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國北鬥衛星系統發力 美國頓感不安

2021-02-07 今日北鬥



據媒體報導,中國大陸首顆的新一代北鬥衛星在上周發射成功,而北鬥系統將由區域運行向全球運行拓展,而中國大陸的北鬥衛星在2015年今年會發射三到四顆的新的北鬥導航衛星,2020年五年之內要完成全球的組網。


臺灣最新一期的尖端科學雜誌引述情報說,未來五年中國大陸要發射達成35顆新的北鬥系列衛星體系,而且衛星運作的長期進行偵控和定位,情報顯示未來中國大陸衛星發射數量會超過30顆。


目前在泰國、寮國、汶萊、巴基斯坦和中國大陸都籤訂了相應的北鬥系統的落戶協議,也就是說中國大陸在這些地方建設了偵控衛星的接收站,另外未來可能會在朝鮮在非洲也落地,中國大陸偵控的目標在當地就多了。


另外一方面俄羅斯也積極推進50個格洛納斯系統的地面接收站,已經在尼加拉瓜、越南、伊朗、印尼談判,俄羅斯希望在美國境內建設八個俄羅斯的地面接收站被美國拒絕。


未來中國大陸衛星發射數量會超過30顆。


而最新情況顯示,現在中國的北鬥系統接下來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中國可能在俄羅斯建設中國北鬥系統的地面接收站,反過來俄羅斯也希望把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在中國新疆的烏魯木齊和吉林長春建立俄羅斯的地面接收站。


中國大陸軍方已經使用S-19型的反衛星殺傷飛彈進行過一系列攻擊衛星的測試。



而中國大陸也提出希望在俄羅斯境內建設10個中國的北鬥系統的地面接收站,覆蓋烏拉爾與遠東地區,中國與俄羅斯的軍事互信凸顯,同時也綁緊了中俄的軍事合作。


另外日本為了牽涉中國大陸,日本也要研發自己的天頂星的系列偵測衛星,估計要在兩年之內完成第三顆的發射,同時2018年日本要建成太空的監視部隊。


另外一方面美國媒體引述情報說,中國大陸正在銳意發展解放軍的太空攻擊的技術,破壞美國的太空霸權,同時最新的情報顯示中國大陸軍方已經使用S-19型的反衛星殺傷飛彈進行過一系列攻擊衛星的測試,而且使得解放軍有新的突破,美國大為震驚。


2015年以來,十年之內中國大陸解放軍的SC-19型飛彈,六次用來攻擊反衛星的實驗成功。


美國媒體報導稱,近年來中國正在構建全方位的太空作戰能力。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裡克·費舍爾稱,在本個十年剩餘的時間,中國將繼續測試陸基反衛星武器系統,並開始測試空射反衛星武器系統。與此同時,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對美國懷有敵意的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戰略力量,在這種環境下,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塞西爾·哈尼呼籲美政府加大對美國核武庫及基礎設施的投資,強化美軍戰略實力。


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塞西爾·哈尼3月24日稱,中國試射了一枚專門設計用於打擊低地軌道衛星的飛彈,此舉突顯了美國面臨的越來越嚴重的太空武器系統威脅。哈尼還表示非常擔心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核力量,並稱作為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他必需假定朝鮮所言非虛,其已經成功實現了核彈頭的小型化。


就中國的太空武器建設問題,也就是五角大樓所說的「反太空」軍備,哈尼稱,在未來衝突中,美國需要做好應對衛星遭到攻擊的準備。「從根本上講,我相信太空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2007年中國在反衛星飛彈試驗中擊毀了一枚在軌衛星,「去年夏天,他們再次進行了反衛星試驗」。



美國國防部官員指出,在2014年7月23日進行的反衛星飛彈測試中,中國試射了DN-1反衛星攔截飛彈。中國還擁有第二種反衛星飛彈,即2013年試射的DN-2,該彈設計用於打擊在高地軌道運行的衛星,即情報、導航和定位衛星。


哈尼稱,2013年7月的反衛星試驗類似於2007年的反衛星試驗。至於美國為回應太空武器威脅正在採取哪些措施的問題,哈尼不予置評。他指出,歐巴馬總統2016財年預算中為保護太空能力相關投資提供了足夠資金。哈尼稱,太空防禦主要是被動的工作,包括「太空態勢感知」或太空威脅情報,以及發展並制定戰術、技術和太空防禦程序等。在被問及有關美國發展攻擊性太空能力的問題時,哈尼稱,「我會把這個問題留在我們的太空保護計劃中。」


2008年,五角大樓利用一枚改裝型標準-3反導攔截飛彈,擊落了一枚美國國家偵察局所屬衛星。此次測試被廣泛視為是該型飛彈未來可充當反衛星武器系統之組成部分的跡象。


就核及戰略威脅,哈尼稱,「在有多個參與者、跨區域活動的全球安全環境下,現在的威脅環境與過去相比,更加多樣化、更加複雜,更加不確定」。哈尼警告稱,如果不經過現代化升級,就不能想當然的認為已經老化的美國核武庫和基礎設施是安全、可靠和有效的,而現在這種現代化升級工作正面臨著預算削減的威脅。


「數十年來,我們一直沒有什麼變化,但其他國家卻已經開始現代化其戰略核力量,開發並利用反太空能力,提高網絡能力完善程度及普及程度,並在全球範圍內擴散這些新興戰略能力。」哈尼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挑釁」行動,以及俄羅斯核飛彈、轟炸機、潛艇和工業基礎現代化,就證明了這一點。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既然中國的這兩顆衛星是靜止軌道的,自然可以與國際通信衛星一樣完成通信任務,於是既能定位又能通信就被設計成為了北鬥一代的技術特點,而GPS等其它定位導航系統都是不支持通信功能的。美國GPS不具備北鬥這樣的通信功能,這真不能說人家技術落後,因為人家的衛星系統是各司其職的,定位衛星和通信衛星兩套系統的性能都很優異。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
    :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中國的北鬥。中國始終秉持和踐行「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積極推進北鬥系統國際合作。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攜手,與各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一起,共同推動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讓北鬥系統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一、發展目標與原則  中國高度重視北鬥系統建設,將北鬥系統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何令美國如此緊張?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冉承其表示:「我們正在建設的北鬥三號系統,它除了全球覆蓋以外,在性能上、系統的可靠性上,還會有大的提高。從定位精度來講,會在現有系統性能提高一到兩倍。」  中國為什麼要耗時耗力地發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其間是怎麼與歐美日進行博弈的?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究竟發展得怎樣?請看下文。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第二,「銀河號」事件迫使中國發展自主衛星導航。1993年7月23日,中國「銀河號」貨輪行駛到印度洋上,導航系統突然沒有信號,船隻無法繼續航行。後來得知,原來是美國對伊朗禁運,故意停掉了這個海域的GPS信號。「銀河號」的消息傳回國內,孫家棟院士與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沈榮駿聯名「上書」,建議啟動中國的衛星導航工程。1994年12月,北鬥導航實驗衛星系統工程獲得國家批准。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附下載)
    中國始終秉持和踐行「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積極推進北鬥系統國際合作。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攜手,與各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一起,共同推動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讓北鬥系統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中國高度重視北鬥系統建設,將北鬥系統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
  • 北鬥系統後中國再砸200億搭建超級系統,連美國都羨慕
    無論是大國重器還是小小晶片,中國都在發力追趕和超越。如今中國航天事業也是世界領先水平,我們已經是世界上第三個登月國家。更有北鬥系統為中國信息保駕護航。如今中國再投入200億打造超級系統,這次的投入,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都為之羨慕。北鬥系統和耗資200億的鴻雁星座系統我國打算再投資200億構建一個比北鬥更強悍的超級系統。
  • 中國北鬥系統將首次應用於國際航海領域 !全球這四大衛星定位系統你更應該知道
    日前,國際海事組織航行安全、通信及搜救分委會第四次會議,成功通過了中國代表團提交的有關船載多無線電導航系統性能標準的建議,北鬥系統將首次應用於國際航海領域
  • 中國代表團在海外宣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再更新
    12月8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四屆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召開,會期6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率中國代表團50餘人出席大會並作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更新報告。本屆大會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辦。
  • 【常識積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建設正式啟動。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北鬥一號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2003年,又發射了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北鬥一號系統的建成,邁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初步滿足了中國及周邊區域的定位、導航、授時需求。
  • 中國北鬥--全球最大的衛星導航系統
    據參考消息援引《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領導者,但現在,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規模上已經超過美國的GPS。相比美國GPS應用較早,中國在該領域直到近些年才進入人們的視野,在2000年才發射了第一顆定位衛星,可謂進展神速。北鬥、GPS、歐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並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系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中國衛星導航造福人類
    而在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中國的北鬥就位列其中。昨天(27日)開始,北鬥迎來了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它正式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在昨天(2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標誌著北鬥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到全球,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 中國北鬥系統開始國際化,北鬥三號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最新消息,在7月3日晚,中國通信研究院傳來了最新消息,由中國通信院帶頭,與中興、華為、三大運營商等一起推進的北鬥三號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化工作已經有了新的進展,即將正式發布出第一批的北鬥三號國際標準。 隨著北鬥系統的全球組網成功,相對應的就要開發它的配套設備,這些都涉及到了一個標準。那麼何為標準?這個就像商品的使用說明書一樣,我們應該制定北鬥系統的特性特徵,給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要研發或者使用的接口方式,支持的通訊協議類型。 採用國際通用的接口協議以後,才可以更好地集成在手機,電腦,手錶或者其他輔助的設備終端中去。
  • 全球衛星導航 看中國「北鬥」
    4月10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首個海外中心——中阿北鬥中心在位於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總部落成運行。這一中心將成為中國全面展示北鬥建設應用成果,推動北鬥在阿拉伯及非洲國家應用與合作的重要平臺。
  • 北鬥衛星定位系統!
    現在,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迅速發展,為了支撐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需要,衛星定位系統已逐步開放其民用服務功能。目前世界四大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系統、(格羅納斯)系統、(伽俐略)系統、北鬥系統。 (1)GPS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由美國研製的,總共由24顆衛星構成,分別在6個相互交點相隔60度的軌道面之上,定位精度大概是10米,可供軍民兩用。
  •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跟美國GPS還有多大的差距
    偉大的鄧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如今中國也越來越重視科技的建設與發展,追求在高新領域的技術突破,不僅在不少領域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壟斷,甚至還實現了彎道超車。中國也擁有屬於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那就是 「北鬥」導航系統。不過這款定位系統與美國的GPS相比較起來,還非常的「年輕」,差距是肯定有的,那麼到底還有多大的差距呢?
  • 中國北鬥衛星系統已經覆蓋全球,為什麼美國對它那麼「恨」?
    而在現代信息化作戰中,衛星定位系統逐漸走進大眾的眼中,由於其本身性能以及功能的特性,導致它能夠在未來作戰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已經覆蓋全球,但美國卻對此感到極端「恐慌」,甚至是恨之入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我國的北鬥導航開發了新妙用,讓武器精度成倍提升。
  • 提升北鬥導航「存在感」!專家建議將手機「GPS信號」改名為「衛星導航信號」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衛星定位系統,人稱「四大金剛」:美國GPS、中國北鬥、俄羅斯GLONASS和歐洲Galileo。       但是,每當提及定位導航,人們總是會想到GPS。       比如,每當車輛行駛到高架橋或者隧道中時,手機導航就會發出提醒:GPS信號弱。
  • 各國衛星導航系統比較(北鬥、伽利略、GLONASS、GP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 【常識積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你了解多少?
    發展歷程     20世紀後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鬥一號系統,又叫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實現衛星導航從無到有。 當時採用的是有源定位體制,也就是說,用戶需要發射信號,系統才能對其定位,這個過程要依賴衛星轉發器,所以有時間延遲,且容量有限,滿足不了高動態的需求。但北鬥一號巧妙設計了雙向短報文通信功能,這種通信與導航一體化的設計是北鬥的獨創。北鬥一號的建成,使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在西昌發射成功!
    視頻帶你親臨現場↓↓↓這顆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十七顆組網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0次飛行。2000年,從北鬥一號系統衛星升空開始,18年間我國已發射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和41顆北鬥導航衛星。