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柯爾特公司 M16/M16A1 步槍

2021-02-09 國際軍事戰爭武器解碼

 在1964年2月8日,空軍把裝備的AR-15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同時,陸軍把他們裝備的試驗型命名為XM16E1。XM16E1與M16的區別在於其槍機增加了槍機輔助閉鎖裝置(槍機到位助推器),因為M16的拉機柄只有拉動槍機功能,不能助推,一旦因為某種原因使槍機不能復進到位,槍機就無法閉鎖。1967年2月23日,美國陸軍決定全面換裝改進型的XM16E1,並將XM16E1正式命名為M16A1。M16與M16A1在外形上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一個活塞狀的槍機到位助推器。柯爾特公司、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尤金·斯通納都同意在步槍上增加這個使採購單價增加4.5美元的複雜裝置,但是陸軍贏得這個全面支持是在採用了XM16E1三年之後,1967年2月28日XM16E1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A1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A1),在1966年6月16日,柯爾特公司獲得一份將近840,000支步槍的價值約91,700,000美元的合同,從而確保了M16的前途。但是在1965年至1967年期間,一些主要的問題就暴露出來。

現存的XM16E1

  雖然M16隻是AR-15的軍用編號,但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下面兩幅圖片所展示的槍機框和擊錘只是這些細微的區別之一。

  對於AR-15能成為M16,M14可謂「功不可抹」,事情還要從20世紀50年代說起。在北約進行「彈藥通用化」即要在北約內統一槍彈口徑時,美國認為T65式7.62×51mm槍彈射程遠、穿透力強,堅決反對任何降低威力的小口徑彈藥。於是美國憑盟主地位施加強硬影響,1953年,北約正式決定T65彈為北約制式彈。1957年,美國進行制式步槍的選型試驗,參與競爭的步槍包括有已經定為北約制式武器的FN FAL步槍、斯通納的AR-10和在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基礎上設計的T44全自動步槍。

  其實選型試驗的結果早已內定。美軍的制式步槍是不會用外國貨的,FAL的參與只是做做樣子而矣;AR-10試驗時出了問題,但不允許修改,而是立即取消資格。於是T44步槍理所當然地取勝,並定型為M14。

M14步槍

  M14剛剛裝備部隊便立即在越南戰場投入使用,在越南的叢林山區中,M14的缺點暴露無遺。M14全長1120mm,帶實彈匣時全重4.54kg,由於7.62mm槍彈威力大,在全自動射擊時後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射擊精度很差。最不能忍受的是在越南戰場上配發的M14在快慢機上加了鎖,鑰匙由連長掌握,士兵只能半自動射擊,如果要全自動射擊則需要向連長申請開鎖。在AK47強大火力的壓制下,使用M14的美軍士兵苦不堪言。此外由於步槍和彈藥都太重,通常在巡邏任務中的單兵攜帶的彈藥量不超過100發子彈。因此,在越南戰場上的美軍迫切地需要一種新的步槍取代M14步槍。1962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下令M14立即停產,隨後M16便匆匆忙忙地趕赴越南戰場救火了。

  M14從1957年裝備部隊,1963年全面停產,1967年被全面換裝,只裝備了10年時間。其實M14也並非是一支一無是處的槍,它只是一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被錯誤使用的槍而矣。

M16取代M14非常一夜之間的事,這幅1965年越戰美軍的畫像就說明M14仍在廣泛使用1969年的越戰美軍畫像,手上的是M16A1

  一般來說,美軍裝備一支新型步槍總是要經過反覆多次,極為慎重的試驗與評價的,而M16在試驗與評價都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便裝備部隊,這就使它先天不足,以致以後屢遭彈劾。

  M16全面配發到部隊後首次在戰鬥中登場是在1965年11月越南德浪河谷(Ia Drang)的戰鬥,而且表現得相當好。哈羅德·G·摩爾(Harold G. Moore)中校(後升為中將)在報告中寫道:這次勝利是由「勇敢的士兵和M16帶來的」。(題外話:哈羅德·G·摩爾與當時的隨軍記者約瑟夫·L·蓋洛威合寫了一本關於德浪河谷戰鬥的回憶錄,書名為《我們曾經是年輕的士兵》,該書在2002年被拍攝成電影《我們曾經是士兵》,由梅爾·吉勃遜主演。)

  但是當M16配發的數量增加時,關於戰鬥失利的報告也是這樣寫的。從1966年秋天開始,越南戰場上頻頻傳出M16出現故障的消息。在1967年5月,一名海軍陸戰隊員所寫的家信中就有這樣的內容:

  「我今天上船時剛好收到了你的信。從上個月的21號到今天我們都在實施一次行動。目前敵人傷亡很大,而海軍陸戰隊的傷亡比較輕微所以我才能回到基地看報紙。讓我給你一些統計數字看看為什麼說傷亡輕微。在我們營裡失去了接近1400人,有半數的人能回來。我們連裡失去了250人,有107人回來。我們排裡失去了72人,有19人回來。我想我的運氣到頭了,他們(死神)最後也會找上我的。可是,我只是被一塊小彈片打中了。我希望我的夥伴們都可以說這樣的話。

  ……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麼東西殺了我們大部份的人嗎?是我們自己的步槍。在我們離開衝繩島之前,我們全部都配發了這種新式步槍——M16。實際上我們發現幾乎每個人的死的時候都在維修他的步槍——因為他的步槍出故障了。有一位跟我們在一起的女記者拍下了這些照相,五角大樓發現後不讓她公開這些照片。他們說不希望會影響到美國公眾的情緒。這不是很可笑嗎?」

  柯爾特公司立即派出幾個專家小組奔赴現場,美國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美國步槍手》雜誌等也派人前往調查、採訪。當時M16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彈膛汙垢嚴重、卡殼、拉斷彈殼、彈匣損壞、槍膛與彈膛鏽蝕、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惡劣條件下,情況更為嚴重。此時,由凱薩琳·利萊(Catherine Leroy)拍攝的這些照片在巴黎《競賽》雜誌上公開,消息傳到國內,一片譁然,批評M16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反對採用小口徑的人推波助瀾、添油加醋。

  這些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氣候潮溼,溫度高,若不注意擦拭維護,很容易使槍生鏽,但將改用步槍彈發射藥是主要原因。M16原本所用的M193槍彈原裝杜邦公司的IMR4475單基管狀藥,這種藥燃速快、壓力曲線升得快、殘渣少。不久,杜邦公司通知陸軍說他們無法大量生產IMR4475。1964年1月,陸軍決定採用奧林公司的WC846雙基球形藥,他們認為這種發射藥易於生產,成本低,而且燃速慢,降低了峰壓,有利於提高槍管壽命,而且原本T65槍彈也是使用這種發射藥的。但事與願違,M193彈採用WC846藥後便出現了很多問題:球型發射藥燃燒後會在M16的槍管和導氣管中留下一些粘粘的殘渣,由於槍管沒有鍍鉻,而導氣系統又沒有相應的維護裝置和適合的潤滑物,因此很難迅速使步槍恢復正常使用狀態;由於球型發射藥的彈道特性導致導氣孔的壓力,加上緩衝裝置質量很輕,M16的全自動射速從正常狀態下的每分鐘750-850發大大提到到每分鐘850-1000發;另外由於槍機開鎖時剩餘膛壓高,殘渣也增加了膛壁與彈殼之間的磨擦力,因此經常出現卡殼和斷殼現象;此外,對M16的生產全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體制導致的質量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裝備M16的部隊缺乏必要的訓練和指導也導致M16在戰鬥中出現了很多戲劇性的故障。

  針對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一個由國會組成的委員會於1967年5月15日開始著手調查,首席代表是密蘇裡洲的民主黨員理察·伊薩霍特(Richard Ichord)。他在本寧堡和彭德爾頓營進行測試觀察M16的故障,並直接專程前往越南評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在1967年6月下旬提交報告,陳述「看上去所謂問題重重的M16其實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步槍,其在應用中發現的種種問題均由部隊內部管理不善所致。」但抽殼困難和射速的問題是由設計的缺陷引起。為了解決設計中的一些問題,M193彈中容易產生殘留物的含鈣元素的碳酸鹽的含量由原來的1%減少到0.25%,這樣就使M16導氣管的堵塞現象減少了一半,抽殼困難的現象也得到了解決。柯爾特公司也對M16本身進行了改進,例如彈膛鍍鉻;重新設計緩衝器(即復進簧導管),使射速降低到正常狀態;設計一種維護工具以及新的槍託,使清潔工具能貯存於步槍內;膛線纏距由14英寸改為12英寸;嚴格控制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最後,還制訂了一項「應該如何正確地維護M16」的龐大訓練計劃,並印製了一份連環漫畫式的步槍維護手冊發給士兵,這項措施是關於操作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在操作性能和生產問題上所作的努力,使得M16/M16A1的運作開始變得相當可靠了。

M16A1使用手冊第6頁中關於清潔附品及新槍託的說明

  在解決了故障頻頻的問題後,下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更多的步槍交到正需要它們的步兵團的手上。1966年,柯爾特公司是M16/M16A1的唯一生產商,月產25,000支。1967年6月30日,美國政府購買了M16的專利與特許生產權,然後就增加了兩個承包商,在1968年4月,通用汽車公司的Hydramatic分部(Hydramatic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和哈靈頓·理查森公司(Harrington & Richardson)開始生產M16/M16A1,月產分別為25,000支。1969年柯爾特公司擴建,M16的月產量達到50,000支。1970年5月,三家公司的最高月產量達到89,000支。到1971年,通用公司和哈靈頓公司相繼停產M16/M16A1,而柯爾特則仍在為美軍提供M16/M16A1步槍,直到1988年。

M16A1的附件中包括有一個兩用途兩腳架,除作為腳架外還可作為鋼絲剪用

  M16與AK47的首次較量是在越南戰場上,在很多對比兩支槍性能的報導中都會提到當時很多美軍士兵在繳獲AK47後,寧願扔掉M16而使用AK47,使人感覺到M16十分不可靠。但據一些輕兵器專家查證,常常被扔掉的是M14步槍,扔掉M16也是存在的事實,卻遠不如人們所想像的普通。每一批M16A1在配發到部隊前,都會進行可靠性抽試,抽試的結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為0.033%,低於指標要求的0.15%,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為3000發。通過嚴格控制生產工藝,M16A1還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儘管M16最初在越南戰場上表現得故障頻頻,但問題在六個月內就解決了,M16/M16A1在戰鬥表現中證明了尤金·斯通納設計了一把優秀的步槍。

  當美國深深地陷入越戰的泥潭中時,還出現了幾個M16的衍生型,包括一種短命的狙擊步槍和XM177等。在越南作戰的美軍普通反映M16、M16A1火力猛、重量輕,比M14易於攜帶。據在越南作戰的美軍第一騎兵師的一位指揮官P·W·肯德拉中尉介紹,該師的一個班被三面包圍在山上,為了呼叫直升機火力支援發射了信號彈。北越士兵以為他們要撤退,於是加快了進攻速度,結果受到M16A1的猛烈射擊,傷亡慘重。

  當時北越士兵經常採用挖地道偷襲的方法令美軍吃了大虧,後來美軍特種部隊就埋伏在探聽到的地道出口附近,北越士兵剛出來就被M16密集的火力所射殺,於是他們稱M16為「黑槍」(Black Rifle)。他們還經常談論:「小黑槍與小彈能打大孔」。雖然美軍在越南戰場失利,但M16卻從越南戰場起步,僅柯爾特公司在這段時間內就生產了350萬支M16。1974財年,美國陸軍採購了270萬支。M16開始走向世界,並在世界各國軍隊在掀起的一股小口徑步槍熱潮。

早期的M16A1消焰器(上)與後期的M16A1消焰器(下)從這個角度看,M16的機匣相當單薄,而護木則相當粗壯

  在1970年3月13日,美國陸軍要求其他北約國家仿照美國軍隊的做法把M16/M16A1定為北約的標準配備。英國人的反應十分強烈。在大約二十年前,英國軍隊曾強烈地反對美國軍械人員把7.62mm T65彈定為北約標準彈,因為英國人認為他們的.280口徑子彈更好,而現在美國陸軍卻竟然要求他們採用一種口徑更小的子彈!!!但無論如何,M16/M16A1在越南戰爭後期的表現非常優秀,北約組織決定選用新的小口徑槍彈作為北約的標準配備。

  北約組織在1977年4月至1979年春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以決定新的北約制式彈,大部份北約成員國家提交的彈藥都是以標準的5.56mm M193 M16彈為基準研製的,但是西德則推出了4.7mm無殼彈。在所有測試完成後,在1980年比利時的SS109彈被選定為第二種北約標準彈。SS109彈的彈頭為組合鋼彈芯,槍口初速為每秒3000英尺(915m/s)。它的優點是有效射程比美國的M193彈更遠,適合輕機槍使用,但是要完全達到這種性能表現必需將膛線纏距改為7英寸,而原來的M16/M16A1的膛線纏距為12英寸。當SS109彈在纏距為12英寸的步槍中發射時,SS109彈的表現只比M193彈好一點點。因此,為在步兵班內使步槍和輕機槍使用同一彈藥,M16A1需要進行改進以適應發射SS109彈,美國軍方決定儘快改變膛線纏距並改進M16/M16A1的一些不足。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根據M16A1在部隊使用的十幾年來的意見也對M16著手改進並試驗,到1985年,陸軍正式承認其改進的成果,改進後的M16A1E1被正式命名為M16A2。

相關焦點

  • 【槍】詳解美國柯爾特公司 M16/M16A1 步槍
    柯爾特公司、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尤金·斯通納都同意在步槍上增加這個使採購單價增加4.5美元的複雜裝置,但是陸軍贏得這個全面支持是在採用了XM16E1三年之後,1967年2月28日XM16E1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A1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A1),在1966年6月16日,柯爾特公司獲得一份將近840,000支步槍的價值約91,700,000
  • 美國的M16步槍「子孫後代」非常多,但是都被M4全部取代
    m16步槍而這些又直接地影響了美國有關的決策機構的選購意向。XM177系列卡賓槍是1965年初由柯爾特公司研製的,其中沒有輔助推機柄的空軍型號稱之為XM177-,後來改稱為GAU5A(GAU是Gun,Automatic, Universal的縮寫)。而有輔助復進推進裝置的陸軍型被稱為XM177E1,柯爾特公司的產品命名為Model 609、Model 610A和Model 610B。
  • 柯爾特公司的興衰史
    這款重機槍在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的生產也使得柯爾特公司與白朗寧建立起長期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此後,柯爾特公司又相繼生產了BAR步槍和0.45英寸口徑的白朗寧自動手槍。同時,柯爾特公司還成功地將此類武器推廣到民用市場,並獲得了較大的成功。白朗寧自動手槍的初級型號為M1911,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約有60%的美軍和法軍士兵都配備了它。
  • M-16步槍 之 研發史
    與沉重和極其堅固的M1和M14步槍相比,小黑步槍似乎更像一個玩具,它很快被稱為 "美泰玩具步槍",這是以著名的玩具製造商命名的。(出現了一個神話,說M16實際上是由美泰玩具公司生產的,但這是一個謊言,就像經過Photoshop處理的槍機標記的 "證據 "一樣。) 它也被稱為 "塑料步槍 "和 "黑魔法"。1965年3月,在喬治亞州戈登堡接受空降步兵訓練的新兵是第一個收到XM16E1的訓練單位。
  • 美國著名輕武器製造商柯爾特防務公司破產
    柯爾特防務公司在上個世紀以來一直非常成功,美國軍方給出的合同讓該公司獲利頗豐。而美軍部隊手中的武器主要也是由柯爾特公司製造的。  在2013年,美國軍方合同終止。柯爾特公司隨後面臨著供應鏈問題,銷量放緩,業務情況變得糟糕。上個月,柯爾特公司未能支付1090萬公司債券,這令持有該公司2.5億美元債券的債權人非常懊惱。
  • 【槍械講堂】土豆挖掘機--柯爾特 M1895機槍
    起初,白朗寧試著改裝已有的步槍,接著他又將這種設想應用於機槍,提出了導氣式機槍這一全新概念。1890 年3月,白朗寧在導氣式概念的基礎上設計出一支原型機槍,賣給了當時的柯爾特專利火器製造公司。美國海軍在1893年對該槍進行了測試。1895年,該槍由柯爾特公司進一步完善,並正式定名為柯爾特M1895機槍,並先後推出採用海軍的李式6mm槍彈和陸軍的克拉格0.30-40英寸槍彈的兩個版本。
  • 為何M16步槍被眾多美國士兵嫌棄?談談這款美軍制式步槍的優缺點
    阿瑪萊特公司將7.62毫米口徑AR-10步槍改進為5.56毫米口徑AR-15步槍,從競標中勝出。隨後,AR-15經過了一系列改進,並將生產權賣給了柯爾特公司。1964年,美國空軍正式裝備該槍並將其命名為M16。不久,阿瑪萊特公司又根據實戰經驗改進為M16A1,並被美國陸軍採用。此後,又誕生了M16A2、M16A3、M16A4等改進型號,M16突擊步槍逐漸成為成熟可靠、使用廣泛的經典步槍。
  • "吃雞」裡的P1911——柯爾特M1911手槍(從M1911到M1911A1)
    柯爾特M1911手槍定型沒多久就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美國參戰後,輕武器需求量激增,僅靠柯爾特公司和美國官辦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來不及生產那麼多的柯爾特M1911手槍,不得已之下美國只能動員其他民間武器公司一起加入生產,主要是兩家——溫徹斯特公司和雷明頓公司。
  • 美國M1911A1式手槍
    直至1985年,美國軍方採用伯萊塔92F(現在的伯萊塔92FS)來作為制式手槍M9,以取代原來的M1911A1。M1911A1可以說是自美國南北戰爭以來,美國陸軍所使用的傳統0.45口徑制式手槍的最後一種產品。而M1911A1的特色,則在於它那特大的口徑。該型於槍採用了0.45ACP(自動柯爾特手槍)子彈來作為彈藥,這一種子彈的口徑有11.43MM,可以說是一種又大又重的子彈。
  • 美軍柯爾特M1911A1手槍的完美替代者:伯萊塔M92F手槍
    伯萊塔92F式手槍是美國1985年第一次手槍換代選型試驗時選中的。定名為M9,1989年二次選型又選中該槍,更名為M10.目前美軍已全部裝備,替換了裝備近半個世紀之久的11.43毫米的柯爾特M1911A1手槍。
  • 重塑經典| 美國Brownells公司復刻「AR-10步槍」
    AR-15不單在美軍中有著巨大的裝備量,民用市場也以AR-15系列的步槍為主,可以說是現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步槍,沒有之一。BRN 10A(上)和BRN 10B(下)最初的AR系步槍並非現在的5.56mm口徑,而是和M14步槍一樣的7.62mm口徑,也就是AR-15步槍的前身,AR-10步槍。
  • AR-15和M-16這兩款步槍之間是什麼關係?【輕武器問答】
    NO .1  AR-15和M-16這兩款步槍之間是什麼關係?James Sullivan,監督方案起草工作)領導的設計小組在AR10為基礎,設計的一款發射.22槍彈的步槍。而AR15的設計本身是在1959年12月,老東家童為了償還債務也在把AR-15的設計、生產與銷售權以現金75,000美元和日後4.5%的銷售提成賣給了柯爾特輕武器公司(Colt's Patent Firearms Manufacturing Company)。
  • 還原歷史真相—M16步槍在越戰中的故障分析(下)
    柯爾特公司在後期的生產中開始將彈膛鍍鉻,抽殼困難的故障開始明顯好轉。但當時也只是彈膛鍍鉻,槍管線膛並沒有鍍鉻,並且槍管上都刻有「CMPC」的標記(這是柯爾特磁性粒子檢測法的縮寫,在磁性粒子測試過程中,一旦槍管內膛有細微的裂紋,該裂紋處就會聚集磁通量,而磁性粒子將會幫助儀器發現這一裂紋,因此操作人員通過電子儀器可檢測出金屬結構的完整性)。
  • 遊戲兵工廠 美利堅「黑槍」M16
    ——《潛龍諜影3 食蛇者》中對XM16E1的描述提起M16,首先要介紹一下它的設計者——美國著名輕武器設計大師尤金·斯通納。尤金·斯通納1922年11月22日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名叫戈斯波特的小鎮上,他少年時的生活比較平淡,高中畢業後便來到洛克希德公司旗下的維加飛機公司上班。
  • 美國軍隊步槍篇:盤點美國海陸空三軍現役步槍
    這期我們還會看到更多古董步槍至今還在美國軍隊中使用,只是沒有作為作戰武器使用。M14步槍就繼續在美國軍隊陵園墓地衛兵使用,M1加蘭德就裝備在海軍做為發射掛鈎,還有一些斯普林菲爾特步槍也是裝備在陸軍預備役軍官預備役學校。
  • 新槍命中率必須是M16的兩倍!於是美國逼瘋了這幾家名槍公司|輕武專欄
    我對此保持質疑,畢竟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為替換M16搞下一代步槍競選了。他們希望能在1995年左右全軍換裝一種新式步槍,能讓士兵首發命中的機率高於當時裝備的M16A1步槍(當時的M16A2還在研製中)1986年正式發布了招標文件,文件中要求這款新式步槍的戰鬥性能要比M16提高一倍,子彈的命中率也要提高100%!其實在這之前,美國提出過步槍「齊射計劃」,齊射步槍通過多個槍管提高射速來增加步槍的威力。這顯然走了歪路,不過這次ACR計劃希望能夠在新型彈藥上大做文章。
  • 這十聲槍響,改寫了美國歷史 軍迷必看
    因此,1781年1月16日,率部處於南卡羅來納州伯爾磨坊附近的丹尼爾•摩根決定掘壕固守,準備在戰地(即「考彭斯」)迎接戰鬥。那晚,摩根精心策劃出了美國作戰史上最精彩的戰術之一,這一傑作將武器、火力、士兵的布陣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使美國長步槍成為了這一戰役的主角。這就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考彭斯之戰。
  • M16步槍,從被人唾棄到萬人敬仰,它做了哪些改變?
    M16A2式步槍是基型槍,全稱為柯爾特M16A2MOD701式和柯爾特式5.56毫米突擊步槍。前者採用單發和連發射擊方式,後者採用單發和3發點射方式。目前,M16A2式步槍又有多種變型槍。1986年,美國陸軍部宣布在8年內(19861994)採購2 000萬支M16A2步槍進行全面換裝。
  • 兵器譜|柯爾特公司總裁的特殊禮物:1861年款非量產型左輪手槍
    塞繆爾•柯爾特(Samuel Colt,1814年7月19日-1862年1月10日)為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實業家,柯爾特製造公司創始人
  • 這家公司生產的轉輪手槍、步槍及其他各類武器多達三千萬支
    例如,柯爾特轉輪手槍是19 世紀後期最為著名的火器,自問世以後的一百多年間,以柯爾特公司命名生產的轉輪手槍、步槍及其他各類武器就多達三千萬支。這些武器大都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工廠生產,其他任何武器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柯爾特在輕武器史上創造了一個神話,時至今日,沒有哪一個發明家,能同時在名譽與財富兩方面與柯爾特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