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在二戰中的艦載戰鬥機,很多人都會想起使用薩奇剪刀戰術的F4F「野貓」戰鬥機和在馬裡亞納獵火雞之戰中的F6F「地獄貓」戰鬥機,其實揚名於太平洋戰場的美國海軍航空兵在二戰前還裝備過一型知名度較低的艦載戰鬥機,儘管該機沒能在二戰中太出風頭,但也算是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劃時代裝備。今天咱們來嘮嘮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單翼艦載機——F2A戰鬥機。
▲美軍於二戰前夕裝備的格魯曼F3F艦載機,作為一款雙翼機,該機最大的特色就是可升縮式起落架
1935年美國海軍為替換掉手裡裝備已久的F3F雙翼艦載戰鬥機,向外部發起招標,要求新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要達到482.7公裡每小時。隨後布魯斯特,舍威爾斯基,和格魯曼三家公司參與競標。舍爾維斯基拿出的競標方案是經過改裝的艦載版P35戰鬥機,而格魯曼拿出的競標方案就是雙翼版的F4F戰鬥機(軍用編號XF4F-1),在三家公司為爭取訂單的競爭中,布魯斯特的F2A成功將其餘兩家公司的戰鬥機擊敗,F2A雖然外觀上看起來很笨拙,但是在爬升、轉向和機動性方面還是比較出色的。
▲最早F4F在與F2A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上圖是格魯曼公司在XF4F-1雙翼機的基礎上研製的XF4F-2單翼機,直到第三款XF4F-3改進型號才被美軍海軍看中,F4F也順利的逆襲替代了F2A
F2A最早於1937年12月試飛,是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款可收放式單翼艦載戰鬥機,動力裝備了一臺萊特R-1820-22發動機,整體採用中單翼布局,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設計,武器裝備為4挺白朗寧12.7mm機槍,最大飛行速度為517公裡每小時,升限為10210米,最大作戰半徑1553公裡,機翼下可掛載兩枚100千克的炸彈。在上個世紀30年代航空技術飛速發展,F2A這種新穎的單翼機也吸引了大量海外客戶的訂購,法國、荷蘭、保加利亞和比利時都表現出了購買意願,恰好正處於蘇聯軍隊壓境下的芬蘭空軍也看上了F2A戰鬥機。
▲正在進行風洞測試的XF2A-1號原型機,也就是最早的水牛
在芬蘭的天空上F2A將迎來它的首戰,在1939年秋,芬蘭空軍訂購的44架F2A戰鬥機抵達芬蘭本土。當時為了應對當時規模龐大的蘇聯空軍,芬蘭一氣之下購買了多個國家的多架飛機並一起進行了飛行測試。對水牛較高的機動性,芬蘭空軍還是比較滿意的。隨著1939年末蘇聯軍隊大舉入侵芬蘭,水牛作為芬蘭空軍的主力機型,與當時蘇聯空軍主力戰鬥機伊15和伊16交手,芬蘭的飛行員發現F2A 「水牛」憑著其優秀的機動性的優勢,可以完全碾壓對面同為1930年代的伊15和伊16戰鬥機,甚至是蘇聯的拉格3戰鬥機。就連以格鬥著稱的雅克系列戰鬥機,也曾被F2A水牛擊落過。
▲芬蘭空軍裝備的F2A水牛戰鬥機,該機也在芬蘭戰場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其實剛開始的水牛性能還不錯,非常實惠,設計師還為飛行員配備了保護自身安全的裝甲鋼板
在蘇芬戰爭期間,芬蘭空軍的水牛一共擊落了496架飛機,而自身僅損失了19架,在水牛的機身上誕生了一位芬蘭空軍王牌-依諾.尤蒂萊南,此人一共擊落了28架敵機。優秀的作戰性能和神一般的戰績,使芬蘭空軍的飛行員對水牛十分喜愛。F2A水牛一直在芬蘭空軍的序列中服役到1948年才退役。水牛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對面蘇聯空軍的飛行員也是功不可沒,在蘇芬戰爭以前史達林對蘇聯空軍進行了大清洗,大量軍事人才流失,而且此時蘇聯空軍的作戰觀念很老舊,手裡的戰鬥機也得不到升級。也就是在戰鬥機的數量上比芬蘭多一些,但是卻芬蘭以少敵多,給予了蘇聯空軍一記重擊。
▲蘇芬戰爭中的水牛戰鬥機,該機可謂是完爆蘇聯的伊15和伊16戰鬥機
F2A水牛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自己的老家布魯斯特公司可謂是一頭霧水,大量的訂單讓這件廠房不大的公司不堪重負,產能遲遲提不上去。使水牛的生產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亂,即使開設廠房和招收工人,也沒能解決大量生產的問題。然而在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即便是一架全新的單翼機,一不小心也會遭遇過時的命運。布魯斯特在忙於生產的同時,並沒能給水牛進行什麼實質性的升級改變。巨大的訂單一下子成為了阻礙F2A水牛發展的阻力,時間來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老舊的F2A戰鬥機正式被更加先進的F4F所取代。
▲比利時訂購的一架F2A戰鬥機,F2A戰鬥機落後的隱患其實在訂單蜂擁而至時就已經埋下了,因為規模相對較小的布魯斯特根本沒有精力去升級改造,只能固步自封的在原地踏步
有趣的是波蘭、捷克、法國和比利時等這些歐洲國家原本訂購了大量的F2A戰鬥機,然而隨著德國憑藉閃電戰的優勢橫掃了西歐大陸,原本為這些國家生產的水牛戰鬥機一下子沒有了去處。美國海軍也不想再接受它們,因為它們已經擁有了更好的F4F戰鬥機,這時候被扔在機場上的水牛隻能等待英國人來接手,不過性能已經過時的水牛也未能得到英國佬的欣賞,而且水牛的作戰半徑實在是有限,根本無法滿足英國本土的防空作戰。不過實在苦於沒有飛機用的英國空軍,還是將F2A部署到了英國東南亞的殖民地區,勉強獲得一席之地的水牛在東南亞的作戰中也沒好到哪去。
▲有總比沒有強,被扔到東南亞的F2A水牛戰鬥機
隨著1942年日軍開始進攻東南亞地區,作為英國當時在緬甸、仰光等東南亞地區的主力作戰飛機,F2A戰鬥機遇到日軍早期的九七式戰鬥機、96艦戰等還能勉強應付。但是隨著日軍南進作戰規模的不斷擴大,作戰飛機不斷增加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還有大量日本空軍更新的KI-43「隼」式戰鬥機和KI-44二式戰鬥機。原本駐紮在東南亞和荷蘭的水牛就不算太多,再加上水牛的性能和日軍新銳的作戰飛機無法相比,甚至到了後期日軍海航的零式進入東南亞戰場之後,駐守在東南亞的英軍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荷蘭的水牛很快被消耗殆盡,僥倖倖存下來的水牛在仰光遇到了支援他們作戰的中華民國美籍支援飛行大隊(也就是飛虎隊),飛虎隊手裡的P40戰鬥機也讓英國空軍的飛行員羨慕不已。
▲被遺棄在東南亞的F2A水牛戰鬥機
而在整個仰光防空作戰中,擔當主力的是飛虎隊的P40戰鬥機,英國空軍的水牛頂多算是的配角。在日軍攻佔仰光之後,緬甸的局勢徹底失利,英軍被日軍追著一路跑到了印度,剩下的那麼幾架水牛也被英軍遺棄了,轉而替代它們的是老一些的P36戰鬥機。在緬甸表現糟糕的水牛,與在芬蘭獲得神一般戰績的B-239(芬蘭F2A戰鬥機的代號)形成了強烈對比。作為最先裝備F2A戰鬥機的美國,在1941年12月日本海航空襲了美軍的珍珠港後,大部分F2A戰鬥機早已被格魯曼的F4F趕下了甲板,只有列剋星敦和長島兩艘航空母艦還搭載著F2A。
▲1942年一架在長島號航母上著艦失敗的F2A戰鬥機,下圖則是戰爭後期在五大湖訓練飛行員的長島號航母以及F2A水牛戰鬥機
在1942年的中途島F2A迎來了它的最後一戰。此戰中美軍將在中途島上的SBD、和B26等俯衝轟炸機和轟炸機提前起飛。就只留了21架水牛和5架F4F野貓,日軍起飛了轟炸機和零式戰機對中途島機場進行轟炸,留在島上守軍只能駕駛著F2A和F4F前去攔截,結果美軍損失了13架水牛戰鬥機和2架F4F野貓戰鬥機,只有兩架飛機無傷返回。中途島戰役之後,所有的F2A都被調離了前線,到後方作為教具來訓練飛行員,而此時的美國海航已經裝備了F4U「海盜」,F6F「地獄貓」等王牌戰鬥機。F2A作為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產物,註定了會被淘汰,調到後方也是必然的。
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