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要木柄手榴彈,也不要三款仿蘇制手雷!是67式手榴彈更順手嗎?

2021-02-08 V武研社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到1967年才正式將67式木柄手榴彈定型,而在此之後67式木柄手榴彈便迅速大量投產,甚至在核訛詐的陰影下制定出了"戰士人手40枚,群眾人手1枚"的生產計劃,估計總生產量達到了幾十億枚。它們對後續步兵單兵攜行具產生的影響更是廣泛:不光影響了我國邁入小口徑步槍前的所有單兵攜行具,甚至在91式攜行具上也能看到為了適應木柄手榴彈的攜帶而不得不預留的位置。

而木柄手榴彈這一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不光是在67式手榴彈上能看到,就連77式手榴彈仍然採用了木柄的結構——很顯然,這種結構早已經過時。它們的劣勢更是相當明顯:體積大不說,其殺傷甚至需要取決於鑄鐵殼的厚薄(曾有彈片飛出200米外仍具殺傷力),根本談不上先進。

從建國的1949年到1967年67式手榴彈正式定型間有著一段長達8年的"空窗期"嗎?顯然不是。建國前解放軍手裡的手榴彈種類顯然不少:從"鞏造""邊區造"等一系列各地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再到繳獲的日制手榴彈、美制手榴彈,型號相當雜亂。建國後,解放軍就開始謀求機會統一手榴彈的庫存。

先是從引進蘇聯的手榴彈下手。首先是最便於生產、酷似一個罐頭瓶的RG-42無柄手榴彈:當年研製出這一無柄手榴彈是為了節省工時,所以它的彈體完全是用薄鐵皮衝壓、製成的一個圓柱形罐頭。為了增強威力,還在罐頭的內壁增加了一個鋼製預製破片套,其後才是炸藥和引信。這種手榴彈在當時顯然挺適合中國的國情的,因此第一個成功仿製的手榴彈型號是它,被稱為42式手榴彈。

雖然這個"罐頭"不怕被誤食,但它仍然存在著根本改不了的問題:手榴彈彈體沒有防滑設計,在戴手套時或者手心有汗、水等液體時投擲相對危險,也極容易滾動。其次,它的重量也相當大——重量比F-1型手榴彈還要大一點且彈體粗壯,這顯然對於手較小的東方人來說相當不友好。

其次是蘇聯的F-1型手榴彈。以刻有預製破片槽的鑄鐵作卵形外殼,重達600多克,和美軍的MK II也是一個水平。而即便是蘇聯士兵,其使用F-1型手榴彈時一般投擲距離在30米以上、45米以下,而它的有效殺傷半徑剛好達到30米。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掩體/投擲距離剛好在30米出頭,使用這種手榴彈是相當容易受傷的。中國仿製版本的F-1被稱為"防-1型無柄手榴彈"。

不消說,這種手榴彈最後也沒被大量生產。直接原因倒不是它的威力過於粗暴,也不是重量過大,而是UZRGM引信相對難以生產。比起鞏造手榴彈的拉火管,UZRGM引信的擊針式擊發顯然要複雜得多。經過深思熟慮後,還是放棄了對UZRGM引信的大量生產,防-1型手榴彈和42型手榴彈的大量裝備自然也被擱置。

在1959年,中國還在蘇聯的RGD-5型無柄手榴彈上推出過仿製產品:攻59式手榴彈。不過相比上面兩個,RGD-5型使用的既是UZRGM引信,彈體的工藝還相對複雜了一些:使用兩個半球的鋼製件組合,雖然威力強勁但根本不適用於工業基礎薄弱,卻有極大量的手榴彈裝備缺口的中國。所以,這三款先進無柄手榴彈的仿製生產工作就因為與國內工業不匹配而不得已下馬,產量也僅能滿足供部隊試用而已。

在此之後,中國基本上取消了對蘇手榴彈仿製的計劃,而是立足於本國工業基礎、開發適合本國的手榴彈。那麼也就有了神器——67式木柄手榴彈的出場。它在63式木柄手榴彈和65式木柄手榴彈的基礎上綜合改進而來,綜合性能相對安全、威力也夠用,最重要的生產工序少、生產便利且廉價。

所以在日後,67式手榴彈成了那年應對國際形勢的神器。在"7人背"生產線就能生產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就成了頂梁柱。況且鑄鐵的來源極為廣泛,炸藥甚至可以通過土法煉製得來,這也就不難解釋它為什麼生產了數十億枚,生產截止年份可能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甚至以後——2000年時,總後曾下達過銷毀1986年前生產的67式手榴彈的命令。

雖然67式木柄手榴彈談不上先進,也談不上好用,但在那時候確實是一款最為適用的手榴彈。至於F-1型無柄手榴彈、RGM-5型無柄手榴彈,它們的實力也在日後的各大戰爭中彰顯:它們甚至被評為"手榴彈中的AK-47",也算得上是蘇系手榴彈的代表作。迄今為止,它們也仍然活躍在世界各地。

相關焦點

  • 木柄手榴彈真是「山地戰神器」嗎?我國現在還裝備嗎?
    1958年,二機部又從蘇聯引進RGD-5進攻手榴彈技術資料,經過整理,命名為攻-59手榴彈,於1959年在3xx廠試製生產。由於當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停止供應某些原材料,攻-59型手榴彈一度被迫停產。3xx廠的廣大職工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於1961年5月採用國產材料重新試製,於當年9月通過鑑定,1962年1月投入批量生產,到仿蘇手榴彈停產時共生產了35萬枚。
  • 告別「木柄手榴彈」?一張圖證明解放軍裝備發生巨大變化
    作為解放軍的標誌之一,木柄手雷一直是解放軍步兵的標配,從「一二三四」(一把步槍,兩條腿,三頓熱飯,四顆手榴彈)的徒步步兵一直到現在大踏步邁向機械化的新時代陸軍,從跑步到坐裝甲車乃至直升機,連步槍都換過三代了,官兵手裡還是木柄手榴彈。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 為何中國部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中國部隊的手榴彈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國67式木柄手榴彈,中國67式木柄手榴彈是60年代中期研製的,1967年完成設計定型。
  • 20億枚67式手榴彈,2萬節車皮拉都拉不完
    當然,國內的稱呼習慣是,帶有長柄的為手榴彈,無柄的則為手雷,在西方人眼中,其實都是手雷。早在千年之前,火藥的發明讓我國歷史長河的武器中出現火藥球這種武器。到了近代,西方國家將大量的熱兵器研發製造出來,其中就包括用於對付戰壕,堡壘狹小戰場的手榴彈。在紅軍時期,我軍就開始製造手榴彈,最初的馬尾手榴彈由一根麻繩和彈體組成,更像是古代的流星錘設計,但此種手榴彈性能極差,並且不易起爆。
  • 解放軍為什麼還在使用木柄手榴彈?這裡告訴你原因
    二戰德國m24木柄手榴彈二戰之後,各國都普遍淘汰木柄手榴彈,比如美國M57式、M67式、M68式無柄手榴彈、德國的PRB423式無柄手榴彈,從裝備上來看,世界上主要軍事強國都已經很少使用木柄手榴彈了,這些國家認為木柄手榴彈的裝藥量太低
  • 【互動】木柄手榴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這是一種年代久遠的手榴彈,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木製握柄,這使它看起來像一個木杵,在一戰和二戰時期,它與其它手榴彈最大的不同則是它的引信引爆的方式
  • 戰場上,要是掛在腰上的木柄手榴彈被子彈打中,結果會怎樣?
    李三萬摘要:木柄手榴彈是重要的單兵裝備,通常是裝在手榴彈袋裡,背掛在腰上。要是在戰場上,木柄手榴彈被子彈打中,結果會怎樣?木柄手榴彈是重要的單兵裝備,通常是裝在手榴彈袋裡,背掛在腰上。要是在戰場上,木柄手榴彈被子彈打中,結果會怎樣?
  • 日軍的手榴彈為什麼要敲一下才能引爆?不嫌麻煩嗎|軍武問答
    抗日戰爭時期常見是日本91式手榴彈和97式手榴彈,91式手榴彈重量0.52公斤,與中國軍隊廣泛使用的67式木柄手榴彈重量相當。彈體主裝藥為60克 TNT炸藥,殺傷半徑7~10米。該彈使用10年式延期引信,由發火組件和延期藥管兩大部件組成,發火組件由慣性體、擊針、保險銷和火帽組成,延期藥管是在銅管內壓上延期藥製成。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中國部隊仍在用木柄手榴彈?
    這種武器就是手榴彈,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榴彈也有了很多更先進的型號。如今中國已經裝備了最先進的手榴彈,但是中國部隊卻依然還在使用木柄手榴彈,這是為什麼呢?中國部隊中將大量的木柄手榴彈用於士兵的訓練,對木柄手榴彈的獨愛主要是因為木柄手榴彈使用的時候安全性要高於許多其它類型的手榴彈,用於新兵訓練是在合適不過。
  • 【講堂599期】陣地戰的高效武器,詳解德國24型木柄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投擲手感極佳,一出現便成為世界各地戰場上的主要裝備,並一直用到二戰以及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本期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分析長柄手榴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德國24型長柄手榴彈。▲講堂599期視頻影響二戰戰爭的木柄手榴彈24型長柄手榴彈是德國陸軍從一戰用到二戰末期的手榴彈,這款手榴彈發展於德國15型手榴彈,木柄式的手榴彈在1915年就開始在德軍的實驗室中誕生。
  • 德國木柄手榴彈,從一戰一直用到二戰,成為德軍形象標誌
    德國木柄手榴彈的歷史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是手榴彈的初創時期,各國都研製過各種奇形怪狀、原理各異的手榴彈。一戰時期的德國裝備過M15、M16、M17木柄手榴彈,結構大同小異,以典型的M17木柄手榴彈為例:該彈用薄鋼板衝壓出圓柱形金屬彈體,為了投擲時用得出力氣裝有一根很長的木柄,發火件的拉火繩穿過木柄,在木柄尾部留出一小段並拴著一個小瓷球,平時用一個金屬保險蓋蓋住。投
  • 用手雷炸翻坦克和飛機真的可能發生嗎?
    從黑火藥發明以後就有無數種手榴彈出現在戰場上,一戰中由於戰壕的出現,手榴彈隨即得到廣泛運用,當時最出名的就是德國擲彈兵手中的木柄手榴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手榴彈不僅備受重用,而且得到了加速發展。手榴彈是早期的單兵武器,俗稱手雷,主要靠裡面的裝藥和彈片起到毀傷力。對軟目標的攻擊效果較好。對大型的機械設備效果不是很明顯的。手雷是後來才有的,可以說是手榴彈的升級型。現在部隊裝備範圍很廣,對於單兵作戰效果更實用。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啥中國部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對於地面部隊來說,在近距離作戰時,手榴彈因為體積小、威力大、攜帶方便,一直很受歡迎。許多國家的軍隊中都裝備著手榴彈。早在戰爭時期,我國的軍隊就喜歡使用木柄手榴彈,直到今天,我國的軍隊中依然可以看到老式的木柄手榴彈。如今的手榴彈已經發展出了多種類型,我國的手榴彈製造技術也已經十分先進,為什麼還要用木柄手榴彈?
  • 可怕的彈跳手榴彈:戰場上沒有什麼是跳雷解決不了的
    我們都聽說過彈跳地雷,你見過彈跳手雷嗎?
  • 手榴彈的原理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現代手雷或者是手榴彈一般都採用延時引信,落地後有一定的時間才會爆炸就是延時引信了,也有老兵會計算延時的時間過一秒到兩秒在投出,可以減少敵人的反應時間,也有一定的機率在敵人頭頂上爆炸增加殺傷威力。    那麼延時手榴彈的原理是什麼呢?
  • 也談手榴彈的無柄和有柄——德棍與牛蛋的百年恩怨
    改用鑄鐵外殼就成為破片殺傷,手榴彈的重量也增加了,裝藥量反而大幅減少,僅有50克左右,並且破片不均勻是始終困擾使用者的一大問題,這點在後來者67式手榴彈上也都有存在;主體為薄金屬和細金屬絲的摩擦拉火管,可以借用當時火柴作坊的一部分原材料和工藝來製造,剩下的就是鞭炮作坊的工序,除了提高發火和燃燒的穩定性,防止意外發火、瞎火和早炸,不會有太高的工藝要求;木柄的使用使得戰鬥部體積的限制比較小,增大彈頭不會造成士兵抓握困難
  • 你知道CA中為什麼沒有手榴彈嗎?
    在現實中,我們喜歡把帶木柄的叫手榴彈,把圓形鐵球的叫手雷,其實手榴彈跟手雷是一種武器的不同叫法,手雷是中國民間的叫法。官方的叫法都叫手榴彈。 雖然都是手榴彈,可你們知道為什麼遊戲裡只出現那種圓形球體的手雷,而從沒出現過這種帶木柄的手榴彈嗎?
  • 德棍標配,二戰德軍M24柄型手榴彈詳解
    之所以用棍這個詞來描述德國人我想和二戰時期德軍腰間揣著的M24柄型手榴彈不無關係,狗子這篇就和大家聊聊它。德國人最早開始用柄型手雷是1915年,但關於這類手雷的歷史後邊再說。它的結構上依舊很簡單,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1、戰鬥部2、木柄以及拉繩、安全蓋3、拉火裝置4、雷管一個個盤,戰鬥部整體構造挺簡單的,就是一個薄鐵皮外殼和炸藥,
  • 鋁熱劑手榴彈威力有多猛?60秒輕鬆燒穿5釐米厚的裝甲車鋼板
    點「戎馬軍師」免費關注軍師寄語:手榴彈是步兵的必備武器之一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來看,手榴彈從外形來看分為兩類:木柄手榴彈以及無柄手雷,在二戰期間,英美日等國均使用無柄手雷,而中蘇德等國則使用木柄手榴彈,按用途來說,一般分為四類:殺傷手榴彈、照明手榴彈、化學手榴彈和教練手榴彈。
  •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破鐵鍋造的手榴彈照樣打鬼子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至1920年,中國陸續從國外引進了幾種手榴彈,與此同時也開始了自己研製手榴彈的歷史。到1930年,中國製造的手榴彈就有德式、俄式、法式和麻尾手榴彈等品種。從1917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全國生產過手榴彈的工廠共有24個平均月產量約2-8萬枚。這一時期生產的手榴彈主要是木柄手榴彈和特種手榴彈。其中木柄手榴彈有多個品種,初期主要是俄式和德式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