pacific)」作為主題外,也把印度同日本、澳大利亞一道列為美國區域戰略的支點國家,同時也賦予了印度在其南亞政策中的核心地位。
  • 白宮解密印太戰略 提防衛第一島鏈包括臺灣
    即將結束的川普政府12日公布了最近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這個框架顯然以中國為頭號「假想敵」,對如何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競爭,保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提出戰略指導意見。其中提到美國要防衛第一島鏈,包括臺灣;還提到要支持印度來制衡中國。  這份「機密」文件本「不對外籍人士披露」,卻突然於5日解密,並於12日公之於眾,比原定解密期提早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