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的好書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2021-02-13 上海鐵道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它也是一部集哲學、算學、社會學、法學和人學為一體的恢宏巨著,其深邃的戰爭理論、精準的戰略眼光以及無可挑剔的戰術運用,至今為我們津津樂道,但原文艱深晦澀,作者華杉將難懂的兵法通過通俗化、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將古代經典戰爭融入兵法講解中,將人生哲學貫穿軍事戰術中,讓我感覺《孫子兵法》不再像傳說中那麼神秘,而是簡單、平凡的道理、平正通達的大道。通過對孫子軍事思想的解讀,可以進一步洞察事物規律,學會解決問題方法,提高自我修養水平。

只有讓自己足夠強大,才是戰勝一切的前提基礎。《孫子兵法》講以強勝弱,不是講以弱勝強,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看似平淡無奇,都是先勝於廟堂,而不是奪勝於戰場。所以開篇中講「計」,不是奇謀巧計,是計算的「計」,和三十六計不是一回事。通過敵我雙方「五事七計」比較,就是比較基本面、實力面、戰略面,算下來就知道勝負,勝了才打,沒有勝算就不打,也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現代管理學中的SWOT分析法就是要充分分析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威脅、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和能力,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不好高騖遠、不志大才疏,通過強化基礎、苦練內功、補齊短板,堅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性,日積月累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有實力才有底氣,故善勝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等待和忍耐,不打無準備之戰,做到一戰而定而不是勝而不定。《孫子兵法》中強調「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打贏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這樣的戰爭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也勞民傷財,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不作死,就不會死」。戰國時趙國守將李牧守邊,抵禦匈奴,他堅持堅壁清野、縮入營壘、隔絕接觸,對內優待兵士,嚴格訓練,經過十年的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舉擊破匈奴十萬騎兵,一戰而定,一戰解決多年問題,此後十年匈奴再不敢靠近趙國邊境。等待在很多情況下是最好的戰略,雄心的一半是忍耐,成功的一半是等待,不能因為焦慮就頻繁動作,要堅忍不拔地「忍耐」,持之以恆地「等待」, 始終保持著遠大的雄心壯志不動搖,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不氣餒,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成功,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想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要知己知彼,關鍵是知己,懂得控制自己欲望,自己不強,就不要逞強。孫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強調的是不可勝在己,自己強大了,自己不失誤,別人就無可奈何。「敵貪利必亂,亂則可取之」, 同時要毋貪、毋忿、毋急,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所以就要審查利害關係,換位思考、衡量彼己,斟酌事情緩急,從容計劃安排,工作生活中要將自我的認識與自我的實際相結合,全面認識自己的特點和長處,發現自己不足和短板,正確處理個人與單位的關係,融入集體、依靠團隊,把自己命運與單位命運緊密相連,將個人的成長同單位發展緊密結合,與單位齊進退,共榮辱,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競爭力和軟實力,在團隊中實現自身價值。

獲勝不能心存僥倖,必須經歷千錘百鍊,經過千辛萬苦。要想贏,必須學會防範風險。孫子曰:「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要我們居安思危,戒之於無形,防之於未然。做工作要遵章守紀、按標作業,按制度和辦法規範經營,如夏季做好防臺措施,即使十防九落空,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安全無小事,安全是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安全是飯碗工程,任何的僥倖都會釀成大禍,僥倖是不幸的起源、不幸必成僥倖的終點。「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兵法中的謀攻,就是全利原則,自己不損失,全取敵方資產,以失敗為假設前提來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我們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要考慮風險和代價,其次才是利益。財務工作更是要求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將思考、分析、判斷、謀劃、決策與如何最大限度的防範風險結合起來,將防範風險和推動發展結合起來,全面研判風險,提高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促進財務工作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我喜愛的好書|《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作者華杉在古人對《孫子兵法》的註解基礎上,將複雜的兵法簡單化、具體化、生活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歷史上經典戰例融入孫子兵法的價值觀、軍事策略、戰術方案中,將孫子的軍事思想、戰略戰術講透講明白,達到通俗通透解讀經典戰例、逐字逐句講透兵法的目的
  • 牢記《孫子兵法》口訣,你就能立人生於不敗之地!
    ——《孫子兵法·謀攻篇》【華杉講透】:人生就是不斷地埋下伏筆,我們99%的工作,其實都是準備工作。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你都準備好了,機會來的時候,就能當機立斷,一擊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孫子兵法》十句名言,讀透一句,人生順達!
    網絡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孫子兵法》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春秋末期蘇武所著,是我國古典軍事文化的代表作品。《孫子兵法》十句名言,讀透一句,人生順達。1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 【投資兵法(之一)】如何運用《孫子兵法》指導投資?
    在金融人必看的電影名單中必定有1987年的經典之作《華爾街》,麥可·道格拉斯在本片中扮演一位熟讀《孫子兵法
  • 解讀 怎樣讀《孫子兵法》
    曾有人這麼認為:「十三篇結構縝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減一字,不能顛倒一篇者」(蔣方震等《孫子淺說·緒言》)。在某種程度上說,這話不無道理。  只有從整體性上理解和把握,我們才能避免對《孫子兵法》作片面的解讀。例如,許多人推崇《孫子兵法》的講謀略,甚至認為《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同類。這顯然是一種偏頗的識見。《孫子兵法》當然講謀略,提倡「上兵伐謀」,以謀制勝。
  • 《孫子兵法》:古人最高謀略,5個字道破打勝仗的智慧(決策者必讀)
    作 者:華杉 華與華營銷諮詢公司董事長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孫子兵法的管理孫子兵法首先是管理學,現代管理學,本身就是從軍隊管理思想體系發展出來的,因為軍隊是人類最早的大規模組織。兵法的關鍵在於練兵,練兵的關鍵在於比武。兵眾孰強,士卒熟練這兩條,對於企業來說,要捨得在培訓上投入,還要經常進行業務比武。很多企業,只關注業績,只關注一線業務,不關注培訓,這就是不斷消耗戰力,得不到補充。「賞罰孰明」。賞罰是個大學問。可以說賞罰決定戰鬥力。賞罰的關鍵,主要是兩條,一是及時,二是恰當。
  • 華衫講透孫子兵法(完)
    mp3  13.10Msz01 發刊詞  怎樣堵住我們人生錯誤的源頭.pdf  7.93Msz02 始計篇:「計」是最早的SWOT分析.m4a  9.63Msz02 始計篇:「計」是最早的SWOT分析.pdf  10.62Msz03 始計篇:詭對方犯錯誤.m4a  11.56Msz05 :韓信該,拿破崙該.m4a  9.03Msz05 篇:韓信該死,拿破崙該亡.pdf  9.08Msz07 謀攻篇:兵法第一原則
  • 《孫子兵法》中的財務思維
    《易經》講:象、數、理,講述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觀察其「象」,考究其「數」,推斷其「理」。由此可見,數據在認知事物中佔據著三分天下的位置。孫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軍事信息和數據(情報)的重要性,他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 孫子兵法:出奇制勝的要點
    >「形」和「勢」,這兩個字的含義即是聯繫非常密切又是有顯著區別的。上一篇孫子從講解攻守的手段來營造勝利形態的方法,這一篇則通過講解奇正的手段來主導勝負的發展態勢。這裡我們就好好分析一下「正」與「奇」。何為「正」?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常規手段。何為「奇」?按字面也是就是出人意料的非常規手段。我們今天則主要把「正」「奇」這個概念再延伸一下了,這就好比計算機科學裡面的二進位編碼「1」和「0」。通過最為簡單的區別,就可以編制和描述千差萬別的各種程序和情況。兵法中講「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就是講的這個二進位原理。
  • 《孫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孫子在《孫子兵法》中,對於戰略戰術的總結主要有:  1.避實擊虛。  在《孫子兵法》中,孫子指出,戰爭中兵力的布置是戰爭指揮者依照所掌握的實際情況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強有弱。我方在作戰中應當避開敵人兵力強大的部分,而重點進攻敵軍兵力薄弱的部分,這樣就能奪取戰鬥的勝利。這一點,孫子在其兵法《虛實篇》中有精闢而形象的闡述。
  • 孫子兵法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窮寇勿迫,圍師必闕
    「窮寇勿迫,圍師必闕」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就其普遍指導性而言,它不僅限於軍事領域,對我們的企業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 國防教育欄目|《孫子兵法》能否運用於商戰?
    學習軍事謀略思想,必須學習《孫子兵法》。本講重點探討《孫子兵法》謀略及其商戰運用問題,為讀者學習軍事略謀略思想及其智慧啟迪提供有益借鑑。 《孫子兵法》是一部中國古代兵書,兵書當然主要是用來指導戰爭的。那麼《孫子兵法》能否運用於商戰領域呢?如果能運用於商戰領域,又如何應用《孫子兵法》於商戰呢?本講就重點探討這些問題。
  • 《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
    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勢: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領。這兩句大意是,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孫子認為,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不能拘泥於某種作戰的形式,正像水本無固定的形態一樣,放在圓容器中它就是圓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 孫子兵法筆記之七 虛實篇
    圖片來自朋友圈好友攝影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所在
  • 讀懂《孫子兵法》,領悟這些精髓…
    譯:敵人內部分裂,秩序混亂,我便等待他發生內訌,那時敵人窮兇極惡,翻目仇殺,勢必自行滅亡。我要根據敵人變動作好準備;作好準備之後,還要根據敵人的變動而行動。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第十計:笑裡藏刀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 《孫子兵法》註解(下)
    日本軟銀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將《孫子兵法》的創新性應用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他成功的投資了雅虎和阿里巴巴,為他賺取了巨額的財富。他根據《孫子兵法》創立了雙乘兵法。其兵法核心就是25個字:「一流攻守群,道天地將法,智信仁勇嚴,頂情略七鬥,風林火山海。」他將《孫子兵法》的「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加入到自己的兵法,成為了風林火山海。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 「兵聖」孫子和他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法理論寶庫和集大成者,有著無可動搖的地位。但在理解的時候,也要儘量防止兩個不好的傾向:一、將軍事思想絕對化。《孫子兵法》產生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是群雄割劇、較力爭霸的時代,兵力和戰鬥力決定了國家的存亡,所以將戰爭的重要性提到了相當高度,講解了該如何開動戰爭機器的原理,但卻並非治國理政之道,這和其他家思想有著明顯不同。二、將《孫子兵法》神化。《孫子兵法》享譽中外,但並非所謂西點軍校必讀的「軍事聖經」。現在比較流行誇老祖宗當年如何厲害,很有阿Q精神。
  • 微解《孫子》:十三篇精要合集,揭示孫子兵法應用要點,值得一看
    否則,如俞大猷所說那樣:噫!孫武子「兵聞拙速」一詞,誤天下後世徒讀其書之人,殺天下後世千千萬人之命,可勝恨哉!可勝恨哉!他採用持久戰,屢戰屢勝倭寇;後毛澤東又提《論持久戰》,無不與此相悖。然鵝,孫武子之久與速,後世注家多未得其門,為施子美抓住了要點,我總結一下:明乎速久之機,是知久速矣;不惑利害之心,是知利害矣。
  • 孫子兵法筆記之六 勢篇
    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形勢越亂,人就要越冷靜,管束隊伍就要多留心。情況越複雜,越不明朗,就需要多方準備,更加充足地準備,不輕舉妄動。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歷來解讀孫子兵法者,在這段話歧義較多。
  • 孫子兵法36計全圖解鑑賞
    子胥何以知孫子之能?蓋大道相通之故也,《中庸》曰: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孫子雖不欲見,其可得也?今總領孫子兵法之要,備如以待。一、始計第一1、兵者五事:道、天、地、將、法。2、將者五要:智、信、仁、勇、嚴。3、兵者,詭道也。作戰期間,對敵人無需講誠信,以欺詐為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