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的火炮重巡——得梅因級
,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世界上最後的火炮重巡,如此巧合,不得不令人感嘆命運的神奇。在總結以往的戰鬥經驗中,美軍認為,夜戰中輕巡洋艦的6英寸主炮較高的射速能夠有效打擊驅逐艦,但對敵方巡洋艦難以造成致命打擊,在第一次瓜島海戰中,日本重巡青葉被命中數十彈重創後依然能以30節高速轉進。而重巡洋艦的8英寸主炮射速較慢,難以滿足夜戰需求,因此美軍迫切需要一級擁有高射速主炮的重巡洋艦,從而在夜戰火力上壓倒敵方。
-
史上最重的輕巡洋艦之一,三聯六寸機關槍,期待不期待?(附驚喜消息)
前兩天,老王給大夥介紹了得梅因級重巡洋艦,嘛,也沒什麼可瞞著的,這條史上最強火炮重巡在下周大更之後,就會以鑄造船的身份,和大家見面了
-
最後的條約重巡——威奇塔
1935年,美國海軍放棄了原本的重巡洋艦艦體,改用大型輕巡布魯克林級的艦體為藍本設計一級全新的條約重巡,這也成為了美國海軍最後的條約重巡洋艦威奇塔級,由於具有實驗性質,該級僅建造一艘。副炮也由原來的短管5英寸防空炮更換為5」/38 MK12火炮,這種堪稱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應用最廣泛的DP火炮無論在對空對海方面都有著更好的表現,優化過的副炮布局也擁有著更為優秀的射界。主裝甲帶也由布魯克林級的5英寸提升至6英寸,對8英寸級別主炮有這更為可觀的防禦力,因此儘管艦體設計源自輕巡,但威奇塔級的確是名副其實的重巡洋艦。
-
說阿爾及爾是最強條約重巡之一,居然有人不服?來吧!決鬥!
阿爾及爾是最強重巡洋艦?把我大巴爾、大得梅因、大高雄、大最上等等等等當成什麼了?不不不,各位艦長先等等,老王上次說的明白啊,阿爾及爾是最強「條約重巡洋艦之一」,不是最強重巡洋艦啊。您各位拿出高雄、最上這種超過了一萬噸的偽條約巡洋艦也就算了,可巴爾的摩、得梅因、歐根親王這種完全不條約,動不動就15000噸、18000噸的巡洋艦,就完全沒有可比性了嘛。
-
《戰艦聯盟》巴爾的摩級重巡 一生多為航母保駕護航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訂購了如此龐大數量後條約重巡洋艦(21艘)的國家,在這一批重巡洋艦中,巴爾的摩級便佔到了三分之二的比例(14艘巴爾的摩級,4艘俄勒岡城級,3艘得梅因級),且巴爾的摩是唯一一級在戰爭中服役過的,其餘兩級均未能趕上太平洋戰爭(兩級中最先服役的俄勒岡城號於1945年9月服役,此時日本已經投降),在世界大戰中,巴爾的摩級與相搭配的克利夫蘭級輕巡一道,成為了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美國海軍特混編隊的中堅力量
-
戰爭年代的產物「巴爾的摩」級重巡 一生多為航母保駕護航
,也是最後一級大戰中建成的重型巡洋艦。「巴爾的摩」號重型巡洋艦(CA-68)是該級第一艘,於1942年7月28日下水,1943年4月15日進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開始服役。巴爾的摩級重巡主要用於海上攻防作戰,為美軍航空母艦編隊和其它艦艇編隊提供掩護。
-
最強大的條約重巡洋艦,除了日本那些,其實還有這位
很簡單,拼命造一萬噸、203主炮的戰艦就好了,結果重巡洋艦也就這樣生生地蹦出來了。這種設計,只有阿爾及爾和日本那一批萬噸重巡有。另外,80毫米的水平裝甲,在所有條約重巡洋艦,甚至可以說是在所有重巡洋艦裡,都是最為厚重的之一。得梅因強不強?排水量大不大?水平裝甲也還是89毫米,並沒有比阿爾及爾高出一個檔次。
-
大黃蜂充滿祝福的禮物,收到的重巡都哭了!
20世紀20年代《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美國海軍開始了一系列條約巡洋艦的建設。由於條約明文規定巡洋艦火炮口徑需在203mm內,因此8英寸55倍徑火炮也成為了此後十多年中美國海軍重巡部隊的標準武器。從第一型彭薩克拉級至戰後完工的得梅因級,大致使用了三大類的8英寸主炮。
-
生不逢時的美國最強火炮輕巡洋艦:伍斯特級
該級裝備了12門MK16型6英寸47倍徑高平兩用炮,分別安置在6座雙聯裝炮塔內。之所以選擇這個位置,還是通過實戰得到過血的教訓,在1942年的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中,盟軍巡洋艦前後艦橋間的艦載機被擊中後燃燒,艦載機這種易燃物在艦舯部點起大火,使軍艦完全暴露在了日艦的視野中,最後遭受了滅頂之災。
-
最後的火炮防空巡洋艦——伍斯特
即便是在戰爭末期,已經擁有規模龐大艦隊的美國海軍,在對日本本土外圍島鏈發動進攻時,依然被日方飛機以包括自殺襲擊在內的各種方式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了應對這些威脅,降低損失,1945年美國海軍通過了建造全新防空巡洋艦的預算。為了增加有效防空射程,新巡洋艦的主炮從常見且成熟的5英寸高平兩用炮改為全新的6英寸兩用炮,這些更大口徑的防空炮能夠發射殺傷範圍更大的防空彈藥。
-
戰艦溯源:美帝條約重巡最強火力王!攻強守弱的彭薩科拉級
此時IJN發展了古鷹級巡洋艦,雖然僅搭載了6門200mm口徑主炮,但是還裝備有魚雷,這使得古鷹級成為當時比較強的條約重巡。而之後建造的妙高級則搭載的10門203mm口徑主炮,使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大為震撼。受限於海軍條約,各國海軍重巡洋艦的口徑上限幾乎都是203mm,同時噸位不得超過10000噸。因此,在二十世紀中旬,美軍發展了彭薩科拉級巡洋艦。
-
什麼樣的巡洋艦,才能成為重巡的標杆?沒錯,就是它了
就會被老王冠以「最強XX重巡洋艦」這麼一個嚇人的稱呼?在所有條約重巡洋艦裡,高雄級毫無疑問,就是最強的那一個像巴爾的摩、得梅因、歐根親王那些排水量動不動就上15000噸的,不算在內。高雄級採用的是雙聯裝炮彈,而美國重巡洋艦是三聯裝炮塔,其中前幾級甚至還是共鞍的三聯裝火炮,同一個炮塔內的三門炮不能差動,距離也很近。在進行齊射時,炮彈在飛行過程中會因為互相干擾而導致散布非常聳人聽聞。
-
《戰艦》日軍強悍重巡沉沒九成,過半毀於飛機和潛艇!
重巡洋艦將以猛烈的炮火壓制美軍艦隊警戒艦艇,為己方水雷戰隊實施魚雷攻擊創造良機,同時重巡自身也將參與遠程雷擊,加強打擊效果。應該說,日本海軍對於重巡洋艦的戰鬥力還是寄以厚望的。在太平洋戰爭中,由於戰列艦和航母不可能輕易出動,因此重巡洋艦常常是日軍一線部隊中最強大的作戰艦隻,比如實施南進作戰的南遣艦隊,在所羅門、紐幾內亞方向作戰的第8艦隊、駐防北海道、千島方向的第5艦隊等,均以重巡為核心。在戰爭期間,日軍重巡作戰相當活躍,但閃光點並不多,其最輝煌的勝利就是薩沃島海戰,以5艘重巡為核心的日軍艦隊突襲瓜島,一舉擊沉盟軍4艘重巡,己方無一損失。
-
阿爾及利亞最強7級條約重巡?戰艦世界見分曉
阿爾及利亞號重巡洋艦是法國海軍在二戰期間設計建造的一艘標準的條約重巡洋艦,她在10000噸排水量的嚴格限制下達成了重巡洋艦火力、防禦和機動的最高水平,許多方面甚至超過了違反條約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因此與義大利的扎拉級巡洋艦並稱最強條約重巡。
-
條約重巡之王——愛宕號重巡洋艦
艦名來自京都府的愛宕山,亦為繼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戰艦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由於在建造期間突然趕工,所以竣工日期較1號艦的「高雄」為早。因此高雄型重巡洋艦亦被稱為愛宕型。按照當時的海軍條約,各國的重巡洋艦噸位不能超過10000噸,火炮口徑不能超過8英寸。
-
日系重巡之王,號稱最強重巡洋艦,最後卻......?
今天要來介紹的當然不是以京都市命名的戰艦了,而是京都市郊一座標高並沒有多高的山峰——高雄山。那接下來就是介紹以這座山命名的——高雄號巡洋艦。高雄號重巡洋艦是擁有「日本重巡洋艦之王」之稱的高雄級重巡洋艦首艦。
-
讓日本人慘不忍睹的歷史:舊帝國海軍重巡二戰命運
作為火炮威力僅次於戰列艦的海戰武器,重巡洋艦對於日本海軍的作用絕對不能夠忽視。二戰進行期間,日本雖然沒再造出一艘重巡洋艦,但這18艘重巡洋艦在戰爭初期東徵西殺,成為日本海軍手中一張令人膽寒的王牌。在太平洋戰爭之初的好幾次戰鬥中,盟軍艦隊都對火力兇猛的日本重巡洋艦心有餘悸。
-
二戰時的重巡和戰列到底區別在哪? 從這些地方就能看出來!
在二戰時期戰列艦和重巡洋艦是海軍中除航母之外火力、防護最強的兩種水面艦艇,兩者屬於兩種不同類別的作戰艦艇,從事不同的作戰任務,在噸位、火力、防護、動力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差異。戰列艦自從風帆戰艦時代起就是海上最強大的戰艦,其名稱就是從風帆戰艦時代的戰列線戰術得來的。
-
最強巡洋艦,其實是它?或者還是它?
提起二戰最強重巡洋艦來,估計不少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巴爾的摩,或者,歐根親王?得梅因?最後那貨二戰時沒服役,不算了。首先,老王得說,這兩個選項很有道理。巴爾的摩擁有二戰時炮彈最重的203毫米主炮,以及幾乎最厚的152毫米主裝甲帶,排水量也有14500噸之高,絕對強大。毫無疑問。
-
[檔案資料] 重巡殺手——「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美國海軍據此認為,自己現有的重巡和正在設計的203主炮巡洋艦已經不能有效的對付潛在的威脅。1938年3月11日,根據羅斯福總統的建議,海軍部長理查森要求立即研製一種以1936年倫敦條約戰列艦下限為基礎,裝備6門254毫米炮專門獵殺敵重巡洋艦的袖珍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