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曼的折耳貓
不過,由於F4F-3的機體大小相比以前美國所運用的雙翼艦載戰鬥機要大出不少,為了保證單艦的搭載量,早在F4F-3依舊在進行調整的1940年3月,美國海軍就對格魯曼下達了生產具有摺疊翼設計的新型號F4F以方便艦上行動與作戰。收到指示後的格魯曼本人,便從當時生產出來的一架早期試驗型F4F-3進行回場重造。
格魯曼本人在論證他是如何設計出這種機翼摺疊系統的
在當時,格魯曼對於摺疊翼的設計和製造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美國海軍就對固定翼機的摺疊進行過研究,當時主流的想法是將機翼直接翻折過來,使其豎起以作為機翼收起方式 。
TBD-1,1939,「企業」號航空母艦。當時美國海軍艦載魚雷轟炸機及俯衝轟炸機均採用摺疊機翼的方式節省空間,大洋另一邊的日本也是如此
然而事實上,單純的鉸鏈結構不僅影響機體結構強度,而且收起和展開時對機庫的高度要求也變高了。因此,為了能夠兼顧艦載機的收納以及機體強度的問題,格魯曼必須重新設計一種新型的機翼摺疊方式。
而格魯曼最早的想法則是來自於一塊小小的橡皮和兩個曲別針。格魯曼把橡皮假設為機身胴體,並把兩個作為機翼的替代的曲別針先垂直的插進橡皮,再不斷調試曲別針插入的角度,最終使其又可以垂直的展開曲別針,又可以把曲別針緊貼著橡皮收起來。這是運用了傾斜軸的原理,是指在翼根的一個支點以一定角度向外和向後投射到機翼的可動部分,最終使機翼貼合在機身上,而不是傳統的摺疊方式。
F4F-4機體結構剖視圖
XF4F-4,BuNo 1897,未裝備武器,在F4F-3基礎上改裝為可摺疊機翼型的F4F。也是唯一一架附帶自動油壓機翼收回裝置的F4F
實際操作上,為了修改加裝格魯曼設計的摺疊翼系統,XF4F-4機翼被分成了基礎連接機翼面和摺疊外翼面,中間由一道不會干擾向後收起的曲折折線相分開,並且由設置在主翼梁上的傾斜軸進行機翼的收回調控,傾斜軸設在主翼梁末端前6英寸處,也是主翼梁上最穩固的點。主翼梁部分也進行了18度的傾斜,從而使摺疊翼系統能夠在結構層面上達到展開和回收的效果。而兩片機翼連接處的骨架也大致貼合,相比傳統的鉸鏈結構,格魯曼的設計沒有直接拆分主翼梁,而是藉助傾斜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因而機體強度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和要求。而收回和展開時採用油壓式自動展收裝置,並且在機翼下方以及尾翼前側有附帶螺栓的繩索扣口,使其保收起時機翼能夠固定住。這樣的設計成功的把原本F4F-3 11.6m的翼展縮短至4.4m,極大地增加了剩餘空間。這一設計被格魯曼稱之為Sto-wing設計,並一直沿用到後來的F6F和TBF上,甚至一直用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艦載機的設計上來。
除了使機翼的變得可摺疊起來,受到機翼可摺疊的影響,XF4F-4把原本機槍位置往邊上挪了十英寸餘,並且為了提高火力配備,又在兩側添加了一對M2 .5英寸白朗寧機槍。在1940年4月14日XF4F-4整體完成組裝時,由於摺疊翼裝備以及裝甲防護的增加,機體整重大了約310kg,而且在試飛中的表現顯示,增重已經影響到了整體的機動性能。隨後XF4F-4被送至由VS-41偵察機中隊改編來的VF-42戰鬥機中隊進行初步測試,1941年五月隨著VF-42登上「約克城」號航空母艦進行一系列的艦上使用測試,整體情況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並於下半年前往諾福克送至駕駛艦載戰鬥機經驗更豐富的VF-3中隊進行測試,並在1940年12月到第二年一月中旬三次登上「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飛行。
在1940年12月由VF-3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XF4F-4相比F4F-3的增重已經很嚴重的影響到了整體的機動性能,在不更換引擎的情況下,其重量最多不應超過7500磅(3402kg),而XF4F-4的7750磅(3515kg)已經超過了預期的限度。因為格魯曼不得不將效率更高的自動油壓式機翼收回裝置改為手動的收回裝置以降低機體整重,最終將重量壓到7489磅(3377kg) 的死線之下。而且也是這個時期,XF4F-4為了改善艦上操作以及空中飛行的效率,更換了新型空速管以及更大一號的尾輪。
1941年6月,在美國海軍對XF4F-4各方面的性能表現出滿意之後,美國海軍正式確認了F4F-4的編號,並正式下達了436架F4F-4的訂單,隨後在1941年末開始完成首架F4F-4的生產,在第二年珊瑚海海戰之後開始逐漸裝備一線的艦載機隊,並將原本作為艦載機隊的F4F-3及F4F-3A轉為提供給陸基航空隊使用。
除此之外,F4F-4的生產型號採用了後來F4F-3使用的改良R-1830-86引擎,引擎整流罩和中期生產型的F4F-3基本相同,並且也恢復了整流罩上前方的化油器進氣口
早期依舊採用灰白色塗裝的F4F-4,攜帶兩枚100磅炸彈
最後的生產型也因為受到英國需求的「巖燕」Mk.2(後述)的影響繼續沿用了設計階段增設兩門機槍的想法,但出於平衡重量的想法,分配到每架飛機的子彈數量也相應減少了,原本F4F-3的四門機槍總共備彈1800發,而F4F-4的六門機槍備彈僅有1440發。雖然同時間的投射的火力增加了,但是也犧牲了射擊持續性,因而惹來美國海軍內的一片異議之聲,特別是VF-3機隊的司令官約翰·薩奇更是指出這種做法的糟糕性,「用四門機槍打不著的給八門也打不著」。
最早使用F4F-4的艦載機中隊是「企業」所屬的VF-6艦載戰鬥機中隊,於1942年三月份領取到了八架F4F-4以替換原本的F4F-3。此後,得益於部署問題,「大黃蜂」的VF-8成了第一個滿編制F4F-4的艦載機中隊,並於杜立特空襲時同時於機庫存放著30架F4F-4。而其餘的依舊部署在前線的「約克城」和「列剋星敦」依舊在珊瑚海結束之前依舊裝備的是F4F-3/F4F-3A,儘管飛行員對摺疊翼且增強火力的F4F-4惡評滿滿,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摺疊翼F4F-4在艦上空間運用效率上比F4F-3要高出很多,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國航母的制空能力。
一架從「約克城」上起飛的F4F-4。摺疊翼給航母搭載量帶來的好處也可以從實戰的對比中得出:珊瑚海海戰時「約克城」所屬的VF-42艦載機中隊僅搭載了18架F4F-3,而在三天強制整修後讓原屬於「列剋星敦」的VF-3上艦時,則一口氣裝備有27架F4F-4(兩架備用),整體搭載數上升了整整50%
F4F-4為了延長航程掛載的機腹附加油箱,容量42加侖(159升)
另一種掛載在機翼上的58加侖油箱(219升)
不過關於讀者若心急於想得知這些貓崽子們在太平洋上的表現,尚且稍作等待,讓我們看看海的另一邊發生的事兒。
海的另一邊
海的另一邊
前面我們提到了,法國海軍也對XF4F-3展現出了較大的興趣,在美國海軍對F4F-3的訂單下達後僅不久也向格魯曼下達了對F4F-3的特製法國型號的訂單。其實不僅僅是法國,英國和希臘也看中了F4F,意圖進行購買來快速組建起自己的航空力量。
當時,法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隻有一艘改造自戰列艦的「貝亞恩」號航空母艦,艦載機十分的老舊,而法國同時在建著兩艘「霞飛」級航空母艦以組建自己的海上戰略力量。這時缺乏艦載機設計基礎的法國人看不起隔壁英國佬在用的雙翼艦載戰鬥機,同時又因為印度支那的衝突與日本交惡,只能寄希望於美國人的產品上。
緩慢而又笨重的改裝航母「貝亞恩」號
法國海軍向格魯曼下達了91架的訂單(艦載機81架,備用機10架),而這批艦載戰鬥機沒有採用美國海軍的編號,而是從格魯曼的自家代號而來,被命名為G-36A。前文我們提到,被美國海軍所採用的F4F-3使用的是 普惠R-1830-76引擎,在極早期的量產型上問題重重,可靠性不高,因此法國海軍出於希望快點獲得這批裝備的考慮,將引擎更換成了民用版的萊特R-1820-G205A,螺旋槳採用的則是XF4F-2所用的漢密爾頓標準三槳葉螺旋槳,沒有附帶螺旋槳整流袖套。由於採用了小一號的引擎,引擎整流罩不但尺寸縮小了,而且原本的引擎冷卻片也被取消。
G-36A於格魯曼工廠。可以看到機翼上的法國海軍航空兵國籍標識
G-36A,未裝備武器,但依舊能辨識出為機鼻機槍預留出的位置
其他裝備上,格魯曼按照法國海軍的要求為G-36A裝備了法式無線電設備和法國制光學觀瞄設備,並且計劃裝備六門法制7.5mm達奈航空機槍(機鼻兩挺,機翼一邊各兩挺)。除此之外,G-36A的駕駛方式是適應法國的習慣而進行了修改,和原本F4F的操縱方向完全相反。
第一架G-36A是按照法國海軍提出來的要求進行了塗裝,完全按照法國海軍的標準,機體全身塗成淺灰色,並且塗上了法國海軍航空兵的帶錨紅白藍圓徽,尾舵操縱面也順次塗上紅白藍,代表該機體的編號NXG1(民間飛機編號)也塗在了機翼上。1940年5月11日,這架G-36A在格魯曼的機場進行了第一次試飛,並表現出了相對不錯的性能,然而僅僅兩天之後,德國便入侵格力貝裡尼,正式結束了德國與英法之間的假戰。隨後,在法國部隊在對德國作戰的接連失利的情況之下,貝當代表法國宣布於6月22日投降,訂單隨之取消,而生產進度則才剛進行到第七架生產完畢,宣布繼續抵抗的自由法國運動也和英國裝備購買委員會達成了共識,將訂單移交給英國人處理。同時,因為一開始格魯曼與法國海軍的協議,這批G-36A在生產期間就已經預裝了法式的聯絡裝備,但武器則因為要求統一出廠預裝,而最終訂單取消時沒有一架G-36A裝備過武器。
英國塗裝的G-36A
當法國不得不中止這一批訂單後,急缺艦載戰鬥機的皇家海軍便立刻向格魯曼提出接過G-36A的訂單以緩解危機。隨後格魯曼很快與皇家海軍談妥並隨即展開進行英式塗裝的作業,隨後於7月27日經由加拿大向皇家海軍輸出了第一批次共8架的G-36A以讓其進行相應的調試。這批G-36A隨後換裝了全英式的無線電設備及光學瞄準鏡,並將原本法式的操縱方式改回美英通用的操縱方式。武器上則也除去了機鼻上的機槍,和當時正在進行調整的F4F-3一樣都裝備了四門M2 .5英寸白朗寧航空機槍,但由於原本G-36A給機槍預留的位置有所不同,機槍在機翼放置的位置也和F4F-3有所不一樣。英國隨後在接收了這一批G-36A後將其正式登記為Grumman Martlet Mk.I,並將其中一架拉去進行測試,其餘五架則提供給當時駐紮於蘇格蘭Hatston的海軍航空隊駐地並配屬於804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
Grumman Martlet Mk.I,804海軍航空隊,1940年。關於Martlet的名稱,一般翻譯為「巖燕」。而Martlet的實際意義則來源於歐洲中世紀的無足鳥傳說,傳說這種鳥畢生飛行,和風而眠,一生僅落下一次,便是其死亡之時,因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其常常作為歐洲家族的家紋而使用。後文為了統一介紹,在1944年亦正式更名「野貓」之前均按照翻譯慣例稱呼其為「巖燕」
打包運輸狀態的「巖燕」Mk.1
1940年8月23日,隨著下一批59架「巖燕」Mk.1的抵達,英國皇家海軍開始正式將其裝備於海軍航空隊中,九月時,804皇家海軍航空隊擁有了12架「巖燕」Mk.1並開始投入實際的防空任務,第二支裝備「巖燕」Mk.1的802皇家海軍航空隊也在十月份正式投入實戰巡邏中。兩隻航空隊主要擔負著英國皇家海軍斯卡帕灣軍上空的防空任務,在1940年的聖誕節,也就是12月25日的防空任務中,兩架屬於804皇家海軍航空隊的「巖燕」Mk.1擊落了來襲的德國空軍容克斯Ju 88雙發轟炸機,這是整個「野貓」家族的艦載機的首次空戰勝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制飛機的首次空戰勝利,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的F4F-3才敢剛開始交付不久,比威克島上空的空戰還要早一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空戰中被擊落的Ju 88的引擎也被拆下並送往格魯曼本部進行研究。
一共有91架「巖燕」Mk.1從格魯曼的工廠生產了出來,而其中原本作為法國海軍備用機的訂單中的十架,在由英國商船SS Ruperra運輸的途中,由於潛艇U-46的襲擊,這十架「巖燕」還未來得及展翅便葬身於大西洋海底。因此,英國海軍總共拿到了81架「巖燕」Mk.1。
而「巖燕」Mk.1儘管裝備著著艦鉤,但從未參加過任何艦上的正式軍事行動。再後來退居二三線後,這一批「巖燕」輾轉多個海軍航空隊作為各種訓練機使用,其中也包括著艦的練習。最後僅有一架「巖燕」Mk.1保存下來,這也是目前「野貓」系譜中所有現今保存機中最老的一架。
喵……不對,咕咕!
「巖燕」Mk.1 AL-246,現保存於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博物館,「野貓」家族中的現存資歷最老的一員
而在1940年8月,英國人出於對「巖燕」的滿意而向格魯曼遞交了進一步生產其他型號「巖燕」的要求。這是因為由於「巖燕」Mk.1不具有摺疊翼能力,這些「巖燕」只得在英國皇家海軍的陸基航空隊使用。為了能在英國航母窮巷陋室般的機庫和凾刃之地般的航母甲板上能夠順利採用這種艦載機,皇家海軍要求得到一批100架的具有摺疊機翼結構的「巖燕」以裝備艦載航空機隊,並且為了提升火力(這種機槍塞爆其他不管的想法在「颶風」上體現的足夠多了……),要求將機槍數目從四門提升到六門。而為了規避F4F-3的引擎過熱問題,英國海軍則選擇裝備一級二速增壓器的 普惠R-1830-S3C4-G引擎(民用版普惠R-1830-90,也就是XF4F-6,之後的F4F-3A的實驗裝備的引擎)。格魯曼社內將這種設計編號為G-36B,而英國皇家海軍則將其編號為Grumman Martlet Mk.II(格魯曼「巖燕」Mk.2)。
但是此時此刻,採用摺疊翼系統的XF4F-4正在進行調整和測試,整體技術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而催的很急的英國佬已經想迫不及待的拿到具有摺疊翼的「巖燕」以更換早已過時且性能不佳的「賊鷗」、「管鼻燕」以及許多雙翼艦載戰鬥機。於是格魯曼和英國的採購部門協商過後將這批訂單中前十架更換為美國海軍所需求的F4F-3而非英國人原本需求的「巖燕」Mk.2以作為替代,並將其編號為Grumman Martlet Mk.III(格魯曼「巖燕」Mk.3)。
「巖燕」Mk.3(A),AM-958
「巖燕」Mk.2的試驗機在XF4F-4的改造完成後不久也開始根據XF4F-4的製造經驗開始進行生產,並於1940年10月完成了首次成功的試飛,但格魯曼以研究為理由並未直接轉交給皇家海軍。而原本約定的十架「巖燕」Mk.3的生產也在美國海軍方面調整完F4F-3之後開始,最終於1941年4月初轉交至英國方面。
一組生產組裝中的「巖燕」。圖下四架均為「巖燕」Mk.2,而上面的兩架則是「巖燕」Mk.2(雙空速管)和一架制式不明的「野貓」
而「巖燕」Mk.2的生產也在試驗完成後展開了。由於引擎的不同,「巖燕」Mk.2雖然和同時期已經展開生產的F4F-4一樣都具有六門機槍以及摺疊翼設備,但是在引擎整流罩上的設計還是有所不同。「巖燕」Mk.2取消了引擎整流罩正面上方的化油器進氣口,同時也類似早期型F4F-3與F4F-3A一樣只有一對引擎冷卻片。
同時,在XF4F-4的調整中就已經證明了在收回機翼的時候,F4F-3的直插式空速管會在收回時造成損壞,因此在生產「巖燕」Mk.2的時候格魯曼便考慮到了重新改造空速管的位置以避免損壞問題。F4F-4最終選擇了向下彎成L型的空速管的設計,而「巖燕」Mk.2則不一樣,採用了向上彎折成7字形的空速管。其中編號AM964的「巖燕」Mk.2為了試驗空速管在機翼摺疊時的問題,甚至同時裝備了7字形和L型兩種空速管。
1941年12月6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格魯曼倉庫。圖左是未裝備機翼的F4F-3的機身,而圖中及圖右是「巖燕」Mk.2的機身
「巖燕」Mk.2一前一後生產了兩批次,整個訂單90架「巖燕」Mk.2,包含1941年8月運往英國本土的36架和1941年12月運往遠東地區(印度孟買)的54架。
英國「大膽」號護航航空母艦與搭載於艦尾的六架「巖燕」Mk.2。其改造自英國俘獲的德國商船,但只是簡單的在原本的船體之上鋪了一層飛行甲板以放置及起降艦載機,沒有艦橋和機庫
運往英國本土的「巖燕」Mk.2其中的六架移交給了皇家海軍802航空隊,並隨後轉到英國「大膽」號護航航空母艦(HMS Audacity,D10)作為唯一的艦載機使用,這是「巖燕」在英國皇家海軍的首次作為艦載機在作戰中得以運用的經驗。在這期間,「大膽」號使用「巖燕」Mk.2來獲得護航船隊上空的制空權以防範德國空軍福克爾Fw 200的侵擾,並在一次從英國本土出發至直布羅陀的護航船隊任務之中成功擊落來襲的3架Fw 200,而這六架「巖燕」中的指揮官機也中彈墜落。
剩餘的五架「巖燕」Mk.2最後的作戰是1941年12月14日開始的又一次從英國本土前往直布羅陀的HG76船隊護航任務。在19日的行動中,「巖燕」成功驅趕了來襲的Fw 200,再次擊落兩架並擊傷一架,成功保護住了船隊的安全。然而兩天後「大膽」號便因為潛艇U751的魚雷襲擊而被擊沉,五架「巖燕」一架也沒有保住,而五位飛行員則倖存了下來。
「巖燕」Mk.2,888皇家海軍航空隊,可畏號航空母艦。該編隊使用「巖燕」Mk.2隨同航母參加了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動中擊落了兩架轟炸機(6日擊落一架法制Bloch 175轟炸機,9日擊落一架Ju 88轟炸機),並在隨後為同盟國登陸西西里和薩勒諾的行動中為登陸部隊提供了空中掩護
其餘曾搭載過「巖燕」Mk.2的還有「不屈」號(HMS Indomitbale,歸屬於806皇家海軍航空隊A分隊,1942年八月)、「光輝」號航空母艦(HMS Illustrious ,歸屬於881皇家海軍航空隊,1942年五月)以及「可畏」號(HMS Formidable,歸屬於888皇家海軍航空隊,1943年2月),在艦隊防空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數幾架的「巖燕」Mk.2自行改裝了意味不明的機腹整流罩,還有一些「巖燕」Mk.2在英國人手裡加裝了額外的擋風玻璃支撐杆。
原計劃提供給希臘空軍的F4F-3A,由圖可以隱約辨識希臘空軍的藍白色同心圓徽
而此前,希臘空軍在1940年10月義大利宣布入侵希臘之後緊急向格魯曼公司下達了訂單以防範義大利的進攻,而格魯曼受到美國海軍的授意之後也將原本計劃生產的95架F4F-3A的前30架作為出口至希臘的戰鬥機來生產,將生產優先級提到了最高並於1941年3月18號全部完成生產,匆忙送至希臘。然而途中因為德國人的幹預,希臘隨後於4月7日不得不向德國投降。而與此同時,搭載著這批提供給希臘的F4F-3A的商船正途徑直布羅陀,隨後在美國海軍的許可下,英國皇家海軍收納了所有的30架F4F-3A,並也將其命名為Grumman Martlet Mk.III(格魯曼「巖燕」Mk.3),不過一般為了以示與G-36B早期生產的10架替代機編號的「巖燕」Mk.3相區分,這批非官方稱呼為Grumman Martlet Mk.III(B),另十架則編號為Grumman Martlet Mk.III(A)(注1*)。
「巖燕」 Mk.3(B)於直布羅陀。這批「巖燕」非常罕見的同時擁有英國皇家海軍飛機編號以及美國海軍航空隊的飛機編號,圖上依舊可以辨識出機身上所印的美國海軍飛機編號BuNo 3876
部署於埃及的西迪哈尼什機場的「巖燕」 Mk.3(B)
這些「巖燕」Mk.3(B)在直布羅陀卸下之後經過五個月的調整和改修,主要被分給了805英國皇家海軍艦載機隊並運用於位於埃及北部沿海地區的西迪哈尼什機場。在這裡,這批「巖燕」Mk.3(B)主要任務是對地支援,護衛沿海的運輸船隊以及護航轟炸機隊,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在1941年9月28日到1942年4月24日,這群「巖燕」在護航轟炸機隊的任務中擊落了1架菲亞特G.50戰鬥機,並擊落了包括義大利SM.84食雀鷹轟炸機和Ju 88轟炸機在內的至少四架轟炸機,擊傷一架Bf 110重型戰鬥機。在西迪哈尼什機場隨後落入德國人手裡之後,805航空隊隨即轉場至肯亞,最終全部回到英國本土進行修整。另外還有少數「巖燕」Mk.3(B)於1942年至1943在肯亞配屬於795英國皇家航空隊進行飛行員的訓練任務。
大洋上奮戰的美國短毛貓們
大洋上奮戰的美國短毛貓們
雖然不是非常光彩,但是「野貓」開戰後最早的損失卻是由友軍造成的。珍珠港空襲後當晚,「企業」號派出了6架VF-3的F4F-3在珍珠港的福特島機場著陸以增援其航空力量,但由於正處黑夜以及信息未能及時傳達,這六架「野貓」被當作了敵機並遭受了來自於友軍的防空火力的攻擊,兩架「野貓」在混亂中被擊落,另有兩名飛行員在防空火炮的襲擊下被迫跳傘。最終VF-6失去了三位訓練有素的艦載機飛行員,這批「野貓」也所剩無幾。
日軍佔領威克島後,曾屬於VMF-211的F4F-3殘骸。圖中211-F-11號機正是擊沉「如月」的F4F
現在威克島上的VMF-211紀念碑
威克島環礁位於西太平洋地區,自1899年美國正式主張其為本國領土後並未得到太大的重視,直到戰爭氣息逐漸逼近的1940年才開始意識到威克島位置的重要性,並經由美國陸海軍開始聯手將其改造為一個軍事基地。1941年中旬完成了機場跑道後,在12月4日迎來了由「企業」號航空母艦運送來的12架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VMF-211戰鬥機中隊的F4F-3,形成了第一波空中戰鬥力,除此之外還部署有多門高射炮及從老戰列艦和老驅逐艦上拆下來的淘汰的五英寸及三英寸艦炮。
1941年12月7日,僅僅在威克島獲得了飛機後第三天,日軍偷襲了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場的序幕。而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也在有條不紊的實施當中,偷襲珍珠港並宣布開戰後不久,從瓜加林環礁飛來的日本海軍第24航空戰隊的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以低空的飛行態勢也同時展開了對威克島的狂轟濫炸,然而由於低空雲層的遮擋,不論是威克島上的美國軍人還是正在3600m高空巡邏的VMF-211的四架「野貓」甚至都沒有發現這波陸攻轟炸的到來。
這次奇襲般的轟炸讓在跑道上的8架「野貓」徹底損壞了7架,其餘一架的飛行情況也不容樂觀,地勤也在拼命維修以讓其恢復飛行能力,可以說威克島當時倖存下來的只有轟炸當時在空中進行高空戰鬥巡邏的四架F4F-3,而裝載著第二批送至威克島的「水牛」F2A的「列剋星敦」還在路上,威克島上空的情況可謂岌岌可危,而隨後九六陸攻的轟炸又進行了兩次,所幸四架「野貓」並未受到影響,反而奮勇進行反擊並擊落了來襲的若干架九六陸攻。
12月10日,在夜間由潛艇誘導突襲威克島的計劃因為浪高而失敗之後,第二天登陸艦隊準備開始對威克島進行艦炮射擊以摧毀島上的反擊力量。負責艦炮射擊的是「夕張」擔當旗艦,以下六艘舊式「睦月」型驅逐艦和「神風」型驅逐艦的組成第六水雷艦隊以及「天龍」和「龍田」組成的第十八戰隊。
擊沉「如月」的亨利·埃爾羅德,在12月23日中的陸上戰鬥中,他在掩護他的部下轉移彈藥時不幸遭受襲擊而重傷身亡
然而,清晨時過於輕敵的日本海軍在接近了威克島附近之後遭受了威克島上的炮臺的猛烈炮擊還擊,許多驅逐艦難以承受來襲的反擊火力,遍展開煙霧以離開炮臺的射程範圍內。然而撤退的節奏卻因為「疾風」號驅逐艦被炮臺擊沉而打亂了。隨後,VMF-211的所有四架F4F-3裝備著兩枚AN-M30 GP100磅炸彈起飛開始對向瓜加林環礁撤退的攻略艦隊展開襲擊,在確認了日本的炮擊艦隊沒有任何空中援護之後,四架F4F-3開始對日軍艦隊使用機上搭載的四門M2 .5英寸機槍射擊比較大型的「夕張」、「天龍」和「龍田」各艦的魚雷管以及艦尾深水炸彈投射器的位置,試圖引發艦隻自爆並以炸彈進行水平轟炸,得益於日本海軍對於防空的忽視,這些艦上的落後的防空火器基本對VMF-211的F4F-3造成不了任何威脅,只能任其宰割,「夕張」僥倖逃過轟炸,而「天龍」和「龍田」多名艦員在掃射和至近彈的轟炸中喪生。
這四架「野貓」不斷地起降著陸,仿佛這一刻進化成了更兇猛的貓科動物一般對退卻的日本艦隊展開了反覆的襲擊。5時37分,駕駛F4F-3的亨利·埃羅爾德在對因僚艦「疾風」沉沒而慌亂的「如月」進行襲擊時,拼命用機槍和100磅炸彈對進行掃射和轟炸,成功引爆了魚雷(另一說深水炸彈),將「如月」的艦體直接炸飛成兩段,艦橋、二號煙囪及半個桅杆都被爆炸的衝擊波給震飛,隨後在五分鐘後的第二次爆炸中徹底沉沒。而這四架「野貓」依舊窮追不捨,通過掃射引燃了後方裝載登陸艦隊的武裝商船「金剛丸」,並且持續對「彌生」和「睦月」等艦展開襲擊,幾乎所有船艦都受到了程度不等的傷害。受到如此猛烈反擊的日本艦隊只得倉皇逃避,而美軍方面,四架「野貓」中其中一架因為遭受了防空火力的直擊,在強行著陸的時候徹底摔壞了,雖然飛行員倖存了下來,但這架「野貓」已經再也飛不起來了。
擊沉「如月」
然而,陸基航空隊對威克島每日不停的轟炸依舊在持續。12月14日,又一架「野貓」在著陸時受損,VMF-211可用的飛機僅剩下兩架F4F-3。而忌憚於「野貓」空襲帶來的威力的第四艦隊向當時剛空襲完珍珠港的第一航空艦隊求助,希望協助清除「野貓」的威脅。而與此同時,搭載著原計劃支援威克島的飛機的「列剋星敦」在第十四特混艦隊司令弗萊徹的指揮下正在趕往威克島,意圖阻止日軍的登陸。
然而一切還是晚了一些。南雲忠一將正在回港的第二航空戰隊以下「蒼龍」,「飛龍」號航空母艦以及第八戰隊和第六戰隊的共六艘重巡,第十七驅逐隊的兩艘驅逐艦指派給了威克島攻略部隊,在二航戰司令山口多聞的指揮下於21日發動了第一波艦載機空襲,與當時已經轟炸了近15次的九六陸攻隊一同進行,然而效果非常有限。22日,認為先前攻略隊誇大了「野貓」實力的山口多聞下令進行第二波艦載機空襲,僅讓6架零戰護衛著33架九七艦攻對威克島進行水平轟炸。然而早就埋伏在上空的兩架「野貓」對機隊展開了突襲,其中一架「野貓」很快被護衛的零戰所擊落,而另一架由赫伯·費路勒駕駛的「野貓」抓住了機會,迅速擊落了兩架正在規避的九七艦攻,其中就包括在偷襲珍珠港時擔任艦攻隊嚮導的金井昇的座機。赫伯·費路勒隨後被零戰所追尾並且嚴重受損,最後只得俯衝脫離戰鬥空域並飛回威克島,並在著陸時胴體著陸,徹底損毀了最後一架可以飛行的「野貓」。
1941年12月23日,威克島正式被日軍佔領,此時匆匆趕來的第十四特混艦隊僅僅距離威克島只有600多公裡的距離,但由於對方航母艦隊正在附近海域行動且沒有陸戰隊可用,最終只得抱憾撤退回珍珠港。
但是戰爭的序幕才剛剛拉開。1942年2月初,由哈爾西指揮的「企業」為中心的第八特混艦隊及弗萊徹指揮的「約克城」為中心的第十七特混艦隊使用各自的艦載機以及各自艦隊配屬下的輕重巡洋艦對日軍控制的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地區展開了空襲與艦炮射擊。這次行動中,兩艦的「野貓」也參與了艦上作戰並為航母提供空中掩護和轟炸機護航,但表現平平,其中「企業」的F4F-3在2月1日VF-6的「野貓」掛載小型炸彈襲擊誇那加林環礁時遭遇了前來攔截的九六式艦戰,在投放掉炸彈之後在纏鬥中將其順利擊落,拿到了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艦上作戰的首次勝利。
而隨著日軍在拉包爾的作戰取得勝利,日本想要隔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目的又更近了一步,為了阻礙日軍的腳步,由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指揮的以「列剋星敦」為中心的第十一特混艦隊準備對剛奪下拉包爾不久的日軍發動奇襲,然而早在第十一特混艦隊出港的時候,日方就獲知了消息並開始在拉包爾附近安排 偵察巡邏以應對航母來襲的情況。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列剋星敦」上搭載著的並不是一般的戰鬥機隊,而是剛從受到魚雷襲擊返回本土維修的「列剋星敦」所屬的擁有數年艦載機飛行經驗的VF-3艦載戰鬥機中隊,堪稱美國海軍手中的一張王牌。
1942年2月,VF-3於「列剋星敦」號
2月20日,已經收到偵察情報的時任第四艦隊長官井上成美派出了九七大艇編隊去進一步進行偵察,並成功獲知了第十一特混艦隊的動向。然而派出去的九七大艇不但早就被「列剋星敦」的雷達所偵測到,而且在給司令部發回情報之後如同肉包子打狗一般悉數被正在執行戰鬥空中巡邏的VF-3戰鬥機隊所擊落,而擊落九七大艇的正是VF-3的指揮官約翰·薩奇,也就是著名戰術薩奇剪的發明者。
約翰•薩奇,時任VF-3中隊長官
收到動向後的井上成美立刻派遣手下的第24航空戰隊(也就是先前轟炸威克島的陸攻隊)的17架一式陸攻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前往攻擊發現的航空母艦,然而由於魚雷尚未調達至第24航空戰隊手上,因而都是裝備著兩枚二五番(250kg)炸彈去攻擊的。這十七架陸攻分兩波進行攻擊,第一波次的九架一式陸攻在薩奇指揮下的14架F4F-3的攻擊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在「列剋星敦」的防空火炮的掩護下全部被擊落。
愛德華•H•歐海爾
而第二隊八架次的一式陸攻則不期而至,此時此刻薩奇將主力機隊全部帶上了高空並剛將第一批的一式陸攻清理乾淨,並不能很快的趕回以截擊第二波次的一式陸攻。而能夠出發迎擊的僅有愛德華•歐海爾以及其僚機瑪麗恩•威廉•杜菲羅的F4F-3,而更糟糕的是杜菲羅的F4F-3在空中突發卡彈事故,因此不得不飛回艦上,此時此刻八架一式陸攻正以V字形的編隊咆哮著向列剋星頓號襲去,能夠阻擋他們的只有歐海爾的「野貓」了。
歐海爾當機立斷,從高處向下俯衝,頂著無數一式陸攻的自衛火力衝進編隊中,迅速瞄準了其中一架一式陸攻的右引擎並將其擊落,隨後由在幾個短點射中快速癱瘓了另外兩架一式陸攻使其著火併墜海,另兩架一式陸攻也在歐海爾的短點射中遭受重傷。此時此刻,薩奇帶著其餘的「野貓」匆匆趕來,而第十一特混艦隊的護航艦艇以及「列剋星敦」的防空火炮也悉數開啟,憑藉著列剋星頓的高速機動以及艦隊的防空彈幕,剩餘的五架一式陸攻的十發二五番炸彈一發也未曾命中「列剋星敦」,僅投放了一發傷害非常有限的近失彈。
歐海爾在事後的匯報中認為自己擊落了五架一式陸攻並重創了一架,而根據薩奇以及其他飛行員的目擊,歐海爾的射擊造成了三架一式陸攻爆炸,而防空火力及其他「野貓」協同拿到了一架的戰果。但無論如何,若沒有歐海爾的奮勇突擊,第二波次的一式陸攻很有可能就成功的完成了對「列剋星敦」的攻擊。事實上第二波次的一式陸攻一共被擊落了四架,其餘四架一式陸攻僥倖脫逃,在著陸時其中兩架著陸失敗,僅剩兩架創傷累累的一式陸攻成功著陸,一整次攻擊行動中十七架一式陸攻毀掉了整整十五架。這次攻擊也極大地削弱了拉包爾的航空力量,給了苦戰中的同盟國一次喘息的機會。
薩奇(左)與歐海爾
薩奇與歐海爾的座機。機身側面有代表VF-3機隊的菲利克斯貓標誌。圖注有誤,應為F4F-3
抱著炸彈的菲利克斯貓(Felix the cat),VF-3的吉祥物。現如今菲利克斯貓的徽章繼承於VF-3的後繼VF-31戰鬥轟炸機中隊的F/A-18上
在此之後,「野貓」一路從未在美國海軍的航母作戰中缺席,參加了「企業」空襲日本佔領下的威克島(1942.2.24)和南鳥島(1942.3.4),第十七特混艦隊「約克城」及「列剋星敦」空襲摩斯比港(3.10),「企業」在杜立特空襲時的掩護(1942.4.18)等等行動。在1942年5月4日的展開的珊瑚海海戰中,「約克城」及「列剋星敦」組成的第十七特混艦隊迎戰第五航空戰隊的「翔鶴」與「瑞鶴」號航空母艦。在擊沉祥鳳的行動中,「野貓」順利掩護攻擊機隊完成了任務。「約克城」的VF-42成功的掩護了自己的VT-5魚雷機中隊和VS-5轟炸機中隊展開攻擊,而「列剋星敦」的VF-2中隊則因為雲層和天氣的問題戰果不佳,在比自身性能更好的零戰面前難以招架。最後兩支航母在面對來襲的五航戰機隊時,剩餘的「野貓」和SBD在雷達的探測下拼命出擊,擊落多架襲擊航母的九七艦攻,進而阻止了因為俯衝轟炸而傷橫累累「約克城」被航空魚雷擊中。而不走運的「列剋星敦」則因為航空魚雷的襲擊最終帶著33架飛機沉沒於大海之中。
在1942年四月和五月,一線艦載機機隊開始逐漸將F4F-3和F4F-3A轉換為新生產的具有摺疊翼及六門機槍的F4F-4,並將換下來的F4F-3交付於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隊使用。
一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中,第十七特混艦隊的「約克城」將陣容殘缺的VF-42和駐守珍珠港的VF-3進行了整編,組成了新的VF-3機隊並和其姐妹艦「企業」及「大黃蜂」所組成的第十六特混艦隊所屬的VF-6和VF-8並肩作戰。而混裝「野貓」和「水牛」的駐守中途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VMF-221戰鬥機隊在攔截日軍襲擊時遭受了極為嚴重的損失,VF-6的聯絡情況不佳也讓其戰果十分有限,而由一群新手組成的VF-8在空管錯誤的指揮下更是打得無比混亂。但在「約克城」和「企業」的艦載轟炸機隊的聯手打擊下,南雲機動部隊中的三艘航母「赤城」、「加賀」和「蒼龍」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傷,喪失了作戰能力。
史葛•麥卡斯基(右),原屬VF-42的「野貓」飛行員,中途島海戰中配屬於VF-3戰鬥機隊。在應對「飛龍」的反擊時,擊落了五架屬於「飛龍」的艦載機,使其戰果達到了6.5架,成為開戰半年以來擊落數最多的王牌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圖左則是在中途島海戰中全軍覆沒的VT-8中的唯一倖存者喬治•蓋伊
而表現最突出的還是約翰·薩奇帶領的VF-3。在日本海軍剩下的最後一艘航母「飛龍」的兩次反擊中,VF-3在雷達的指示下拼死攔截,擊落了數架「飛龍」的艦載機,但最終沒有徹底阻擋住針對「約克城」發起的攻擊,「約克城」艦長巴克馬斯特隨後宣布棄艦,並於兩天後被伊168號潛艇擊沉。而VF-3隨後著陸於「企業」及「大黃蜂」上。中途島海戰初次運用了約翰·薩奇所發明的薩奇剪戰術,並且在應對性能全面超越「野貓」的零戰時獲得了成功。
駕駛「野貓」的艦載飛行員中擊落敵機數最高的唐納德•E•魯尼恩,來自VF-6的他駕駛F4F-4擊落了8架敵機
隨後「野貓」的徵程還在繼續。隨著「胡蜂」號航母從大西洋和地中海歸來,因「列剋星頓」和「約克城」的損失而喪失的艦載航空力量得到了一定的補足。8月7日,日本和美國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爭奪又開始打響了,當時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可用的三艘航母「列剋星敦」、「企業」和「胡蜂」以及稍後加入戰鬥的「大黃蜂」的「野貓」出動了飛機對進犯的日軍進行了空襲,來自這些航母的VF-5、VF-6、VF-71、VF-72和VF-10艦載戰鬥機中隊也為護航艦載轟炸機編隊以及從日本軍機的襲擊中保護航母的任務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東所羅門海戰(1942.8.23)及聖克魯斯海戰(1942.10.25)中,「野貓」機隊都為艦隊防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列剋星敦」的受損、「胡蜂」的被雷以及「大黃蜂」的沉沒一時間讓美國海軍艦載航空隊損失慘重,在「埃塞克斯」級到來之前甚至還出現了Enterprise vs Japan的獨木難支的場面,而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爭奪還在繼續,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野貓」的戰鬥機中隊們卻成了表現最為亮眼的「野貓」部隊。
「小鷹」號飛機搬運艦正在向「長島」號護航航母運送F4F-4。這些F4F-4將經由「長島」號之手運輸到正在趕工完成的亨德森機場上,提供給計劃部署於亨德森機場的海軍陸戰隊戰鬥機隊手中
1942年8月20日,「長島」號護航航母將19架VMF-223所屬的F4F-4和12架VMSB-232的SBD送至瓜達爾卡納爾島近海,經由艦載彈射器將其全部放飛,並飛往剛剛竣工的亨德森機場,成為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最早,也是最原始的「仙人掌航空隊」。兩天後,陸軍第67驅逐機中隊的五架P-400也趕來增援,而「企業」的SBD中隊也因為燃油不足在此降落重整過,一時間三大軍種的航空兵齊聚亨德森機場。
VMF-223「鬥牛犬」中隊的標誌
VMF-223的指揮官約翰·史密斯的F4F-4,此前毫無經驗的約翰·史密斯帶領「仙人掌航空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服役期間,他帶領他的聯隊擊落了134.5架敵機(包含協同戰果),自己也取得了19架的戰果
1942年8月24日,VMF-223中隊在面對來自「龍驤」號的艦載機時取得了首次勝利,以整個編隊攔截來自「龍驤」號的由15架零戰護衛著的6架準備進行水平轟炸的九七艦攻,運用薩奇剪的配合戰術成功擊落七架飛機,而自身僅僅損失了三架飛機。這對於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隊是個極大的鼓舞,也開始逐漸粉碎零戰的不敗神話。
從1942年8月20日到1943年七月,駕駛著F4F的十數個部署在亨德森的海軍陸戰隊戰鬥機隊及海軍艦載戰鬥機隊不斷地書寫著輝煌,在亨德森這不沉的「航母」上無數次與日本海軍的飛機進行著死鬥,不斷地給予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將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制空權牢牢掌握在同盟國手裡,最後協助地面部隊將日本人徹底驅逐出瓜島的土地上。
VMF-121中隊的「野貓」戰鬥機在亨德森機場上。這一編隊取得了119架的戰果,僅次於最先進場VMF-223中隊
VMF-121的王牌飛行員約瑟夫•L•史密斯,也是歷史上駕駛F4F「野貓」擊落敵機數最高的飛行員,在1942年和1943年部署於亨德森機場機場期間,一共擊落了26架日本軍機
1942年至1943年, 部署在亨德森機場上裝備有「野貓」的中隊有VMF-223(134.5架)、VMF-121(159架)、VMF-224(61.5架)、VMF-212(57架)、VF-5(「列剋星敦」撤退後轉場至亨德森)、VMF-112(61.5架)、VF-10(由「企業」轉場至亨德森)、VMO-251(33架)、VMF-122(5架)、VMF-221(25架)、VF-11(55架)、VMF-214(10架)、VF-72(「大黃蜂」沉沒後經由「企業」轉場至亨德森)。以上括號內為戰果數量或轉移情況。受限於文章篇幅(偷懶),不再深入介紹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野貓」戰果,有空會另開文章以詳細介紹
Cats,Cats And More Cats
Cats,Cats And More Cats
戰地改裝的一架F4F-3P
美國海軍陸戰隊偵察中隊VMO-251中隊所屬的F4F-3P以及J2F
仙童F-56航空攝像機
在西太平洋作戰的美國海軍愈發覺得需要這麼一款高速偵察機去針對日軍的情況進行高速偵察,而當時美國海軍軍機中最快的「野貓」家族自然也被選中了。17架F4F-3和一架F4F-3A被選中作為改裝偵察機的基材,這些「野貓」保留了原本戰鬥機的四門機槍並加裝了一架仙童F-56航空照相機方便進行 偵察任務,並被編號為F4F-3P(注2*)。雖然這些F4F-3P的照相機位置有些細微的不同,但大多數裝備著航空照相機的F4F-3P照相機被放置在機腹部主油箱的後側,並具有滑塊設計防止攝像機被弄髒,在預定空域駕駛員在駕駛艙裡按下按鍵以將滑塊滑出以進行拍攝 偵察的任務。而為了減重和放置照相槍,這些「野貓」的第二預留油箱被取消了,主油箱也更換為小一號的油箱。
這些F4F-3P大多數屬於駐紮於亨德森機場的VMO-251中隊,這批偵察戰鬥機使用次數也並不非常多。隨後,這些F4F-3P也分駐給了海軍照相中隊VD-4。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艦載機編隊VF-42和VMO-151也曾分別使用了兩架和三架F4F-3P並投入到北非和南太平洋的實戰的偵察行動中來。除此之外,也有少數航母編隊或陸基航空隊將F4F-4改裝為有照相槍式樣的偵察機的例子,一樣保存了武裝配置,海軍將其登記為F4F-4P。
而除了戰時改裝的偵察戰鬥機樣式,早在1941年初美國海軍便向格魯曼提出了利用「野貓」的機體基礎重設計的艦載超長程偵察機的方案,目的是為了能讓航母能夠在島嶼星羅棋布的太平洋上提前獲知日本軍隊在島嶼上的狀況以提前修訂攻擊方案。格魯曼在接受請求之後,經過對兩架F4F-3機身的改進和論證,最終和海軍在一月初達成了開發協議並定名為F4F-7,要求生產100架以裝備部隊。而格魯曼最終選擇在剛研發完畢的F4F-4機體上開刀,設計和製造F4F-7。
F4F-7,1942年初
F4F-7的設計,引擎設置以及外形全部來自於F4F-4的設計,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格魯曼去掉了原本F4F-4的摺疊翼設計和武器裝備、以及所有的防彈裝備以徹底減輕重量。取而代之的,F4F-7在機翼內放置了兩個燃料量達2101L的燃料箱,加上「野貓」原有的座艙下的443L燃料箱,基礎燃料總量達到了2544升之多,已經和同期轟炸機的燃料攜帶量不相上下了。而由於仙童F-56航空照相槍放置在機腹座艙下油箱後中線偏左的位置的緣故,通常該放置於此的副油箱被取消了。
F4F-7機身後部的兩個排油管道,在管道下還有一個可放下的著艦鉤結構以方便在艦上使用
而F4F-7最重要的設備莫過於新附加的排油系統。允許飛行員手動通過排出燃油,降低機體整重以達到緊急著陸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在被敵人追擊時降低油箱燃燒的危險。兩個排油管道從燃料罐一直到方向舵基底。而因為排油管道放置的位置把原本尾部的航向燈的位置擠壓掉了,航向燈被挪移到方向舵上的其他位置。
而除此之外,在飛行員的前方,儀錶盤之後還見縫插針的放置有兩個額外油箱,還配有外部油位計以方便地勤確認油量的高低。F4F-7也因為沒有裝備武器,整個前擋風裝甲玻璃被一整塊彎曲的玻璃代替了,也取消了光學瞄具等不必要的設備。
1941年12月30日初次試飛時,由於添加了大量油箱設備機體整重達到了恐怖的4644kg,比F4F-4原型要重出一噸有餘,並具有5955km的超長續航距離,可以在巡航速度時連續飛行24小時不著陸。F4F-7隨後還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壯舉,從紐約不間斷飛向2400英裡(3944公裡)之外的洛杉磯,航程安排超過了3000英裡。這項行動被海軍視作機密,因而沒有向外界公開,還因此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當時F4F-7的駕駛員安迪傑克遜跟陸軍航空隊的空管確認這一項長達3000英裡的飛行計劃時,很明顯陸軍空管難以置信海軍的戰鬥機能夠做到如此長程的飛行,並要求安迪傑克遜修正飛行計劃,在當時,連滿載炸彈的B-17才僅能續航2000英裡,能夠續航3000英裡的戰鬥機更是讓陸軍空管聞所未聞。
「計劃沒有問題,所有海軍飛機都能續航3000英裡!」安迪傑克遜笑著回答。
為數不多的F4F-7實際行動的照片
最早的時候,這批可以執行長程偵察的F4F-7經由「寇蒂斯」號水上飛機母艦的運輸送到亨德森機場,和其他改裝來的F4F-3P以及少量F4F-4被配屬於VMO-251中隊進行 偵察任務,而在瓜島作戰期間每一架航母都被名義上分到了一架F4F-7作為偵察機,儘管實際上根本沒有投入幾次使用。最早,海軍向格魯曼下了100架F4F-7的訂單,然而隨著優先級的調整,最終格魯曼只生產了21架,其中最早的兩架在亨德森機場毀於日軍空襲,配屬「企業」的F4F-7也發生過墜海事故,1944年海軍為了統一編號問題,將F4F-7重編號為F4F-7P。
「野貓魚」(Wildcatfish)水上戰鬥機,可以辨識到機翼下的Mk.XLI炸彈掛架。F4F-3S是非官方編號
日本海軍為了在給無法順利建設機場的前線島嶼提供制空戰鬥機,專門設計出了以零戰為基礎的二式水上戰鬥機以為前線提供制空能力,數次遭遇二式水戰的美國海軍對這種設計深感佩服,並要求格魯曼在「野貓」的基礎上也設計個水上戰鬥機出來。
當然,生產浮筒出家的格魯曼自然是……瞬間甩鍋,隨便選了架F4F-3就丟給了生產軍械的埃多公司進行水上戰鬥機的改裝。埃多公司開始了對水上機型「野貓」的改設計,一開始選擇了在機翼下掛著兩個浮桶作為水上部署的浮動基礎,而非類似於二式水戰主浮筒配兩個小浮筒的設計,原來收放起落架的位置則被蒙皮結構封了起來。同時為了減輕浮筒設備帶來的重量增加,原本F4F-3的裝甲也被盡數拆除。而為了平衡浮筒帶來的重心問題而引發的 方向穩定性性低的情況,在水平尾翼外側還附加了一對平衡尾翼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諾福克附近的海域起飛中的「野貓魚」
1943年2月,「野貓魚」進行了第一次試飛,在試飛中暴露出來的最高空速太低、機動性能不佳和方向性不足的問題還是讓「野貓魚」又成為了另一個大麻煩。隨後,「野貓魚」機體後部由添加了一片尾鰭結構以提升指向性。但時間已經不給「野貓魚」機會了,由於同盟國在圍繞著阿留申和瓜達爾卡納爾島周邊的戰鬥逐漸掌握了優勢,並且海軍工程部隊(海蜂,Seebee)也能在前進的島嶼上以極快的速度開拓新機場,「野貓魚」的必要性已然不是非常緊迫的了。儘管在諾福克的海試結果出來之後海軍還是下達了100架「野貓魚」的訂單,然而實際一架也未曾生產出來,這筆訂單被新生產的一批100架充作訓練戰鬥機F4F-3所代替。
除了以上的改進型,「野貓」作為一個測試平臺還進行過許多在現在看起來非常匪夷所思的試驗。比如說,美國海軍在1942年就曾測試過讓其他飛機在空中拖曳「野貓」飛行的計劃,當時陸軍的A-20攻擊機和B-17轟炸機,以及海軍自己的TBF「復仇者」魚雷轟炸機都曾被作為拖曳機使用,具體目的是為了能讓「野貓」在拖曳的情況下空中重啟引擎,節省燃油以提升航程。在實驗中,一架B-17甚至能夠同時曳引兩架「野貓」。
一架F4F-3在陸上機場進行火箭助推欺負起飛測試,以測試非彈射器情況下的短距離助推起飛。後來,一架FM-2在海上也進行了同樣的測試並成功起飛
格魯曼自研的裝備著兩種襟翼的試驗機G-53,以F4F-4機體為基礎並換了個不可摺疊的機翼,並在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設置了兩種不同的襟翼,最後這架試驗機因為操縱性不佳徹底墜機,最終機毀人亡
格魯曼另一個改裝計劃,在F4F-4兩邊主翼各伸長了0.9m的超長翼「野貓」,筆者猜測該計劃是用在偵察型號的「野貓」上以增大弦比,改善高空飛行性能
注1: 也有文獻資料將這早期交付的十架「野貓」也歸入「巖燕」Mk.2的編號下。本文按照Fleet and arm aircraft 1939-1945一書的說法將這十架歸類於「巖燕」Mk.3下
注2:有一種說法指出那一架改裝為偵察機型F4F-3P的F4F-3A被編號為F4F-3AP,這個說法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參考文獻列表:
F4F wildcat Aircraft In Action 191 ,Squadron-Signal
F4F wildcat Aircraft In Action 84 ,Squadron-Signal
US.Aircraft carrier in actions part 1, Squadron-signal
F2A buffalo Aircraft in action 81 ,Squadron-signal
F4F wildcat in In Detail & Scale Vol.65 ,Squadron-Signal
F4F wildcat Monografie Lotnicze 20 .AJ-Press(波蘭語)
Grumman F4F Wildcat Aces of WWII Aircraft of the Aces 003 ,Osprey
Grumman F4F-3 Wildcat Aircraft Profile 053 ,Profile Publications Ltd
Grumman F4F Wildcat Monografie 12, Kagero
Fleet Air Arm Aircraft 1939 to 1945, AN BRITAIN PUBULISHTION
Fleet Air Arm Handbook 1939-1945, Daive Wargg
Volume III: U.S. Navy, U.S. Marine Corps and U.S. Coast Guard Aircraft Lost During World War II - Listed by Aircraft Type, Ph D Douglas E Campbell
グラマン戦闘機 強敵・零戦を駆逐せよ,鈴木五郎
U.S. Navy and Marine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Part 2 Fighters,Revell-Monogram
Official Monogram US Navy & Marine Corps Aircraft Color Guide Vol 1 1911-1939,Jhon•M Elliott
wingsavation
戦跡の歩き方
airvectors
Armoured Aircraft Carriers in World War II
Tailhook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