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四邊對話兜售「印太戰略」

2022-02-03 中國國防報

10月6日,在短暫的亞洲行期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參加了在東京召開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外長「四方安全對話」。在臨時壓縮行程後仍高調舉辦這一四方非正式戰略論壇,美方糾集盟友推動其所謂「印太戰略」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分析人士指出,當前,作為「印太戰略」發起方的美日兩國政府更側重於國內選戰和政府更迭後各項事務,印澳兩國在這一四邊框架中更多扮演「追隨者」角色。在此背景下,美國圖謀打造的「印太版北約」短期內難成氣候。

「四方安全對話」是美、日、澳、印近年打造的非正式戰略論壇。此次,蓬佩奧以「國內事務」為由臨時調整行程安排,並取消原定的韓國和蒙古國之行,高調出席「四方安全對話」,凸顯美對四方對話的高度重視。外媒評價稱,作為一項機制性活動,本次會議略顯倉促,且時機和方式耐人尋味,從效果來看「形式大於內容」。

在會議內容上,除強調加強防疫合作外,仍重複「陳年舊調」,即海洋安全保障、網絡和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地區熱點和安全問題。有俄羅斯媒體評論稱,此次會談政治意味較濃,內容「毫無新意」,美國內不斷增加的新冠肺炎病例,讓多方倡導的防疫合作顯得力不從心。

不過,美方對會談給予高度評價。美國務院網站當天發布美日合作「成績單」,並對四方合作前景進行評估預測。美方稱,美日間牢固的同盟關係對於穩定地區局勢,進而推動美、日、澳、印四邊對話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印度在軟實力和市場潛力方面的優勢,澳大利亞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地區的特殊支點作用,都將為印太「自由開放繁榮」的前景助力。美方還特別提及,在蓬佩奧調整行程後,澳大利亞和印度外長隨之提前一天趕赴日本參會,展現了誠意。

有分析稱,蓬佩奧高調宣揚「四方安全對話」,意在提振共和黨選情。「印太戰略」是川普上臺後著力倡導的外交戰略,美此時再次兜售這一概念,意在顯示外交成果,爭取選民。日本方面,9月日本新政府上臺後便積極籌辦此次對話會議,意在強調美日同盟關係的重要性,在內容和話題上趨於「求穩」。印度國內疫情形勢嚴峻,防務領域壓力較大,澳大利亞則急於在太平洋地區「顯示存在」,兩國也對會談抱有興趣。

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防長埃斯珀在內的多名美國高官,頻繁在亞太地區推廣基於「印太戰略」的夥伴關係網,試圖推動以四邊對話為軸心的美地區盟友戰略向縱深發展。

在科技經濟領域,美國務卿和財長等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要釋放日本在半導體技術、5G網絡、海底光纜等領域的優勢潛能,並強調雙方的合作將造就數百萬個工作崗位。美方還強調要利用印度的軟體技術和市場潛力,發揮澳大利亞的產業鏈和生態優勢,並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度韓國和東協夥伴國的人力資源,「維持基於規則的印太秩序」。

在安全領域,各方以維護海洋安全為由開展常態化防務合作,如不久前在關島結束的美日澳韓「太平洋先鋒」演習、本月底將開啟的美日澳「利劍」聯合軍演等。同時,美日印也計劃邀請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年度例行演習。屆時,4國將首次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此外,美印、日印間已在軍事後勤領域籤訂物資補給協定,近期就有外媒披露,美軍P-8A反潛巡邏機曾短暫停靠印度機場實施補給。

在外交領域,自川普政府重新確立「大國競爭」戰略後,以「陣營」方式實現政治對抗、外交圍堵便成為美方主要策略。有分析稱,以美、日、澳、印為核心,美正推動打造「印太版北約」,不過,該地區複雜的歷史糾葛、主權爭議和文化因素,以及美自身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印太戰略」縱深發展存在變數。

美國大選選情難以預測,無論是新政府上臺還是川普政府連任,其地區政策延續性都存在變數。川普執政以來,其在北約內部威脅撤軍、調高防務分擔費等我行我素的做法,在招致歐洲傳統盟友不滿的同時,更讓亞太盟友倍感壓力。美韓圍繞駐韓美軍防衛費分擔問題曾舉行多輪磋商,並多次「談崩」。蓬佩奧此次獨訪日本,並參加四方會談,再次重創韓國的自尊心。

可以說,地區盟友「心思不一」是美組建「印太戰略」聯盟的最大「軟肋」。身為「馬前卒」的日本,雖在地區戰略上與美一致,但在經濟發展理念和外交思路上與美不盡相同。日韓兩國不僅在歷史問題上存在恩怨,還存在領土爭端。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地緣問題上存在傳統認識偏差,印度媒體多次刊文稱,莫迪政府不希望「澳大利亞對印度洋事務過於熱情」。

責任編輯/張小麗

網絡編輯/孫晨姌

相關焦點

  • 吳懷中:安倍政府印太戰略及中國的應對
    隨著時間推移和形勢變化, 2012年安倍第二次執政以後, 日本政府對制定和推進印太戰略日趨積極、不斷加大投入, 包括最先積極引導日、美、澳、印在印太範圍內強化合作和「安全菱形」組網, 近年正式提出日本版印太戰略並且聯合印度先期啟動, 將「退群亞太」的川普政府引入「印太群」從而使該戰略受到廣泛關注, 以及當前積極推動四邊聯網和宣介造勢等。
  • 美提前解密「印太戰略」, 包藏禍心!
    美印「2+2」對話進一步捆綁軍事利益實際上,美國和印度已經籤署了4份軍事協議。包括《一般軍事信息安全協議》、《通信兼容性與安全協議》、《後勤交流協定備忘錄》以及最新籤署的《基本交流與合作》。美日印澳已經多次在印太地區軍演,明著向中國耀武揚威。不過,大家也不過是各懷鬼胎,各方都想借 「印太戰略」這艘大船撈自己的魚,並不是真心想綁在美國「戰車」上。先說日本,事實上日本是最會「打太極」的,經過這幾年中日關係的發展,目前日本在中美間的態度其實已經很明朗——既要與美國交好,也不能與中國撕破臉。
  • 印美「結盟」!新德裡終於把靈魂賣給了華盛頓?
    10月27日,第三次印美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的「2+2」對話在新德裡舉行。該機制被視為川普政府時期印美關係發展的標誌性事件,而此次對話更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印度外交戰略調整的一場「豪賭」。在此次對話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剛剛籤署的《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和合作協議》。
  • 「組團」布局「印太」?沒那麼簡單……
    繼美、日等國之後,法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出臺了本國版「印太戰略」,並欲推動形成歐盟層面的「印太政策」。英國「脫歐」後,也將「印太」作為其「全球英國」戰略的重要維度。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現象一方面為美國持續動員盟友介入亞太地區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勢能,但另一方面也衝淡了其實質影響力。各國戰略在內容上雖有重合,但重點各異,在最為實質的對華政策問題上的分歧實則難以調和。
  • 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骨架
    -撒克遜血統,或將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骨架文/李敦球    拜登政府今年初上臺後,不僅全盤繼承了川普的「印太戰略」,更強化了其對華戰略競爭的內涵,並將「印太戰略」升級為美國的頂層戰略。「印太戰略」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旗艦」,必然會不斷被建構和充實,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美日印澳和美英澳兩個框架。    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又稱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
  • 美「印太戰略」解密,對我們未嘗不是好事
    1月12日,白宮網站發布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的聲明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框架》於2018年2月獲得政府批准,在行政機構之間執行,現在對公眾發布「以與美國人民及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進行溝通,傳遞美國對使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的持久承諾」。據悉,這份文件大有來頭,制定於2017年,原本應該在2043年才解密,現在提前給大家「欣賞」,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 莫迪給了印太戰略致命一擊?印度意外退出「四方安全對話」
    美國防長馬蒂斯在5月30日宣布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實際上提升了印度的地位,馬蒂斯還在此次香會上將印度捧為「印太地區的安全支點」。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還曾在2017年10月底提出「新南亞戰略」,要與印度建立「100年的同盟」。不過從過往的歷史來看,不要說百年同盟,能在10年內不鬧矛盾的同盟都很罕見。  面對送到嘴邊的糖豆,印度的選擇是:不吃這一套。
  • 【悟石觀察】印太戰略內幕被刻意公開 美欲用3招圍困中國
    這份10頁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於2018年編寫,闡述了2018年至2020年,美國在該地區對於中、印、朝等國的戰略方針,不出意料,中國是「重中之重」,文件中甚至出現了「保衛臺灣」的表述。美媒Axios稱,這份文件的公布「揭示了拜登政府將要繼承的地緣政治和國安挑戰」。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 外交部:暴露打壓中國險惡用心
    」「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 美國印太戰略「獅子大開口」,倒也動了些腦筋
    最後,在對印太周邊國家的關係上,這份《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對東亞、印度太平洋地理大區的主要國家在戰略規劃中的地位做了安排,比如印度,該報告就將其稱為是印太戰略的「基石」,儘管同時抱怨說印度在冷戰及冷戰後在與美國結盟的問題上採取了較為投機的態度,但該報告依然認為,要在喜馬拉雅山脈兩側的中印衝突中對印度「施以援手」,提供幫助和情報支持; 而比如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認為這兩個國家加上印度
  • 宏國聚焦丨胡波:美國「印太戰略」趨勢與前景
    美國完全忽視中國在該地區的主權、主權權益及合理地位,在戰略上並不現實。特別是當代海權的競爭更多表現出一種戰略相持和戰略消耗,而非馬漢筆下的「決戰決勝」。就算美國能成功搞起一個四邊聯盟,在缺乏大規模戰爭進行洗牌的情況下,仍將無法阻止中國實力和力量的增長。因此,只要中國自己能保持持續的發展勢頭,提升綜合影響力和競爭力,美國「印太戰略」就不太可能實現其最重要的目標。
  • 美軍雙航母西太演習 美印強化戰略關係 各方爭奪印度軍備市場
    從而,目前形成了美軍三艘航空母艦同時在印太地區執行任務的局面。在2月8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通電話,兩國首腦有意透過「四方安全對話」(Quad )加強印太地區的安全,這被視為強化地緣競爭態勢的措施。印度、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是四方安全對話成員,華盛頓一直在大力推動讓這個非正式組織發揮作用,作為潛在的強大堡壘,對抗印太地區日益增多的政治、商業與軍事競爭。
  • 「印太戰略」是美撤退前的一次火力逆襲,臺勿火中取慄!
    文章內容如下:川普上臺後,推出「印太戰略」,其主要目的是維持美國始自冷戰後的唯一超級霸權地位。去年底以來,美國政府連續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報告》等三份頂層戰略文件,明確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特別是通過打「臺灣牌」,對華形成牽制效應。
  • 美解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上周最重要的軍事新聞,無疑是川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解密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 【印太戰略】陳昕宇:美國對華戰略決策中的地緣政治因素與中國應對 ——以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為例
    [①]2017年11月,川普政府正式提出新版全球戰略——「印太戰略」,該「印太戰略」主要有以下幾個實質性內容:第一,強化美日同盟,塑造新的亞洲同盟體系;第二,發展美印關係,擴大美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第三,推動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實現印太戰略重心轉移。
  • 美國的「印太戰略」臺灣選邊站
    川普總統上任後的美國印太戰略備受外界關注,本月底在新加坡登場的第18屆香格裡拉對話將可一窺全貌。美國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日前指出,美國將在區內繼續進行航行自由作業。美國五角大廈則搶先公布最新中國解放軍評估報告,披露大陸首艘自製航空母艦可能在今年服役,意味大陸將具備遠洋投射能力。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啥意思?外交部:暴露遏制打壓中國的險惡用心
    」文本,其中包含「保衛臺灣」「幫助印度崛起來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 「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紛爭與中國的地區秩序願景
    (二)川普政府大力推行印太戰略,塑成強力遏華的兩極化地區安全秩序   2017年川普政府執政後,明確以中國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在其《國家安全戰略》中提出了包括政治、經濟、軍事與安全三個方面的優先事項,以構建美日澳印四邊機制為主要路徑、強調對華戰略競爭為主要指向的一整套印太戰略設計。
  • 美印「戰略擁抱」結盟在即
    據印度媒體報導,屆時,印度外長蘇傑生、國防部長拉傑納特星,將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防部長埃斯珀,就美印關係、地區形勢及雙邊軍事合作,進行「深入交換意見」,並就美印強化「印-太戰略合作」達成共識。這次「2+2會議」最令人矚目的是,雙方將籤署第三份軍事合作協議——《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The Bas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BECA)。
  • 日媒:美拉鎊日澳印籌劃前沿會議逐步推進印太戰略謀求牽制中國
    本報記者 趙覺珵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程 凱● 孫 鵬最初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為應對地震和海嘯建立的「四國機制」如今已變為印太地區的「小北約」,多家日本媒體7日報導稱,美日澳印四國正就通過視頻舉行首次首腦會議展開協調,可能在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方面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