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空軍保修指揮部指揮官陳宗褆[ tí ]少將
臺灣之光,全球第一位PMP將軍!
指揮官陳宗禔少將,廣東省梅縣松源灣溪村人,民國50年出生。先後畢業於空軍機校專科71年班,空軍機校後勤參謀班80年班,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碩士89年班,經歷修護官、採購官、組長、處長及一指部指揮官等要職,期間因功獲頒勳章2座、獎章7座與獎狀1幀,績效卓著。
少將祖居慶宜樓,位於松源鎮灣溪村。其父親陳集鉅是陸軍少將,哥哥陳梅鑫是海軍少將,陳宗褆是空軍少將,海陸空三軍佔齊!
上圖是陳宗褆將軍參與製造的「經國號」教練機
指揮官為人謙和仁厚,勇於負責。凡事實事求是,嚴以律己,誠以待人,對於長官忠誠信實,對部屬親切熱忱。凡事以身作則、躬親參與,治軍著重人才培養及建立後勤管理制度,尤對本軍各型飛機、發動機、軍械、防空武器、陸用通電系統等武器系統保修及能量籌建等工作不遺餘力,為空軍後勤支援功能與技勤水準厥功甚偉。
臺灣第一位軍方PMP少將陳宗禔,過去曾駐美,在華盛頓DC看到美軍的作為,發現他們有條不紊的專案管理經驗,能將飛行資源與知識運用於無形。而今,成功摘金PMP 的他,將以「各項任務皆以專案管理方式及思維進行」為目標,提供第一線軍官最穩定而令人安心後勤支援。
全球第一位PMP將軍陳宗褆指揮官的PMP證書
七月中旬臺北市氣溫再創新高,即便有著37.7度酷熱豔陽的洗禮,座落於仁愛路上的空軍司令部裡,仍四處可見身著筆挺湛藍制服的空軍弟兄,即便感受得出他們的忙碌,穩定的步伐卻不見匆促。在通過嚴格的檢查哨之後,《專案經理雜誌》採訪團隊得以進入此一軍事重地,目的正是採訪全球第一位取得PMP執照的空軍少將-陳宗褆指揮官。指揮官年歲不過50出頭,卻已擔任保修指揮部將軍,且是少數後勤人員出身,卻能晉升至空軍高階將領的軍官,更在2012年5月取得PMP證照;更令人驚喜的是,專案管理之濫觴雖為美國軍方,但經臺灣國際專案管理師協會(ITPM)向美國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求證後證實,陳宗褆是全球第一位取得PMP證照的將軍(General),軍方「臺灣之光」的封號不脛而走!
專案敏銳度源於豐富經驗
事實上,在取得PMP前,陳宗褆就擁有豐富的專案管理經驗,多年來實務的培養,讓他對專案的運作及管理,有著極高的敏銳度。曾在國防部駐美軍事代表團服務,擁有三年涉外經驗的他,派駐華府期間,因職務關係而與美國軍方有著密切的往來並參與多項專案,對於美軍無論在武器研發、武器全壽期管理策略上,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均能落實專案管理的狀況印象深刻。(註:全壽期管理係指在武器系統之生命周期中,以最經濟且具效益之方式,全力支援武器系統之維運,使該武器之可靠度、維護度及妥善率都能維持既有水準,是維持軍隊戰力相當重要的一環。)
實際參與過美軍的武器管理流程,陳宗褆認為美軍令人欽佩之處,在於能將武器從抽象概念,透過組織經驗、系統及流程的整合運作,將抽象想法具體化為文字及數據,並實際製作研發完成,而生產的產品,通常亦與期初的概念發想相去不遠,「這個概念有些抽象,不過就好比我想要生產一臺速度很快的交通工具,然後我透過流程將相關想法數據化,最後生產出高鐵,類似這樣的概念。」陳將軍指出。更驚人的是,武器生產完畢後,軍方同時制訂出該產品的全壽期管理策略,同時因應美國為全球武器的重要供應國,後續對應其他採購國的需求與保修策略,皆已同時產出並實際運作執行;而這一連串複雜且多工的流程,皆由同一位軍方專案經理(PM)負責。
陳宗褆又提及他在美國F16生產工廠的經驗,工廠為民間受軍方委託生產的單位,美軍會派駐一位PM長期駐廠,他說,「PM掌握所有關於該類型武器的所有資訊及資源,包含風險控管、作業稽核、財務預算等,完整地呈現了專案管理的各個面向。當戰機生產完畢,同一位PM也需對應各國採購者,同時做到後續保養修護零件供料的管理。」
在駐美經驗之前,陳宗褆亦曾參與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大的自製武器開發計畫—「安翔計畫」,IDF經國號戰機研發專案。時任少校的他被派駐至國內的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發中心)協助專案執行,看著戰機由鋁合金原料逐步成形,到實際飛上天空成為空軍新一代主力機,「看到時真的很感動,很難形容那種感覺。」陳宗褆回憶到。
經國號戰機的研發的確創下許多驚人記錄,包含48萬餘件的零組件、超過47萬公尺的儀電線束、多達1萬1千餘條的電線、7千餘張的工程設計圖,相關實驗報告、計畫書、規範等多達1萬2千餘份,投入開發的廠商超過千家,計畫總工時2千餘份,投入開發的廠商超過千家,計畫總工時更達4千餘萬小時,而這些驚人的成績還不包含其他子系統如發動機、雷達等項目。而這些戰機組件、工程設計圖、實驗報告、計畫書與規範等項目,其實都是一個個被化繁為簡的WBS工作包(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因安翔專案所涉範圍及單位實在過於廣泛,且彼此間的工作範圍需要跨單位的合作,包括同質性與異質性利害關係人、共同的風險控制及確保綜效(Synergy)的達成,已屬於計畫管理( Program Management)的範圍。換言之,即便未曾受過正統且具體性的專案管理訓練,陳宗禔已如許多軍中將領一樣,深深地投身專案管理,甚至是計畫管理層面的工作了。在國軍成功打造經國號之後,加上當時國際外交氣氛角力結果,我國國軍最終得以向美、法兩方採購F16及幻象2000戰機,構築成二代戰機主力。
從IDF研發到派駐華盛頓的涉外經驗,陳宗褆將軍得以在多年的歷練當中,取得關於專案管理的實務經驗,為他日後主掌空軍保修指揮部,積極導入專案管理奠下深厚的基礎。
取得PMP,自我實踐的裡程碑
說起話來不疾不徐、溫和有禮的陳宗禔謙遜地說:「取得PMP證照是我生涯規劃中自我實現的一環。」他笑說,在取得「利害關係人:家中太座」首肯及支持後,他便展開這項個人計畫;因為工作關係,他選擇參與的是為期七周,每周六上課一整天的考前課程,陳將軍回憶道:「第一天上課時從清晨到日落八小時的課程時間,因為內容實在太豐富,讓我有種頭昏腦脹,難以消化的感覺,突然有些後悔這種自找罪受的行為!」所幸將終身學習奉為圭臬的他並未因此放棄,順利地在課程結束的三周成功達成PMP摘金夢想。
陳將軍分享,空軍司令部積極導入專案管理早已行之多年,雖說國軍業務的推行向來依照程序執行,每一項作業都擁有各自的SOP及稽核點,同時一級輔導一級環環相扣,可說已是十分嚴謹;然而他仍認為,「面對部隊之外的環境迅速變遷,加上國防預算下修,但須維修保養的武器總量並未因此降低,甚至國軍採購的武器科技上日益進步,如何能在有限資源下預測風險、精準採購,把一塊錢當二塊錢花,是需要更加完備的系統及運作加以輔佐,而專案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及五大流程,可與國軍既有制度流程相輔相成達成資源整合與發揮效率,讓後勤保修作業更加順遂。」
基於過往參與大型專案的經驗,及涉外期間,對美軍專案辦公室及該國專案經理執行案件的深刻印象,陳宗禔深覺專案管理在空軍機隊管理的後勤維持上可充分運用;再者,身為保修指揮部最高主管,凡事嚴格自我要求、講求以身作則的陳宗禔認為,「如果我能考取PMP,再來要求其他同仁跟進,一定會更具說服力!」因緣際會,陳宗褆將軍在醞釀著要考取PMP的當下,取得《專案經理雜誌》總編輯,同時也是長宏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龍鴻, PgMP「無償培育現任上校以上軍官」志業的相關資訊,因而得以參與這項專案,進而考取PMP資格。
引述了周龍鴻總編輯的話,陳宗禔指出,取得PMP證照後才是責任與落實內化的開始,完整且有系統地將專案管理知識領域,體現在自己的專業工作上,方能提升組織競爭力;若無落實運用,再專業的證照,也不過是一張漂亮的紙罷了。
無案不專,厚植專案管理思維
陳宗褆將軍補充說道,我國國軍對於人員的專業訓練推動向來是不遺餘力,他任職的空軍保修指揮部,更對專案管理人才培育極為重視,每年皆挹注不少資源在相關人員的訓練,希望能全面深化專案管理的運用範疇,在安全的基礎上推動更具品質效率的專業工作,同時鼓勵在職同仁提升自我職能,養成終生學習。
不可否認,空軍不管在武器及後勤維修系統上,皆與美軍有相當密切的關連,然因為組織及制度上的差異,各類戰機、運輸機、教練機及預警機等武器的維修保養,皆由保修指揮部主掌業務,而非如美軍般,自研發開始至後勤維運全交由同一位專案經理人負責。面對日益專業的武器裝備,與日益複雜的委外釋商過程,都促使國軍需導入正統的專案管理知識系統,陳宗禔強調:「這樣才能確保與外部相關單位有著同樣的能力與思維!」而透過系統化與標準化的作業程序,深化管理者到執行者的合約管理能力,以求順利推展武器維修保養的每一任務。
對保修指揮部來說,每天的例行作業,與各類突發狀況,在備料及檢修流程上,除了仰賴過去經驗形成的數據進行採購、保養之外,陳宗褆已將專案管理的精神落實在所有相關作業當中,使各項任務皆以專案管理方式及思維進行,陳將軍堅定地說,「我們最終目標是要打造『無案不專』的後勤指揮管理,提供第一線最穩定而令人安心的後勤支援。」
後來,陳宗褆將軍曾在臺灣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擔任校長
本文素材由陳宗褆將軍家鄉堂弟陳梅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