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兒寫給媽媽的12條「要求」,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2022-01-06 如何教育孩子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隨著孩子的成長,爸媽們要學會適當放手。

這是一位14歲女孩寫給媽媽的12條「要求」,讓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讀懂他們的心。

1、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請您把它留給我自己做。 

解讀: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幫著餵飯;孩子穿鞋的時候,媽媽幫著繫鞋帶;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媽媽幫著收書包……

是的,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但孩子也需要獨立,他要學會怎麼樣照顧自己,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這是他未來能獨立生活的基本條件。 

70分的媽媽才是成功的媽媽,不要為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別做孩子的全職保姆。

解讀:孩子犯錯,其實是在學習,是在成長,家長不要因為怕麻煩就不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記住,不管你多生氣,多惱火,一定要努力克制住情緒,不要亂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壞孩子」「惹禍精」……

等到我們和孩子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再跟孩子溝通,你會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犯錯的心路歷程,完全可以藉機引導孩子認識世界,引領孩子自我成長。

解讀:我們做父母的,習慣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並且認為這是為孩子好,是愛他的表現。

孩子雖然會按我們說的去做,但心裡往往是不情願的,這會使親子關係產生隔閡。隨著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孩子會更加強烈地反抗,慢慢地,他就會變得更加叛逆、不好管教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他們自己的習慣和想法,父母要給到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

解讀:很多家長從來都不在乎孩子的自尊和隱私,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責罵孩子,或者把孩子的隱私當成笑話宣揚出去,讓孩子毫無顏面,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自卑並失去上進心。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的自尊心和隱私權,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就忽視這一點。

5、如果您想成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您家長的架子。

解讀:家長們常常把自己放在高孩子一等的地位,端著「權威」的架子,時刻準備發現孩子的錯誤,並耳提面令,讓他糾正。

在這樣的心態下,孩子怎麼可能把你當成朋友一起分享快樂和悲傷,怎麼可能告訴你他的小秘密? 放下架子,用平等的態度來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更喜歡的。 

解讀:家長們總是會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還沒有辦法隨時向他人發洩。

這時,年幼的孩子往往會被殃及,一點小小的過失被一肚子氣的家長放大,找來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孩子多無辜! 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生活上一些不好的情緒帶到家庭中。

解讀:給孩子樹立榜樣是為了激勵孩子進步,但如果一直強調別人家的孩子有多棒有多好,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否定、被批評,繼而容易產生憤怒、自卑的情緒,故意跟父母作對。 多鼓勵孩子,多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一直和別人對比,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

解讀:命令的語氣會讓孩子產生壓迫感,也會讓孩子失去主見,多給孩子建議,孩子會學會自己思考,也有利於父母子女之間的溝通。

解讀:「囉嗦爸爸媽媽」總是最令孩子厭煩,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總喜歡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

但孩子往往對這種說教很反感,他們會認為爸爸媽媽不理解他們,情緒還會更加糟糕。這樣的爸爸媽媽很容易會讓孩子想要逃離、叛逆,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們,請相信孩子,給孩子獨立嘗試的機會。

10、我不僅會學習學校教授的知識,還會學習您身上表現出來的東西,包括您的壞習慣。

解讀:這說明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孩子不僅會模仿父母所說的話,還會學習父母所表現出來的品質。 

所以說,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先完善自己,改掉壞毛病,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解讀:孩子的話往往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小孩子懂什麼,別胡說八道!」孩子會很沮喪,自信心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就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意見了。 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多期待孩子發表意見,這樣的孩子才會思考,才會有想法,不會盲從他人的意見。

12、因為我是雛菊,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籽。

解讀:孩子沒辦法百分百按照你想要的樣子長大,我們也沒有辦法把孩子打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的權利,沒有義務「在夏天開花」,也沒有義務「摘下松籽」。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十來年裡,給他好的教育和關愛,然後目送他離我們遠去,去過自己的人生。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家長高贊|如何與青少年有效溝通?華裔學校心理學家謝剛萬字長文道破真相
    青春期(12~18歲)則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期。青少年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尋找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特別是當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與孩子自己的理想、愛好及同伴的壓力不一致時。所以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對青少年健康自我概念的鞏固至關重要。
  • 軍人寫給爸爸媽媽的心裡話:感恩父母,感悟家園
    14年過去了,武警新疆總隊某機動支隊機動十二中隊上等兵董昱鐸還是忘不了那個下雨天。那天,董昱鐸央求媽媽帶他去找在單位加班的爸爸。走到一半,天空突降大雨。下水管道堵塞,路上積水越來越深。母親踩進了破損的井蓋裡,大腿被鋼筋劃出一道長長的傷口,鮮血不停往外流。就要摔倒的瞬間,母親將伏在背上的董昱鐸奮力推向路邊。只有6歲大的董昱鐸嚇得哇哇大哭。
  • 14歲上央視,3次患癌,從掃廁所到央視一姐,她從未停止過生命的綻放!
    人間值得!造謠者被控制深圳一31歲外賣員與17歲店員互毆 警方通報兒子返程途中監控看到母親落淚 他做了一個決定內蒙古通遼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 嫌疑人被抓獲丁真工作室發文闢謠 否認已婚、出軌等傳聞「全職太太離婚獲5萬家務補償」上熱搜 主審法官回應內蒙古通遼發生一起重大刑案 警方發布協查通報太奇葩!男子爬上電線桿頂做仰臥起坐 上萬用戶停電男孩遊玩時發現十幾塊古生物化石?專家鑑定:是真的為什麼中國家長喜歡逼婚?
  • 老公把女兒全祼帶到浴缸,直到女兒站不起來……
    雖然女兒多多已經5歲了,木頭卻依然沒反應過來自己是個父親,這些年全都是青青在給女兒講故事、陪著搭積木、洗洗涮涮。所以青青臨走前一萬個不放心,交代了一遍又一遍:「別讓他光看電視,給他讀繪本,多吃蔬菜……」 飯店裡,青青和閨蜜聊得正開心,電話突然響了。青青心裡驚了一下,但是馬上又自我安慰似地說:「木頭找不到故事書啦!」
  • 一位媽媽決定「放養」孩子一星期:家沒被炸掉,孩子還更自律了
    一位媽媽決定「放養」孩子一星期:家沒被炸掉,孩子還更自律了這個媽媽家裡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每天他都嚴格教育這三個孩子,但是孩子們越來越叛逆,以至於最後有點管不了,於是媽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讓孩子「放養」一個星期,只要不危及生命
  • 二胎媽媽們的大冒險:為孩子開家託育園
    我國主流的幼師培養系統是面向3-6歲兒童的,0-3歲年齡段幾乎是一片空白,而在生命早期,孩子們不同階段的照顧方式差異非常大。曾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0-3歲兒童大多處於牙牙學語階段不會表達,對從業人員的責任心的要求更大。除了看護之外,老師還需要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情況開展課程。
  • 4歲女孩為治療每天斷骨3次!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位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然而這對於這對夫妻倆卻是一種奢望,當女兒埃爾希出生後,沉浸在幸福中的夫婦倆發現女兒患有先天殘疾,她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大截。1歲半時,醫生通過手術為埃爾希的膝蓋、腳踝和髖部進行了重塑,埃爾希終於可以嘗試著走路了!媽媽為了讓她活動更方便,所以加厚了左腳的鞋底,來保持平衡,以不妨礙她的基本活動
  • 看了美國首位華裔部長趙小蘭的家教,懂了「富養女兒」的秘訣
    但拋開身上的政治光環不講,趙小蘭更讓人咋舌的是她整個家族的奮鬥成果和背後良好的家教——父親趙錫成先生白手起家,創建了美國福茂集團,是傑出的航運企業家;母親朱木蘭女士半生時間都在照顧家庭,卻在53歲時以兩年全勤的紀錄拿到了碩士學位;趙小蘭和她的5個妹妹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其中4人拿到了哈佛商學院文憑,工作之後,每位都是各自行業的翹楚
  • 16歲男孩到1米64就不長了,竟是因為跟媽媽同床睡丨驚呆了
    ,是因為和媽媽同床睡。」網絡圖 昨天上午,一個16歲的男孩被姑姑帶進診室。這個年紀,本是竄身高的時候,但他的個子卻定格在1米64,相當於13歲男孩的身高。但參考爸爸媽媽,他的遺傳身高應該在1米74左右。
  • 《媽媽,不要對我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戀愛課有用嗎專碩取消全日制漸成趨勢 2021年國考11月29日筆試日本大學發生新冠群聚感染 海歸用好「應屆生」身份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世界 留學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最低刑責年齡擬下調 國徽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內容盤點上海一貫制民辦學校 直升無憂 上海升學搖號攻略擇校直通車:滬上世界外國語中學 上海七寶德懷特龍梅中國民辦大學學科門類排行 中國獨立學院學科門類排行大一新生報到走錯學校 龍鳳胎考上同大學同專業育兒孕產育兒指導公開課行業周刊育兒熱搜大咖話育兒寶貝幫幫幫回放
  • 紐約教堂外槍擊警察槍手當場被擊斃.2歲女兒拒戴口罩爸媽一起被轟下聯航班機.美民眾最快今日施打輝瑞疫苗白宮高層將率先接種.
    輝瑞疫苗11日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緊急用戶許可證,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諮詢委員會12日建議可讓16歲以上民眾接種輝瑞疫苗,CDC主任芮斐德昨日接受建議,換句話說,美國現在已經可以接種輝瑞疫苗,芮斐德在新聞稿中宣布,「最早於周一開始」,民眾就可以接種輝瑞疫苗。
  • 我與劉少奇三個女兒的一段情緣佳話...
    平平一路上哭喊:「我要回北京,我要見媽媽。」 就這樣,劉平平不得不滯留在濟南。她給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寫了一封信,要求給她一個住處,就這樣平平住進了軍區體工隊的一間倉庫。人們種種的議論,讓我突發奇地想去結識劉平平。有一天,我乾脆徑直走到體工隊大門,門衛見我是一名女兵,就放我進去了。
  • 「哈佛學霸學習攻略」火遍國外社交媒體,作者竟是虎媽的女兒!
    蔡美兒曾獲哈佛大學文學學士、法學博士,又身為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她容不得女兒們有半點懈怠。她為姐妹倆制定十條家規,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學霸Sophia的童年時光被母親安排得無比緊湊,她18個月認字母表,3歲閱讀《小婦人》並開始學鋼琴,14歲在卡耐基音樂大廳演奏。
  • 【毒舌來了】川普要求女下屬「穿出女人味兒」 她們是這樣反擊的
    這位」擁有「過所有環球小姐的總統不知道是不是對女人有特別高的要求呢。爆料人說,川普這條「指令」一出,很多為他工作的女性都感覺到了壓力。很多人不得不為了取悅上司,而穿起了裙子。川普的妻子梅拉尼婭和女兒伊萬卡或許是個範例。早在2014年,伊萬卡就曾發起一場名為「WomenWhoWork」的運動,鼓勵職場女性展現自我風採。
  • 性侵14歲少女的惡魔,終於判了!
    去年6月,有一個14歲少女被性侵後懷孕,最終跳樓自殺.它不是熱點,但值得我們關注。它雖是舊聞,但仍值得我們去發聲。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 對於此人,不知大家是否有所印象?  他叫邱吉林。 小小媽媽一直被蒙在鼓裡。 有一次,小小做闌尾炎手術住院,媽媽前去照顧。 她無意中看到女兒手機有幾條消息。 那是邱吉林發來的視頻。 點開一看,居然是情色信息。 小小媽媽一臉尷尬,拿起女兒手機把邱吉林臭罵了一頓。
  • 親愛的爸爸媽媽:部隊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給您們拜年了!
    編者按:《關於進一步規範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明確,「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軍隊人員在課外活動時間、休息日、節假日等個人支配的時間,可以使用手機(含智慧型手機),可以通過個人移動終端或者軍營網吧使用網際網路
  • 這個猶太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春卷都能賣出花樣
    前幾年有一本書,是一個猶太媽媽寫的:《一個猶太人的家庭教育》,講的是猶太母親把三個孩子培養成才的理念和方法。這個媽媽生在上海,父親是猶太人,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隨後母親也離她而去,她成了孤兒。長大後在上海銅廠做女工,結婚後生下三個孩子,但不久後丈夫又離她而去了。為了逃避痛苦,她成為中以建交後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后裔。
  • 徐媽媽,加油!
    徐媽媽您就是慈谿25名醫護人員之一。初聞這個消息,五(3)班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們,都為你的決定而感動和自豪!致敬,親!   一一為五3徐琪凱媽媽送行 親——你受命出徵,沒有恐慌,只有堅強。你逆行而上,沒有回頭,只有勇往。
  • 一位代職女軍官寫給軍人父親的信
    王玉涵代職期間,與官兵同訓練、共甘苦,除了收穫了滿滿的友誼,還收穫了深深的體悟,關於友情、親情,關於傳承和奉獻……這些體悟,都洋溢在她寫給父親的信中,字裡行間飽含真情實感,讓人為之動容。空親愛的老爸:展信佳。
  • 這樣的夏令營,家長都說好!
    在營地,每個小營員都展示了自己過人的天賦,讓訓練場、遊戲場、CS槍戰戰場充滿歡聲笑語,家長們也對夏令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請看來自營地的報導。A計劃第一期的學員回到家裡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多家長都表示:「孩子回家以後進步真明顯!學會了疊被子,學會了自己洗小衣褲,而且洗得很乾淨,幫助爸爸媽媽幹家務,懂得了感恩,孩子比以前更加活潑了,去夏令營真是對了!"。下面就來看看家長對我們夏令營的評價吧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鍛鍊中成長,你還等什麼?趕快來參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