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後,英國鬆了一口氣:終於不是隻身抵抗德國了!邱吉爾首相當天就發表演說表示要支援蘇聯。英國的「護國公」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在二戰末期也終於出現在蘇聯庫賓卡試驗場上,那麼蘇軍是怎麼看待這款坦克的呢?
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以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命名,此人組建並率領新模範軍擊敗保王黨,短暫建立過英吉利共和國,恐怕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共和國首腦。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坦克於1944年開始裝備英軍,英軍認為它的性能和謝爾曼坦克相當。
➤西線戰場遺址上的克倫威爾坦克
1944年,在蘇聯方面的要求下,英國同意運送6輛克倫威爾IV型坦克給蘇聯,IV型是當時克倫威爾各子型號中坦克戰能力最強的型號,採用的是75毫米炮而不是6磅炮(口徑57毫米)。這些坦克於1944年8月18日抵達蘇聯的巴庫港,然後裝上火車運往庫賓卡試驗場。
1944年9月初,庫賓卡試驗場開始測試克倫威爾坦克,代號T.187888,測試到9月11日截止,蘇聯方面對坦克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細的測試。
在測試之前,蘇聯方面得知了克倫威爾坦克有一些缺陷,比如廢氣抽取裝置有缺陷,蘇聯方面臨時用馬口鐵進行了改裝。
另外,擋泥板的設計也有缺陷——如果坦克在複雜地形中行駛就會很快脫落,駕駛員的逃生艙口的故障率略高,還有車載貝莎機槍的防盾也有意外脫落的記錄,當時正在操縱機槍的裝填手因此陣亡。
首先進行的是MKV式主炮的性能測試。
克倫威爾的主炮是Mk.V式75毫米坦克炮,是在英國6磅炮(口徑57毫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不過與美國研製,所以口徑和美國的M3式坦克炮(短管謝爾曼的主炮)一致。
根據測試結果,靜止射擊的射速是每分鐘9發炮彈,時速是9-12千米/小時的時候,射速是大約每分鐘7發炮彈。
蘇聯方面使用虎式坦克作為目標進行射擊測試,Mk.V能在500米和600米的距離擊穿虎式的側面裝甲,在650米的距離射擊之時,其穿深達到75毫米,在裝甲上留下明顯的痕跡卻不能擊穿——虎式側面是80毫米裝甲。顯然,這種坦克炮繼承了英國6磅炮優異的穿甲性能。
令蘇軍感到滿意的是,Mk.V是可以發射榴彈的,是的,你沒看錯。英國援助蘇聯的很多坦克上裝備的是2磅炮(口徑40毫米),這種坦克炮直到退役也沒有裝備榴彈。蘇聯坦克兵不得不使用車載機槍對付德軍,而對於看不清楚精確方位的反坦克小組,打幾發榴彈比機槍掃射管用多了。
➤和T-34一起測試的克倫威爾坦克
克倫威爾和蘇軍之前接收的英國坦克相比,視野也有很大改善,車長的觀測設備令蘇軍感到滿意。炮長的視野範圍也擴大了一些,而且配有液壓炮塔旋轉裝置。
裝填手的工作環境大不如前,當炮塔裡存放的炮彈用光之後,裝填手恐怕要依仗車組其它成員的幫助才能裝填彈藥。而且,作為一款二戰後期的坦克,克倫威爾坦克炮塔的直徑略小,只有1524毫米,而T-34–85是1600毫米,M4謝爾曼是1753毫米。克倫威爾炮塔的內部空間只能說勉強令人滿意。
在裝甲防護方面,蘇軍表示相當驚訝,這款坦克除了正面裝甲是焊接結構,側面和後部居然還在使用鉚釘把車體框架和裝甲固定在一起。蘇聯人之前還以為只有落後的日本坦克還在採用這種設計,而美蘇坦克都已經普及焊接和整體鑄造技術了。
當然,這可能是因為製造克倫威爾坦克的英國工廠之前是造火車的,這種加工技術對他們來說容易些,但是這種製造方法削弱了坦克的防護。
克倫威爾的炮塔也顯得很有特點,上面用巨大的鉚釘把裝甲板固定在炮塔框架上。而且,裝甲板依然是垂直設計。看來英國軍隊沒有在各種採用傾斜射擊的坦克比T-34和黑豹坦克上面學到什麼。
➤測試期間拍攝的克倫威爾坦克,注意巨大的鉚釘
蘇聯人認為克倫威爾坦克的車身和炮塔設計已經過時了。
機動測試
完整的坦克行駛測試成績是:
瀝青公路:340千米;平均速度44.7千米/小時;耗油225升/100千米;
土路:139千米;平均速度22.7千米/小時;耗油353升/100千米;
堅硬地面:152千米;平均速度24.3千米/小時;耗油370升/100千米;
蘇軍習慣了T-34的寬大履帶和優良越野性能,指出克倫威爾坦克的窄履帶是影響其越野性能的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蘇聯軍隊對克倫威爾坦克的測試結果是失望的,儘管這是當時英國最先進的巡洋坦克,也可以粗略地算作是中型坦克。與此同時,應蘇聯的要求,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的謝爾曼坦克中,有相當多的型號配備了76毫米炮,這種坦克炮強於謝爾曼早期型號使用的M3式75毫米坦克炮,當然也強於MK.V式坦克炮。
所以蘇軍決定不引進克倫威爾坦克。
至於這些測試用的克倫威爾坦克,有些在蘇聯/俄羅斯的博物館展出。有的繼續進行了射擊測試。
1945年冬季,蘇聯方面開始了代號為T.187866的測試。
蘇軍的76.2毫米ZIS-3加農炮以及T-34/76的F-34坦克炮無法在常見作戰距離上擊穿克倫威爾的正面,不過,它們都能在2000米的距離擊穿其側面——這或許印證了蘇軍鉚釘結構已經過時的看法。
至於繳獲的德國武器,黑豹坦克採用的KwK 42 L / 70式75毫米坦克炮能在任意距離從各個方向擊穿克倫威爾坦克。
作為對比,英軍的克倫威爾坦克首次參戰是諾曼第登陸,英軍第7裝甲師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軍坦克旅的主力裝備就是克倫威爾坦克,第11禁衛坦克師有三分之一的坦克是克倫威爾,波蘭流亡軍第1裝甲師的裝甲偵查營裝備了不少克倫威爾坦克。
➤波蘭使用過的克倫威爾,注意師徽
(波蘭第1裝甲師的徽章是翼騎兵的頭盔和飛翼,他們的克倫威爾在虎式豹式的射擊下損失慘重。)
盟軍坦克兵認為謝爾曼坦克比克倫威爾坦克在某些方面略好一些,謝爾曼的可靠性更好,耗油略低,火力相當,但車身和炮塔的結構更合理一些。
不知道英國武器設計師是不是充分聽取了作戰部隊和蘇聯方面的報告,後來推出了克倫威爾VII型,使用了更寬的履帶(15.5英尺即39.37釐米),和改進的懸掛系統,一共生產了1500輛。這個子型號沒有趕上二戰。
➤庫賓卡展出的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坦克是按照英國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分類進行設計的,二戰的實戰表明,這種觀念是不符合實際的嗎,它設計於二戰後期,卻比不上同期的美蘇中型坦克,也許也是英國走向衰落,而美蘇崛起的縮影之一。
在後臺回復fa2,獲得本公眾號的三篇外籍流亡部隊的歷史文章;
在後臺回復sgt3,獲得本公眾號的三篇坦克戰的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