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日軍方研討釣魚島作戰兩套戰法

2021-02-07 網易新聞

資料圖:日本的「大隅」級兩棲攻擊艦

【香港《亞洲周刊》9月2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日軍釣島作戰的兩套戰法 針對釣魚臺(大陸稱釣魚島--本網注)列島的防衛計劃,日軍內部分成兩種意見。一種主張應該在釣魚臺列島派駐實戰部隊,另一種主張應該採取「先失守再奪還」策略。

派駐實戰部隊的構想主張在列島部署數千人組成的部隊,以此來阻礙直接武力入侵。不過,派駐部隊所衍生的問題在於後勤方面。必須不斷地運補維持戰力。屯駐必會耗費經費,恐會拖累財政。

在嚴苛的小島環境中,要屯駐數千人真有困難。就算不惜成本,以大量運補來支持,但精神士氣就很難維持了。另外若是真的直接派駐自衛隊,恐直接觸怒臺海兩岸,直接造成臨戰的緊張態勢。駐軍恐怕也是釣島會爆發戰爭的最大因素。

另一種「先失守後奪還」構想則是,與其花費大量經費與人力維持駐軍,倒不如培養迅速反擊與奪回釣島的能力。而這也符合新防衛大綱提倡的「動態防衛力」觀念。

「先失後奪」更為有效以單純的釣島防衛來看,不直接駐軍,改在遭受侵略之後迅速動員自衛隊反擊,是比較實際且有效率的做法。然此法亦有缺點,也就是日本必須先承受喪失釣島所帶來的政治衝擊與士氣打擊。

但「先失守後奪還」方針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就是不需花費太多駐軍軍費與人力,第二則是正好符合自衛隊「自我防衛」的組織概念。日本由於憲法因素,自衛隊無法採取防衛性的先制攻擊,只能等到國土受到侵略後反擊,將敵人逐出領土之外。

根據上述作戰構想,日本釣魚臺作戰計劃首重「機動性」,也就是如何在外國佔領釣魚臺之後迅速動員部隊,將其逐出。海軍在釣島防衛中的機動能力,便是如何快速並且安全地把地面部隊與後勤送達釣島海域。

一如所有的登陸作戰,自衛隊的「奪島作戰」必須要靠陸海空的三個軍種的聯合作戰才能達成,空軍必須確保「奪島作戰」目標島嶼的空優,海軍則必須掌握該區域的制海權,維持後勤補給航線的安全,而在自衛隊沒有專精於兩棲作戰的陸戰隊兵力編制情況下,實際登陸任務將由陸軍擔綱。但在未登陸之前,一場海空惡戰恐已無法避免。

原衝繩「第一混成團」近年來正式擴編為「第十五旅團」,擁有2100名兵力,轄有一個輕裝普通科連隊(步兵團),以及高射特科群、偵察隊(連)、後方支持隊(後勤營)等支持單位。其編制與其他自衛隊的旅團編制不同,以西南諸島特殊的地理特性為基礎,編成所謂的「離島型旅團」,以強化該旅對於奪島任務的適應性,並以其地緣特性直接執行任務。

號稱日軍第一精銳的「第一空挺團」(第一空降旅)雖然隸屬於被視為自衛隊戰略預備隊的「中央即應集團」(中央快速反應部隊),但其擅長的是傘降與機降,兩棲登陸非其主要任務。但當然也可乘一定規模的直升機實施策應性機降登陸。

即便如此,日軍近年來持續派出連排級規模兵力,與美軍的海軍陸戰隊進行聯合登陸演習,強化自衛隊各部隊登陸作戰能力。日本遂行「奪島作戰」的最大限制,仍在於投射力量不足。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流產的漢疆計劃:1990年,臺軍秘密收復釣魚島作戰
    漢疆作戰計劃是1990年臺灣為宣示釣魚島主權而制定的作戰計劃,當時日本在釣魚島修建燈塔,為反制日本的行動,1990年8月臺軍制定了以「漢疆演習」
  • 天爐戰法到底是什麼戰術?為何讓日軍如此忌憚?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薛嶽的天爐戰法是什麼戰術?讓裝備精良的日軍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憑藉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士兵優良戰術素質,侵蝕著中國的土地。由於我軍武器落後,於是只能憑藉著自己的智慧,運用戰術去打擊敵人。說起這個天爐戰法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 薛嶽的「天爐戰法」真的很厲害? 一個缺點很致命, 不過是自吹自擂
    這種戰術僵化的問題從軍閥混戰到抗日戰爭一直到解放戰爭國軍也沒能解決,不過在抗日戰爭中還好,因為日軍的戰術相對來說也極為死板,雖然說日軍裝備遠比國軍為好,但是尚能應對。但是到了解放戰爭中,可就完全吃不消了。
  • 同樣是反坑道作戰, 美軍為何暴打日軍, 在上甘嶺卻對中國無可奈何!
    幾十年前面美軍在海灣地區的行動作戰中堪稱世界現代作戰案例的經典,被各國軍隊及國防軍事院校所研究,但是在美國的軍事院校裡卻將這種其他人視為經典的案例踢出教材直到今天韓戰中,中國軍隊在韓戰當中的戰術戰法卻一直是美國重點研究的對象,因為這是美軍栽跟頭的地方,他們想不通為何中國軍隊能在美軍強大的炮火存活下來。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上甘嶺戰役,在面對美軍巨大的火力優勢下,中國軍隊選擇了坑道作戰來抵消美軍的裝備優勢。但對於反坑道作戰美軍在幾年前的太平洋戰場上打得日本軍隊抬不起頭,但是美軍使用同樣的戰術卻對中國軍隊沒有用呢?
  • 臺灣島、釣魚島、朝鮮半島、島島風雲變幻 東洋劍、武士刀、刀劍並舉、日本意在何方?
    據日本《讀賣新聞》12月19日報導,作為彈道飛彈防禦(BMD)強化措施,日本內閣19日正式決定引進兩套陸上部署型攔截系統「陸基宙斯盾系統」 (Aegis Ashore)列裝日本陸上自衛隊,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分別部署於日本海沿岸的秋田
  • 【戰役解讀】折戟沉沙 矛頭頓挫—瓜島戰役日軍戰敗分析
    在陸上作戰中,日軍缺少重裝備和補給,一次次決死衝鋒帶來巨大傷亡,據日軍統計,島上陸戰共死亡2.1萬人,其中包括第2和第38師團在內的陸軍精銳。最終日軍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隱蔽撤軍,美軍得以完全佔據瓜島。此後美軍在總結瓜島作戰經驗的基礎上越戰越勇,而日軍則徹底喪失了戰役攻擊能力,勝利的天平開始向美軍傾斜。故瓜島戰役和中途島戰役一起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開啟了太平洋大反攻。
  • 海峽兩岸學者研討:深化抗戰歷史研究,共護和平謀未來
    兩岸學者圍繞銘記抗戰歷史、徵集檔案史料、共同守護和平等議題展開研討。本次視訊交流會由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財團法人民主文化基金會主辦,香港大公報傳媒集團、臺灣新國際理論與實踐中心承辦。南京視訊交流會在我館舉行。
  • 日軍陸航:作戰「任性」的空中魔鬼
    而同樣是在1937年,中國僅有各型作戰飛機305架,全部是從國外採購的。日本最初的航空隊是以訓練和論證為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在1914年對德國在青島的殖民地發動了襲擊,在這次兩棲登陸作戰中,日本陸軍航空隊編為「青島派遣航空隊」,第一次參加了作戰。1918年日本陸軍航空部組建。
  • 《國防時報》第1242期內容提前看:解密日本「釣魚島作戰計劃」
    解密日本「釣魚島作戰計劃」——   日自設想這樣把中國艦隊從釣魚島逼退
  • 二戰最愚蠢戰術:牟田口的成吉思汗戰法,10萬人出徵,5萬傷亡
    只要是攻佔了印度人在印度的物資中轉核心重鎮英帕爾和科希馬,日軍不僅可以嚴重打擊英國、美國人的作戰信心,更是可以切斷盟軍對中國的補給線。無論是駝峰航線,還是中印公路,西方支援中國的大批戰略物資都是從印度進入中國的。理論上來說牟田口廉也的戰略方向還算正確,而且在駐緬日軍司令官河邊正三的支持下,很快日本大本營就通過了進攻印度英帕爾的作戰方案,日軍代號為「烏號計劃」。
  • 聯合作戰!陸軍防空營變成空軍「預警眼」
    翌日再戰,紅藍雙方角色易位,該基地部隊扮演藍方轉攻為守。他們預判對手會採取類似打法,制定了針對性措施。果不其然,對手殲擊機從防空盲區直插而入,向藍方撲來。然而,看似「守株待兔」的一幕發生戲劇性變化,藍方擔負截擊任務的機組出現協同誤差,給了對手時間。最終,藍方被對手擊敗。「這個時間差,其實是體系的能力差。」
  • 閒聊兩句攻臺戰法
    閒聊兩句攻臺戰法 原創作者:瀚海狼山 我:九六年危機,憑當時的三軍裝備水平
  • 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在中國犯下了什麼罪行?最終結局是什麼?
    因為,率日軍進攻這兩座孤城的,就是時任日軍第11軍司令官的橫山勇。橫山勇劇照1943年10月,為牽制進攻雲南的國軍,同時為了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根據日寇派遣軍的指示,擔任日軍第11軍司令官的橫山勇制定了進攻常德的作戰計劃。可以說,橫山勇的計劃十分完美,在作戰的第一階段,成功的將駐守常德外圍的國民黨軍隊主力調離開來,只剩了74軍58師一個師孤軍駐守常德。
  • 戰法攻略丨減傷戰法界中的新貴 —— 奇計良謀
    穩定且有針對性的群體減傷戰法。穩定的群體減傷戰法:八門金鎖陣、撫輯軍民、暫避其鋒、鋒矢陣、藤甲兵、禦敵屏障。穩定群體減傷戰法往往可以極大提升一個隊伍的強度,如今一線群體減傷戰法中,再次增加一員:奇計良謀。
  • 竟稱釣魚島屬於日本?!
    針對中國海警船不斷在固有領土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美國防部發言人柯比23日竟然表示「美國支持日本擁有釣魚島主權」,要求中國停止派海警船到釣魚島周邊活動
  • 是的,戰術戰法也有「保質期」
    導演部態勢屏幕顯示,空戰攔截、隱蔽突防、對空抗擊等課目緊張展開,配屬紅藍方的10餘支不同兵種力量,在實兵交鋒中探索新戰法訓法、磨礪體系利刃。「任何戰術戰法都有『保質期』,必須通過不斷研究、檢驗與更新,確保戰鬥力始終旺盛。」該基地作戰指揮中心領導介紹,在籌劃新年度訓練時,他們成立戰法訓法研究攻關小組,完善航空兵、雷達、電子對抗等不同作戰單元的戰情研究資料庫。
  • 深度|釣魚島為什麼屬於中國?
    以上史料清楚記載著釣魚島、赤尾嶼屬於中國,分界線在赤尾嶼和久米島之間的黑水溝(今衝繩海槽)。1872年,周懋琦編纂的《全臺圖說》中也對釣魚島進行了描述。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禮堂舉行了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籤字儀式,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特別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與日本政府及大本營的代表、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分別在日本的投降書上簽字。
  • 1944年日軍的「一號作戰計劃」——造成了國軍大潰敗,重創蔣介石政權
    三、是打擊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日軍力與作戰意志。日本中國派遣軍在接到大本營的指令之後,開始研擬一個由北而南的全面攻勢作戰計劃,也就是打通平漢與粵漢鐵路,與徹底掃平華南的盟軍空軍基地。其實這個作戰攻勢方向,曾是中日全面戰爭初期,中國最為擔心的日軍攻略戰法,但是日本卻一直不能掌握這個戰略構想。
  • 【戰國科普】名將擅長戰法
    在戰國時代,各個武將們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戰法始自己立足於不敗之地,今天戰國科普就一起走進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一起了解下武將戰法。武田信玄——啄木鳥戰法這一戰法是根據啄木鳥捕蟲的情景而想出來的。啄木鳥在捕蟲的時候,先在樹的一面啄洞,然後到相對的一面等待。當蟲子吃驚地從這一面逃出來的時候,剛好落入啄木鳥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