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沒有關注凡超戰友的情況了,不是沒有時間,是因為知道他已經離開了深圳,回到了湖北的家鄉回到了親人的身邊,也許,在家鄉在親人的照顧下,他能有一個更好的環境來療養自己。臨走的時候,主治醫生將診斷證明交給了送別他的戰友和兄弟。這可能是一場很難結束的與疾病的戰鬥,但樂觀的凡超在戰友們的鼓勵下,帶著微笑揮別了一直在深圳照顧他的戰友兄弟們。但願他在家鄉能尋到更好的名醫,讓陽光的他能脫離病痛的折磨,早日回歸平靜的生活。
在凡超住院的日子裡,第一位打電話給我的是與凡超同連隊的戰友鄭有傑兄弟。在眾多的戰友中,有傑是一位非常熱心而又樂於助人的好兄弟,當他聽說 凡超昏迷住院後,他是連夜趕往深圳的,並第一時間將病房的信息轉給了我和原連隊的老領導以及幾個要好的戰友們。其實,退伍十多年來,在廣州打拼的有傑與在深圳的凡超聯繫也不太頻繁,只是偶爾有信息的交流。但五年的戰友感情早已將彼此結成了親如兄弟的情誼。探望完凡超的病情,他立馬又起草了為凡超募捐及監督委員會。」在羅一笑事情「之後的募捐,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他頂著各種壓力,不停的奔走在各個戰友群裡呼喚,並及時將每一筆現金都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了登記和通報。
正是有傑這種戰友情深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冒著被封號的風險,我在「祚軍先生」公眾號裡利用讚賞功能募集到了第一筆不到萬元的資金後,還是被微信後臺鎖住了讚賞功能。有傑這位兄弟,讓我感覺到了離別軍營後戰友之間的大愛,當凡超的親人無所適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他曾經的戰友們,他們相信,還有比親人更親的兄弟——那就是戰友。有傑也用行動來證明了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在脫下軍裝後的日子裡,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無私無畏的戰友之情,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我們的戰友兄弟。
有傑是98年底入伍的老兵,來自廣西的他瘦弱靦腆,新兵時軍事素質也一般,但他有一股永不服輸的勁頭,那時剛好我也分到他所在的連隊,幾乎見證了他新兵的成長過程。訓練的艱苦造就了他敢吃苦、不怕苦的作風,那位訓人有素的新兵排長始終卻沒有找到訓他的藉口,新兵結束,有傑由排骨弟變成了肌肉哥,軍事素質突飛猛進,一躍成了訓練標兵。他所在的營是大隊的傘降營,因為他不怕死的作風,他成了同年兵裡第一批翼傘骨幹。當時的傘兵訓練有一個硬性規定,只有跳完上百次的圓傘訓練且能自由操縱傘降技能的傘兵才有資格跳翼傘。其實在有傑入伍的當年,我們英雄的傘兵已經經歷過生死的考驗,甚至有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但有傑卻在傘兵裡是表現最為突出的典型。憑著他軍人家庭出身的背景,爺爺是解放前的支前民兵,父親是服役十年的二炮老兵。他繼承了父輩的優良基因,在特種部隊裡成為一名優秀的特種兵。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二年後,這為孝心滿滿的小夥,因為母親身體每況愈下,疾病纏身,他不得不告別了心愛的特戰軍營,回到了父母身邊。然而,退伍後的他,卻無法擺脫對軍營的思念。在創業的過程中,許多軍隊科研單位發現了他潛在的優點,他開始了另一條為軍隊為國家服務的旅程。
直到幾年後有一次我在羅定某機場參加全軍獵人和神鷹集訓,突然在機場上發現了一位熟悉的身影,那位熟練擺弄旋翼機的小夥原來正是有傑兄弟。原來退役後的他加入了某科研單位從事旋翼機研發和飛行教學,當起了教練。經過特戰軍營磨練的他已經是一位剛毅帥氣的男子漢了,那重翱藍天的英姿永遠都散發出特種兵的氣質與精神。2006年他的研發成果向軍委某領導進行了匯報表演,並親自駕機帶軍委領導翱翔藍天,得到領導們的一致好評。2007年他又開始負責起全軍裝甲兵某型無人機後期服務保障工作。多才多能的他基本一直在為軍隊作貢獻。2006年廣州電視臺南國紀事欄目專門拍了一輯關於他的紀錄片,並創下了當年該欄目的收視紀錄。
圖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宗道輝——大隊傘兵教練與有傑合影
如今英俊帥氣的小夥,已經奔波在了高科技與信息化的道路上飛騰。在許多次偶然的機遇後,他的正直與勤奮得到了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領導的認同,專門讓他負責無線廣東市場的運營和維護。在南方新媒體這個大家庭裡,有傑正發揮著他軍人特有的作風和精神,與他的團隊隨著無線的腳步穿梭在廣東省的各個領域。他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不會呆在同一個地方,無線有多遠,他的世界裡就有多忙碌,這位小夥用特戰人永不言敗的精神在拼搏奮鬥中開創新的人生。
我們祝福這位心中有愛的兄弟,願他的精神能感染更多的特戰人,讓我們在祖國的各地能夠時刻唱響」戰友戰友親如兄弟「!讓我們特戰人的正能量響徹神州大地。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